功能学派名词解释

 我来答
半身马甲
2023-06-06 · TA获得超过44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2万
展开全部

功能学派名词解释如下:

功能学派1990-09 又称“社会人类学学派”。西方民族学学派之一。

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强调问题和翻译功能的一种流派。

它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全面转向:从原来站主导地位的语言学流派的注重形式的翻译观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这种转向得益于交际理论、行为理论、话语语言学、语篇学说以及文学研究中趋向于接受理论的一系列研究活动。

功能学派认为翻译应该在保持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读者群体的需求和交际目的,以此来实现翻译的功能哦。在翻译研究中,功能翻译理论和功能学派对翻译的意义和目的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表达,而功能学派则更注重交际目的和准确表达的同时考虑读者需求等因素。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强调方向的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翻译的功能,所以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卡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为标志。第二个阶段是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创立的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

产生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译学界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扭伯特卡德为代表的莱比锡学派和以威尔斯为代表的萨尔派。前者立足于转换生成语法,在翻译中严格区分不变的认知因素和可变的认知因素;后者是奈达学说的追随者,主张建立翻译科学。

“对等”成为了翻译研究的中心,各种借鉴语言学理论的翻译对等论应运而生,但大都不过是对等形式的重新组合。这种语言学科学研究愈演愈烈,后来致使翻译沦为了语言学的附属品,极大地束缚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同时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也令越来越多的译者感到了不满,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时兴起并逐步深化。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