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推荐几本好的世界历史书?
展开全部
1.了解古代世界通史
《世界五千年历史故事》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亚洲(除中国)、非洲、欧洲、美洲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古代部分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及美洲玛雅文明等,中世纪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则记录了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和地理发现。
2.了解从近代到现代的世界通史
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3.了解现代世界通史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写的畅销书,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这是一段个人与公司行号透过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权力的过程。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而产生的。2006年,美国导演John Jeffcoat拍摄了同名电影。
4.了解西方战争史
从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到现代的海湾战争,《剑桥插图战争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叙述了西方战争史上历次重要战事的来龙去脉——涵盖了陆海空战役的所有方面:武器和技术,谋略和防务,风纪和谍报,雇佣兵和常备军,骑兵和步兵,骑士团和游击战,闪电战和核武库等。本书追问了战争何时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探讨了战争的社会后果,特别是战争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高度组织化、秩序化和高度恐怖性、毁灭性的人类战争行为的综合画卷。
5.了解中国战争史
《中国历代战争史》。该书作者是一个高中生,他叫吕品江,绍兴新昌中学高三(3)班的一个普通学生,但却做了一些不太普通的事——休学两年踏遍中国,以孩子的眼光考察古战争遗址;在琢磨战争史的同时,又对古代服饰产生了兴趣,吕品江还有另一个头衔:新昌县风韵影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喜欢钻研的吕品江发现,各种版本的中国史对战争部分的描述都很简略,甚至不同版本的史书上有关战争的地图、标注的地名都有出入。因此,年幼的吕品江萌发了一个念头——将中国历史上有一定规模的战争汇集成册,写明战争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古今地名对比等,并结合历史研究者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想法,对战争造成的影响进行详尽的评述。
在为《中国历代战争史》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吕品江发现,无论他的资料多么详尽,总是停留在纸上的。为了对战争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吕品江以他的方式,开始了两年的长征之路。
从1999年8月到2001年7月,吕品江没有继续他的初二学生生活,在因病休学后走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先后到过甘肃敦煌、四川剑阁、陕西潼关、临海抗倭明代战场、台湾古战场遗址等。“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拍到很多照片,当地图书馆里还会有很多地方志,博物馆里的专家也会很详细地讲解当地的历史。”
另外,身临其境,使他对战争有了更深的感悟。以甘肃阳关为例,“阳关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直到今天那里还是一片荒凉,望着落日下的阳关,你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破坏痕迹。”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两年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且是休学去的,做父母的,谁会放心啊!”父亲吕增灿说到这个儿子,很是无奈。
但是吕增灿说他不得不支持儿子的行动。“他从小就是这样,想要做什么事情,谁都拦不住。”据说,吕品江小学时候也有一次要一个人去外地,没带什么钱,他也是吃最便宜的包子,睡最便宜的床铺,就这么撑过来了。
9年,吕品江完成了他400万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
这句话说得容易,却是用吕品江磨出老茧的手、无数瓶的墨水和一筐筐的稿纸换来的。这400万字,有八成是在他上高二的时候写的。“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写上万字。每天,自修课写,课间写,午休也写,晚自修之后8点多到家就写,到12点多收工,就这么持续了一年。”
P.S.:吕品江写这本书只为有需要了解中国战争史的人,因此读完此书,应该能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吧,故在此推荐。
《世界五千年历史故事》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亚洲(除中国)、非洲、欧洲、美洲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古代部分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及美洲玛雅文明等,中世纪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则记录了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和地理发现。
2.了解从近代到现代的世界通史
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3.了解现代世界通史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写的畅销书,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书中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这是一段个人与公司行号透过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权力的过程。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而产生的。2006年,美国导演John Jeffcoat拍摄了同名电影。
4.了解西方战争史
从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到现代的海湾战争,《剑桥插图战争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叙述了西方战争史上历次重要战事的来龙去脉——涵盖了陆海空战役的所有方面:武器和技术,谋略和防务,风纪和谍报,雇佣兵和常备军,骑兵和步兵,骑士团和游击战,闪电战和核武库等。本书追问了战争何时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探讨了战争的社会后果,特别是战争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高度组织化、秩序化和高度恐怖性、毁灭性的人类战争行为的综合画卷。
5.了解中国战争史
《中国历代战争史》。该书作者是一个高中生,他叫吕品江,绍兴新昌中学高三(3)班的一个普通学生,但却做了一些不太普通的事——休学两年踏遍中国,以孩子的眼光考察古战争遗址;在琢磨战争史的同时,又对古代服饰产生了兴趣,吕品江还有另一个头衔:新昌县风韵影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喜欢钻研的吕品江发现,各种版本的中国史对战争部分的描述都很简略,甚至不同版本的史书上有关战争的地图、标注的地名都有出入。因此,年幼的吕品江萌发了一个念头——将中国历史上有一定规模的战争汇集成册,写明战争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古今地名对比等,并结合历史研究者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想法,对战争造成的影响进行详尽的评述。
在为《中国历代战争史》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吕品江发现,无论他的资料多么详尽,总是停留在纸上的。为了对战争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吕品江以他的方式,开始了两年的长征之路。
从1999年8月到2001年7月,吕品江没有继续他的初二学生生活,在因病休学后走遍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先后到过甘肃敦煌、四川剑阁、陕西潼关、临海抗倭明代战场、台湾古战场遗址等。“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拍到很多照片,当地图书馆里还会有很多地方志,博物馆里的专家也会很详细地讲解当地的历史。”
另外,身临其境,使他对战争有了更深的感悟。以甘肃阳关为例,“阳关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直到今天那里还是一片荒凉,望着落日下的阳关,你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破坏痕迹。”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两年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且是休学去的,做父母的,谁会放心啊!”父亲吕增灿说到这个儿子,很是无奈。
但是吕增灿说他不得不支持儿子的行动。“他从小就是这样,想要做什么事情,谁都拦不住。”据说,吕品江小学时候也有一次要一个人去外地,没带什么钱,他也是吃最便宜的包子,睡最便宜的床铺,就这么撑过来了。
9年,吕品江完成了他400万字的《中国历代战争史》。
这句话说得容易,却是用吕品江磨出老茧的手、无数瓶的墨水和一筐筐的稿纸换来的。这400万字,有八成是在他上高二的时候写的。“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能写上万字。每天,自修课写,课间写,午休也写,晚自修之后8点多到家就写,到12点多收工,就这么持续了一年。”
P.S.:吕品江写这本书只为有需要了解中国战争史的人,因此读完此书,应该能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吧,故在此推荐。
展开全部
绝对要看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对于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不习惯的,因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已经按照“三分法”形成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维定势。但这样一种划分却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众所周知,“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是中国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最为常见的阶段划分,也是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一种世界历史阐释体系,实际上是西方学术界“三分法”的变种。它无视“中世纪”只是欧洲乃至西欧独有的历史经历这样一种事实,而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镶嵌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同时也把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要比世界历史上的“近代”晚几百年。中国人由此不得不按照中国与世界两个不同的时间表来理解中国的过去与世界的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无意这样为难我们。它也使用“中世纪”这样的概念,但主要用于描述欧洲的历史进程及其与欧洲以外地区历史进程的比较,而不是要把各地区的历史整齐划一。换言之,它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地区的历史进度。实际上,当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已抛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历史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同一个速度进行的”,“三分法”存在着清晰的欧洲中心论偏见。正如美国学者威廉·迈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不是基督徒,并且只有亚欧大陆的最西端属于罗马帝国。一个帝国崩溃后,出现的是一个影响全体的但无帝国疆界的宗教,在后来是它的分裂及由一个世俗的秩序取而代之,这种经历对于西方社会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社会的历史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模式。”但是,对于“三分法”的否定并没有阻碍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分期上进行的不懈努力。实际上,多少年来,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求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契合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对于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不习惯的,因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已经按照“三分法”形成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维定势。但这样一种划分却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众所周知,“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是中国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最为常见的阶段划分,也是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一种世界历史阐释体系,实际上是西方学术界“三分法”的变种。它无视“中世纪”只是欧洲乃至西欧独有的历史经历这样一种事实,而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镶嵌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同时也把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要比世界历史上的“近代”晚几百年。中国人由此不得不按照中国与世界两个不同的时间表来理解中国的过去与世界的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无意这样为难我们。它也使用“中世纪”这样的概念,但主要用于描述欧洲的历史进程及其与欧洲以外地区历史进程的比较,而不是要把各地区的历史整齐划一。换言之,它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世界各地区的历史进度。实际上,当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已抛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历史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同一个速度进行的”,“三分法”存在着清晰的欧洲中心论偏见。正如美国学者威廉·迈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不是基督徒,并且只有亚欧大陆的最西端属于罗马帝国。一个帝国崩溃后,出现的是一个影响全体的但无帝国疆界的宗教,在后来是它的分裂及由一个世俗的秩序取而代之,这种经历对于西方社会是独一无二的。其他社会的历史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模式。”但是,对于“三分法”的否定并没有阻碍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分期上进行的不懈努力。实际上,多少年来,西方学者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求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契合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定要看经典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汤因比-----《世界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汤因比-----《世界历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五千年历史故事》
<<大国崛起》
《全球通史》
<<大国崛起》
《全球通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世界通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