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田汉(一八九八年至一九六八年)本名田寿昌,剧作家、戏曲作家、歌词作家、小说家、诗人、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八九八年三月十二日,田汉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的农民家庭,六岁开始习四书五经,打下深厚文化功底。辛亥革命前夕,与三学友改名报考中学预科,四人之名联为「英、雄、怀、汉」,「田汉」一名便由此而来。
田汉与戏剧的关系渊源可追溯至其幼年时期:他最早看的是皮影戏,曾自述是「接触戏剧的起点」,民间戏剧的朴实使田汉幼小心灵深受激荡,从十一岁进省城高小到十三岁参加为声援辛亥革命而组建的学生军期间,他接触了大戏(湘戏)、汉班公演、京班献艺及各地祭神演出,饱吸戏剧的养分。一九一二年,田汉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丰富多采的戏剧艺术吸引下,田汉萌发创作冲动,十四岁首次动笔练习作剧,写有《新教子》、《新桃花扇》于《长沙日报》、《上海时报》发表。
一九一六年,田汉随同派赴日本任经理员的舅父东渡,先学海军后改教育,最后还是因为酷爱文学戏剧而投身于文艺事业。留学期间,田汉废寝忘餐地研读文艺书刊,经常到剧场观看现代戏剧。俄国十月革命、日本早期进步文艺运动、国内澎湃的「五四」新文学运动,都给他很大的启发与影响。他热心于当个剧作家,通过戏剧表达忧国忧民的思绪,甚至以「中国未来的易卜生」自诩。这时期田汉饥渴地对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流派兼收并蓄,形成世界观与艺术观的「二元论」:一方面认为文艺家「应把人生的黑暗面暴露出来」,一方面又主张「把人生美化,使人忘掉现实生活的苦痛,而入于一种陶醉怡悦浑然一致之境」。
一九二二年,田汉自日本归国,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并在大学兼课。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其早期优秀作品《获虎之夜》发表于此刊。剧本描写湖南山村猎户魏福生包办女儿莲姑婚事所造成的悲剧。艺术构思充满田汉独有的浪漫主义意境,剧中塑造魏莲姑温柔而不懦弱、委婉而不屈从、朴实而有胆识的美好形像。作品结构严谨匀称,对话生动流畅,地方风味浓郁,传奇色彩强烈,感情诚挚深切。《获虎之夜》被誉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品,奠定了田汉在中国剧坛的杰出地位。
一九二七年,田汉被选为上海艺术大学校长,创作了《名优之死》、《江村小景》、《苏州夜话》、《生之意志》等数部剧作。其中,《名优之死》写名伶刘振声为女弟子凤仙被流氓绅士杨大爷引诱堕落而与杨斗争,终被杨以阴谋手段气死于舞台上,控诉旧社会制度的腐朽与反动。由于田汉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剧作扬弃了唯美主义影响,注入强烈的现实主义成分,突出「一个忠于艺术的演员怎样不能不与当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深刻主题。这部「以新奇的形式、绚烂的色彩、沉郁磊落的情调进行的戏剧」,得到观众的强烈共鸣。一九二八年,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开始为中国话剧事业培养了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美术诸方面的人才。由于时代的推动,在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田汉逐渐转变到为人生、为革命的无产阶级戏剧方向。一九三二年四月,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传遍祖国大地,强有力地鼓舞着人民团结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并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遭敌破坏,田汉被捕。抗战爆发后,田汉获释并赴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六处处长,主持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抗敌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在田汉领导下举办了歌剧战时讲习班、旧剧演员讲习班,特别是与欧阳予倩等共同组织了历时三个月,集中八省三十多个团队的西南戏剧展览会,规模盛大,影响全国,对抗战戏剧运动发挥了较大作用,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壮举。
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虽然行政工作繁忙,但仍坚持创作不懈,《关汉卿》便是他此时期的代表作。《关汉卿》是田汉于一九五八年为纪念大戏剧家关汉卿而作,为田汉戏剧压轴之作,也是新中国剧坛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田汉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以元代杰出戏剧大师关汉卿创作其代表作《窦娥冤》为中心线索,展开了封建统治阶级与被压迫者之间的殊死斗争,突出地表现了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的战斗精神,及歌妓珠帘秀「以演剧为武器,用生命来斗争」的崇高品格。作品的艺术构思不为具体历史事实所囿,而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人物独特的思想感情境界。剧中同时刻画了关汉卿、珠帘秀两个丰腴动人的形像,互相映衬,神采飞扬,动人心魄。剧作视野广阔,气势豪迈,上演后广获国内外好评。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田汉被「专政」逮捕入狱,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日含冤去世。一九七0年大规模批判田汉、周扬、夏衍、阳翰笙「四条汉子」。田汉更在一九七五年被宣布为「叛徒」,被「永远开除党籍」。从此,中国大陆不能再唱他作词的歌曲,由他作词的国歌也受波及,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群众集会也只唱《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打倒四人帮之后,田汉终得昭雪平反,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虽然,田汉这位戏剧大师的生命以一个令人泪下的悲惨结局划上了句号。但田汉对中国戏剧发展的贡献、在戏剧创作方面的成就却无法被抹杀。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田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剧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强烈激情震撼人心。他的作品具备了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主观色彩的浓烈大气。他善于运用诗的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戏剧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的意境。对于人物塑造他不重细腻描写而重内心感受,不避讳在人物身上透露剧作家自己的主观情绪,使人物与自我融为一体。田汉的戏剧结构不以严谨取胜,而以气势见长,不论题材大小、人物多寡,皆能形成「广厦高阁」的壮阔情势。他的剧作以丰富的想象力而富有瑰丽奇特的传奇色彩。这些特点统一于田汉剧作中形成沉郁、豪壮、奔放的独特风格。
三十年代初期,田汉由政治与艺术的二元论者转变为一元论者(从「一方面认为文艺家应暴露人生的黑暗面,另一方面又主张美化人生,使人忘却现实生活的苦痛」转变到「为人生、为革命的无产阶级戏剧方向」),其话剧创作思维的兴奋点也开始由宣泄个体生命的感伤情绪转变为表现社会群体的政治意志。但对于并不擅长社会题材更不擅长政治题材的田汉而言,四十年代创造出与其艺术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性与抒情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和谐的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从而获得艺术新生。田汉创造出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相当成功地沟通了政治与艺术、时代美学主潮与创作主体审美优势之间的关系。
就田汉的戏剧文学而言,不论是他早期以及后期的戏剧创作,还是他在戏剧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剧团、导演、演员的精诚合作,在戏剧领域的全面开拓与建树,均足以为他赢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大师的不朽声誉。
田汉与戏剧的关系渊源可追溯至其幼年时期:他最早看的是皮影戏,曾自述是「接触戏剧的起点」,民间戏剧的朴实使田汉幼小心灵深受激荡,从十一岁进省城高小到十三岁参加为声援辛亥革命而组建的学生军期间,他接触了大戏(湘戏)、汉班公演、京班献艺及各地祭神演出,饱吸戏剧的养分。一九一二年,田汉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在丰富多采的戏剧艺术吸引下,田汉萌发创作冲动,十四岁首次动笔练习作剧,写有《新教子》、《新桃花扇》于《长沙日报》、《上海时报》发表。
一九一六年,田汉随同派赴日本任经理员的舅父东渡,先学海军后改教育,最后还是因为酷爱文学戏剧而投身于文艺事业。留学期间,田汉废寝忘餐地研读文艺书刊,经常到剧场观看现代戏剧。俄国十月革命、日本早期进步文艺运动、国内澎湃的「五四」新文学运动,都给他很大的启发与影响。他热心于当个剧作家,通过戏剧表达忧国忧民的思绪,甚至以「中国未来的易卜生」自诩。这时期田汉饥渴地对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流派兼收并蓄,形成世界观与艺术观的「二元论」:一方面认为文艺家「应把人生的黑暗面暴露出来」,一方面又主张「把人生美化,使人忘掉现实生活的苦痛,而入于一种陶醉怡悦浑然一致之境」。
一九二二年,田汉自日本归国,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并在大学兼课。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其早期优秀作品《获虎之夜》发表于此刊。剧本描写湖南山村猎户魏福生包办女儿莲姑婚事所造成的悲剧。艺术构思充满田汉独有的浪漫主义意境,剧中塑造魏莲姑温柔而不懦弱、委婉而不屈从、朴实而有胆识的美好形像。作品结构严谨匀称,对话生动流畅,地方风味浓郁,传奇色彩强烈,感情诚挚深切。《获虎之夜》被誉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品,奠定了田汉在中国剧坛的杰出地位。
一九二七年,田汉被选为上海艺术大学校长,创作了《名优之死》、《江村小景》、《苏州夜话》、《生之意志》等数部剧作。其中,《名优之死》写名伶刘振声为女弟子凤仙被流氓绅士杨大爷引诱堕落而与杨斗争,终被杨以阴谋手段气死于舞台上,控诉旧社会制度的腐朽与反动。由于田汉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入,剧作扬弃了唯美主义影响,注入强烈的现实主义成分,突出「一个忠于艺术的演员怎样不能不与当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深刻主题。这部「以新奇的形式、绚烂的色彩、沉郁磊落的情调进行的戏剧」,得到观众的强烈共鸣。一九二八年,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开始为中国话剧事业培养了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美术诸方面的人才。由于时代的推动,在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田汉逐渐转变到为人生、为革命的无产阶级戏剧方向。一九三二年四月,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传遍祖国大地,强有力地鼓舞着人民团结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并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遭敌破坏,田汉被捕。抗战爆发后,田汉获释并赴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六处处长,主持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抗敌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在田汉领导下举办了歌剧战时讲习班、旧剧演员讲习班,特别是与欧阳予倩等共同组织了历时三个月,集中八省三十多个团队的西南戏剧展览会,规模盛大,影响全国,对抗战戏剧运动发挥了较大作用,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壮举。
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虽然行政工作繁忙,但仍坚持创作不懈,《关汉卿》便是他此时期的代表作。《关汉卿》是田汉于一九五八年为纪念大戏剧家关汉卿而作,为田汉戏剧压轴之作,也是新中国剧坛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田汉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以元代杰出戏剧大师关汉卿创作其代表作《窦娥冤》为中心线索,展开了封建统治阶级与被压迫者之间的殊死斗争,突出地表现了关汉卿「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的战斗精神,及歌妓珠帘秀「以演剧为武器,用生命来斗争」的崇高品格。作品的艺术构思不为具体历史事实所囿,而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人物独特的思想感情境界。剧中同时刻画了关汉卿、珠帘秀两个丰腴动人的形像,互相映衬,神采飞扬,动人心魄。剧作视野广阔,气势豪迈,上演后广获国内外好评。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田汉被「专政」逮捕入狱,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日含冤去世。一九七0年大规模批判田汉、周扬、夏衍、阳翰笙「四条汉子」。田汉更在一九七五年被宣布为「叛徒」,被「永远开除党籍」。从此,中国大陆不能再唱他作词的歌曲,由他作词的国歌也受波及,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群众集会也只唱《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打倒四人帮之后,田汉终得昭雪平反,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虽然,田汉这位戏剧大师的生命以一个令人泪下的悲惨结局划上了句号。但田汉对中国戏剧发展的贡献、在戏剧创作方面的成就却无法被抹杀。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田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剧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强烈激情震撼人心。他的作品具备了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主观色彩的浓烈大气。他善于运用诗的语言为人物性格的深化,戏剧冲突的进展设置独特的意境。对于人物塑造他不重细腻描写而重内心感受,不避讳在人物身上透露剧作家自己的主观情绪,使人物与自我融为一体。田汉的戏剧结构不以严谨取胜,而以气势见长,不论题材大小、人物多寡,皆能形成「广厦高阁」的壮阔情势。他的剧作以丰富的想象力而富有瑰丽奇特的传奇色彩。这些特点统一于田汉剧作中形成沉郁、豪壮、奔放的独特风格。
三十年代初期,田汉由政治与艺术的二元论者转变为一元论者(从「一方面认为文艺家应暴露人生的黑暗面,另一方面又主张美化人生,使人忘却现实生活的苦痛」转变到「为人生、为革命的无产阶级戏剧方向」),其话剧创作思维的兴奋点也开始由宣泄个体生命的感伤情绪转变为表现社会群体的政治意志。但对于并不擅长社会题材更不擅长政治题材的田汉而言,四十年代创造出与其艺术心理结构相适应的政治性与抒情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相和谐的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从而获得艺术新生。田汉创造出新型的艺术思维模式,相当成功地沟通了政治与艺术、时代美学主潮与创作主体审美优势之间的关系。
就田汉的戏剧文学而言,不论是他早期以及后期的戏剧创作,还是他在戏剧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剧团、导演、演员的精诚合作,在戏剧领域的全面开拓与建树,均足以为他赢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大师的不朽声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