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声东击西【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声东击西【故事】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声东击西【故事】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展开全部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破釜沉舟 朝秦暮楚 势如破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破釜沉舟 朝秦暮楚 势如破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四面楚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4-17
展开全部
有很多嘛,好像有一本书,就是专门讲这方面的……你可以去看看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