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曾读过陈冠任的《国殇》,其中的失败战役让我发出无限感叹:国逾弱民逾贱,古往今来,从未改变。
还记得,东北军某将领说过:“就是挺着死,也不准开枪!”多么“善良”的军令啊!当敌人带着真枪实弹来向我们索命时,我们却仍顾及他们的生命,宁可自己悲壮的死去,也绝不反击,试问,这与封建时代毫而权利可言的奴隶有何区别?
当敌人可恶的铁蹄践踏我们伟大富饶的国土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催命的炮弹,而是“万事不得抵抗”的政策和一味的妥协退让,助长日军那嚣张的气焰,难道这就是对所谓“强者更强”的新型诠解释吗?
还记得,“七七事变”前宋哲元将军对日军的态度:忍辱负重,委屈不求全。虽然他的心深处是爱国抗日的,他既然不愿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愿让国人骂他是汉奸、卖国贼,但他当时的人际关系逼他艰难地在日本和南京政府间周旋着,应付着。
仔细想想,为什么中国军队在自家地盘却委曲求全地同敌军强硬不起来?因为外交不强硬。为什么个交始终强硬不起来?追根溯源,因为国家实力,这不是当代史上典型的一例“落后就要挨打”吗?
还记得……
每个中国军队失败的战役都深深刺痛我的心,我相信,它们也如同一把把利器,射向当代千千万万爱国志士的胸膛。
钱学森,一位姓钱而不爱钱的热血青年,当学业有成时毅然决定踏上回国的征途,报效百废待兴的祖国。面对称他“值5个师”的美国,钱学森丝毫没有动容。面对无理的监禁,他用不说话的方式进行抵抗。面对美国当局允诺给他的一切优越条件,他仍不屑一顾。而对美国的百般阻挠,钱学森更坚定了回国报效人民的决心!
当然,像钱学森这样爱国的学子还有很多。他们刚到别的国家时,大都受到凌辱,不光他们的人格,甚至,还有国格。但随着时间从指缝间悄然流逝,他们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赚回了自己的人格,而且还提升了国格。
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鲜红的爱国热血正高速流动,为了祖国的早日腾飞与强大,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与窘困的生活条件作斗争,心中唯一的高地也被爱国主义这座大山占领……
作为21世纪中国新鲜血液的我们,身处在充满和谐的国土上,绝不能忘记历史给予我们的重创,抚平刀伤,我们要发奋图强!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