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啥?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世界大战,是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产物。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帝国主义时代初期,已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导致的。交战双方为了达成各自的战争目的,倾注国力,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大搏斗,战争规模、消耗与危害,都是史无前例的,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早在1887年,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时就预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其争霸世界的斗争中,必然会导致“空前规模和空前激烈的世界战争”,首次提出了世界性战争的概念,以引起世界人民的警惕和防备。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 1898年到 1914中先后在欧、美、亚三洲形成。以世界霸权和掠夺为政治内容和目的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继续和斗争,终于在1914年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恩格斯在 27年前的预测是正确的。1939年德、日、意法西斯集团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突出的特点是:
①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这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帝国主义的政治内容和目的,就是世界霸权。几个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这种斗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是例证。
②战争规模大、危害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亚、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展开,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 6500万----7000万人,军队损失 3750万人,其中亡 853万人,居民死亡 6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l863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84个国家约 20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 1.1亿人,军民伤亡l亿余人,其中亡 5000万人,财产损失 4万亿美元。
③战争引起了革命。世界战争奴役性、掠夺性强,弄得民不聊生,必然导致革命。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革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
④战争中联盟斗争激烈。帝国主义发动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战争规模和战略目标庞大,这决定着必须拥有强大的战争力量。所以,必须由列强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进行世界大战。处于防御的一方,也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对付强敌。这是自古以来争霸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发动的世界大战,这个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如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纠集意大利(大战爆发后退出同盟国)、士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共同作战;以英、法、俄三国为核心组成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联盟,展开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大搏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25个国家先后参加了协约国。这场大战,以同盟国各国先后投降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日、意轴心国组成的法西斯集团,为了进行以称霸全球为目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胁迫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加入其集团作战。为了战胜法西斯集团,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从1936年到1941年,屡次呼吁、倡议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率先在延安组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中国政府的倡议下,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了东亚军事联合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协调。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到 1945年 5月,先后又有 21个国家参加了该统一战线。这对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世界大战”的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美军《统帅纲要》和1962年版《作战纲要》都把世界大战称为“全面战争”,并明确“全面战争”与“全面核战争”、“总体核战争”同义,是敌对核强国或联盟使用一切手段所进行的“不受限制”的“双方都使用核武器袭击对方的本土”的战争。前苏联领导人和官方著作都说:新的世界大战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火箭核战争”,是“全球性的对抗”,包括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思想斗争,以达到“重大政治和经济目的”。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长期以来,都准备打一场“按电钮”式的世界核大战。苏联、“华约”解体后,苏美两极体系崩溃,世界正向着政治、经济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强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推迟或被制止的。只有消灭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世界战争的根源和危险性才能彻底消除。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德国早在1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战争第一年(1914年),速决战计划即遭破产。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同英法联军进行了“1914年边境之战”,法军南撤。德军推进到巴黎以东的马恩河地区,遭到法军大规模反击(史称“1914年马恩河会战”),德军退至埃纳河一线。9、10月间,为相互迂回对方的翼侧,进入法国北部地区的德军河英法联军实施连续机动,直到海岸方止。(史称“奔向大海作战”)。至11月,整个西线从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这一年,由于土耳其的参战,近开辟了新战场;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出现了远东战场。英德海军的主要战役是北海的两次赫尔戈兰海战(8月,11月)和南大西洋的福克兰岛海战(12月)。
1915年,各参战国由于后备兵员和后勤保障发生严重问题,被迫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战争重心由西线转到东线。俄军同德军之间先后进行了东普鲁士冬季战役(1~2月)、咯尔巴阡冬季战役(1~3月)、果尔利策进攻战役(5月),俄军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但未能迫使俄军退出战争。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5月,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入到协约国,在奥匈东南开辟了新战区。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之后,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1916年,战争重新再次转入西线。德局对法军实施了“凡尔登战役”(2~12月),英法联军则对德实施了“松姆河战役”(6~11月)。东线俄军的西南方面军对奥匈军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6~8月),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从这一年开始,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1917年,德国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在海上开展“无限制的潜艇战”,给英法海运造成极大困难。法军在埃纳河地区对德实施“尼维尔攻势”(4~5月),法军损失惨重,英军单独对德连续发动进攻,稳住了法国。9月,德国发动“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战争。在意大利战线,德奥联军实施了“卡波雷托战役”(10~11月),迫使意军全线后撤。同年4月,在交战双方都陷于困境的情况下,美国伺机加入协约国一方。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在协约国帝国主义推动下对德奥宣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7至9月,西线的英法军接连拔除了德军防线上的三个突出部。9月26日,协约国发动总攻。至11月,同盟国中的土、保、奥、匈先后投降。11月11日,德国也被迫投降。历时四年又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遂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被击毙和因伤致死的总计达850多万人,负伤的有2000多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大战为革命创造了客观前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1919年~1920年举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作为协约国的一员的中国在会上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伟大的“五四”运动。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战争中,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并首次出现了集团军群(方面军)战役。大战的经验对战后20年各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依靠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这次大战经验的结果。
著名战役: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二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著名战役:不列颠之战 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之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 诺曼底登陆战 攻克柏林
早在1887年,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时就预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其争霸世界的斗争中,必然会导致“空前规模和空前激烈的世界战争”,首次提出了世界性战争的概念,以引起世界人民的警惕和防备。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 1898年到 1914中先后在欧、美、亚三洲形成。以世界霸权和掠夺为政治内容和目的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继续和斗争,终于在1914年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恩格斯在 27年前的预测是正确的。1939年德、日、意法西斯集团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突出的特点是:
①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这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帝国主义的政治内容和目的,就是世界霸权。几个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这种斗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是例证。
②战争规模大、危害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亚、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展开,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 6500万----7000万人,军队损失 3750万人,其中亡 853万人,居民死亡 6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l863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84个国家约 20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 1.1亿人,军民伤亡l亿余人,其中亡 5000万人,财产损失 4万亿美元。
③战争引起了革命。世界战争奴役性、掠夺性强,弄得民不聊生,必然导致革命。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革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
④战争中联盟斗争激烈。帝国主义发动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战争规模和战略目标庞大,这决定着必须拥有强大的战争力量。所以,必须由列强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进行世界大战。处于防御的一方,也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对付强敌。这是自古以来争霸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发动的世界大战,这个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如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纠集意大利(大战爆发后退出同盟国)、士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共同作战;以英、法、俄三国为核心组成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联盟,展开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大搏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25个国家先后参加了协约国。这场大战,以同盟国各国先后投降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日、意轴心国组成的法西斯集团,为了进行以称霸全球为目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胁迫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加入其集团作战。为了战胜法西斯集团,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从1936年到1941年,屡次呼吁、倡议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率先在延安组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中国政府的倡议下,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了东亚军事联合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协调。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到 1945年 5月,先后又有 21个国家参加了该统一战线。这对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世界大战”的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美军《统帅纲要》和1962年版《作战纲要》都把世界大战称为“全面战争”,并明确“全面战争”与“全面核战争”、“总体核战争”同义,是敌对核强国或联盟使用一切手段所进行的“不受限制”的“双方都使用核武器袭击对方的本土”的战争。前苏联领导人和官方著作都说:新的世界大战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火箭核战争”,是“全球性的对抗”,包括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思想斗争,以达到“重大政治和经济目的”。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长期以来,都准备打一场“按电钮”式的世界核大战。苏联、“华约”解体后,苏美两极体系崩溃,世界正向着政治、经济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强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推迟或被制止的。只有消灭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世界战争的根源和危险性才能彻底消除。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德国早在1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战争第一年(1914年),速决战计划即遭破产。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同英法联军进行了“1914年边境之战”,法军南撤。德军推进到巴黎以东的马恩河地区,遭到法军大规模反击(史称“1914年马恩河会战”),德军退至埃纳河一线。9、10月间,为相互迂回对方的翼侧,进入法国北部地区的德军河英法联军实施连续机动,直到海岸方止。(史称“奔向大海作战”)。至11月,整个西线从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这一年,由于土耳其的参战,近开辟了新战场;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出现了远东战场。英德海军的主要战役是北海的两次赫尔戈兰海战(8月,11月)和南大西洋的福克兰岛海战(12月)。
1915年,各参战国由于后备兵员和后勤保障发生严重问题,被迫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战争重心由西线转到东线。俄军同德军之间先后进行了东普鲁士冬季战役(1~2月)、咯尔巴阡冬季战役(1~3月)、果尔利策进攻战役(5月),俄军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但未能迫使俄军退出战争。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5月,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入到协约国,在奥匈东南开辟了新战区。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之后,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1916年,战争重新再次转入西线。德局对法军实施了“凡尔登战役”(2~12月),英法联军则对德实施了“松姆河战役”(6~11月)。东线俄军的西南方面军对奥匈军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6~8月),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从这一年开始,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1917年,德国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在海上开展“无限制的潜艇战”,给英法海运造成极大困难。法军在埃纳河地区对德实施“尼维尔攻势”(4~5月),法军损失惨重,英军单独对德连续发动进攻,稳住了法国。9月,德国发动“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战争。在意大利战线,德奥联军实施了“卡波雷托战役”(10~11月),迫使意军全线后撤。同年4月,在交战双方都陷于困境的情况下,美国伺机加入协约国一方。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在协约国帝国主义推动下对德奥宣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7至9月,西线的英法军接连拔除了德军防线上的三个突出部。9月26日,协约国发动总攻。至11月,同盟国中的土、保、奥、匈先后投降。11月11日,德国也被迫投降。历时四年又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遂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被击毙和因伤致死的总计达850多万人,负伤的有2000多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大战为革命创造了客观前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1919年~1920年举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作为协约国的一员的中国在会上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伟大的“五四”运动。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战争中,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并首次出现了集团军群(方面军)战役。大战的经验对战后20年各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依靠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这次大战经验的结果。
著名战役: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二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著名战役:不列颠之战 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之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 诺曼底登陆战 攻克柏林
展开全部
二战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一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十五亿人口被卷入战争,战场主要在欧洲。二战历时六年,世界80%人口被卷入战争,战场遍布欧、非、亚及太平洋岛屿,参战国也多,武器(如原子弹)的破坏力更强。
②性质不同。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则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主要是反法西斯战争。
③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二战则是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萨拉热窝事件不久,一战全面爆发。二战则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先期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后再全面爆发。
④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二战的参加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握剑��倚纬闪朔捶ㄎ魉雇骋徽较撸�迪至瞬煌�缁嶂贫裙�业牧�献髡健?
⑤二战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更大。二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⑥二战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东欧8国、亚洲4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
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
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
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
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
国军队同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这次大战可分
为三个阶段:
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马
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西线的交战
双方接着就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出现了
三次大型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的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
战后英国人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的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1916年,德国企图突破英国的海上封
锁,出动了北海舰队。5月底,英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海面遭遇,发生激战,双方都受到
严重损失。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直到大战结束,德国舰队始终不敢再度冒险出
战。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
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
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
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
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
的新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1945年4月1日,盟军在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北、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②性质不同。一战是由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斗争而引发的,基本上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则是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引起的,主要是反法西斯战争。
③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二战则是由局部战争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萨拉热窝事件不久,一战全面爆发。二战则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先期爆发,德国突袭波兰后再全面爆发。
④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一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二战的参加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握剑��倚纬闪朔捶ㄎ魉雇骋徽较撸�迪至瞬煌�缁嶂贫裙�业牧�献髡健?
⑤二战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更大。二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⑥二战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东欧8国、亚洲4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土耳其、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
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
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
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
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
国军队同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这次大战可分
为三个阶段:
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马
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西线的交战
双方接着就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出现了
三次大型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的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
战后英国人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的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占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1916年,德国企图突破英国的海上封
锁,出动了北海舰队。5月底,英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海面遭遇,发生激战,双方都受到
严重损失。结果,德国没有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直到大战结束,德国舰队始终不敢再度冒险出
战。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
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
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
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
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
的新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1945年4月1日,盟军在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北、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013·鄂州)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个第二战场是相对于苏德战场来说的。
(2014·孝感)70年前的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00年前的6月28日,萨拉热寓事件引爆了“一战”。回顾这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应该明白:
①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十月革命后苏俄决定退出一战,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短暂的发展春天。
③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2017·鄂州)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一战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性,是非正义的。而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
(2014·孝感)70年前的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00年前的6月28日,萨拉热寓事件引爆了“一战”。回顾这两次世界大战,我们应该明白:
①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十月革命后苏俄决定退出一战,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短暂的发展春天。
③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2017·鄂州)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一战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性,是非正义的。而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民族仇恨是第一位的,国家利益
如果美国衰退了,我们要打的国家肯定第一个是打日本
如果美国衰退了,我们要打的国家肯定第一个是打日本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野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