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小杜的这首《赠别》是什么意思啊?... 小杜的这首《赠别》是什么意思啊? 展开
 我来答
baogong2004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9.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564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2088万
展开全部
  《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
  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韵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评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春天的花卉很多,为什么杜牧独独选用豆蔻花入诗呢?在红白豆蔻诸色花中,以红豆蔻花为最美,花芯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清人有诗云:“结就同心芯,因标连理枝”,一向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其次是此花在未盛开时显得非常丰满,俗称“含胎花”,因而又被喻为少女的象征。“来时豆蔻初含芯,别后菖蒲又着花”,后来好些咏豆蔻的诗,大多含有这个意思。
meduTC
2006-01-03 · TA获得超过4.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00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2314万
展开全部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前两句描绘少女的美好姿容,如初春二月的豆蔻枝梢。春风十里句形容扬州的繁华。卷上珠帘句写珠帘之下的许多美人都不如诗人所爱之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Em南有乔木
推荐于2019-10-30 · TA获得超过3.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1.7万
展开全部
意思: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拓展资料:
1、原文:
《赠别》
唐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2、赏析: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红颜知己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3、诗人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