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下册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 生物的进化
健康地生活
1. 传染病和免疫
2. 用药和急救
3.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3. 生物的进化
健康地生活
1. 传染病和免疫
2. 用药和急救
3.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生物7年级上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展开全部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1.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
根据是否有脊柱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P2)
2.鱼类根据其生活水域的不同,可以分为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鲨鱼(P2图):现存最大鱼类;中华鲟(P3):国家一级保护鱼类
“四大家鱼”(P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鱼的外形(P3):梭形(流线型)(减小运动时水的阻力);
鱼体表被覆鳞片,外有粘液,(起润滑作用);
鱼的鳍可分为奇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和偶鳍(包括胸鳍、腹鳍);
鱼的身体两侧还有侧线(感知水流变化);
鱼体内有鱼鳔(控制鱼上浮和下潜)。
4.模拟实验。(P4)
5.鱼的游泳:提供动力——躯干和尾的摆动;
转换方向——主要是尾鳍,胸鳍起辅助作用;
保持平衡——胸鳍、背鳍、腹鳍。(P6)
6.鱼的呼吸:鱼靠鳃呼吸(P7讨论题1):水由口入鳃再从鳃盖后方流出,当水流经鳃时O2
由水进入鳃中毛细血管,CO2从毛细血管进入水中,水中CO2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
鳃适于呼吸的特点(P7讨论题2):①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②由鳃丝构成,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O2 表示氧气;CO2表示二氧化碳)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鱼离开水后,鳃丝黏连,鳃片覆盖粘连,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缺O2窒息死亡。
判断鱼是否新鲜:新鲜的鱼鳃鲜红色,死亡久的鱼鳃呈暗红色。(P7)
7.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常见:海葵 海蜇 珊瑚虫 水母;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常见:河蚌 章鱼 乌贼;
甲壳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头胸甲。常见:虾、蟹、水蚤
(P8-9) (属于节肢动物)
8.叫鱼而非鱼的:鲸鱼(哺乳动物); 鲍鱼、章鱼、鱿鱼、墨鱼(软体动物);
娃娃鱼(两栖动物);鳄鱼、甲鱼(爬行动物);
9.不叫鱼而是鱼的:海马、泥鳅、黄鳝、中华鲟、河豚等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1.陆地气候干燥,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爬行动物角质的鳞或甲(如蛇)、昆虫有外骨骼(如蝉蜕);
2.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
3.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器官(如肺和气管);
4.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比较发达。(P13)
一、 蚯蚓:1.蚯蚓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蚯蚓的形态特征: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运动:靠刚毛和肌肉蠕动;
3.呼吸:湿润的体壁(外有粘液内有毛细血管);体温:变温动物。
4.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为头部;
5.实验时蚯蚓身体保持湿润的原因(P15讨论题):蚯蚓靠体壁呼吸,体壁黏液只有
保持湿润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6.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的原因:雨水把土壤中空气挤出,土中缺氧,蚯蚓出来呼吸;
7.蚯蚓身体分节的原因:使运动更灵活。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如:蚯蚓、沙蚕、水蛭。(P14-16)
二、兔 1.体表被毛——保温作用;
2.前肢短小后肢粗壮,适于跳跃运动;
3.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特征①门齿(切断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
裂食物,肉食性动物犬齿锋利)②盲肠发达,可以消化纤维素;
4.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为双循环(输送氧气能力强,为身体
提供足够能量),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与变温动物相
比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胎生哺乳。(P16-18)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1.(P2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企鹅、鸵鸟等,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2.家鸽(P22-23)
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
前肢变成翼,展开呈扇形,翅膀上的羽片彼此覆盖,可以增强动力;
骨骼轻而坚固,长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便于牵引两翼作长距离飞行,增强了动力;
鸟类食量大,消化力强,可以为飞行提够足够能量,直肠短,排便快,便于减轻体重;心脏发达,可以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
鸟类呼吸为双重呼吸:肺(气体交换)和气囊(暂时储存气体;减轻比重;散热,无气体交换功能),一次呼吸两次气体交换,增大了氧气的供给量;
鸟类体温高而恒定;生殖为卵生。
3.昆虫(P24)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 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P2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防止水分蒸发);三对足,两对翅;变温动物。
昆虫呼吸器官(气管)开口(气门)位于胸腹部两侧。故把蝗虫头部浸到水里不会因窒息而死;而把腹部浸到水里就会窒息而死。
4.节肢动物(P25)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包括:昆虫纲(蝗虫 蜜蜂 蚊子 蚂蚁等); 蛛形纲(蜘蛛);
甲壳纲(虾、蟹、水蚤); 多足纲(蜈蚣、千足虫)等。
5.两栖动物(P25)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代表:青蛙 蟾蜍 娃娃鱼(大鲵)。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P2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2.(P29)关节模式图(重点) 关节软骨(缓冲震荡和减小摩擦);关节头和关节窝靠关节
囊连接在一起,关节囊内有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关节腔内有滑液(是由关节囊分泌的、起润滑作用)。
3.(P29) 关节的特点:即牢固又灵活。关节软骨和韧带都属于结缔组织。
4. (P29)骨骼肌(P30)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红色,属于肌肉组织),两端较细的叫肌
腱(乳白色,属于结缔组织);一块肌肉的两端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骨——杠杆 肌肉——动力 关节——支点。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5.(P30)运动的完成除运动系统外,还要靠神经系统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才能实现。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P32)(记一些例子)
(1)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向母袋鼠育儿袋 (本能 先天性行为)
(2)蚯蚓——经200次左右电击学会爬向暗室 ( 生活经验 学习行为)
(3)美国红雀——喂食给生活在池塘里的鱼 (本能 先天性行为)
(4)大山雀——撕开瓶口偷喝牛奶 (学习模仿 学习行为)
(5)小猩猩——模仿老猩猩用树枝取食蚂蚁 (学习模仿 学习行为)
(6)成年猩猩——叠木箱取食挂高处的香蕉 (生活经验 学习行为)
(P33)讨论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P37)社会行为的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等级。
2.(P39)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蜜蜂舞蹈)、声音(鸟鸣)、气味(蚂蚁)等都
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3.(P39)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4.(P41)某些昆虫雌性个体能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异性,属于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P44-4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2.(P4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
3.(P47)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等。
方法:①以虫治虫;②以鸟治虫;③以菌治虫。
4.(P50)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来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是将动物的遗传
基因加以改造。
5.(P5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例如:宇航服——长颈鹿 冷光灯——萤火虫 雷达——蝙蝠 悉尼歌剧院——龟壳
潜水艇——鱼 防毒面具——猪 防震帽——啄木鸟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P55)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菌落——较小,湿润光滑较透明,黄白色;
真菌菌落——较大,干燥,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颜色多变。
3.(P56)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置培养基(添加牛肉汁等是为细菌真菌生活提供有机物);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无菌环境);④培养。
(P57)(提示3)设置对照。(讨论1)防止杂菌污染。
4.(P57-58)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没有细菌真菌的地方:绝对的真空、极度
低温或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
5.(P57)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阳光和空气不是必需条件。
6.(P58)练习题,都很重要!
(1)说明古细菌适应能力极强。说明细菌分布极广。
(2)夏天空气湿度大,温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食物易被污染,人吃了变质的食物就易患肠胃炎。 洗干净的衣物上缺乏细菌、真菌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营养物质)。
(3)表明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生存,而B细菌不能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4)酿制泡菜时用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菌,只有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产生乳酸,所
以泡菜坛子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防止空气(氧气)进入。
第二节 细菌
1.(P58)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
巴斯德——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被成为“微生物学之父”。
2.(P59)细菌形态: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观察。
根据形态可把细菌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3.(P60)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的。
4.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
荚膜和鞭毛。
5. 营养方式:为异养型。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
机物生活
6.(P61)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非常快(不到半个小时一代)。
7.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一个芽孢只能形成一个细菌,故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食品和医疗上灭菌时常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第三节 真菌
1.(P62-63)真菌的结构: 真菌有多细胞(青霉、曲霉)也有单细胞(酵母菌)
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2. 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靠现成有机物生活
3. 生殖方式:靠孢子繁殖后代
4. 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
注意:真菌呈现出不同颜色是由其孢子颜色决定的。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P67-68)腐生----从死亡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如:枯草杆菌与腐烂的水果);
2. 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对寄主有害(如:痢疾杆菌与患痢疾的人);
3.共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双方互惠互利
(如: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4.细菌性疾病:肺结核、痢疾、普通感冒、肺炎、肠胃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5. 真菌性疾病:体癣、足癣、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
(P67-68补充)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P71课本图片及笔记)
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可制作馒头、面包、酿酒(制作米酒时是在无氧的环境中);
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可制作泡菜、酸奶、奶酪;醋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可以制醋;
霉菌:可以制酱、腐乳、臭豆腐。
2.(P7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
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1.干蘑菇 A.晒制与烟熏法 1-D
2.果脯 B.腌制法 2-C
3.咸鱼 C.渗透保存法 3-B
4.腊肉、熏肉 D脱水法 4-A
5.袋装食品 E罐藏法 5-G
6.罐头 F巴氏消毒法 6-E
7.牛奶 G真空包装法 7-F
3.(P74)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治病细菌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对肝炎、流感、艾滋病、非典等病毒性疾病,抗生素是不起作用);
转基因技术——改造大肠杆菌的基因后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4.(P75)应用:污水中含有很多有机物,无氧时,杆菌和甲烷菌能将其分解产生甲烷,有氧时,
某些细菌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污水净化。
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P80)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P8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P8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3.(P85)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P88课后1)分类等级越高(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多),亲缘关系越远(近)。
4.(P89)林奈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可以有命名者的姓名,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字。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P90-9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成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可以培养新的生物品种。
4. (P92)综合来看:(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2)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3)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类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世界上已有许多生物已经灭绝或频临灭绝。
3.(P94)白鳍豚: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扬子鳄:爬行动物,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裸子植物,植物中的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珙桐:中国鸽子树,植物界的活化石。
4.(P9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2)掠夺性的开发(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捕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5.(P96)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6.法律法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
保护纲要》; 国际:《保护食物多样性公约》
7.(P98)技能训练:推测(1)猛禽的钩爪可抓猎物(2)攀禽的对趾可攀附在树干上
(3)涉禽的足上有蹼可在浅水区跋涉行走
8.(P99)练习2:有害动物的繁殖能力一般较强,对人及其他生物有害,但是它们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控制其发展(繁殖速度),使之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弄得不好
呵呵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1.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
根据是否有脊柱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P2)
2.鱼类根据其生活水域的不同,可以分为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鲨鱼(P2图):现存最大鱼类;中华鲟(P3):国家一级保护鱼类
“四大家鱼”(P3):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鱼的外形(P3):梭形(流线型)(减小运动时水的阻力);
鱼体表被覆鳞片,外有粘液,(起润滑作用);
鱼的鳍可分为奇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和偶鳍(包括胸鳍、腹鳍);
鱼的身体两侧还有侧线(感知水流变化);
鱼体内有鱼鳔(控制鱼上浮和下潜)。
4.模拟实验。(P4)
5.鱼的游泳:提供动力——躯干和尾的摆动;
转换方向——主要是尾鳍,胸鳍起辅助作用;
保持平衡——胸鳍、背鳍、腹鳍。(P6)
6.鱼的呼吸:鱼靠鳃呼吸(P7讨论题1):水由口入鳃再从鳃盖后方流出,当水流经鳃时O2
由水进入鳃中毛细血管,CO2从毛细血管进入水中,水中CO2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
鳃适于呼吸的特点(P7讨论题2):①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②由鳃丝构成,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O2 表示氧气;CO2表示二氧化碳)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鱼离开水后,鳃丝黏连,鳃片覆盖粘连,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缺O2窒息死亡。
判断鱼是否新鲜:新鲜的鱼鳃鲜红色,死亡久的鱼鳃呈暗红色。(P7)
7.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常见:海葵 海蜇 珊瑚虫 水母;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常见:河蚌 章鱼 乌贼;
甲壳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头胸甲。常见:虾、蟹、水蚤
(P8-9) (属于节肢动物)
8.叫鱼而非鱼的:鲸鱼(哺乳动物); 鲍鱼、章鱼、鱿鱼、墨鱼(软体动物);
娃娃鱼(两栖动物);鳄鱼、甲鱼(爬行动物);
9.不叫鱼而是鱼的:海马、泥鳅、黄鳝、中华鲟、河豚等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1.陆地气候干燥,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爬行动物角质的鳞或甲(如蛇)、昆虫有外骨骼(如蝉蜕);
2.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
3.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器官(如肺和气管);
4.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比较发达。(P13)
一、 蚯蚓:1.蚯蚓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蚯蚓的形态特征: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运动:靠刚毛和肌肉蠕动;
3.呼吸:湿润的体壁(外有粘液内有毛细血管);体温:变温动物。
4.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为头部;
5.实验时蚯蚓身体保持湿润的原因(P15讨论题):蚯蚓靠体壁呼吸,体壁黏液只有
保持湿润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6.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的原因:雨水把土壤中空气挤出,土中缺氧,蚯蚓出来呼吸;
7.蚯蚓身体分节的原因:使运动更灵活。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如:蚯蚓、沙蚕、水蛭。(P14-16)
二、兔 1.体表被毛——保温作用;
2.前肢短小后肢粗壮,适于跳跃运动;
3.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特征①门齿(切断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
裂食物,肉食性动物犬齿锋利)②盲肠发达,可以消化纤维素;
4.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为双循环(输送氧气能力强,为身体
提供足够能量),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与变温动物相
比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胎生哺乳。(P16-18)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1.(P2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企鹅、鸵鸟等,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2.家鸽(P22-23)
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
前肢变成翼,展开呈扇形,翅膀上的羽片彼此覆盖,可以增强动力;
骨骼轻而坚固,长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胸肌发达,便于牵引两翼作长距离飞行,增强了动力;
鸟类食量大,消化力强,可以为飞行提够足够能量,直肠短,排便快,便于减轻体重;心脏发达,可以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
鸟类呼吸为双重呼吸:肺(气体交换)和气囊(暂时储存气体;减轻比重;散热,无气体交换功能),一次呼吸两次气体交换,增大了氧气的供给量;
鸟类体温高而恒定;生殖为卵生。
3.昆虫(P24)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 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P2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防止水分蒸发);三对足,两对翅;变温动物。
昆虫呼吸器官(气管)开口(气门)位于胸腹部两侧。故把蝗虫头部浸到水里不会因窒息而死;而把腹部浸到水里就会窒息而死。
4.节肢动物(P25)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包括:昆虫纲(蝗虫 蜜蜂 蚊子 蚂蚁等); 蛛形纲(蜘蛛);
甲壳纲(虾、蟹、水蚤); 多足纲(蜈蚣、千足虫)等。
5.两栖动物(P25)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代表:青蛙 蟾蜍 娃娃鱼(大鲵)。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P2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2.(P29)关节模式图(重点) 关节软骨(缓冲震荡和减小摩擦);关节头和关节窝靠关节
囊连接在一起,关节囊内有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关节腔内有滑液(是由关节囊分泌的、起润滑作用)。
3.(P29) 关节的特点:即牢固又灵活。关节软骨和韧带都属于结缔组织。
4. (P29)骨骼肌(P30)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红色,属于肌肉组织),两端较细的叫肌
腱(乳白色,属于结缔组织);一块肌肉的两端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骨——杠杆 肌肉——动力 关节——支点。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5.(P30)运动的完成除运动系统外,还要靠神经系统调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配合才能实现。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P32)(记一些例子)
(1)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向母袋鼠育儿袋 (本能 先天性行为)
(2)蚯蚓——经200次左右电击学会爬向暗室 ( 生活经验 学习行为)
(3)美国红雀——喂食给生活在池塘里的鱼 (本能 先天性行为)
(4)大山雀——撕开瓶口偷喝牛奶 (学习模仿 学习行为)
(5)小猩猩——模仿老猩猩用树枝取食蚂蚁 (学习模仿 学习行为)
(6)成年猩猩——叠木箱取食挂高处的香蕉 (生活经验 学习行为)
(P33)讨论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P37)社会行为的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等级。
2.(P39)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蜜蜂舞蹈)、声音(鸟鸣)、气味(蚂蚁)等都
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3.(P39)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
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4.(P41)某些昆虫雌性个体能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异性,属于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P44-4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2.(P45)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
3.(P47)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等。
方法:①以虫治虫;②以鸟治虫;③以菌治虫。
4.(P50)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来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是将动物的遗传
基因加以改造。
5.(P5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例如:宇航服——长颈鹿 冷光灯——萤火虫 雷达——蝙蝠 悉尼歌剧院——龟壳
潜水艇——鱼 防毒面具——猪 防震帽——啄木鸟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P55)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菌落——较小,湿润光滑较透明,黄白色;
真菌菌落——较大,干燥,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颜色多变。
3.(P56)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置培养基(添加牛肉汁等是为细菌真菌生活提供有机物);②高温灭菌(冷却);③接种(无菌环境);④培养。
(P57)(提示3)设置对照。(讨论1)防止杂菌污染。
4.(P57-58)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几乎无处不在。没有细菌真菌的地方:绝对的真空、极度
低温或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
5.(P57)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阳光和空气不是必需条件。
6.(P58)练习题,都很重要!
(1)说明古细菌适应能力极强。说明细菌分布极广。
(2)夏天空气湿度大,温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食物易被污染,人吃了变质的食物就易患肠胃炎。 洗干净的衣物上缺乏细菌、真菌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营养物质)。
(3)表明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生存,而B细菌不能在盐水环境中生存。
(4)酿制泡菜时用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为厌氧菌,只有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产生乳酸,所
以泡菜坛子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防止空气(氧气)进入。
第二节 细菌
1.(P58)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细菌;
巴斯德——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提出了巴氏消毒法,被成为“微生物学之父”。
2.(P59)细菌形态: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观察。
根据形态可把细菌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3.(P60)所有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的。
4.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
荚膜和鞭毛。
5. 营养方式:为异养型。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叶绿体,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
机物生活
6.(P61)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非常快(不到半个小时一代)。
7.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一个芽孢只能形成一个细菌,故芽孢不是生殖细胞;
食品和医疗上灭菌时常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第三节 真菌
1.(P62-63)真菌的结构: 真菌有多细胞(青霉、曲霉)也有单细胞(酵母菌)
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2. 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靠现成有机物生活
3. 生殖方式:靠孢子繁殖后代
4. 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
注意:真菌呈现出不同颜色是由其孢子颜色决定的。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P67-68)腐生----从死亡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如:枯草杆菌与腐烂的水果);
2. 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对寄主有害(如:痢疾杆菌与患痢疾的人);
3.共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双方互惠互利
(如: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4.细菌性疾病:肺结核、痢疾、普通感冒、肺炎、肠胃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
5. 真菌性疾病:体癣、足癣、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
(P67-68补充)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P71课本图片及笔记)
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可制作馒头、面包、酿酒(制作米酒时是在无氧的环境中);
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可制作泡菜、酸奶、奶酪;醋酸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可以制醋;
霉菌:可以制酱、腐乳、臭豆腐。
2.(P73)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
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1.干蘑菇 A.晒制与烟熏法 1-D
2.果脯 B.腌制法 2-C
3.咸鱼 C.渗透保存法 3-B
4.腊肉、熏肉 D脱水法 4-A
5.袋装食品 E罐藏法 5-G
6.罐头 F巴氏消毒法 6-E
7.牛奶 G真空包装法 7-F
3.(P74)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治病细菌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对肝炎、流感、艾滋病、非典等病毒性疾病,抗生素是不起作用);
转基因技术——改造大肠杆菌的基因后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4.(P75)应用:污水中含有很多有机物,无氧时,杆菌和甲烷菌能将其分解产生甲烷,有氧时,
某些细菌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污水净化。
第六单元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P80)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P8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P8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3.(P85)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P88课后1)分类等级越高(低),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多),亲缘关系越远(近)。
4.(P89)林奈提出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可以有命名者的姓名,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字。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P90-9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成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可以培养新的生物品种。
4. (P92)综合来看:(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2)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3)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类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世界上已有许多生物已经灭绝或频临灭绝。
3.(P94)白鳍豚: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扬子鳄:爬行动物,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裸子植物,植物中的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珙桐:中国鸽子树,植物界的活化石。
4.(P9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2)掠夺性的开发(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捕杀)(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5.(P96)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6.法律法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
保护纲要》; 国际:《保护食物多样性公约》
7.(P98)技能训练:推测(1)猛禽的钩爪可抓猎物(2)攀禽的对趾可攀附在树干上
(3)涉禽的足上有蹼可在浅水区跋涉行走
8.(P99)练习2:有害动物的繁殖能力一般较强,对人及其他生物有害,但是它们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控制其发展(繁殖速度),使之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弄得不好
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中国、美国、巴西东南部等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全年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中纬度大陆内部
寒带 苔原气候 严寒,夏季短暂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高山高原气候 终年低温 中纬度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中国、美国、巴西东南部等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全年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中纬度大陆内部
寒带 苔原气候 严寒,夏季短暂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高山高原气候 终年低温 中纬度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04-18
展开全部
书上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