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昔箕子佯狂自全,孔子亦称其仁。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仲尼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世基岂得以炀帝无道,不纳谏诤,遂杜口无言?偷安重位,又不能辞职请退,则与箕子佯狂而去,事理不同。昔晋惠帝贾后将废愍怀太子,司空张华竟不能苦争,阿意苟免。及赵王伦举兵废后,遣使收华,华曰:‘将废太子日,非是无言,当时不被纳用。’其使曰:‘公为三公,太子无罪被废,言既不从,何不引身而退?’华无辞以答,遂斩之,夷其三族。古人有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故‘君子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张华既抗直不能成节,逊言不足全身,王臣之节固已坠矣。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宗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展开
 我来答
LiuYangkov
2011-05-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翻译: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贤明的君主时时想到自己的短处因而越来越好,昏昧的君主庇护自己的短处而永远愚昧。隋炀帝爱夸耀自己的长处,庇护自己的短处而拒绝规谏,臣子实在也难于犯颜忤旨。虞世基不敢直言,或者不能算很大的罪过。过去商朝的箕子假装疯狂来保全性命,孔子也说他仁。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理应与他一起死吗?”杜如晦回答说:“天子有刚正直言的臣子,虽然他无道也不会失掉自已的天下。孔子说;‘史鱼这个人,多么耿直啊!国家有道,他耿直得像箭;国家无道,他也直得像箭。’虞世基怎能因炀帝无道,不采纳规谏就闭口不说呢?苟且偷安地居于重要官位,又不能自动解除官职请求退位、那与微子装疯而逃去,事情的道理不同。过去晋惠帝、贾后将要废掉愍怀太子时,身为司空的张华竟然不能竭力争谏,曲从惠帝与贾后的旨意来苟免祸患。赵王伦就起兵废掉贾后,派人责备张华,张华说;‘废太子的时候,我不是保持沉默,而是当时说的话没有被采用。’那个使者说:‘你身居三公之职,太子没有罪被废掉,争谏既然未被采纳,为何自己不辞官隐退呢?’张华无言以对,使者杀死他,灭掉他家的三族人。古人说:‘国家危急而不扶持,倾颓而不匡救,那怎么用这种人来辅佐呢?’所以‘君子面临死难而气节不变。’张华说了逃避责任的话不能保全生命,作为臣子的节操本来已经丧失了。虞世基官居丞相,处在能够说话的地位,竟没有一句话直言规劝场帝,实在也该杀死。”太宗说:“你的话很对。国君一定要忠良的臣子来辅佐,才能得到自身安全和国家太平。隋炀帝难道不是因为下面没有忠臣,自己又听不到过失,罪恶积累,祸害盈满,灭国亡身的灾难才降到他的身上。倘若国君所做的事情不恰当,臣子又不劝谏帮助,一味阿谀顺从,凡事都说好,那么,国君是昏君,臣子是谄谀之臣,国君昏庸,臣子谄媚,国家危亡不要多长时间。我现在的志向在于使君臣上下齐心。各自尽到最公正之心,共同商量来实现天下大治。你们各人都务必要竭尽忠诚,直言规谏,匡救我的缺点和过失。我一定不会把你们直言规谏看成违逆旨意,动辄发怒责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