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代谢常识

 我来答
zhaoyun163k
2011-04-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万
展开全部
人体血液常识

血型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指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来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最重要的是将人类血型分A、B、AB、O四种(称为ABO血型系统)。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A)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是不同名的,即红细胞含凝集原A,血清中含凝集素B(简称抗B),相反,红细胞含凝集原B,血清中含凝集素A。根据人体血液中所含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取决于遗传因素,如双亲都是O型,子代也是O型,亲代是O型或AB型,则子代为A型或B型。子代与母亲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血量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微不足道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组成机能 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化验血液来诊断疾病。

血液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浆 血液中去除血细胞和血小板后余下部分就是血浆。它是一种半透明的淡黄色粘稠状液体,约占血液的55-60%。血浆中含水分92%左右,其余为球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元、酶、激素和无机盐等。当血液流出血管时,其中纤维蛋白元即可变为纤维蛋白,并和血细胞凝固成块,有止血作用。

血清 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后所余下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叫血清,血清不会凝固。

血小板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分隔而成。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血小板在血液内可存活8-12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参与凝血过程,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每立方毫米5万个以下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出血。

红细胞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更易和一氧化碳相结合,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时,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进行更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不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白细胞 白细胞又叫白血球或白血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周围,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体内有炎症时,它的数量就增多。嗜酸性白细胞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常常增多。嗜碱性白细胞数量最少。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密切关系,患结核病时,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变形活动非常活跃,有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和异物。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到结缔组织中可变为巨噬细胞。

血糖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以高血糖和糖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主要是糖尿病。正常人偶尔也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如进食大量糖以后,情绪激动时等,其特点是高血糖和糖尿都暂的,而且空腹血糖正常。血糖浓度70毫克%称为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时间过长,持续的剧烈体力活动,严重肝肾疾病,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低血糖时,脑组织道德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法以及饥饿感等。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45毫克%时,就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的脂类物质都需经过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这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故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为血脂测定中的重点项目。
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_
2024-09-04 广告
纳米药物通过改善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靶向性,从而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纳米载体可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的早期降解,并确保药物能够到达特定的靶组织或细胞。迈安纳提供的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最大限度地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迈安纳(...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迈安纳(上海)仪器科技有限公司_提供
我是陌生人001
2011-04-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代谢为新陈代谢的简称。即有机体摄取外界的物质,将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同化作用),而同时又消耗自身的物质转化为能量用以支持机体的体温、运动等生理活动(异化作用)。
举例:同化作用:我们吃进体内的猪肉,本身不是人体内的物质,但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就变成了人体的一部分,而不再是猪肉。
异化作用:人体的运动、思维、体温维持等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的来源是人体自身所贮存的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物质(而这些物质都是靠同化作用而来的)。
人体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同时进行,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人就会长大或长胖;因生病或衰老而使异化作用强于同化作用,则人体逐渐消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aohanzhiyang
2011-04-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万
展开全部
人的体内新陈代谢一直进行着,细胞不停更新,如肠粘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人体代谢主要是通过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来实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sAries2000
2011-04-17 · TA获得超过5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人的皮肤,28天左右就新陈代谢换一层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