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我们都知道,人们如果以货币以外的其他形式来持有财富,会带来收益。例如,以债券形式持有,会有利息收入,以股票形式持有,会有股息或红利收入,以房产形式持有,会有租金收入等等。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持有货币呢?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储存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支出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支出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因此,出于交易动机所需的货币量是收入的函数。
第二,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谨慎动机产生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这一部分所需的货币主要决定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货币量和收入密切相关。因此,出于谨慎动机所需的货币量大致也是收入的函数。
因此,如果用L1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全部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收入,这种货币需求和收入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8-15)
或者:L1=kY,式中k是出于上诉两种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Y为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例如,若实际收入为1000万元,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需要的货币量占收入的20%,则L1=1000×0.2=200万元。
第三,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生利资产例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持有货币可以随时抓住有利的投机机会,但是会损失利息。当利率较低时,持有货币所损失的利息就较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用L2表示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用r表示利率,则L2与r的关系用函数关系表示为:
(8-16)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每张债券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假定一张债券一年可获得利息10元,若利率为5%,则它的市场价值为200元,因为200元在利率r=5%时放到银行也可以得到10元的利息。所以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债息与利率相除得到的商值。同理,若r=4%时,债券市场价值为250元,若r=10%,则债券的市场价值为100元。可见,债券的市场价值和利率成反比关系。
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中存在着某种“标准”的利率(如年利率5%)。假如现行利率为6%,那么他会预期利率将趋于下降。此时,他将按照166.7(10/0.06)元的市价用货币买进这张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下降到5%,债券价格上涨到200元时卖出债券,换回货币。反之,如果现行利率为4%,一张债息为10元的债券的市价为250元,此时,由于他预期将来利率会升回到5%,他将按250元的市价卖出债券,换回货币(这就构成了货币需求,即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降到200元时再买进债券。由此可以看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
当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此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债券的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会将持有的货币量全部换成债券。反之,在利率极低例如2%时,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也就是债券未来的价格只会下跌,此时,人们必然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由此,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活动中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然全部被公众作为货币保存在身边,所以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低到2%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图8.6所示。
r
10
8
6
4
2
0
图8.6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在货币市场上,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三种动机形成的总需求量。把L1和L2加在一起,便可以得到全部的货币需求量。即:
(8-17)
货币的总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如图8.7所示。
r r
10 10
8 8
6 6
4 4
2 2
0 0
(a) (b)
图8.7 货币总需求
图8.7(a)中的垂线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是关于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所以垂直于横轴。L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它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最后为水平状,表示“流动性偏好陷阱”。把L1和L2加总即货币的总需求量,见图8.7(b)。
我们都知道,人们如果以货币以外的其他形式来持有财富,会带来收益。例如,以债券形式持有,会有利息收入,以股票形式持有,会有股息或红利收入,以房产形式持有,会有租金收入等等。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持有货币呢?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储存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支出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支出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因此,出于交易动机所需的货币量是收入的函数。
第二,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谨慎动机产生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这一部分所需的货币主要决定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货币量和收入密切相关。因此,出于谨慎动机所需的货币量大致也是收入的函数。
因此,如果用L1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全部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收入,这种货币需求和收入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8-15)
或者:L1=kY,式中k是出于上诉两种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Y为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例如,若实际收入为1000万元,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需要的货币量占收入的20%,则L1=1000×0.2=200万元。
第三,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生利资产例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持有货币可以随时抓住有利的投机机会,但是会损失利息。当利率较低时,持有货币所损失的利息就较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用L2表示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用r表示利率,则L2与r的关系用函数关系表示为:
(8-16)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每张债券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假定一张债券一年可获得利息10元,若利率为5%,则它的市场价值为200元,因为200元在利率r=5%时放到银行也可以得到10元的利息。所以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债息与利率相除得到的商值。同理,若r=4%时,债券市场价值为250元,若r=10%,则债券的市场价值为100元。可见,债券的市场价值和利率成反比关系。
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中存在着某种“标准”的利率(如年利率5%)。假如现行利率为6%,那么他会预期利率将趋于下降。此时,他将按照166.7(10/0.06)元的市价用货币买进这张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下降到5%,债券价格上涨到200元时卖出债券,换回货币。反之,如果现行利率为4%,一张债息为10元的债券的市价为250元,此时,由于他预期将来利率会升回到5%,他将按250元的市价卖出债券,换回货币(这就构成了货币需求,即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降到200元时再买进债券。由此可以看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
当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此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债券的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会将持有的货币量全部换成债券。反之,在利率极低例如2%时,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也就是债券未来的价格只会下跌,此时,人们必然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由此,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活动中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然全部被公众作为货币保存在身边,所以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低到2%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图8.6所示。
r
10
8
6
4
2
0
图8.6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在货币市场上,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三种动机形成的总需求量。把L1和L2加在一起,便可以得到全部的货币需求量。即:
(8-17)
货币的总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如图8.7所示。
r r
10 10
8 8
6 6
4 4
2 2
0 0
(a) (b)
图8.7 货币总需求
图8.7(a)中的垂线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是关于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所以垂直于横轴。L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它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最后为水平状,表示“流动性偏好陷阱”。把L1和L2加总即货币的总需求量,见图8.7(b)。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