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4 · 知道合伙人军队行家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媒体报道的确实不少,我们就列举几个特别的例子:
一,2013年9月,临沭县一七旬环卫老太被自己十六岁的嫡亲孙女踩胳膊、揪头发,当街殴打。值此时,亲情被暴力打破,道德被野蛮冲撞。据了解,其父早年因偷盗入狱,其母与奶奶因钱财经常爆发冲突,这可能导致了她心中积攒了更多的愤怒、自卑以及攻击性。
二,2011年《扬子晚报》的报道:儿子哭闹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掐住母亲的脖子、扯母亲的头发。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得向儿子屈服。
三,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17分左右,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在离家100多米的巷子里玩耍,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她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加大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又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从她双腿上碾过。惨相之下,过往的18位路人无一施以援手。由于颅脑重度损伤,10月21日,小悦悦离世。
四,2014年2月2日晚,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患儿家属将当日值班的医生打伤,事发后警方认定肇事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将其行政拘留3天。
据了解,事发前一天,孩子被送往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为病毒感染,初诊医生为患儿开了口服药。但2日晚7点左右,夫妇二人见孩子没有好转再次复诊。“当时值班的曾医生解释,病毒感染周期约为一周,发热大概持续三天左右,并嘱咐继续观察、吃药,还为孩子补充了感冒药和退烧药。”麻副主任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急诊医生完全按诊疗规范诊治,并耐心解释。没有给孩子打针是为防止抗生素滥用,完全是出于对孩子健康考虑,可家长却不理解,认为医生对孩子不负责任。随后,患儿父亲荣某将处方单甩到曾医生脸上,并多次出拳猛击医生头面部。
迈进现代社会,“道德良知”不能缺失
现代社会治理中,政治精英、制度学者容易强调制度建设及其功能,这是对的,没有制度和法治,国将不国,但制度治理不是唯一的。我们在强调大力发展外在制度性规范建构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现代人的内在心灵秩序问题。
转型期人们的心灵秩序往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经济、现代化带给人们诸多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心灵秩序的“碎片化”和“无意义感”,个人的无意义感、无归属感、无认同感、孤独感,是许多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授葛晨虹提出伦理思想史上三问:什么是好生活?为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当成为什么?
现实生活中,仿佛我们更关心“应该如何行为”而不是“成为怎样的人”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规则功利主义导向的世界,往往使人忘记了人性的高贵、人的美德的意义,丧失了人的精神家园,沦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物化”的“单面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片面“物化”的发展忽略甚至放逐了精神家园、意义价值和人性的追求,社会出现大量道德问题,也因此人们把由现代“物化”生活模式、规则功利主义而发生道德社会规导的局限,称作“现代性的道德困境”。
随着传统社会结构的解构,人际关系建立在了一种非血缘、陌生人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交往活动不再囿于亲缘范围而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体现为一种现代性的公共交往。陌生人交往或现代公共生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友爱德性即公共精神的普遍化,其中就包含着对陌生人的友爱和他人意识、责任意识。而在市场化大潮下,原有血缘关系社会基础和精神文化被冲破后,新的契约关系和适应陌生人际的公共精神还未准备齐备,这就容易出现“道德冷漠”、“低信任度”等等社会道德问题。以道德冷漠为代表的转型期道德困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公共精神”或者“公共社会德性”。也就是说,现代公共生活中陌生人之间的人际相处,需要更多的他人意识和“共在”意识,需要更多的对他人、陌生人的尊重和友爱,即需要道德公共精神来调整。外媒对“中国人的分析报告”说:“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祉,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这类分析报告虽然不全面,但也不失深刻,触及到中国人公共精神、他人意识、友善能力方面一定程度的缺位。
我国一直在倡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其本质也就是道德的重塑。然而,我国在努力打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时候,在个人道德、家庭道德方面的力度往往差强人意。殊不知,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整体,同理,社会公德也是由个体的“个人道德”所组成的。我们不能单单注重于宏观的社会公德,而忽略较为微观的个人道德。所幸,我们的公众总体是文明的、有道德的。在殴打事件中,有为数众多的人前去劝阻,甚至有人甘于以暴制暴来抵制不道德。但对于情节恶劣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应该运用法律约束、心理辅导、道德引导等方式加以教育。毕竟,决定一只桶的容量,关键取决于最短的一块。不能让个别个体道德的缺失毁掉社会公德的美誉。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进入系统治理、制度治理的语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简单陷入“唯制度主义”单向解读中。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与现代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言,仅有物质不够,仅有制度也是不够的,要想建立真正公平而和谐的社会,在制度正义、依法治国基础上,还需要社会德性、公共德性和人性良知作为重要补充。社会秩序应该是制度法制规则秩序加上“心灵道德秩序”、“他人意识”和“公共精神”。
资料来源——
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817/c49150-27472440.html
新民网(中共上海市委):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9/07/21814623.html
中新网(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10-31/3426930.shtml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上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
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拾荒阿姨陈姨救人的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18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19个路人,前18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
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 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 对2 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
第五个人: 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惊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
记录这一切的视频,来自广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华劳保经营部,事发地点恰好就是该店铺的门前。这间劳保店位于两条巷道的交叉口,与多数商家一样,其两边的门口上方均安装了视频监控。不料,其中一边的视频监控,刚好拍下悦悦两度被碾压的全过程。
——“艾滋女”事件
前不久,河北容城县的闫德利在她的博客上发帖公布了279名曾与她发生过性关系的男性的手机号码,并称自己身染艾滋病。一时间各种传言满天飞,面对网友对“艾滋女”的各种妄自猜测,身处漩涡当中的闫德利本人对此坚决否认。近日,在当地公安机关的组织下,闫德利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并无艾滋病,这场网络闹剧的始作俑者原来另有其人。
最后,保定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有关闫德利案件侦查的进展情况:10月21日,容城县公安局在北京市宣武区某住宅小区将所谓容城“艾滋女”事件的始作俑者杨某抓获,并以涉嫌诽谤罪将其刑事拘留。
艾滋病自被发现以来就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医学界虽殚精竭虑,但始终都未找到有效根治治疗方法。在20多年的时间里,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艾滋病病毒夺走了生命。这些数据无不昭示着艾滋病的可怕,因此大家对艾滋病都谈之色变。可河北保定的一个叫做闫德利的平凡女性,因为一篇博文一夜之间就跟艾滋病这个大家都避之不及的病联系在了一起,伴有这个爆炸性新闻的还有279个与之发生过性关系的人的电话号码。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篇博文一经发布就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于是乎转帖、跟帖满天飞。
就在绝大多数网友对闫的“无耻”行径唾骂的时候,后面的所发生的事情却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闫不但不是艾滋女,反而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真正的始作俑者竟然是闫的前男友杨某。闫的前男友不同意与之分手,所以故意捏造事实,意图搞臭闫,让她嫁不出去,只能嫁给他。这样的结果的确让很多网友始料不及,甚至大跌眼镜。
认真去审视这件事,闫德利及其家人在此事件中受到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这件事始于网络,传于网络,却难止于网络。网友们恣意发帖、跟帖、转帖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时候,很少去考虑他们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艾滋女”事件让网络的道德缺失问题慢慢的浮出水面,并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起这个话题其实改讲讲中国古代的道德从何而来,我们的教科书上怎么得到的古人的5000年文明史,以及代代相传的礼仪道德,还有传为佳话的道德成语。古代也有古代的黑暗,古代也有古代的弱点,但是冷兵器时代国家法律只有这点好,那就是杀人偿命,关键就在于这个偿命上,因为那时法律认为如别人杀了自己的亲人的话自己是有权在政府抓到杀人者之前的任何时候杀死对方而无罪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社会公德的底线,不管贫富都要遵守这一底线,不遵守不行。虽然暴利些,但是从社会公平和道德公平意义上来说是国家法制的准绳,是对是对不良思想的人的一种法律之外的震慑,一种道德震慑,是法律公益的最大支持。而现时社会模糊了这个重要点,法律和道德相悖,甚至于杀人犯被政府抓了,受害者连在刑场手刃仇人的机会都没有,让很多人坏人有恃无恐,甚至于有钱人可以出钱了事。国家法律把人的耻辱和精神打击归纳到可以用钱来买,还有价格,这才是社会公德沦丧的关键点。每个人都知道尊严如果可以用钱来换的话就不是人类圣神的尊严了,那就等同于街边的垃圾了。一个尊严都没有的社会何来道德?何来管理?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度内心憋着如此巨大的愤恨无法排解才是社会道德扭曲,人性泯灭的源头。金钱等于尊严,因为尊严可以用金钱买。这和在菜市场论斤称两买尊严有何区别?那这还叫尊严吗?这也从根本上说明国家和人,人在这个社会是处于什么状态。所以人命是有价格,每个人在头上可以插标论价的,只是卖人的地方是在法院而已。面对受害人没钱取得证据,没有钱请到律师帮助,没有钱和时间了解法律知识法律是如何保护善良但没钱的受害者的?然而这种人在社会的比例有多大?由此而论法律是不是只保护富人和坏人的道德公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