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大吗
跪求!!!!!地理信息系统不是IT的支柱产业吗??对计算机要求是不是特高啊??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水平???是不是对软件开发特别需要吧???跪求!!!!谢谢啊...
跪求!!!!!
地理信息系统不是IT的支柱产业吗??对计算机要求是不是特高啊??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水平??? 是不是对软件开发特别需要吧 ??? 跪求!!!!谢谢啊 展开
地理信息系统不是IT的支柱产业吗??对计算机要求是不是特高啊??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水平??? 是不是对软件开发特别需要吧 ??? 跪求!!!!谢谢啊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北京大学于1990年开始在地理类本科生课程中开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并定为必修科目,1998年正式设立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之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
在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一门骨干必修基础课,也是学生第一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已经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及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众多相关院系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基础认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从而为其后续专业及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指引正确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北京大学于1990年开始在地理类本科生课程中开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并定为必修科目,1998年正式设立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之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
在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一门骨干必修基础课,也是学生第一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已经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及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众多相关院系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基础认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从而为其后续专业及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指引正确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蓝鲸智能科技
2024-11-19 广告
2024-11-19 广告
您好,我公司自主研发的考试系统可以适配国产化软硬件。目前项目辐射19个省会城市,3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具体覆盖区域:天津、河南、广东、云南、贵州、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山东、甘肃、广西.浙江、江西、黑龙江、内蒙古、湖南、江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蓝鲸智能科技提供
展开全部
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地学和计算机科学之上的综合性科学,但不要求具有较深的计算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需要用到计算机,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北京大学于1990年开始在地理类本科生课程中开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并定为必修科目,1998年正式设立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是我国最早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之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层次人才。
在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一门骨干必修基础课,也是学生第一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已经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及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众多相关院系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基础认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从而为其后续专业及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指引正确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课程的指导思想 Top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对于学生的地理科学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尽管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的更新速度确实非常迅速的。结合这些特点,基于课程目的和课程定位,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入门课程,对相关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需要进行充分、翔实的讲解,使学生牢固的予以掌握。同时,为了改变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容易“死记硬背”的问题,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大量应用实例;本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实习课,并安排了专门的实习课教师,布置了具体的实习作业,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基础理论体系与最新进展相结合。本课程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章节,以使学生对学科的最前沿发展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3、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较多,包括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同时其应用方向又非常广泛。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教材编制中涵括了常见的基础知识,如部分计算机及网络常识、地图学的基本原理等,并在课程中对基础知识有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在安排专题讲座及课程实习时,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安排。
4、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针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积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新型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软件系统,因而课堂教学讲授中还采用了现场操作、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大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主要教学内容 Top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主要模块:
模块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要点1: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重要类型;地理信息功能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要点2: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认知与认知模型;现实世界的抽象:现实世界-概念世界-地理空间世界-纬度世界-项目世界;比特世界
要点3: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场模型;要素模型;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网络结构模型;时空模型;三维模型
要点4:空间参照系与地图投影(本部分系针对非地理专业学生设置,不是正式授课内容)
地球椭球体;坐标系;地图投影基本问题;高斯-克吕格投影;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要点5:GIS中数据
数据涵义与类型;数据的测量尺度:命名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来源与控制;空间数据元数据: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元数据的应用-元数据的获取-元数据的存储与功能实现。
模块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与功能
要点1: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地图数字化:概述-地图数据类型-数字化仪数字化-扫描矢量化及常用算法;空间数据录入后处理:坐标变化-图形拼结-拓扑生成。
要点2: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GIS内部数据结构;栅格数据及其编码:栅格数据结构-决定栅格单元代码的方式-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矢量与栅格结构的比较与转换算法;空间索引机制;空间信息查询:基于属性特征的查询-基于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的查询(SQL)-空间扩展SQL查询语言(GSQL)。
要点3:空间分析
空间查询与量算;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要点4: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
DEM与DTM;DEM的主要表示方法:规则网格模型-等高线模型-TIN模型-层次模型;DEM模型的相互转换:不规则点生成TIN-网格DEM转成TIN;等高线转为格网DEM-利用格网DEM提取等高线-TIN转为格网DEM;DEM建立:DEM数据采集方法-数字摄影测量-DEM数据质量控制;DEM的分析与应用:格网DEM应用-TIN分析应用。
要点5: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模型;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空间分析决策的复杂性,基本理论与方法-空间决策系统-空间决策的模型管理;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知识处理与系统实例;数据仓库与空间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空间数据挖掘;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动态建模:GIS与空间动态模型的结合方式-元胞自动机简介-元胞自动机模拟林火蔓延模型-元胞自动机的局限性;空间相互作用与位置(分配模型):空间优化模型的定义与分类-静态离散空间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线性规划)。
要点6:空间数据表现与地图制度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表现与地图学:数学法则-符号-制图综合;地图的符号;专题信息表现:分类与内容-表现方法-表现手段;专题地图设计:图幅基本轮廓设计-区域范围的确定-专题地图数学基础的设计-图面设计;制图综合:概念-影响因素-基本方法;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基本概念-地学可视化类型-虚拟地理环境。
模块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要点1:3S集成技术
遥感简介;GPS简介;GIS/RS的集成及具体技术;GIS/GPS的集成及具体技术;GIS/RS/GPS的集成。
要点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的基本概念;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系统和C/S模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合方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设计;WebGIS:简介与实现技术。
要点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农业气候区划;大气污染监测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灾害和损失估算;地貌研究;医疗卫生;军事应用。
要点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组织与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简介:模式与分类-开发方式;应用项目策略规划;应用项目合同;应用项目软硬件规划;子项目划分与管理;项目预算;人员管理;开发与数据管理;项目控制与评估;软件研制与开发质量管理:ISO9000-CMM模型。
要点5: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技术
软件工程简介;GIS领域的体系结构与构件;GIS需求分析;数据管理设计;界面设计;GIS设计模式;使用CASE工具。
模块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
要点1:地理信息系统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简介;ISO/TC211;OpenGIS。
要点2: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
GIS的社会化;GIS的社会化的相关问题:产业-政策-法律-教育与评估认证;社会对GIS发展的影响。
要点3: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
地球信息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与概念;数字地球核心技术综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课程特色 Top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的的主要特色是: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入门课程,对相关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需要进行充分、翔实的讲解,使学生牢固的予以掌握。同时,为了改变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容易“死记硬背”的问题,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大量应用实例;本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实习课,并安排了专门的实习课教师,布置了具体的实习作业,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基础理论体系与最新进展相结合。本课程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章节,以使学生对学科的最前沿发展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3、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较多,包括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同时其应用方向又非常广泛。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教材编制中涵括了常见的基础知识,如部分计算机及网络常识、地图学的基本原理等,并在课程中对基础知识有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在安排专题讲座及课程实习时,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安排。
4、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应用特色,本课程非常注重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授课现场增加了提问,实际操作等内容,并通过课程作业、实习、综合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这最终又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针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积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新型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软件系统,因而课堂教学讲授中还采用了现场操作、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大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学方式 Top
在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的教学中,教学组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并大力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
1、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授课老师采用了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在讲授部分内容时,还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负责现场操作,并进行同步交流,提高了学生地参与程度。
2、有针对性的课下作业。
本课程的课下作业分为三个类型: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课下作业,适用于所有学生。2)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的作业。由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来自多个专业,基于他们未来的学习方向,设置了部分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启发他们在专业方向上的深入思考。3)综合作业。每人必须完成的一个大作业,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方向,阅读文献,最终提交读书报告和相应的上机实习成果。
本课程的这些作业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需要在思考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动手实践。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得到同步的提高。
3、实习教学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开设有每周一次的上机实习。实习内容包括:1)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操作实习,主要是针对基本问题的操作实践。用以巩固教学内容。2)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实习作业。由实习指导教师布置,在指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完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3)期末大作业。结合课程教学的综合作业,在综合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上机实习,要求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综合应用程度。
同时,在每个教学周期中,教学组会组织一至两次现场参观。参观的单位是本行业的核心应用单位,如国家基础地理中心等。在参观中还组织学生与参观单位人员进行交流。
通过实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直观认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孳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本授课组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模拟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即在其能力范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与真正的项目组承担同样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后,将学生的研究成果与真正的项目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互相启发,教学互长的局面。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取得的成果相当出色,获得了公开发表和奖励。
5、提供网络交流平台辅助教学。教学组开设了网络平台,供学生之间或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在线或离线交流,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我找的,不知道正确不正确,你看看
在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一门骨干必修基础课,也是学生第一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已经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及环境科学学院的本科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众多相关院系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基本概念和基础认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结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从而为其后续专业及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指引正确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课程的指导思想 Top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对于学生的地理科学及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尽管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的更新速度确实非常迅速的。结合这些特点,基于课程目的和课程定位,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入门课程,对相关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需要进行充分、翔实的讲解,使学生牢固的予以掌握。同时,为了改变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容易“死记硬背”的问题,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大量应用实例;本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实习课,并安排了专门的实习课教师,布置了具体的实习作业,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基础理论体系与最新进展相结合。本课程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章节,以使学生对学科的最前沿发展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3、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较多,包括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同时其应用方向又非常广泛。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教材编制中涵括了常见的基础知识,如部分计算机及网络常识、地图学的基本原理等,并在课程中对基础知识有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在安排专题讲座及课程实习时,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安排。
4、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针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积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新型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软件系统,因而课堂教学讲授中还采用了现场操作、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大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主要教学内容 Top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主要模块:
模块一:基本概念和理论
要点1: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重要类型;地理信息功能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要点2: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
对现实世界的地理认知:认知与认知模型;现实世界的抽象:现实世界-概念世界-地理空间世界-纬度世界-项目世界;比特世界
要点3: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基本概念;场模型;要素模型;基于要素的空间关系分析;网络结构模型;时空模型;三维模型
要点4:空间参照系与地图投影(本部分系针对非地理专业学生设置,不是正式授课内容)
地球椭球体;坐标系;地图投影基本问题;高斯-克吕格投影;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要点5:GIS中数据
数据涵义与类型;数据的测量尺度:命名量-次序量-间隔量-比率量;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来源与控制;空间数据元数据:元数据的基本概念-元数据的应用-元数据的获取-元数据的存储与功能实现。
模块二: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与功能
要点1: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地图数字化:概述-地图数据类型-数字化仪数字化-扫描矢量化及常用算法;空间数据录入后处理:坐标变化-图形拼结-拓扑生成。
要点2: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GIS内部数据结构;栅格数据及其编码:栅格数据结构-决定栅格单元代码的方式-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矢量与栅格结构的比较与转换算法;空间索引机制;空间信息查询:基于属性特征的查询-基于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的查询(SQL)-空间扩展SQL查询语言(GSQL)。
要点3:空间分析
空间查询与量算;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空间统计分类分析
要点4: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
DEM与DTM;DEM的主要表示方法:规则网格模型-等高线模型-TIN模型-层次模型;DEM模型的相互转换:不规则点生成TIN-网格DEM转成TIN;等高线转为格网DEM-利用格网DEM提取等高线-TIN转为格网DEM;DEM建立:DEM数据采集方法-数字摄影测量-DEM数据质量控制;DEM的分析与应用:格网DEM应用-TIN分析应用。
要点5: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模型;空间决策支持模型:空间分析决策的复杂性,基本理论与方法-空间决策系统-空间决策的模型管理;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知识处理与系统实例;数据仓库与空间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空间数据挖掘;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动态建模:GIS与空间动态模型的结合方式-元胞自动机简介-元胞自动机模拟林火蔓延模型-元胞自动机的局限性;空间相互作用与位置(分配模型):空间优化模型的定义与分类-静态离散空间优化模型的数学表达(线性规划)。
要点6:空间数据表现与地图制度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表现与地图学:数学法则-符号-制图综合;地图的符号;专题信息表现:分类与内容-表现方法-表现手段;专题地图设计:图幅基本轮廓设计-区域范围的确定-专题地图数学基础的设计-图面设计;制图综合:概念-影响因素-基本方法;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基本概念-地学可视化类型-虚拟地理环境。
模块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要点1:3S集成技术
遥感简介;GPS简介;GIS/RS的集成及具体技术;GIS/GPS的集成及具体技术;GIS/RS/GPS的集成。
要点2: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的基本概念;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系统和C/S模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组合方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设计;WebGIS:简介与实现技术。
要点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农业气候区划;大气污染监测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地震灾害和损失估算;地貌研究;医疗卫生;军事应用。
要点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组织与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简介:模式与分类-开发方式;应用项目策略规划;应用项目合同;应用项目软硬件规划;子项目划分与管理;项目预算;人员管理;开发与数据管理;项目控制与评估;软件研制与开发质量管理:ISO9000-CMM模型。
要点5: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技术
软件工程简介;GIS领域的体系结构与构件;GIS需求分析;数据管理设计;界面设计;GIS设计模式;使用CASE工具。
模块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
要点1:地理信息系统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简介;ISO/TC211;OpenGIS。
要点2: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
GIS的社会化;GIS的社会化的相关问题:产业-政策-法律-教育与评估认证;社会对GIS发展的影响。
要点3: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
地球信息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与概念;数字地球核心技术综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课程特色 Top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的的主要特色是: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作为本科生的入门课程,对相关的基础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需要进行充分、翔实的讲解,使学生牢固的予以掌握。同时,为了改变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容易“死记硬背”的问题,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大量应用实例;本课程还设置了专门的实习课,并安排了专门的实习课教师,布置了具体的实习作业,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和操作,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基础理论体系与最新进展相结合。本课程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框架,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地理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章节,以使学生对学科的最前沿发展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3、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较多,包括地理科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同时其应用方向又非常广泛。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教材编制中涵括了常见的基础知识,如部分计算机及网络常识、地图学的基本原理等,并在课程中对基础知识有欠缺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在安排专题讲座及课程实习时,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了相应的安排。
4、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应用特色,本课程非常注重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在授课现场增加了提问,实际操作等内容,并通过课程作业、实习、综合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这最终又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针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积极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新型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软件系统,因而课堂教学讲授中还采用了现场操作、现场演示的教学方法,并大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学方式 Top
在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的教学中,教学组非常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并大力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
1、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授课老师采用了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并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在讲授部分内容时,还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负责现场操作,并进行同步交流,提高了学生地参与程度。
2、有针对性的课下作业。
本课程的课下作业分为三个类型: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课下作业,适用于所有学生。2)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的作业。由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来自多个专业,基于他们未来的学习方向,设置了部分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启发他们在专业方向上的深入思考。3)综合作业。每人必须完成的一个大作业,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方向,阅读文献,最终提交读书报告和相应的上机实习成果。
本课程的这些作业在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需要在思考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动手实践。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得到同步的提高。
3、实习教学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开设有每周一次的上机实习。实习内容包括:1)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操作实习,主要是针对基本问题的操作实践。用以巩固教学内容。2)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实习作业。由实习指导教师布置,在指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完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3)期末大作业。结合课程教学的综合作业,在综合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上机实习,要求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综合应用程度。
同时,在每个教学周期中,教学组会组织一至两次现场参观。参观的单位是本行业的核心应用单位,如国家基础地理中心等。在参观中还组织学生与参观单位人员进行交流。
通过实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直观认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孳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本授课组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模拟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即在其能力范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与真正的项目组承担同样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后,将学生的研究成果与真正的项目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互相启发,教学互长的局面。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取得的成果相当出色,获得了公开发表和奖励。
5、提供网络交流平台辅助教学。教学组开设了网络平台,供学生之间或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在线或离线交流,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我找的,不知道正确不正确,你看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