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古诗

 我来答
孙老板1982
高粉答主

2019-12-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9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3万
展开全部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扩展资料

1、《稚子弄冰》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2、《稚子弄冰》鉴赏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毛虫flzx
2020-03-02 · TA获得超过42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万
展开全部

作品原文

编辑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②,彩丝穿取当银钲③。 

敲成玉磬④穿林响,忽作玻璃⑤碎地声。 

注释译文

编辑

原文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作品释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1]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作品赏析

编辑

原文鉴赏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名家点评

南宋·周益公题《诚斋集》时指出:“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 

作者简介

编辑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火星上的ET吖
2020-02-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93
展开全部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作品名称
稚子弄冰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诚斋集》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杨万里
作品原文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②,彩丝穿取当银钲③。[1]
敲成玉磬④穿林响,忽作玻璃⑤碎地声。[2]
注释译文
原文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3]
作品释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1] 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4]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5]
作品赏析
原文鉴赏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5]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6]
名家点评
南宋·周益公题《诚斋集》时指出:“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6]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7]

参考资料
[1]  稚子弄冰.古诗词网 [引用日期2020-02-07]
[2]  张鸣等选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2,第96页
[3]  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4]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4页
[5]   [宋]杨万里著,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36页
[6]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5页
[7]  邹德金主编,名家注评 全宋词 下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1,第419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sbls
高赞答主

推荐于2017-11-24 · 点赞后记得关注哦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48万
展开全部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得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敲摔碎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梦韵的朋友天空
2021-03-14 · 超过1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41
展开全部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作品名称
稚子弄冰
作者
杨万里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诚斋集》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快速
导航
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赏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②,彩丝穿取当银钲③。[1]
敲成玉磬④穿林响,忽作玻璃⑤碎地声。[2]
注释译文
原文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3]
作品释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1]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4]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杨万里在常州任上。[5]
作品赏析
原文鉴赏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6]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