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不知道你要的是关于什么的社会作文这里有几篇,你看看对你有没有用吧)
1、感恩社会
看到半轮红日在云端洒下暖融的曙光,我们会感激这个早晨赐予的希望。
看到一抹晚霞在天边舞动着华丽的光影,我们会感激这个黄昏赐予的美好。
看到漫天星星小心撩动着月光散落的碎片,我们会感激这个夜晚赐予的细腻和沉静.
然而最贴切的被忽略了,最无私的被遗忘了,我们是否已经忘记要感激我们的社会了呢?
鸦懂反哺,羊知跪乳,古有“恩欲报,报怨忘;报怨短,报恩长”的说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人在旅途,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而在旅程中,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会的。现在人们常常抱怨物价太高,社会压力太大、贫富不均等,似乎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不公不平。然而与此同时,工资在增长,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国家的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是人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沉淀出那么多的不满。“感恩的心”是一剂正确调整心态的良药。它告诉你:人们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时,也应该感激这个默默守在你身边的社会,它给了你家庭,给了你权利,给了你生活。
感恩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对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是人生境界的体现。
广西大学有一位名叫何国英的女生,在大二时被确诊为癌症,但她拼命扼住命运的咽喉,读完了硕士研究生。7年来病魔不间断的摧残始终没有击垮一个羸弱姑娘的坚守,没有磨灭她对农村,对亲人的爱。2005年6月10日,她坐在轮椅上,带着氧气瓶,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答辨。因为何国英出身于一个贫困的的农民家庭,因此她选择的毕业论文课题是《非常规饮料——构树叶的营养价值评定研究》,她对导师说:“我家在农村,我喜欢这个‘土’课题,构树叶在广西农村到处都是,如果能做成饲料,农民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养猪养鸡。”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何国英在她的遗书中写道:“财产3000元,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给失学儿童;内脏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医学研究。”坚强的她在弥留之际,给社会留下两个字:谢谢!另外,长沙一个自小患先天肌肉无力症的18岁男孩黄可,已经连驱赶蚊子的能力都没有了,却在死神随时可能出现的时候,决定和父亲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道谢。他们凭借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开展感恩的旅途,黄可还要求死后把自己的角膜捐献出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类似的例子不少,洪战辉历尽险阻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劳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他们或身患绝症,或衣食不足,却时时不忘报恩于社会,朴实无华的言行酝酿出最深沉的感动和震撼,为他们的信念和坚持。
再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作为首富的盖茨可以说富可敌国,而他和夫人梅林达共同成立的盖茨梅林达基金会每年向全球医疗和妇女儿童等问题捐赠达数十亿美元,前不久还向中国捐赠5亿美元来防治艾滋病。沃伦·巴菲特是世界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的70多岁的犹太职业投资家,不久前他将自己公司大约87%的约300亿美元的股份捐赠给社会,让盖茨基金会来管理他捐赠的资产,用来回报社会。
感恩从来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装饰,其实不论贫富,都有自己感恩社会的方式,医生救死扶伤,警察维护法纪,老师培育英才,学生努力学习……把对社会的感激升华为对国家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绵力,还是那句老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请相信我们的社会是伟大的,而它也需要我们的呵护。晴天的夜晚,星光倾泻,为我们照亮前方。而在阴天的黑夜,我们是否也应该点燃感恩的蜡烛,帮星星们找回家的路呢?
2、和谐社会
和谐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是一种恬静的美,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量。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实现和谐,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曾提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中国古代文人研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亦是一种和谐之美,戏水游鱼旁的蝇头小楷所完成的恰是点睛之笔,它们讲究各种才艺融会贯通,如苏东坡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齐白石,书法家、画家;而且艺术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们在和谐的境界中被艺术家信手拈来,相互补充,彼此增色而浑然天成。正是这种艺术的和谐成就了这些艺术家,更是成就了中国各代文学艺术永不褪色的魅力。 如今,在21世纪,我们更要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如师生关系: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相敬相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如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之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交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决不是什么空口号,它所号召的“和谐”恰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细节之处的,譬如排队礼让,互帮互助,勤俭节约,这些最平常的生活锁碎,却从小见大地成了和谐关键。和谐之美,雅俗芳赏,而又具有着屹立不倒的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社会的彼岸前进。 当第一束阳光从美丽的湖面折射在这片土地上时,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社会的乐章终将奏响
3、社会公德论文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 工程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就应当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 采取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必须使青少年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公德,其内容、性质、范围如何,然后再弄清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执行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知道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教育上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首先大力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并制订了《一日常规》《宿舍文明公约》《班级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食堂就餐文明公约》等一系列制度公约,因为这些“守则”“公约”中就包含看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第三,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也从理论上向学生指出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2、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光靠正面说教,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在学校里,教师的表率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功能,学校优美环境的营造也对学生起着无形的规范作用,这就要在规范教育的同时,结合环境教育。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眼前现实中的行动榜样。因此,我们大力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在上课、办公、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场合,言语文明,行为端正,热情关怀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从而德高为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性和强烈的感召力。 学校通过加大投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创造优美、雅静、宜人的育人环境,团委会、少先队通过组织学生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护绿小组”,积极参与学校的绿化活动,培养学生日觉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优美的自然环境教育,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起到于无声处育桃李的教育功能,而且激发学生强烈的保护环境意识。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些校外力量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上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调动家庭力量,?我校以年级为单位,每学年家长学校都要举办1-2期的专题学习,通过家长学校促进家长家庭行为优化,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并通过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制度,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表现,如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参加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 二是各界参与。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委员会,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志参与学校管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公德教育。比如邀请离退休老同志作有关报告,请公检法系统同志作普法讲座,介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反面教训,从反面对学生敲响警钟,等等。 只有这么点了,剩下的自己凑吧
4、社会公德论文(找到两篇社会公德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
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随着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
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
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
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滑
落,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
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
在。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口号。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标志着以德治国的思想正化为实际行动,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肩负
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
密结合起来,科学的规划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
校纪校风建设成了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的范畴。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综合运用教育
、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
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
恶的社会风气。
在当今社会,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形是:在一些超市购物,保安必得通过查验购物小票,
来证明你不是贼;去博物馆参观,中午想出来午餐,你手上要被敲上一个醒目的章,你得举着
它吃饭,还不敢洗手,才能据此回来继续参观;去用人单位求职,他要怀疑你的文凭会不会是
假的;就连轰轰烈烈评出的"百花奖",选票居然也很有水分;水货一词就要进《辞海》了!更
要命的是--想把日子过踏实,你还得是方方面面的"专家":重阳节你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
的"金毛银爪白肚皮";中秋节你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菠萝馅是不是冬瓜冒充
的;去修车你必须认明修车的会不会偷换你的好零件,……
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难道真的必须走过许多部门,校验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
才能证明真实?可见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欠缺就是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的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德的学习。同时,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
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及面,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从而建设校
园的诚信大环境,并将在学校中所受的影响在社会上加以推广。
社会公德建设需要整体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自律。在校园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思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采取新颖多样的形式,除了加强理论教育,还应多组织一些像爱
心募捐、骨髓捐献和义务家教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生动的教育。逐步
减少大学校园中诸如上课迟到、浪费粮食、不尊师重教、公众场合搂搂抱抱等不文明和不道德
的现象。
二、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也更自由,更
解放。当今社会,国人睁眼看世界,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
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
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
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资
本主义的颓废思潮相继泛起,有人惊呼--当代青年可能是"跨掉的一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
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进
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
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
气有很大的帮助。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
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大学生在
历史公德学习中所力求掌握的。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
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
次的。不仅要使公民道德教育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
要积极开发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
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三、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养成教育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4]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
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自身公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学生会、团委及各个学生社
团加强校园公德的宣传,使学生耳濡目染,把形成良好的公德当成自己的责任,养成遵守社会公德
的好习惯。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
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
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
益事业和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
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道理。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践行。但也有部
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社会公德是无关大局的小节、小德,甚至有与社会
公德相悖的行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推动社会 发展 使命的重要群体,每个人都应以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
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5、大学生与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重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对于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涉及两方面: 1.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1、感恩社会
看到半轮红日在云端洒下暖融的曙光,我们会感激这个早晨赐予的希望。
看到一抹晚霞在天边舞动着华丽的光影,我们会感激这个黄昏赐予的美好。
看到漫天星星小心撩动着月光散落的碎片,我们会感激这个夜晚赐予的细腻和沉静.
然而最贴切的被忽略了,最无私的被遗忘了,我们是否已经忘记要感激我们的社会了呢?
鸦懂反哺,羊知跪乳,古有“恩欲报,报怨忘;报怨短,报恩长”的说法,“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人在旅途,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而在旅程中,为你提供一切的,就是社会的。现在人们常常抱怨物价太高,社会压力太大、贫富不均等,似乎社会上到处充斥着不公不平。然而与此同时,工资在增长,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国家的扶贫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只是人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沉淀出那么多的不满。“感恩的心”是一剂正确调整心态的良药。它告诉你:人们在感恩大自然的同时,也应该感激这个默默守在你身边的社会,它给了你家庭,给了你权利,给了你生活。
感恩亦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对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是人生境界的体现。
广西大学有一位名叫何国英的女生,在大二时被确诊为癌症,但她拼命扼住命运的咽喉,读完了硕士研究生。7年来病魔不间断的摧残始终没有击垮一个羸弱姑娘的坚守,没有磨灭她对农村,对亲人的爱。2005年6月10日,她坐在轮椅上,带着氧气瓶,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答辨。因为何国英出身于一个贫困的的农民家庭,因此她选择的毕业论文课题是《非常规饮料——构树叶的营养价值评定研究》,她对导师说:“我家在农村,我喜欢这个‘土’课题,构树叶在广西农村到处都是,如果能做成饲料,农民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养猪养鸡。”她的人生理想就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何国英在她的遗书中写道:“财产3000元,一部分给父母,一部分给失学儿童;内脏器官如果能用,就捐献给医学研究。”坚强的她在弥留之际,给社会留下两个字:谢谢!另外,长沙一个自小患先天肌肉无力症的18岁男孩黄可,已经连驱赶蚊子的能力都没有了,却在死神随时可能出现的时候,决定和父亲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道谢。他们凭借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开展感恩的旅途,黄可还要求死后把自己的角膜捐献出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类似的例子不少,洪战辉历尽险阻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劳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他们或身患绝症,或衣食不足,却时时不忘报恩于社会,朴实无华的言行酝酿出最深沉的感动和震撼,为他们的信念和坚持。
再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作为首富的盖茨可以说富可敌国,而他和夫人梅林达共同成立的盖茨梅林达基金会每年向全球医疗和妇女儿童等问题捐赠达数十亿美元,前不久还向中国捐赠5亿美元来防治艾滋病。沃伦·巴菲特是世界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的70多岁的犹太职业投资家,不久前他将自己公司大约87%的约300亿美元的股份捐赠给社会,让盖茨基金会来管理他捐赠的资产,用来回报社会。
感恩从来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装饰,其实不论贫富,都有自己感恩社会的方式,医生救死扶伤,警察维护法纪,老师培育英才,学生努力学习……把对社会的感激升华为对国家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绵力,还是那句老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请相信我们的社会是伟大的,而它也需要我们的呵护。晴天的夜晚,星光倾泻,为我们照亮前方。而在阴天的黑夜,我们是否也应该点燃感恩的蜡烛,帮星星们找回家的路呢?
2、和谐社会
和谐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是一种恬静的美,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力量。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实现和谐,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曾提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中国古代文人研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亦是一种和谐之美,戏水游鱼旁的蝇头小楷所完成的恰是点睛之笔,它们讲究各种才艺融会贯通,如苏东坡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齐白石,书法家、画家;而且艺术多样性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它们在和谐的境界中被艺术家信手拈来,相互补充,彼此增色而浑然天成。正是这种艺术的和谐成就了这些艺术家,更是成就了中国各代文学艺术永不褪色的魅力。 如今,在21世纪,我们更要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础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如师生关系: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相敬相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如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之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交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决不是什么空口号,它所号召的“和谐”恰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细节之处的,譬如排队礼让,互帮互助,勤俭节约,这些最平常的生活锁碎,却从小见大地成了和谐关键。和谐之美,雅俗芳赏,而又具有着屹立不倒的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社会的彼岸前进。 当第一束阳光从美丽的湖面折射在这片土地上时,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社会的乐章终将奏响
3、社会公德论文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 工程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学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就应当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教育的最佳途径。 采取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必须使青少年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公德,其内容、性质、范围如何,然后再弄清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执行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知道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教育上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首先大力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并制订了《一日常规》《宿舍文明公约》《班级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食堂就餐文明公约》等一系列制度公约,因为这些“守则”“公约”中就包含看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第三,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也从理论上向学生指出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2、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光靠正面说教,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在学校里,教师的表率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功能,学校优美环境的营造也对学生起着无形的规范作用,这就要在规范教育的同时,结合环境教育。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眼前现实中的行动榜样。因此,我们大力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素质,在上课、办公、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等场合,言语文明,行为端正,热情关怀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从而德高为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性和强烈的感召力。 学校通过加大投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创造优美、雅静、宜人的育人环境,团委会、少先队通过组织学生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护绿小组”,积极参与学校的绿化活动,培养学生日觉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优美的自然环境教育,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起到于无声处育桃李的教育功能,而且激发学生强烈的保护环境意识。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些校外力量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上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调动家庭力量,?我校以年级为单位,每学年家长学校都要举办1-2期的专题学习,通过家长学校促进家长家庭行为优化,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并通过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卡”制度,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表现,如孝敬父母、珍惜劳动成果,参加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社会公德的养成。 二是各界参与。我校通过建立“三结合”委员会,邀请“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志参与学校管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公德教育。比如邀请离退休老同志作有关报告,请公检法系统同志作普法讲座,介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反面教训,从反面对学生敲响警钟,等等。 只有这么点了,剩下的自己凑吧
4、社会公德论文(找到两篇社会公德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
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随着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
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
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
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滑
落,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
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
在。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口号。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标志着以德治国的思想正化为实际行动,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院校,肩负
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
密结合起来,科学的规划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
校纪校风建设成了现阶段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一、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道德生活领域的重要的范畴。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综合运用教育
、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
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
恶的社会风气。
在当今社会,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形是:在一些超市购物,保安必得通过查验购物小票,
来证明你不是贼;去博物馆参观,中午想出来午餐,你手上要被敲上一个醒目的章,你得举着
它吃饭,还不敢洗手,才能据此回来继续参观;去用人单位求职,他要怀疑你的文凭会不会是
假的;就连轰轰烈烈评出的"百花奖",选票居然也很有水分;水货一词就要进《辞海》了!更
要命的是--想把日子过踏实,你还得是方方面面的"专家":重阳节你要学会验证阳澄湖大闸蟹
的"金毛银爪白肚皮";中秋节你得掰开月饼,学会辨认馅子是否隔年,菠萝馅是不是冬瓜冒充
的;去修车你必须认明修车的会不会偷换你的好零件,……
为了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难道真的必须走过许多部门,校验诸多证件,填写无数表格,
才能证明真实?可见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欠缺就是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的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德的学习。同时,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
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及面,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一个宿舍,一个班集体,从而建设校
园的诚信大环境,并将在学校中所受的影响在社会上加以推广。
社会公德建设需要整体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个人自律。在校园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思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采取新颖多样的形式,除了加强理论教育,还应多组织一些像爱
心募捐、骨髓捐献和义务家教等有意义的活动,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生动的教育。逐步
减少大学校园中诸如上课迟到、浪费粮食、不尊师重教、公众场合搂搂抱抱等不文明和不道德
的现象。
二、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拥有比以往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因此,大学生的思想也更自由,更
解放。当今社会,国人睁眼看世界,大学生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旅游等直接或间接
的方式接受来自全球的信息,感受了世界形形色色的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
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
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一时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资
本主义的颓废思潮相继泛起,有人惊呼--当代青年可能是"跨掉的一代"!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不
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进
而在自身的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历史公德教育。由于公德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广泛
深入人心,并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大学生形成追求高尚、力争先进的风
气有很大的帮助。
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
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是大学生在
历史公德学习中所力求掌握的。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一
往无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可以是多方面、多层
次的。不仅要使公民道德教育体现优良传统,又要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
要积极开发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
因此,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的公
共道德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三、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养成教育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4]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
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自身公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学生会、团委及各个学生社
团加强校园公德的宣传,使学生耳濡目染,把形成良好的公德当成自己的责任,养成遵守社会公德
的好习惯。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
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
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
益事业和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
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道理。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践行。但也有部
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缺乏应有的认识,认为社会公德是无关大局的小节、小德,甚至有与社会
公德相悖的行为。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推动社会 发展 使命的重要群体,每个人都应以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
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5、大学生与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大学生是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应该在社会公德方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渐重视,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现状,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关注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心公益活动,开拓进取,勇于奉献,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 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对于大学生应当如何遵守社会公德问题,涉及两方面: 1.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怎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应该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