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的个人历史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
接着,在郾城附近连战连捷。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45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500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万俟以居功颓惰弹劾岳飞,使罢官出朝。再诬陷岳飞与岳云及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逮捕入狱,由高宗亲自审理此案。审讯中御史中丞何铸被岳飞背上由老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朝廷改由万俟接任审理。同年底,宋金议和,规定;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匹两;南宋称臣,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将阵图,由皇帝遥控的成制,岳飞认为按图布阵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关键则是将领审时度势以变制。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关于岳飞的传说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油条称为“油炸烩(音同桧)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
接着,在郾城附近连战连捷。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45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500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万俟以居功颓惰弹劾岳飞,使罢官出朝。再诬陷岳飞与岳云及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逮捕入狱,由高宗亲自审理此案。审讯中御史中丞何铸被岳飞背上由老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朝廷改由万俟接任审理。同年底,宋金议和,规定;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匹两;南宋称臣,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将阵图,由皇帝遥控的成制,岳飞认为按图布阵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关键则是将领审时度势以变制。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关于岳飞的传说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油条称为“油炸烩(音同桧)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展开全部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
岳飞死后二十年(1162年),宋孝宗赵眘为岳飞平反昭雪。隗顺的后代看到寻找岳飞遗体的告示后,即将九曲丛祠傍的岳飞初瘗地报告了临安府。南宋朝廷于同年十月十六日,正式恢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的官爵,同年十二月十八日,按隆重的一品葬礼将岳飞遗体迁葬于西湖边的栖霞岑下,即今日游客们瞻观的杭州西湖岳飞庙内岳飞墓所在地,墓前树碑“宋岳鄂王墓”。淳熙五年(1178),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改谥忠武。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岳飞善诗词书法,留下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等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和《前出师表》、《还我河山》等名帖。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岳飞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千古佳话,将代代传颂。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
岳飞死后二十年(1162年),宋孝宗赵眘为岳飞平反昭雪。隗顺的后代看到寻找岳飞遗体的告示后,即将九曲丛祠傍的岳飞初瘗地报告了临安府。南宋朝廷于同年十月十六日,正式恢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的官爵,同年十二月十八日,按隆重的一品葬礼将岳飞遗体迁葬于西湖边的栖霞岑下,即今日游客们瞻观的杭州西湖岳飞庙内岳飞墓所在地,墓前树碑“宋岳鄂王墓”。淳熙五年(1178),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改谥忠武。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岳飞善诗词书法,留下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等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和《前出师表》、《还我河山》等名帖。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岳飞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千古佳话,将代代传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7-05-06
展开全部
如何评价岳飞,我认为应当站在国家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层次,把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利益做出牺牲而又代表正义的各民族杰出人物列为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把那些为一己之私损害本国利益导致敌方受益的各民族卑鄙人物列为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叛徒。从这个角度来讲,岳飞是整个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之一。评价岳飞是否为民族英雄,应当弄清三个问题,其一是岳飞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否冲突?其二是否定岳飞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其三是通过"民族战争"这种历史战争的分类来评价历史人物是否正确?
否定岳飞为民族英雄的一个逻辑是根据民族英雄的定义和中华民族形成的时期导出的。即民族英雄是指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据此,岳飞要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就必须出现在中华民族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的时候,然而,岳飞是宋朝将领,而有些人认为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即行政、经济文化一体化在元朝才开始,因此,岳飞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
该逻辑的错误是用一个不断发展的民族观念来否定以特定人物为载体的民族英雄精神。中华民族是在当前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土地上,由众多族群通过不断的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概念,因此,无论是就地域还是就族群的多少来说,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向前发展、向后包容的一个族群。中华民族这种发展和包容的特征在民族英雄方面就表现为:肯定历史上作为民族精神和信仰载体的英雄人物的存在。族群和英雄人物都是实体,会随历史而消亡,而积极、优秀、正义的英雄精神则可以千古流传并为所有民族共享。清朝康熙给袁重焕平反和乾隆为史可法立祠,为何?与其说尊敬对方不如说是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子民效法这些英雄人物为国家服务。因此,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人们维护英雄、抨击叛徒的言论和行为,本质都是在维护本民族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信仰对于维护当前民族的现实利益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不断前进、优秀的中华民族当然需要岳飞所代表的英雄精神。
否定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的另一个理由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即有利于当前国内族群的团结。这个观点在一部分人群中非常有市场,其依据主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因此,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是狭隘的民族英雄主义,否定"家里打架"的代表人物岳飞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
其错误有三个:一是用否定一个族群的历史人物取代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平等,二是岳飞仅仅是汉人的英雄,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则是狭隘的、有害于团结的,三是将现实需要置于历史事实之上。坚持族群平等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而且也是我国政府的职责。政府应当是超越族群之上的,从我国的汉、唐、宋、明到大清帝国,无不是多族群国家并坚持族群和睦的政策。坚持族群平等就不应该通过政府行为去损害其所辖包括汉人在内的所有族群的英雄信仰,否则必将引起纷争,而这恰恰是既有害于国家又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损害少数族群的利益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损害汉人的利益更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这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判断。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原文化远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非常成熟,纵观我国历史上所有少数族群建立政权时,还停留在奴隶社会,而中原政权早已是高度发达的封建政权,所以开明的少数族群国君无不是学习和吸收中原文化。另外,通过几千年的国家分裂与统一、屯边政策和族群迁徙,当今汉人已不是历史上的"秦人"或"汉人",而是封建政权坚持和亲、和睦政策下的多族群血缘和文化融合为一体的结果,这也是汉人和汉文化为什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因。汉人在人数上和汉文化上居主导地位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不是哪个人可以强制的。再则,占主导地位同时意味着负有更多的义务,明朝打击倭寇、清朝反击俄罗斯和抗日卫国战争,汉人贡献巨大、牺牲巨大,并不因谁占有政权而退缩。所以说,汉人是个开放的、包容的、胸怀宽广的族群,把汉人景仰岳飞的行为定位成狭隘的英雄主义,实在是对这个族群的诋毁。如前所述,岳飞代表积极、正义的精神,汉人景仰岳飞并不等于接受岳飞的愚忠思想,汉人景仰成吉思汗并不等于认同其攻城掠池中的屠城行为。今天否定了岳飞一个人,明天就会否定象岳飞这样的所有族群的英雄,岳飞等人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将无所依存,中华民族的英雄观也将灰飞烟灭,那么一旦敌国入侵,国家、民族危亡,谁去抗敌?谁去做英雄?怎么维护民族团结?所以,辩证吸收各族群英雄的可贵之处,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实现复兴的精神动力。所以,学习向岳飞这样的英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果说教材给孩子们以"金人都是大坏蛋"的看法,那是教育方法有待改善,而不是历史的错,不能因此否定我们的民族英雄。
"民族战争"这种战争分类方法也很令人费解。古今中外的战争不计其数,在国家出现以前的战争都是部落(族)之间的战争,其大多以获取其它部族的食物和女人为目的;国家出现以后的所有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多以占有对方的子民和资源为目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战争,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正义或非正义,战争的目的都是维护自己或扩大自己的现实利益。在我国历史上,所有封建国家均为帝王一人之私,其利用所辖族群与他国进行战争的目的非常明确,如果将这些战争用"民族战争分类",那么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再到宋辽西夏,所有这些国家的国君都应该是"民族战争"的首领,其首先代表的应是民族利益,那么这些国君都代表的是那些具体的民族呢?这些民族今天何在呢?为什么大多数国君都不是民族英雄呢?又为什么会有"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君权神授,降伏万民"的宣扬呢?所以,我个人认为"民族战争"的分类方法首先颠倒了战争的目的,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其次,这种分类方法不适合定义民族英雄的概念。从我国的岳飞到法国的贞德,这些英雄概念的隐含义非常明显,那就是他们都是当时国家的英雄,这时候的"民族"其实是国家一词的代名词,是一个地域概念,他们并不为某一个族群所专有,而是为当时国家内所有族群景仰。由于国家的可继承性,所以政权更迭、朝代更换只能让我们站在国家的高度去思考英雄,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哪个族群的人就完全否定他们。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历史,那样的镜子将是一面哈哈镜;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祖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据资料显示,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将领,传说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的信条。岳飞数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赐的"精忠岳飞"锦旗。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成为南宋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因此,岳飞首先是为国家所任命的抗金将领,从岳飞抗击金国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来看,显然是为了南宋的国家利益。另外,说岳飞代表正义,是因为一个国家政权腐败并不能成为另一个国家侵略的借口,一个国家的命运应当由它自己的人民说了算。岳飞所代表的是置个人安危于脑后,不屈不挠,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的精神和气节,从这个意义上将岳飞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没有什么不妥。
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否定岳飞为中华民族英雄的做法都不可取。那么,究竟应怎样看待象岳飞这样的历史人物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尊重史实,其次应当从国家利益和是否代表正义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
否定岳飞为民族英雄的一个逻辑是根据民族英雄的定义和中华民族形成的时期导出的。即民族英雄是指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据此,岳飞要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就必须出现在中华民族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的时候,然而,岳飞是宋朝将领,而有些人认为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标志,即行政、经济文化一体化在元朝才开始,因此,岳飞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
该逻辑的错误是用一个不断发展的民族观念来否定以特定人物为载体的民族英雄精神。中华民族是在当前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土地上,由众多族群通过不断的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概念,因此,无论是就地域还是就族群的多少来说,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向前发展、向后包容的一个族群。中华民族这种发展和包容的特征在民族英雄方面就表现为:肯定历史上作为民族精神和信仰载体的英雄人物的存在。族群和英雄人物都是实体,会随历史而消亡,而积极、优秀、正义的英雄精神则可以千古流传并为所有民族共享。清朝康熙给袁重焕平反和乾隆为史可法立祠,为何?与其说尊敬对方不如说是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子民效法这些英雄人物为国家服务。因此,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人们维护英雄、抨击叛徒的言论和行为,本质都是在维护本民族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信仰对于维护当前民族的现实利益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不断前进、优秀的中华民族当然需要岳飞所代表的英雄精神。
否定岳飞是中华民族英雄的另一个理由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即有利于当前国内族群的团结。这个观点在一部分人群中非常有市场,其依据主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因此,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是狭隘的民族英雄主义,否定"家里打架"的代表人物岳飞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
其错误有三个:一是用否定一个族群的历史人物取代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平等,二是岳飞仅仅是汉人的英雄,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则是狭隘的、有害于团结的,三是将现实需要置于历史事实之上。坚持族群平等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石,而且也是我国政府的职责。政府应当是超越族群之上的,从我国的汉、唐、宋、明到大清帝国,无不是多族群国家并坚持族群和睦的政策。坚持族群平等就不应该通过政府行为去损害其所辖包括汉人在内的所有族群的英雄信仰,否则必将引起纷争,而这恰恰是既有害于国家又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损害少数族群的利益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损害汉人的利益更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这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判断。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原文化远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非常成熟,纵观我国历史上所有少数族群建立政权时,还停留在奴隶社会,而中原政权早已是高度发达的封建政权,所以开明的少数族群国君无不是学习和吸收中原文化。另外,通过几千年的国家分裂与统一、屯边政策和族群迁徙,当今汉人已不是历史上的"秦人"或"汉人",而是封建政权坚持和亲、和睦政策下的多族群血缘和文化融合为一体的结果,这也是汉人和汉文化为什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因。汉人在人数上和汉文化上居主导地位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不是哪个人可以强制的。再则,占主导地位同时意味着负有更多的义务,明朝打击倭寇、清朝反击俄罗斯和抗日卫国战争,汉人贡献巨大、牺牲巨大,并不因谁占有政权而退缩。所以说,汉人是个开放的、包容的、胸怀宽广的族群,把汉人景仰岳飞的行为定位成狭隘的英雄主义,实在是对这个族群的诋毁。如前所述,岳飞代表积极、正义的精神,汉人景仰岳飞并不等于接受岳飞的愚忠思想,汉人景仰成吉思汗并不等于认同其攻城掠池中的屠城行为。今天否定了岳飞一个人,明天就会否定象岳飞这样的所有族群的英雄,岳飞等人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将无所依存,中华民族的英雄观也将灰飞烟灭,那么一旦敌国入侵,国家、民族危亡,谁去抗敌?谁去做英雄?怎么维护民族团结?所以,辩证吸收各族群英雄的可贵之处,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实现复兴的精神动力。所以,学习向岳飞这样的英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果说教材给孩子们以"金人都是大坏蛋"的看法,那是教育方法有待改善,而不是历史的错,不能因此否定我们的民族英雄。
"民族战争"这种战争分类方法也很令人费解。古今中外的战争不计其数,在国家出现以前的战争都是部落(族)之间的战争,其大多以获取其它部族的食物和女人为目的;国家出现以后的所有国家之间的战争,大多以占有对方的子民和资源为目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战争,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正义或非正义,战争的目的都是维护自己或扩大自己的现实利益。在我国历史上,所有封建国家均为帝王一人之私,其利用所辖族群与他国进行战争的目的非常明确,如果将这些战争用"民族战争分类",那么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再到宋辽西夏,所有这些国家的国君都应该是"民族战争"的首领,其首先代表的应是民族利益,那么这些国君都代表的是那些具体的民族呢?这些民族今天何在呢?为什么大多数国君都不是民族英雄呢?又为什么会有"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君权神授,降伏万民"的宣扬呢?所以,我个人认为"民族战争"的分类方法首先颠倒了战争的目的,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其次,这种分类方法不适合定义民族英雄的概念。从我国的岳飞到法国的贞德,这些英雄概念的隐含义非常明显,那就是他们都是当时国家的英雄,这时候的"民族"其实是国家一词的代名词,是一个地域概念,他们并不为某一个族群所专有,而是为当时国家内所有族群景仰。由于国家的可继承性,所以政权更迭、朝代更换只能让我们站在国家的高度去思考英雄,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哪个族群的人就完全否定他们。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历史,那样的镜子将是一面哈哈镜;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祖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据资料显示,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将领,传说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的信条。岳飞数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赐的"精忠岳飞"锦旗。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成为南宋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因此,岳飞首先是为国家所任命的抗金将领,从岳飞抗击金国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来看,显然是为了南宋的国家利益。另外,说岳飞代表正义,是因为一个国家政权腐败并不能成为另一个国家侵略的借口,一个国家的命运应当由它自己的人民说了算。岳飞所代表的是置个人安危于脑后,不屈不挠,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的精神和气节,从这个意义上将岳飞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没有什么不妥。
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否定岳飞为中华民族英雄的做法都不可取。那么,究竟应怎样看待象岳飞这样的历史人物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尊重史实,其次应当从国家利益和是否代表正义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他对内平乱期间,不经朝廷允许私自整编叛军,义军.私吞杨幺财产,并私下分给大批军官和亲信"
笑,这个说法从哪里得来?出处何在?有何根据?为啥当初秦大丞相等人不拿这个攻击岳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O:「(绍兴五年六月丁巳)是日,湖贼黄诚锺仪至潭州都督行府。湖寇既平,得丁壮五、六万人,老弱不下十余万,张浚一以诚信抚之。乃更易郡县奸赃吏,宣布宽恩。命岳飞进军屯荆、襄,以图中原,浚率官属泛侗庭而下。(《张浚行状》云:『湖寇尽平,老弱不下二十万。』而《日历》云:『降贼二万七千户。』不言人数,今且云不下十余万,庶不失实。)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抚使张俊皆已立功,而飞以列校拔起,世忠、俊不能平。先是,飞皆屈己下之,数通书,俱不答。及飞破杨太,献楼船各一,兵徒、战守之械毕备,世忠始大悦,而俊益忌之。」
平杨幺之后,大部分善后都是有张浚直接处理,岳飞也只是听从吩咐而已。而且还把自己应得部分分给韩家军和张家军,这种做法,是阁下你所说的“私下分给大批军官和亲信”么?
"岳飞从一个下等军官成长成一位,土地千亩,兵力强大的大军阀,大地主"
这个大地主的称呼,可以用在宋朝大部分将领身上,惟独不能用在岳飞身上。
以下摘自〈岳飞新传〉
“当时的武将大都是贪婪的土地兼并狂。张俊每年收租达六十万石(另一说为—百万石)。他的子孙一次捐献给朝廷十万石租米,清单上分别开列了江东和两浙路六个州府所属十个县,共计十五个庄的租米数额。他家还将淮东路真州和盱眙军的田产捐献朝廷, 共计三万七千多宋亩。
刘光世驻守淮东时,派遣“干当使臣”掠夺民间膏腴良田,光 上报给宋高宗者即达三万宋亩,实际上决不止此数。②韩世忠曾向 宋高宗提出要求,愿用三万八千贯钱购买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没官田宅,后又提出要买北宋奸臣朱勔的平江府南园,请佃官田一千二百宋亩,宋高宗顺水推舟,全部赐他。宋高宗还认为韩世忠 “持身廉”,将著名的永丰圩赐他。韩世忠力辞,就算是廉上加廉。他家每年所收租米多达几万石。③刘光世部将郦琼,其地位次于王德,约相当于岳飞部下的张宪,他在镇江府也有四千三百宋亩水陆田。④
岳飞从一个普通的耕夫,骤然升迁高官后,故乡汤阴县的岳氏宗族不能忍受女真贵族的奴役,便闻讯纷纷南逃,投奔岳飞。为了安置其宗族,岳飞在江州庐山之南,先后购置田七宋顷八十八宋亩,地十一宋顷九十六宋亩,水磨五所。宋时南方所谓“地”, 往往是指瘠薄而出产甚少的旱地。岳飞的近十二宋顷地中,只有 九十一宋亩是熟地,其余都是荒地,故田地的收入,主要指靠这七八宋顷水田,“尽以赡守家者”。此外,岳飞还先后盖造或购买房廊、草屋和瓦屋四百九十八间,其中三十八间建在江州城中,作为自己私宅,其余的房屋主要集中在庐山的岳家市。岳家市既是岳母葬地,又是岳氏宗族的聚居地。
岳飞在江州购买或建造田地、房产,固然是准备将来功成身退之用;但在他生前,主要的受益者自然是其宗族。岳飞的田产主要用于出租,抑或宗族自耕,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今已不知其详。但是,岳飞即使按其正常的俸禄收入,也足以购置远远超过上述数字的田地、房产,他却并未如此购置,故他的田产远远少于同时代的武将,则是确定无疑的。
笑,这个说法从哪里得来?出处何在?有何根据?为啥当初秦大丞相等人不拿这个攻击岳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O:「(绍兴五年六月丁巳)是日,湖贼黄诚锺仪至潭州都督行府。湖寇既平,得丁壮五、六万人,老弱不下十余万,张浚一以诚信抚之。乃更易郡县奸赃吏,宣布宽恩。命岳飞进军屯荆、襄,以图中原,浚率官属泛侗庭而下。(《张浚行状》云:『湖寇尽平,老弱不下二十万。』而《日历》云:『降贼二万七千户。』不言人数,今且云不下十余万,庶不失实。)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抚使张俊皆已立功,而飞以列校拔起,世忠、俊不能平。先是,飞皆屈己下之,数通书,俱不答。及飞破杨太,献楼船各一,兵徒、战守之械毕备,世忠始大悦,而俊益忌之。」
平杨幺之后,大部分善后都是有张浚直接处理,岳飞也只是听从吩咐而已。而且还把自己应得部分分给韩家军和张家军,这种做法,是阁下你所说的“私下分给大批军官和亲信”么?
"岳飞从一个下等军官成长成一位,土地千亩,兵力强大的大军阀,大地主"
这个大地主的称呼,可以用在宋朝大部分将领身上,惟独不能用在岳飞身上。
以下摘自〈岳飞新传〉
“当时的武将大都是贪婪的土地兼并狂。张俊每年收租达六十万石(另一说为—百万石)。他的子孙一次捐献给朝廷十万石租米,清单上分别开列了江东和两浙路六个州府所属十个县,共计十五个庄的租米数额。他家还将淮东路真州和盱眙军的田产捐献朝廷, 共计三万七千多宋亩。
刘光世驻守淮东时,派遣“干当使臣”掠夺民间膏腴良田,光 上报给宋高宗者即达三万宋亩,实际上决不止此数。②韩世忠曾向 宋高宗提出要求,愿用三万八千贯钱购买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没官田宅,后又提出要买北宋奸臣朱勔的平江府南园,请佃官田一千二百宋亩,宋高宗顺水推舟,全部赐他。宋高宗还认为韩世忠 “持身廉”,将著名的永丰圩赐他。韩世忠力辞,就算是廉上加廉。他家每年所收租米多达几万石。③刘光世部将郦琼,其地位次于王德,约相当于岳飞部下的张宪,他在镇江府也有四千三百宋亩水陆田。④
岳飞从一个普通的耕夫,骤然升迁高官后,故乡汤阴县的岳氏宗族不能忍受女真贵族的奴役,便闻讯纷纷南逃,投奔岳飞。为了安置其宗族,岳飞在江州庐山之南,先后购置田七宋顷八十八宋亩,地十一宋顷九十六宋亩,水磨五所。宋时南方所谓“地”, 往往是指瘠薄而出产甚少的旱地。岳飞的近十二宋顷地中,只有 九十一宋亩是熟地,其余都是荒地,故田地的收入,主要指靠这七八宋顷水田,“尽以赡守家者”。此外,岳飞还先后盖造或购买房廊、草屋和瓦屋四百九十八间,其中三十八间建在江州城中,作为自己私宅,其余的房屋主要集中在庐山的岳家市。岳家市既是岳母葬地,又是岳氏宗族的聚居地。
岳飞在江州购买或建造田地、房产,固然是准备将来功成身退之用;但在他生前,主要的受益者自然是其宗族。岳飞的田产主要用于出租,抑或宗族自耕,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今已不知其详。但是,岳飞即使按其正常的俸禄收入,也足以购置远远超过上述数字的田地、房产,他却并未如此购置,故他的田产远远少于同时代的武将,则是确定无疑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