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问题---100分求答案,好的话追加一定的分(如果可以)
中国人口政策问题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1)利用有关数...
中国人口政策问题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可以把答案发到我的邮箱 dosser_scb@163.com
答案最佳者追再追加100分! 展开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可以把答案发到我的邮箱 dosser_scb@163.com
答案最佳者追再追加100分! 展开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像迷一样困绕着许多中国人口学家,他们大都不敢肯定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到底出生了多少人。有人说2000年中国不是进行过人口普查吗?普查后的人口还不清楚吗?可是人口普查事后分析和调查表明,普查存在严重的漏报和重报问题,以至于计生委和统计局在调整90年代以来的人口公报中的出生人口时竟用国家教委的小学新生入学统计数据作依据,而且调整后的数据与普查数据相差很大。这样的数据我相信大部分人口学家是不会认可的。而计生委和统计局正是根据这样的数据把2005年1月6日确定为中国大陆第13亿人口日。当然,还有不少人根据自己周围有很多超生现象,竟然认为现在中国大陆远不止13亿人口,可能有14亿到15亿甚至16亿之多。总之中国人口状况不管是专家还是民众还是政府,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可以说如同走在迷雾中一般,谁也不敢肯定;然而,当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为人口减少或老龄化问题而想法促进生育时,我们还在迷雾中想法稳定低生育率,这样下去当迷雾散尽,人口老化、性别比失调问题到来之时,我们将如何面对呢?如果到时这些问题无法解决从而阻碍了中华民族强盛复兴之路时,我们有何面目面对子孙后代呢?为此笔者搜集各种数据,以期找到中国人口真相,让我们从人口迷雾中 走出来。
(2) 讨论人口政策调整的学界声音正在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国浮出水面。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胡鞍钢表示,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条件将发生巨变,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人口负增长”是一条底线。文章表示,目前中国人口数量压力已相对减轻,但人口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却开始浮现。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则认为,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平稳过渡的最好时机。逐渐放宽生育控制政策可避免人为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的进程。
对专家的这一说法,笔者表示质疑。
首先,人口基数大是目前中国人口最显著的特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也将是在15亿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上的负增长。
其次,对劳动力减少这一问题应全面观察。近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对于这种变化的玄机是众说纷纭,但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经有关部门证实,广东等省缺少的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另一方面,农村目前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化,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政府应该在打破户籍制度上加快进程,以便让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既可以缓解城市劳动力短缺,又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增加绝对数量的劳动力,而是如何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问题。
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应该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应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目前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面临这一难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特殊情况,即: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30年来,相对人口增加速度逐步放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绝对人口增加仍然给国造成巨大压力。可以说,我们的老龄化是在“偿旧债”,是上一代人加在计划生育一代身上的“阵痛”,是一种“父债子偿”的行为。在即将到来的“421”家庭格局中,如果“1”再变成“2”,那么中间的“2”将更加不堪重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不应该寄托于“多生”,而应该在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由过去的“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
此外,男女比例失衡等等衍生问题更不是目前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出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上。调整人口政策,放宽二胎生育对遏制男女比例失衡是否会有促进,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在人口政策的制订上仍需谨慎行事。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纲要还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调整人口政策时机尚不成熟。
(2) 讨论人口政策调整的学界声音正在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国浮出水面。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胡鞍钢表示,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条件将发生巨变,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人口负增长”是一条底线。文章表示,目前中国人口数量压力已相对减轻,但人口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却开始浮现。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则认为,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平稳过渡的最好时机。逐渐放宽生育控制政策可避免人为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的进程。
对专家的这一说法,笔者表示质疑。
首先,人口基数大是目前中国人口最显著的特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也将是在15亿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上的负增长。
其次,对劳动力减少这一问题应全面观察。近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对于这种变化的玄机是众说纷纭,但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经有关部门证实,广东等省缺少的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另一方面,农村目前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化,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政府应该在打破户籍制度上加快进程,以便让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既可以缓解城市劳动力短缺,又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增加绝对数量的劳动力,而是如何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问题。
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应该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应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目前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面临这一难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特殊情况,即: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30年来,相对人口增加速度逐步放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绝对人口增加仍然给国造成巨大压力。可以说,我们的老龄化是在“偿旧债”,是上一代人加在计划生育一代身上的“阵痛”,是一种“父债子偿”的行为。在即将到来的“421”家庭格局中,如果“1”再变成“2”,那么中间的“2”将更加不堪重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不应该寄托于“多生”,而应该在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由过去的“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
此外,男女比例失衡等等衍生问题更不是目前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出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上。调整人口政策,放宽二胎生育对遏制男女比例失衡是否会有促进,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在人口政策的制订上仍需谨慎行事。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纲要还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调整人口政策时机尚不成熟。
展开全部
ncsgedbfcuyeqfewdye34yrcuirehs uvy 8y3iuyey 8queud0eeouthg7eryershryewyr3hfe8uyrf78wyrhfye7gfy7gbt7c64g378cbt78t78tc67tfe67trcr76etcr87tuyiegcbuybcyiycniuyniuyniubyvuibt87b6789fv6gbiu6bgi7b678b67bc7icbuycbfcuic78cybfutyicvcuvcfuibcfiucb87cfbfc7bcyuicbycuitbcuycvtuyicfvtcfyubtcfucbtfuyctbcytcytbuyftbfytbfuytbctbyucbtuyctbucytbc87tbc387cynut7ute78crtbtx7ytb6xt7xt78xtw78t7td67wtedastyrxadftsre2grsd7er532wt7e5et43yedtw
1) 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像迷一样困绕着许多中国人口学家,他们大都不敢肯定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到底出生了多少人。有人说2000年中国不是进行过人口普查吗?普查后的人口还不清楚吗?可是人口普查事后分析和调查表明,普查存在严重的漏报和重报问题,以至于计生委和统计局在调整90年代以来的人口公报中的出生人口时竟用国家教委的小学新生入学统计数据作依据,而且调整后的数据与普查数据相差很大。这样的数据我相信大部分人口学家是不会认可的。而计生委和统计局正是根据这样的数据把2005年1月6日确定为中国大陆第13亿人口日。当然,还有不少人根据自己周围有很多超生现象,竟然认为现在中国大陆远不止13亿人口,可能有14亿到15亿甚至16亿之多。总之中国人口状况不管是专家还是民众还是政府,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可以说如同走在迷雾中一般,谁也不敢肯定;然而,当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为人口减少或老龄化问题而想法促进生育时,我们还在迷雾中想法稳定低生育率,这样下去当迷雾散尽,人口老化、性别比失调问题到来之时,我们将如何面对呢?如果到时这些问题无法解决从而阻碍了中华民族强盛复兴之路时,我们有何面目面对子孙后代呢?为此笔者搜集各种数据,以期找到中国人口真相,让我们从人口迷雾中 走出来。
(2) 讨论人口政策调整的学界声音正在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国浮出水面。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胡鞍钢表示,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条件将发生巨变,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人口负增长”是一条底线。文章表示,目前中国人口数量压力已相对减轻,但人口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却开始浮现。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则认为,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平稳过渡的最好时机。逐渐放宽生育控制政策可避免人为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的进程。
对专家的这一说法,笔者表示质疑。
首先,人口基数大是目前中国人口最显著的特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也将是在15亿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上的负增长。
其次,对劳动力减少这一问题应全面观察。近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对于这种变化的玄机是众说纷纭,但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经有关部门证实,广东等省缺少的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另一方面,农村目前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化,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政府应该在打破户籍制度上加快进程,以便让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既可以缓解城市劳动力短缺,又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增加绝对数量的劳动力,而是如何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问题。
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应该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应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目前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面临这一难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特殊情况,即: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30年来,相对人口增加速度逐步放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绝对人口增加仍然给国造成巨大压力。可以说,我们的老龄化是在“偿旧债”,是上一代人加在计划生育一代身上的“阵痛”,是一种“父债子偿”的行为。在即将到来的“421”家庭格局中,如果“1”再变成“2”,那么中间的“2”将更加不堪重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不应该寄托于“多生”,而应该在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由过去的“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
此外,男女比例失衡等等衍生问题更不是目前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出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上。调整人口政策,放宽二胎生育对遏制男女比例失衡是否会有促进,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在人口政策的制订上仍需谨慎行事。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纲要还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调整人口政策时机尚不成熟。
第一个问题(1):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说,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
这个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0.63%。
国家统计局公报说,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40706万人。
公报说,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占57.01%;男性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占48.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
第(2)个问题:
http://sd7976702.blog.sohu.com/44027113.html这个网址要你所要的东西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1) 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像迷一样困绕着许多中国人口学家,他们大都不敢肯定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到底出生了多少人。有人说2000年中国不是进行过人口普查吗?普查后的人口还不清楚吗?可是人口普查事后分析和调查表明,普查存在严重的漏报和重报问题,以至于计生委和统计局在调整90年代以来的人口公报中的出生人口时竟用国家教委的小学新生入学统计数据作依据,而且调整后的数据与普查数据相差很大。这样的数据我相信大部分人口学家是不会认可的。而计生委和统计局正是根据这样的数据把2005年1月6日确定为中国大陆第13亿人口日。当然,还有不少人根据自己周围有很多超生现象,竟然认为现在中国大陆远不止13亿人口,可能有14亿到15亿甚至16亿之多。总之中国人口状况不管是专家还是民众还是政府,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可以说如同走在迷雾中一般,谁也不敢肯定;然而,当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为人口减少或老龄化问题而想法促进生育时,我们还在迷雾中想法稳定低生育率,这样下去当迷雾散尽,人口老化、性别比失调问题到来之时,我们将如何面对呢?如果到时这些问题无法解决从而阻碍了中华民族强盛复兴之路时,我们有何面目面对子孙后代呢?为此笔者搜集各种数据,以期找到中国人口真相,让我们从人口迷雾中 走出来。
(2) 讨论人口政策调整的学界声音正在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中国浮出水面。近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胡鞍钢表示,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条件将发生巨变,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人口负增长”是一条底线。文章表示,目前中国人口数量压力已相对减轻,但人口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却开始浮现。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则认为,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平稳过渡的最好时机。逐渐放宽生育控制政策可避免人为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的进程。
对专家的这一说法,笔者表示质疑。
首先,人口基数大是目前中国人口最显著的特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9‰。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也将是在15亿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上的负增长。
其次,对劳动力减少这一问题应全面观察。近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对于这种变化的玄机是众说纷纭,但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经有关部门证实,广东等省缺少的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另一方面,农村目前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化,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政府应该在打破户籍制度上加快进程,以便让劳动力自由流动,这样既可以缓解城市劳动力短缺,又可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增加绝对数量的劳动力,而是如何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问题。
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应该成为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应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目前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面临这一难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特殊情况,即: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近30年来,相对人口增加速度逐步放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绝对人口增加仍然给国造成巨大压力。可以说,我们的老龄化是在“偿旧债”,是上一代人加在计划生育一代身上的“阵痛”,是一种“父债子偿”的行为。在即将到来的“421”家庭格局中,如果“1”再变成“2”,那么中间的“2”将更加不堪重负。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不应该寄托于“多生”,而应该在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由过去的“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
此外,男女比例失衡等等衍生问题更不是目前调整人口政策的理由。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出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上。调整人口政策,放宽二胎生育对遏制男女比例失衡是否会有促进,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在人口政策的制订上仍需谨慎行事。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纲要还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调整人口政策时机尚不成熟。
第一个问题(1):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说,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
这个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0.63%。
国家统计局公报说,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40706万人。
公报说,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占57.01%;男性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占48.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
第(2)个问题:
http://sd7976702.blog.sohu.com/44027113.html这个网址要你所要的东西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题有实用价值!
冬季室内空气问题
冬季北方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温度在18度以上人们才感到舒适。为了保暖,各家门窗紧闭,减少了开窗换气的时间,使得室内的空气不流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差,从而使人们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北方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那么在房间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已知室内外温度,每天应开窗换气几次,每次应换气多长时间,假设房间高度为2.7米,家庭人口3人,试针对如下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这一问题。
1、分别对居住面积20、40、60、80平方米的情况进行分析
2、如果冬季不开窗,需至少多大的居住面积
3、你认为讨论室内空气质量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考虑
设室内温度为T1,室外温度为T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M%,人平均每小时消耗氧气量为B,危害人体健康的氧气含量为V,则X小时后应开窗换气一次
X满足:1、面积20平米的
(20*2.7*M%-3BX)/(2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20
2、面积40平米的
(40*2.7*M%-3BX)/(4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40
3、面积60平米的
(60*2.7*M%-3BX)/(6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60
4、面积80平米的
(80*2.7*M%-3BX)/(8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80
如果冬季不开窗,需至少多大的居住面积 ,这要看冬季有多长,室内的空间大小,我认为从计算上可能有个理想结果,但现不现实可能有问题!
你认为讨论室内空气质量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考虑
多参考气象部门的空气质量分析!
我认为要答好这个问题真有点难,这有点像是一个校本课程的题材,做一个课题差不多!希望多向能这样提问的人学习!
冬季室内空气问题
冬季北方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温度在18度以上人们才感到舒适。为了保暖,各家门窗紧闭,减少了开窗换气的时间,使得室内的空气不流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差,从而使人们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北方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那么在房间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已知室内外温度,每天应开窗换气几次,每次应换气多长时间,假设房间高度为2.7米,家庭人口3人,试针对如下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这一问题。
1、分别对居住面积20、40、60、80平方米的情况进行分析
2、如果冬季不开窗,需至少多大的居住面积
3、你认为讨论室内空气质量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考虑
设室内温度为T1,室外温度为T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M%,人平均每小时消耗氧气量为B,危害人体健康的氧气含量为V,则X小时后应开窗换气一次
X满足:1、面积20平米的
(20*2.7*M%-3BX)/(2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20
2、面积40平米的
(40*2.7*M%-3BX)/(4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40
3、面积60平米的
(60*2.7*M%-3BX)/(6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60
4、面积80平米的
(80*2.7*M%-3BX)/(80*2.7)≥V
换气时间要考虑室内、外温差,这个温差决定空气的对流速度,假如温差决定的对流速度系数为K,则对流时间为(设窗户面积为S):
KS≥2.7*80
如果冬季不开窗,需至少多大的居住面积 ,这要看冬季有多长,室内的空间大小,我认为从计算上可能有个理想结果,但现不现实可能有问题!
你认为讨论室内空气质量还有哪些问题必须考虑
多参考气象部门的空气质量分析!
我认为要答好这个问题真有点难,这有点像是一个校本课程的题材,做一个课题差不多!希望多向能这样提问的人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个问题(1):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说,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
这个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0.63%。
国家统计局公报说,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40706万人。
公报说,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占57.01%;男性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占48.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
第(2)个问题:
http://sd7976702.blog.sohu.com/44027113.html这个网址要你所要的东西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说,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
这个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000年11月1日零时)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0.63%。
国家统计局公报说,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40706万人。
公报说,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占57.01%;男性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占48.47%;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
第(2)个问题:
http://sd7976702.blog.sohu.com/44027113.html这个网址要你所要的东西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7-05-09
展开全部
BUTONG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