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热电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10
热电效应是由于受热物体中的电子(空穴),随着温度梯度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产生了电流或电荷堆积而形成的。
将两根不同的金属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若在其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则导体中将有电流流过。此外,在一段均匀导线上如有很高的温度差异存在时,导体两端会有电动势产生。
扩展资料:
热电效应包括下列三种基本效应:
1、第一热电效应,把两种不同的导体连接成闭合回路,如两个接点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将产生一个电势,称为“热电势”,且温度差越大,热电势亦越大。
2、第二热电效应,亦称为“珀尔帖效应”。当电流通过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回路时,在金属导体中除了产生焦耳热之外,还要在接点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珀尔帖热。
3、第三热电效应,亦称为“汤姆逊效应”。如果使一金属导体两端保持恒定的温差,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电流,则在两端点间依电流方向不同放出或吸收一定的热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电效应
热电偶中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组成热电偶的必须是两种不同导体,热电偶两接点的温度必须不同。
热电偶中产生热电势的原因把两种不同的导体连接成闭合的回路,如果将它们的两个接点分别置于温度不同的热源中,则在该回路内就会产生热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作热电效应,这个装置就叫热电偶。
温差电势产生的原因是,在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热电势,由于高温度端的电子能量比低温度端的电子能量大,因而从高温度端跑到低温度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度端跑到高温度端的要来得多。
扩展资料:
来源发现
托马斯·约翰·塞贝克(也有译做“西伯克”)1770年生于塔林(当时隶属于东普鲁士,现为爱沙尼亚首都)。塞贝克的父亲是一个具有瑞典血统的德国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鼓励儿子在他曾经学习过的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
1802年,塞贝克获得医学学位。由于他所选择的方向是实验医学中的物理学,而且一生中多半时间从事物理学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所以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
毕业后,塞贝克进入耶拿大学,在那里结识了歌德。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及歌德反对牛顿关与光与色的理论的思想,使塞贝克深受影响,此后长期与歌德一起从事光色效应方面的理论研究。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因为导体电阻而损耗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转换为热能,就形成了电的热效应。
电制冷的理论基础是固体的热电效应,在无外磁场存在时,它包括五个效应,导热、焦耳热损失、西伯克效应、帕尔帖效应和汤姆逊效应。
扩展资料:
生活应用:
热电制冷器的产冷量一般很小,所以不宜大规模和大制冷量使用。但由于它的灵活性强,简单方便冷热切换容易,非常适宜于微型制冷领域或有特殊要求的用冷场所。
一般的冷气与冰箱运用氟氯化物当冷媒,造成臭氧层的被破坏。无冷媒冰箱(冷气)因而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利用半导体之热电效应,可制造一个无冷媒的冰箱。
这种发电方法是将热能直接转变成电能,其转变效率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早在1822年西伯即已发现,因而热电效应又叫西伯效应。
电制冷的理论基础是固体的热电效应,在无外磁场存在时,它包括五个效应,导热、焦耳热损失、西伯克(Seebeck)效应、帕尔帖(Peltire)效应和汤姆逊(Thomson)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