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谁?康熙,李世民,还是秦始皇?
展开全部
指秦始皇。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霍达《公子扶苏》一:“大纛下的御座上,俨然端坐着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骜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近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千古奇冤
秦始皇灭三晋、燕、楚、越、齐,基本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手段,几乎是兵不血刃、止戈为武,另外,翻阅《史记》,也并没有出现像后世儒者夸张的暴虐行为,可见是不实之辞。唯一值得一说的是“焚坑”、长城。
“焚坑”并不是后世所说的“焚书坑儒”,坑的是骗人的术士,而非纯儒;焚书的目的也并不像后世所说是为了实行文化专制、愚民。所焚之书包括两方面,一是除秦以外列国史书,很显然,秦始皇是为了防止原诸侯贵族利用过往的辉煌历史鼓煽复辟,以维护刚刚开创的统一局面。另一方面是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这自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清除人民心中的“封建(封邦建国)”思想,而且只禁民间,不禁官府。秦始皇曾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与满清统治者出于自私目地而精心营造构陷中国文人的一系列“文字狱”不可同日而语。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修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后世却把修长城造成的苦难全归罪于秦始皇,明显是不符合事实的。
应该说,祖龙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彪炳千秋,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帝王却千百年来被世人污指为“暴君”,也算的上千古奇冤了。
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骜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近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千古奇冤
秦始皇灭三晋、燕、楚、越、齐,基本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手段,几乎是兵不血刃、止戈为武,另外,翻阅《史记》,也并没有出现像后世儒者夸张的暴虐行为,可见是不实之辞。唯一值得一说的是“焚坑”、长城。
“焚坑”并不是后世所说的“焚书坑儒”,坑的是骗人的术士,而非纯儒;焚书的目的也并不像后世所说是为了实行文化专制、愚民。所焚之书包括两方面,一是除秦以外列国史书,很显然,秦始皇是为了防止原诸侯贵族利用过往的辉煌历史鼓煽复辟,以维护刚刚开创的统一局面。另一方面是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这自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清除人民心中的“封建(封邦建国)”思想,而且只禁民间,不禁官府。秦始皇曾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与满清统治者出于自私目地而精心营造构陷中国文人的一系列“文字狱”不可同日而语。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修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后世却把修长城造成的苦难全归罪于秦始皇,明显是不符合事实的。
应该说,祖龙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彪炳千秋,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帝王却千百年来被世人污指为“暴君”,也算的上千古奇冤了。
展开全部
秦始皇,他从“三皇五帝”一词中各取一字组成“皇帝”。功绩: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全球通史》的评价
皇寺广场大型雕塑——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在平定内乱和抗击沙俄入侵等方面,都立下了非凡的功绩。他废除圈地,把藩王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恢复了发展了农业生产 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第35页]。 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大清帝国的臣民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 [第35页]。 正是这个“野蛮”民族,在17世纪中叶涌入中原,取代汉人腐败、垂死的明王朝而建立起了大清帝国。满洲人成功地巩固政权,妥善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注意力,是17世纪的历史奇迹之一。[第35页] 康熙是中国帝王历史中的最杰出者之一![第45页边框] 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大清帝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第46页] 在康熙的统治之下,大清政权不但统治合法化,而且击败了中原王朝,同时征服蒙古汗国,开始了向外扩张进程。[第46页] 尽管最初时清政权对使用火器有些保守,但是逐渐开始依赖火器。他们说服了耶稣会传教士在帝国内部铸炮,同时还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商人手中购买大炮。[第48页] 许多汉人把他们的忠诚毫不疑虑地从明朝汉人君主转到了大清皇帝身上。[第51页] 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第53页] 康熙当政时期,清朝的对外贸易也急剧膨胀,有了长足的发展。[第53页] 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第54页] 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黎民百姓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 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 [第55页] 康熙统治时期使大清帝国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一时代并未因康熙的去世而终结。清帝国还在不断壮大、拓展,并于1760年前后达到了鼎盛。[第55页] 《清史稿》评价 《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皇寺广场大型雕塑——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在平定内乱和抗击沙俄入侵等方面,都立下了非凡的功绩。他废除圈地,把藩王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恢复了发展了农业生产 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第35页]。 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大清帝国的臣民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 [第35页]。 正是这个“野蛮”民族,在17世纪中叶涌入中原,取代汉人腐败、垂死的明王朝而建立起了大清帝国。满洲人成功地巩固政权,妥善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注意力,是17世纪的历史奇迹之一。[第35页] 康熙是中国帝王历史中的最杰出者之一![第45页边框] 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大清帝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第46页] 在康熙的统治之下,大清政权不但统治合法化,而且击败了中原王朝,同时征服蒙古汗国,开始了向外扩张进程。[第46页] 尽管最初时清政权对使用火器有些保守,但是逐渐开始依赖火器。他们说服了耶稣会传教士在帝国内部铸炮,同时还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商人手中购买大炮。[第48页] 许多汉人把他们的忠诚毫不疑虑地从明朝汉人君主转到了大清皇帝身上。[第51页] 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第53页] 康熙当政时期,清朝的对外贸易也急剧膨胀,有了长足的发展。[第53页] 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第54页] 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黎民百姓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 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 [第55页] 康熙统治时期使大清帝国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一时代并未因康熙的去世而终结。清帝国还在不断壮大、拓展,并于1760年前后达到了鼎盛。[第55页] 《清史稿》评价 《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⒈指秦始皇。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霍达《公子扶苏》一:“大纛下的御座上,俨然端坐着千古一帝秦始皇。”
⒉泛指在中国历史上做过突出的历史贡献、曾经对推动中国国家的发展起过特殊的历史作用,有非凡建树的杰出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明皇等等。
⒊电影名。
⒉泛指在中国历史上做过突出的历史贡献、曾经对推动中国国家的发展起过特殊的历史作用,有非凡建树的杰出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明皇等等。
⒊电影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指秦始皇。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霍达《公子扶苏》一:“大纛下的御座上,俨然端坐着千古一帝秦始皇。”
这个网页上的很全,但是不能复制你看下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27/20/134777_4493561.shtml
这个网页上的很全,但是不能复制你看下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27/20/134777_4493561.shtml
参考资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27/20/134777_4493561.s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