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赏析

 我来答
金牛咲
高粉答主

2019-02-2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扩展资料

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2、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4、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杨花,柳絮。

5、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6、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7、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8、与:给。

9、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百度网友7ef5a18
高粉答主

2019-01-17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744
展开全部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出自唐朝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全文赏析:

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学长小z在线解答
高粉答主

2019-02-12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23
展开全部

赏析如下:

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这两句诗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anguicz
2011-05-01 · TA获得超过5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5万
展开全部
  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李白惊悉好友王畅龄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是很荒凉,诗人很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前一首写道"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 、珍视友谊放在首位。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凭冷荷9t
2012-11-01 · TA获得超过22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这首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了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杨花落尽子规啼 ”,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李白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 、珍视友谊放在首位。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