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散文,是一种最适合于书写作者主观感受的文学形式,是一种“自我”的、“个性”的文学。所谓“文如其人”,即一篇文章里所折射给读者的亮点正是作者的情操和灵魂。
散文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几种。“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鲁迅《怎么写》)只要内心有话要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作。散文并无一定的规格和限制,不像小说有对话,有人物的描写,有故事的情节;不像戏剧需要制造冲突以表现其张力,更需要透过第三者的表演来呈现;也不像诗歌讲究音调与韵脚,讲究意象化。散文基本上不在乎这些框框,游记、书信,日记也是一种散文的方式,论文、艺术小品都可以涵盖在内。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呢?作为一个作者,得有一些必备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兴趣,第二个条件也是兴趣,第三个条件还是兴趣。
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那些堪称得上“美”的散文直接渗透着作者的情趣、灵魂。
其次,就是要有丰富的感情以及对人生的阅历。写散文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感触,激起了强烈的感情,才能产生写作的欲望。因为感情,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就会产生一分同理心,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潮汐起落、阴晴圆缺……都成了抒发感怀的课题,更有“事实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够关心,就会观察,要尽可能做到无微不至,明察秋毫。一颗敏锐的心,能够听到别人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感受到社会的脉动,然后抽丝剥茧地探讨其根由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其三,写出具有自我风格散文的重要修养,是我心写我口,而绝不能随波逐流。具体而言,需切切注意五点:①写真人真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②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不强求完整的情节。③自由多样,形散神不散。④言简意深,短小精悍。⑤语言精练优美,朴素自然。
【学生例文】
窗
在我的小房间里,有一扇朝着东方的窗户。我不轻易关上那扇窗。在夏天,总会有小蝴蝶或是“小灯笼”来拜访。
早起,我喜欢在窗前静静等待阳光与温暖降临,等待那因太多人关注而羞红的脸。太阳一点一点探出头,用她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大地,注视着我们还有我们身边可爱的生命。我喜欢躺在床上,看那一幅会变化的风景画。
太阳光也爱进来坐坐,投下两三束斜斜的光,整个房间都亮堂堂、暖洋洋的。看着窗外,我总会很夸张地大口呼吸,呼吸一丝丝纯净的空气。
傍晚写完作业后,我也喜欢靠在窗上,看太阳一点一点滑下山头,看太阳只留下余晖时,玫瑰色、白色、橙色的云海,以及在晚霞映衬下变成玫红色的树木。天空的颜色一点点变暗,由浅蓝变成深蓝,以至于看起来像是蓝色颜料与墨的混合色。那是一幅怎样奇丽而壮观的画啊!
即使在雨天,我也只会将纱窗微闭,只身站在窗下,就像一棵小苗一样,享受着细细的雨丝飘落身上的感觉。
【修改建议】
散文只有表达了作者对一定生活事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一定的情感,才能有动人的力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注意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是散文应有的追求。这篇三四百字的《窗》,显然抒情而不强烈,是因为必要的描写尚欠细腻吧。
无论描写或叙述,不管抒情或议论,都可以不拘成法。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可以道古论今,谈天说地,回忆往事,畅想未来;可以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追求,时而感情激发,时而侃侃议论,联想力求丰富,运笔务必如风。《窗》中如果着意于“风景画”的再现,表现手法愈巧,语言形式愈活,便会愈有艺术感染力。
散文中的“我”无疑是作者自己,散文是写的真人真事,那么也就应该把把真实的感情写进去,也不妨进行人物景物心理描写煽情。好散文的关键是要抒情,要表达情怀和境界,表达人性的真善美,表达个人在生活中的感受。可以尝试后文升华这份情感,进一步突出主题。
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处理这些景物时,常常有多种处理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地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归纳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优选
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
2、组合
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4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
3、设境
即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场",落日、红光给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安祥和牧民的欢乐。这里的落日、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风景谈》中"桃林即景"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的特定时段,景物本身平淡无奇、土气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4、对比映衬
散文中的景,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如《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还有《风景谈》"沙漠驼铃"选取漫漫黄沙、哄哄火响的热空气、驼马的枯骨等极其单调平板的意象与驼阵、猩红的大旗、悦耳清脆的铃声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记》以日影衬森林枝叶茂密,以水声衬幽静,以鸟鸣衬幽深,以红火光衬幽暗,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也是异曲同工。
5、想象与联想
有些景物较为平常,也无特别引人之处,画面是静态的,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但散文家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巧为安排以化腐朽为神奇,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这里,想象和联想就成了必要的处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围,读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
此外,想象和联想还常常表现为引用神话传说。因为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现时性的,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内涵也更为丰富。如《天山景物记》由天然湖想及哈萨克少女的眼泪,既点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对比,表现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三峡》中的巫山神女、大鱼驮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头盆、虬在湾也是明证。
散文以景取胜,以情动人,而找到进入散文宫殿的钥匙是准确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写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于此。
【升格作文】
窗
张 竹
在我的小房间里,有一扇朝着东方的窗户。虽然,我不喜欢有人窥视、闯入我的房间,但我从不拒绝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还有那些小生灵――所以我不轻易关上那扇窗。在夏天,总会有小蝴蝶或是“小灯笼”来拜访。
早起,我喜欢在窗前静静等待阳光与温暖降临,等待那因太多人关注而羞红的脸。太阳一点一点探出头,用她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大地,注视着我们还有我们身边可爱的生命。我喜欢躺在床上,看那一幅会变化的风景画。
深蓝色的背景,依稀可见的树林轮廓,还有起风时微颤的树梢。背景渐渐亮了起来,最后变成了桔红,把那一簇树叶都染红了。当背景变成水彩般的本色――天蓝色时,树木已显得很清楚了,那形态各异、沾着星星泪珠的树叶也异常清晰。此时的太阳光也爱进来坐坐,投下两三束斜斜的光,整个房间都亮堂堂、暖洋洋的。看着窗外,我总会很夸张地大口呼吸,呼吸一丝丝纯净的空气。
傍晚写完作业后,我也喜欢靠在窗上,看太阳一点一点滑下山头,看太阳只留下余晖时,玫瑰色、白色、橙色的云海,以及在晚霞映衬下变成玫红色的树木。天空的颜色一点点变暗,由浅蓝变成深蓝,以至于看起来像是蓝色颜料与墨的混合色。那是一幅怎样奇丽而壮观的画啊!我从不在房间里挂上什么装饰品,因为对我而言,那扇窗就是一幅无价的名画。
即使在雨天,我也只会将纱窗微闭,只身站在窗下,就像一棵小苗一样,享受着细细的雨丝飘落身上的感觉。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间房,都有着一扇窗,一扇心窗,为什么不打开它,透透空气,靠在窗上,聆听别处传来的声音,欢迎阳光与微风呢?
打开你房间的窗,也打开你的心窗吧!
【点评】细腻的笔触,将窗外的风景描绘得多姿多彩;字里行间,充分反映出小作者过人的感受力。结尾联想自然,过渡得天衣无缝。
散文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几种。“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鲁迅《怎么写》)只要内心有话要说,几乎每个人都能写作。散文并无一定的规格和限制,不像小说有对话,有人物的描写,有故事的情节;不像戏剧需要制造冲突以表现其张力,更需要透过第三者的表演来呈现;也不像诗歌讲究音调与韵脚,讲究意象化。散文基本上不在乎这些框框,游记、书信,日记也是一种散文的方式,论文、艺术小品都可以涵盖在内。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呢?作为一个作者,得有一些必备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兴趣,第二个条件也是兴趣,第三个条件还是兴趣。
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名家名篇,那些堪称得上“美”的散文直接渗透着作者的情趣、灵魂。
其次,就是要有丰富的感情以及对人生的阅历。写散文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作者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了深刻的感触,激起了强烈的感情,才能产生写作的欲望。因为感情,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就会产生一分同理心,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潮汐起落、阴晴圆缺……都成了抒发感怀的课题,更有“事实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够关心,就会观察,要尽可能做到无微不至,明察秋毫。一颗敏锐的心,能够听到别人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感受到社会的脉动,然后抽丝剥茧地探讨其根由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其三,写出具有自我风格散文的重要修养,是我心写我口,而绝不能随波逐流。具体而言,需切切注意五点:①写真人真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②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一般不强求完整的情节。③自由多样,形散神不散。④言简意深,短小精悍。⑤语言精练优美,朴素自然。
【学生例文】
窗
在我的小房间里,有一扇朝着东方的窗户。我不轻易关上那扇窗。在夏天,总会有小蝴蝶或是“小灯笼”来拜访。
早起,我喜欢在窗前静静等待阳光与温暖降临,等待那因太多人关注而羞红的脸。太阳一点一点探出头,用她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大地,注视着我们还有我们身边可爱的生命。我喜欢躺在床上,看那一幅会变化的风景画。
太阳光也爱进来坐坐,投下两三束斜斜的光,整个房间都亮堂堂、暖洋洋的。看着窗外,我总会很夸张地大口呼吸,呼吸一丝丝纯净的空气。
傍晚写完作业后,我也喜欢靠在窗上,看太阳一点一点滑下山头,看太阳只留下余晖时,玫瑰色、白色、橙色的云海,以及在晚霞映衬下变成玫红色的树木。天空的颜色一点点变暗,由浅蓝变成深蓝,以至于看起来像是蓝色颜料与墨的混合色。那是一幅怎样奇丽而壮观的画啊!
即使在雨天,我也只会将纱窗微闭,只身站在窗下,就像一棵小苗一样,享受着细细的雨丝飘落身上的感觉。
【修改建议】
散文只有表达了作者对一定生活事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的一定的情感,才能有动人的力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注意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是散文应有的追求。这篇三四百字的《窗》,显然抒情而不强烈,是因为必要的描写尚欠细腻吧。
无论描写或叙述,不管抒情或议论,都可以不拘成法。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可以道古论今,谈天说地,回忆往事,畅想未来;可以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追求,时而感情激发,时而侃侃议论,联想力求丰富,运笔务必如风。《窗》中如果着意于“风景画”的再现,表现手法愈巧,语言形式愈活,便会愈有艺术感染力。
散文中的“我”无疑是作者自己,散文是写的真人真事,那么也就应该把把真实的感情写进去,也不妨进行人物景物心理描写煽情。好散文的关键是要抒情,要表达情怀和境界,表达人性的真善美,表达个人在生活中的感受。可以尝试后文升华这份情感,进一步突出主题。
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处理这些景物时,常常有多种处理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地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归纳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优选
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
2、组合
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4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
3、设境
即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场",落日、红光给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安祥和牧民的欢乐。这里的落日、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风景谈》中"桃林即景"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的特定时段,景物本身平淡无奇、土气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4、对比映衬
散文中的景,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如《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还有《风景谈》"沙漠驼铃"选取漫漫黄沙、哄哄火响的热空气、驼马的枯骨等极其单调平板的意象与驼阵、猩红的大旗、悦耳清脆的铃声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记》以日影衬森林枝叶茂密,以水声衬幽静,以鸟鸣衬幽深,以红火光衬幽暗,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也是异曲同工。
5、想象与联想
有些景物较为平常,也无特别引人之处,画面是静态的,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但散文家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巧为安排以化腐朽为神奇,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这里,想象和联想就成了必要的处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围,读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
此外,想象和联想还常常表现为引用神话传说。因为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现时性的,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内涵也更为丰富。如《天山景物记》由天然湖想及哈萨克少女的眼泪,既点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对比,表现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三峡》中的巫山神女、大鱼驮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头盆、虬在湾也是明证。
散文以景取胜,以情动人,而找到进入散文宫殿的钥匙是准确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写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于此。
【升格作文】
窗
张 竹
在我的小房间里,有一扇朝着东方的窗户。虽然,我不喜欢有人窥视、闯入我的房间,但我从不拒绝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还有那些小生灵――所以我不轻易关上那扇窗。在夏天,总会有小蝴蝶或是“小灯笼”来拜访。
早起,我喜欢在窗前静静等待阳光与温暖降临,等待那因太多人关注而羞红的脸。太阳一点一点探出头,用她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大地,注视着我们还有我们身边可爱的生命。我喜欢躺在床上,看那一幅会变化的风景画。
深蓝色的背景,依稀可见的树林轮廓,还有起风时微颤的树梢。背景渐渐亮了起来,最后变成了桔红,把那一簇树叶都染红了。当背景变成水彩般的本色――天蓝色时,树木已显得很清楚了,那形态各异、沾着星星泪珠的树叶也异常清晰。此时的太阳光也爱进来坐坐,投下两三束斜斜的光,整个房间都亮堂堂、暖洋洋的。看着窗外,我总会很夸张地大口呼吸,呼吸一丝丝纯净的空气。
傍晚写完作业后,我也喜欢靠在窗上,看太阳一点一点滑下山头,看太阳只留下余晖时,玫瑰色、白色、橙色的云海,以及在晚霞映衬下变成玫红色的树木。天空的颜色一点点变暗,由浅蓝变成深蓝,以至于看起来像是蓝色颜料与墨的混合色。那是一幅怎样奇丽而壮观的画啊!我从不在房间里挂上什么装饰品,因为对我而言,那扇窗就是一幅无价的名画。
即使在雨天,我也只会将纱窗微闭,只身站在窗下,就像一棵小苗一样,享受着细细的雨丝飘落身上的感觉。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间房,都有着一扇窗,一扇心窗,为什么不打开它,透透空气,靠在窗上,聆听别处传来的声音,欢迎阳光与微风呢?
打开你房间的窗,也打开你的心窗吧!
【点评】细腻的笔触,将窗外的风景描绘得多姿多彩;字里行间,充分反映出小作者过人的感受力。结尾联想自然,过渡得天衣无缝。
展开全部
散文的要求是形散而意不散,下面以《荷塘月色》为例子来说明散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此文首先从作者忽然想去荷塘看看这个引子出发,让作者信步来到荷塘。途中作者所见之景物均引发他的一段遐想,说说自己,再说说采莲的乡俗,加之大段的景物描写点缀其中。
这些东西看上去七零八落,其实细细想来,这一些描写和抒情都没有脱离荷塘的范围,整体看下去会让读者不自觉地陷入作者的意境中去。
我个人认为,散文必须有一个出发点,就像《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作者思维发散的原点。
有了这个原点,尽情发散自己的思想和文笔,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不必在意文章结构,直抒胸臆即可。
最后要回到出发点,让心情和景物描写都落到出发点本身,这样就诞生了一篇形散而意不散的散文佳作。
散文大体分为记叙性和议论性两大类
写记叙性的散文就是多记叙少议论,多用记叙性的手法,如描写就要多用白描……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情实感,要做到感情真实,以情感人。
不知你是什么艺术考试,所以不太好说……
文章的抽象不是内容,词语的抽象,而是在表达思想上有深度,有一定的文学内涵。名家的文风一般都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特点,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
夏日的“发落”
【一】
不知从何时起,小满已夺然而去。
而你和我都习惯了站在生命的角落,看光阴的箭镝,嗖嗖而去。
前些阵,“5.12”心灵的触动不由自主地被提起,才下心头。“H1N1”流感传播的案例听说在哪里又有几起。沉闷与烦躁不安,忧愁与焦虑一同叠起,恍惚之间,思绪便在红尘外游离,一刻不肯安宁。
忽而初夏。
躁动不安的风悬浮在上空,叹气。太阳似一面鏊子,炙烙着土地。夏日的集会也即将举行,而我便也在集会中游走,去探索“发落”的真谛,即将离行。
于清晨,一个明媚的清晨,霞光还未开,你悄悄睁开双眼,苏醒。你,拂动着触角,探了探身子,准备开始长途旅行。而后,转身,掸了掸双翼,作最后一次的挥别。这个时刻,你已等待了太久,太久的沉眠而无法独醒。刹那间,你舞动起美丽,去和夏天赴约,用优雅的姿态为夏日穿上彩衣。
当你翩跹于天地之间,无意间,飞过我的视线。刹那间,我能不为你感叹么?我还能忘乎所以么?
【二】
阳光开始围合着万物生灵,肆意铺洒。抬头,仰角45度,默默而深情的长久凝望,眉间无痕,唇线坦然。
耳边,风起。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在我的脸上撒下光影,忽明忽暗。校园里,色彩斑斓,顿时缤纷起来,勾勒出青春的图画。雪纺衫,T恤,连衣裙……每一种款式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空气里到处弥漫的是,旖旎。或许是一群人,或许是几个人,或许是…在小道上,在操场上,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铺天盖地都属于夏的天地。那些,闲置了一年的夏装,轻装上阵。那些搁置已久的太阳伞,也开始崭露头角。它们用青春的活力与时尚,色彩的缤纷与绚丽,参加着夏日的集会,展示自己。
当他们一一映入眼帘时,我还能置之度外么?我还能为青春的时光而郁郁寡欢么?
【三】
当我踩着阳光开始踢踏,踢踏脚下的碎石,继续向前时,是否还有你不变的容颜依旧静静伫立,一直等待,等待着一个归来的游人,不离。
田野上,山坡上,你向阳的微笑,更改不变,折叠如菊。饱满精神的葵花籽里是不是也储藏着当年外婆撷下的那一丝温凉?金黄的花瓣中是否还会依稀浮现她面对着你的模样?一阵,微风而过,粒粒花粉萧萧而下,飘来飘去,散落在叶面上,滚动,安静。你终于还是离开了,是你的宿命,还是生命历程的完结?你无语,只愿轻躺,在这一瞬;只愿静静,停留在这一刻。任记忆泥痕,泛滥,铺开,舒展。
当我再次遇见你时,你手里的温度,你的音容笑貌,还有属于你的向日葵,便伸手可触。耳边,重叠着你的声线,也是如此清晰。我开始怀疑了,你真的离开了么?那一缕缕爱怜之情仍残存齿颊,频来入梦。在身体上蔓延,在心中慢慢滋生,徘徊,永久,不忘。
刹那之间,这些是不是就是夏日的“发落”呢?让我在烈日炎炎的日子里,渴望。渴望寻找夏的清凉,而却随之带来的是你的身影,依依惜别情和那回忆温情的美,思念的断章。
【四】
人生,走过太多的路口。太多的岔道,而无从选择,大多错过的理由,而无法洒脱。如果一直是这样,匆匆而过的身影是否会吹散那夏日的芳魂?年少的轻笑是否会变成世故的祈祷?倘若如此,年轻的你是否也就此苍老?
那个小女孩,端坐在树荫下,双手托腮,向前凝视。桎梏的表情陡然挤出一丝微笑,纯真,甜美。她是在期盼着未来的翅膀不停的飞翔?还是为草地上两只山羊相依而睡的温暖在想象?她,是不是也是你童年的影子呢?你莞而一笑,站立在五月的末梢,阳光暖暖,掬一杯菊花茶,多么近似幸福的一种形状。
这是不是就是夏日的“发落”呢?有了炎热,有了烦躁。而后,有了渴望,有了闲暇,有了被曾遗忘的美,在时间的缝隙中,喷薄而出,无处不在。
刹时,你感叹。
美,原来就在夏日的“发落”里。就像,偶尔听到未久的鸟的啁啾;就像,青蛙在夏夜,不愿安宁的歌唱;就像生活琐碎细节里视角的欣赏;就像……所有的不如意,都退后成风景,只愿,静静聆听着这一季的耳语,只愿轻轻走进大自然的声音。
你顿悟。
曾经是不是已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曾经是不是没有发现生活原来很美?曾经的你,为俗物而缠身,为工作而忙碌,为生活而奔波,为生活中的一切,一切的烦恼而烦恼。那么,自然对你的馈赠,是不是就此而退掉了呢?那么,时间对你的约束,是不是早已无关紧要了呢?原来,有五月馥郁的怅惘,有烈日当空的难耐,有夏日心情里的烦躁。而更多的是,在暑气熏蒸的季节里的渴望。在这样的季节里,感悟的美,发现的美,渴望享受那一夏的清凉。
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的你还在随口抱怨夏日的“发落”么?
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的你还肯轻易站在美丽之外么
此文首先从作者忽然想去荷塘看看这个引子出发,让作者信步来到荷塘。途中作者所见之景物均引发他的一段遐想,说说自己,再说说采莲的乡俗,加之大段的景物描写点缀其中。
这些东西看上去七零八落,其实细细想来,这一些描写和抒情都没有脱离荷塘的范围,整体看下去会让读者不自觉地陷入作者的意境中去。
我个人认为,散文必须有一个出发点,就像《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是作者思维发散的原点。
有了这个原点,尽情发散自己的思想和文笔,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不必在意文章结构,直抒胸臆即可。
最后要回到出发点,让心情和景物描写都落到出发点本身,这样就诞生了一篇形散而意不散的散文佳作。
散文大体分为记叙性和议论性两大类
写记叙性的散文就是多记叙少议论,多用记叙性的手法,如描写就要多用白描……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情实感,要做到感情真实,以情感人。
不知你是什么艺术考试,所以不太好说……
文章的抽象不是内容,词语的抽象,而是在表达思想上有深度,有一定的文学内涵。名家的文风一般都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特点,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
夏日的“发落”
【一】
不知从何时起,小满已夺然而去。
而你和我都习惯了站在生命的角落,看光阴的箭镝,嗖嗖而去。
前些阵,“5.12”心灵的触动不由自主地被提起,才下心头。“H1N1”流感传播的案例听说在哪里又有几起。沉闷与烦躁不安,忧愁与焦虑一同叠起,恍惚之间,思绪便在红尘外游离,一刻不肯安宁。
忽而初夏。
躁动不安的风悬浮在上空,叹气。太阳似一面鏊子,炙烙着土地。夏日的集会也即将举行,而我便也在集会中游走,去探索“发落”的真谛,即将离行。
于清晨,一个明媚的清晨,霞光还未开,你悄悄睁开双眼,苏醒。你,拂动着触角,探了探身子,准备开始长途旅行。而后,转身,掸了掸双翼,作最后一次的挥别。这个时刻,你已等待了太久,太久的沉眠而无法独醒。刹那间,你舞动起美丽,去和夏天赴约,用优雅的姿态为夏日穿上彩衣。
当你翩跹于天地之间,无意间,飞过我的视线。刹那间,我能不为你感叹么?我还能忘乎所以么?
【二】
阳光开始围合着万物生灵,肆意铺洒。抬头,仰角45度,默默而深情的长久凝望,眉间无痕,唇线坦然。
耳边,风起。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在我的脸上撒下光影,忽明忽暗。校园里,色彩斑斓,顿时缤纷起来,勾勒出青春的图画。雪纺衫,T恤,连衣裙……每一种款式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空气里到处弥漫的是,旖旎。或许是一群人,或许是几个人,或许是…在小道上,在操场上,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铺天盖地都属于夏的天地。那些,闲置了一年的夏装,轻装上阵。那些搁置已久的太阳伞,也开始崭露头角。它们用青春的活力与时尚,色彩的缤纷与绚丽,参加着夏日的集会,展示自己。
当他们一一映入眼帘时,我还能置之度外么?我还能为青春的时光而郁郁寡欢么?
【三】
当我踩着阳光开始踢踏,踢踏脚下的碎石,继续向前时,是否还有你不变的容颜依旧静静伫立,一直等待,等待着一个归来的游人,不离。
田野上,山坡上,你向阳的微笑,更改不变,折叠如菊。饱满精神的葵花籽里是不是也储藏着当年外婆撷下的那一丝温凉?金黄的花瓣中是否还会依稀浮现她面对着你的模样?一阵,微风而过,粒粒花粉萧萧而下,飘来飘去,散落在叶面上,滚动,安静。你终于还是离开了,是你的宿命,还是生命历程的完结?你无语,只愿轻躺,在这一瞬;只愿静静,停留在这一刻。任记忆泥痕,泛滥,铺开,舒展。
当我再次遇见你时,你手里的温度,你的音容笑貌,还有属于你的向日葵,便伸手可触。耳边,重叠着你的声线,也是如此清晰。我开始怀疑了,你真的离开了么?那一缕缕爱怜之情仍残存齿颊,频来入梦。在身体上蔓延,在心中慢慢滋生,徘徊,永久,不忘。
刹那之间,这些是不是就是夏日的“发落”呢?让我在烈日炎炎的日子里,渴望。渴望寻找夏的清凉,而却随之带来的是你的身影,依依惜别情和那回忆温情的美,思念的断章。
【四】
人生,走过太多的路口。太多的岔道,而无从选择,大多错过的理由,而无法洒脱。如果一直是这样,匆匆而过的身影是否会吹散那夏日的芳魂?年少的轻笑是否会变成世故的祈祷?倘若如此,年轻的你是否也就此苍老?
那个小女孩,端坐在树荫下,双手托腮,向前凝视。桎梏的表情陡然挤出一丝微笑,纯真,甜美。她是在期盼着未来的翅膀不停的飞翔?还是为草地上两只山羊相依而睡的温暖在想象?她,是不是也是你童年的影子呢?你莞而一笑,站立在五月的末梢,阳光暖暖,掬一杯菊花茶,多么近似幸福的一种形状。
这是不是就是夏日的“发落”呢?有了炎热,有了烦躁。而后,有了渴望,有了闲暇,有了被曾遗忘的美,在时间的缝隙中,喷薄而出,无处不在。
刹时,你感叹。
美,原来就在夏日的“发落”里。就像,偶尔听到未久的鸟的啁啾;就像,青蛙在夏夜,不愿安宁的歌唱;就像生活琐碎细节里视角的欣赏;就像……所有的不如意,都退后成风景,只愿,静静聆听着这一季的耳语,只愿轻轻走进大自然的声音。
你顿悟。
曾经是不是已错过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曾经是不是没有发现生活原来很美?曾经的你,为俗物而缠身,为工作而忙碌,为生活而奔波,为生活中的一切,一切的烦恼而烦恼。那么,自然对你的馈赠,是不是就此而退掉了呢?那么,时间对你的约束,是不是早已无关紧要了呢?原来,有五月馥郁的怅惘,有烈日当空的难耐,有夏日心情里的烦躁。而更多的是,在暑气熏蒸的季节里的渴望。在这样的季节里,感悟的美,发现的美,渴望享受那一夏的清凉。
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的你还在随口抱怨夏日的“发落”么?
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的你还肯轻易站在美丽之外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