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多倍体有哪些?

 我来答
530703936
2011-05-02 · TA获得超过9.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34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1638万
展开全部
首先发现多倍体动物的,是比利时生物学家凡·培内登。他在研究了欧洲和美洲的马蛔虫后提出,马蛔虫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不同亚种。后来,科学家在我国发现了马蛔虫的北京三倍体亚种。人蛔虫与马蛔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正常的人蛔虫有24条染色体,可是四倍体蛔虫却有48条染色体。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蜗牛中有四倍体,家蚕、果蝇、蝾螈和蛙等动物中,也有三倍体和四倍体。鳃足虫是一种甲壳类动物,在海水中它们的二倍体个体进行着两性生殖,而三倍体和四倍体个体却能�械バ陨�场W罡叩鹊亩啾短宥�铮���鸩质罅耍�馐且恢钟?4条染色体的四倍体。

颇为有趣的是,有时候动物的躯体上会出现染色体倍数不同的情况。有一种蝌蚪在28天时,身体的一边是二倍体,另一边却是三倍体,甚至还有少数是四倍体。我国已故生物学家朱冼曾发现,有一种蚊蛹消化道竟有数目为9、18、72的异常染色体。

研究表明,多倍体动物比多倍体植物少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植物比较容易繁殖,倘若多倍体植物没有种子,还能通过营养体繁殖后代,因而在进化过程中有可能被保存下来。而动物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动物是雌雄异体,染色体稍有不平衡便容易引起不育。因而即便有多倍体动物的个体,通常也只能借助无性生殖来繁殖后代。而无性生殖的个体,往往抵抗力不强,在进化中难以形成稳定的种。多倍体动物不多见的原因,就在这里。

彪悍的多倍体动物

让我们走进多倍体动物的世界里去。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二倍体生物,但多倍体动物是否存在呢?相对于植物而言,动物界的多倍体现象就较为稀罕了。美洲角蛙是最先发现的多倍体动物,它具有四套染色体,又称为四倍体。以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在低等动物中发现一些多倍体动物。例如,鱼类中有一些银鲫的种群,就是天然的三倍体。它们的繁殖方式与众不同,是以一种名为“雌核发育”的形式来生儿育女的。子女辈小鱼的遗传物质只来源于母亲,却不带有父亲的任何基因。那么雌核发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雌核发育就是一种假受精现象。精子虽然能像模像样地钻入卵子中,并激活卵子,但是精子只是做了一个假动作,并没有真心真意地与卵子融合,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染色体来共同参与卵球的发育。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由于遗传物质只来源于母亲,因此雌核发育与单性发育相似,惟一不同的是后者不需要精子刺激卵球发育而已。目前,大部分多倍体动物都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产生的。多倍体动物的诱导,一般多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又分冷休克、热休克、水静压等;化学法则使用细胞松驰素B、秋水仙素、咖啡因、高pH-高钙溶液等试剂处理受精卵。用这两类方法处理受精卵,目的都在于阻止合子减数分裂时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释放,从而达到染色体组加倍的要求。 多倍体动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多倍体动物往往体形彪悍,有“巨型化”的趋势。设想一下,如果人们能培育出像大象一般高大的牛,像鹅一般大的鸡,那该为我们的农业发展带来多大的利益啊。事实上,许多经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动物,不仅个儿高大,而且身强力壮,例如,三倍体的草鱼、锦鱼、兰罗非鱼的生存力和生长速度,都要大于天然的二倍体鱼。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的菜场上出现一种鱼。从外形上看,这些鱼同普通的鲤鱼和鲫鱼并没什么两样,其价格却比普通的草鱼贵2~3倍。尽管如此,只要这种鱼一上市,“工程鱼”的牌子一挂上,马上就被人们抢购一空。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种鱼如此受到人们的亲睐呢?通过杂交方法,如采用类似于无籽西瓜的培育方式,来诱导动物三倍体。这种方法常常通过先大量诱导四倍体并培育到性成熟,然后再将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进行“婚配”,生产出三倍体的子女。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水产养殖动物。 多倍体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不育,生产上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提高养殖效益。比如,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它的一生中要经历“孕育———生长———繁殖后代”三个阶段。在池塘养殖中,鱼类生长成熟后,就要把从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用来发育其生殖腺———精巢或卵巢。在这个时期,鱼的身体生长就会停滞,造成产量下降。而且,有的鱼类在怀卵、产卵期间,母体体色变得灰暗,无光泽,作为商品鱼的价值就要降低。科技人员用鱼类三倍体操作技术,把二倍体的小型优质鱼———塘虱鱼(学名胡子鲶),变成三倍体。这种人工三倍体塘虱鱼,比天然二倍体鱼生长快28% ,个体均匀,体色亮泽,性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投喂的饲料都用于鱼体生长增重。显然,这样养成的鱼,其经济效益和品质明显比二倍体优越. 此外,多倍体还能增加肉含量和肉中的营养成分,使之具有独特的风味等特点。比如,三倍体虹鳟的鱼肉质量和口味,明显优于二倍体;三倍体大西洋鲑可以耐低氧,可适应在低氧环境中生活,从而降低养殖成本。美国,三倍体牡蛎已经成为牡蛎养殖中的重要品种,且已达到商品化生产水平。1994年,美国西海岸约一半的牡蛎种苗是三倍体,虽然三倍体牡蛎的生活力与二倍体不相上下,但体形比二倍体大13% ~51% 。我国三倍体诱导和培育技术也方兴未艾。鲍,又名鲍鱼,是驰名世界的海产八珍之一。它贝壳坚厚,壳为“石决明”,是眼科用药;鲍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能明目养颜;鲍壳内面富有珍珠光泽,华丽多彩,是贝雕等工艺品的优质材料。世界鲍产量每年约2~3万吨,但自20世纪 70年代始,产量有下降趋势。由于产量不敷需求,鲍的价格居高不下。我国科学家选择台湾产的九孔鲍诱导培育三倍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育苗到商品鲍整个生产周期,只需约1年或 14个月,比自然海区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显示出很强的竞争优势。总之,利用多倍体育苗技术,对海水养殖的贝、虾、鱼类等重要经济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培育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新品种,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北京吉安得尔科技有限公司
2023-08-01 广告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它旨在探索和理解动物如何适应和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这个学科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吉安得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智障班班长
高粉答主

2019-10-0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万
展开全部

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

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

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约33%的物种是多倍体。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体。小麦、燕麦、棉花、烟草、甘蔗、香蕉、苹果、梨、水仙等都是多倍性的。香蕉、某些马铃薯品种是三倍体的。一般马铃薯是四倍体。

扩展资料

多倍体植株的一般特征是茎粗、叶大、花大、果实大,但往往生长慢,矮生,成熟也较迟。多倍体的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葡萄的果实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倍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依凌迟
高赞答主

2006-06-04 · 一个有才华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29万
展开全部
世界上有多倍体动物吗

自从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在1879—1884年间用某些红染料使细胞核内散布着的特殊微粒物质染上颜色以后,人们才发现了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有一定的染色体组。通常,细胞中有2组染色体,因而称为二倍体。细胞中只有1组染色体的,是单倍体。细胞中有3组以上染色体的,就叫多倍体。科学家们已经揭示,多倍体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被子植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是多倍体;即使在动物世界,多倍体也屡有发现。

首先发现多倍体动物的,是比利时生物学家凡·培内登。他在研究了欧洲和美洲的马蛔虫后提出,马蛔虫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不同亚种。后来,科学家在我国发现了马蛔虫的北京三倍体亚种。人蛔虫与马蛔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正常的人蛔虫有24条染色体,可是四倍体蛔虫却有48条染色体。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蜗牛中有四倍体,家蚕、果蝇、蝾螈和蛙等动物中,也有三倍体和四倍体。鳃足虫是一种甲壳类动物,在海水中它们的二倍体个体进行着两性生殖,而三倍体和四倍体个体却能?械バ陨?场W罡叩鹊亩啾短宥?铮???鸩质罅耍?馐且恢钟?4条染色体的四倍体。

颇为有趣的是,有时候动物的躯体上会出现染色体倍数不同的情况。有一种蝌蚪在28天时,身体的一边是二倍体,另一边却是三倍体,甚至还有少数是四倍体。我国已故生物学家朱冼曾发现,有一种蚊蛹消化道竟有数目为9、18、72的异常染色体。

研究表明,多倍体动物比多倍体植物少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植物比较容易繁殖,倘若多倍体植物没有种子,还能通过营养体繁殖后代,因而在进化过程中有可能被保存下来。而动物就不一样了,大多数动物是雌雄异体,染色体稍有不平衡便容易引起不育。因而即便有多倍体动物的个体,通常也只能借助无性生殖来繁殖后代。而无性生殖的个体,往往抵抗力不强,在进化中难以形成稳定的种。多倍体动物不多见的原因,就在这里。

彪悍的多倍体动物

让我们走进多倍体动物的世界里去。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二倍体生物,但多倍体动物是否存在呢?相对于植物而言,动物界的多倍体现象就较为稀罕了。美洲角蛙是最先发现的多倍体动物,它具有四套染色体,又称为四倍体。以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在低等动物中发现一些多倍体动物。例如,鱼类中有一些银鲫的种群,就是天然的三倍体。它们的繁殖方式与众不同,是以一种名为“雌核发育”的形式来生儿育女的。子女辈小鱼的遗传物质只来源于母亲,却不带有父亲的任何基因。那么雌核发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雌核发育就是一种假受精现象。精子虽然能像模像样地钻入卵子中,并激活卵子,但是精子只是做了一个假动作,并没有真心真意地与卵子融合,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染色体来共同参与卵球的发育。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由于遗传物质只来源于母亲,因此雌核发育与单性发育相似,惟一不同的是后者不需要精子刺激卵球发育而已。目前,大部分多倍体动物都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产生的。多倍体动物的诱导,一般多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又分冷休克、热休克、水静压等;化学法则使用细胞松驰素B、秋水仙素、咖啡因、高pH-高钙溶液等试剂处理受精卵。用这两类方法处理受精卵,目的都在于阻止合子减数分裂时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释放,从而达到染色体组加倍的要求。 多倍体动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及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多倍体动物往往体形彪悍,有“巨型化”的趋势。设想一下,如果人们能培育出像大象一般高大的牛,像鹅一般大的鸡,那该为我们的农业发展带来多大的利益啊。事实上,许多经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动物,不仅个儿高大,而且身强力壮,例如,三倍体的草鱼、锦鱼、兰罗非鱼的生存力和生长速度,都要大于天然的二倍体鱼。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的菜场上出现一种鱼。从外形上看,这些鱼同普通的鲤鱼和鲫鱼并没什么两样,其价格却比普通的草鱼贵2~3倍。尽管如此,只要这种鱼一上市,“工程鱼”的牌子一挂上,马上就被人们抢购一空。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种鱼如此受到人们的亲睐呢?通过杂交方法,如采用类似于无籽西瓜的培育方式,来诱导动物三倍体。这种方法常常通过先大量诱导四倍体并培育到性成熟,然后再将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进行“婚配”,生产出三倍体的子女。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水产养殖动物。 多倍体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不育,生产上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提高养殖效益。比如,鱼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它的一生中要经历“孕育———生长———繁殖后代”三个阶段。在池塘养殖中,鱼类生长成熟后,就要把从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用来发育其生殖腺———精巢或卵巢。在这个时期,鱼的身体生长就会停滞,造成产量下降。而且,有的鱼类在怀卵、产卵期间,母体体色变得灰暗,无光泽,作为商品鱼的价值就要降低。科技人员用鱼类三倍体操作技术,把二倍体的小型优质鱼———塘虱鱼(学名胡子鲶),变成三倍体。这种人工三倍体塘虱鱼,比天然二倍体鱼生长快28% ,个体均匀,体色亮泽,性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投喂的饲料都用于鱼体生长增重。显然,这样养成的鱼,其经济效益和品质明显比二倍体优越. 此外,多倍体还能增加肉含量和肉中的营养成分,使之具有独特的风味等特点。比如,三倍体虹鳟的鱼肉质量和口味,明显优于二倍体;三倍体大西洋鲑可以耐低氧,可适应在低氧环境中生活,从而降低养殖成本。美国,三倍体牡蛎已经成为牡蛎养殖中的重要品种,且已达到商品化生产水平。1994年,美国西海岸约一半的牡蛎种苗是三倍体,虽然三倍体牡蛎的生活力与二倍体不相上下,但体形比二倍体大13% ~51% 。我国三倍体诱导和培育技术也方兴未艾。鲍,又名鲍鱼,是驰名世界的海产八珍之一。它贝壳坚厚,壳为“石决明”,是眼科用药;鲍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能明目养颜;鲍壳内面富有珍珠光泽,华丽多彩,是贝雕等工艺品的优质材料。世界鲍产量每年约2~3万吨,但自20世纪 70年代始,产量有下降趋势。由于产量不敷需求,鲍的价格居高不下。我国科学家选择台湾产的九孔鲍诱导培育三倍体,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育苗到商品鲍整个生产周期,只需约1年或 14个月,比自然海区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显示出很强的竞争优势。总之,利用多倍体育苗技术,对海水养殖的贝、虾、鱼类等重要经济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培育生长快、品质优、抗逆能力强的新品种,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