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惊蛰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史事品鉴
高粉答主

2022-08-29 · 专业知识分享:语文语言、文学文字
史事品鉴
采纳数:430 获赞数:1231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农历惊蛰”是指农历(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拟从三个方面讲清楚—— 

一、“惊蛰”语义解析

      “惊蛰”中“惊”字用得真好。蛰,是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而一旦时机到来,就是到了“惊蛰”的时候,那些冬眠的动物就一惊而起。这个“惊”字真用得妙,把沉睡已久后的崛起形态表现了出来。

      惊蛰的意思是指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个解释:“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可见此时已经是春雷萌动。

      这个“惊蛰”原为“启蛰”。中国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言始发也。”汉景帝的名字中有个“启”字,为了避讳就将“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并将惊蛰挪到雨水节气后,才形成了今天的顺序。

      这一改还真是改出了境界。“启”只是平静地表示了“开启”的意思,而“惊”则是拟人手法,把动物拟人化了,那些小动物面对沉睡后的觉醒,好像都有“惊慌失措”的神态。

二、惊蛰的气候特点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是公历3月5日至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惊蛰到来后,气候特点是乍寒乍暖,风的变化较大,气温明显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惊蛰被称为春天的“复活节”,因为此时春芽和病毒同时复活了。

三、惊蛰“三候”

      此时已经是仲春,进入了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惊蛰“三候”就表现了这个时节的变化特点:先是桃花开,然后黄鹂叫,最后是斑鸠飞来了。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在惊蛰之际开花。接着是棣棠花、蔷薇花、李花、杏花、海棠等等,也会在此时开花。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鹏,黄鹏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

四、惊蛰习俗

      基于惊蛰的气候特点,古代形成了以下一些习俗——

      吃梨。在惊垫节气中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感冒咳嗽,所以民间有惊垫吃梨的习俗。此时吃梨可生津润燥,预防风热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很符合此节气的节令特点。

      植树。三月惊雷过后,“植树节”就随之而来了。

      赏早樱。惊蛰过后,绵绵春雨连日而来,使空气变得非常清新。早樱也在争相开放。

      这些习俗,如今都可沿袭下来:吃梨有利健康;植树有利生态建设;赏早樱可以放松心情,有利身心。

      惊蛰是开启百花盛开景象的起始。当惊蛰来临之际,让我们走出家门,走向春天,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时光吧!

云云最可爱w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1-07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扩展资料:

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却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季节农事意义: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麦穗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鲸娱文化
2019-03-31 · TA获得超过26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8835万
展开全部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最初古时叫“启蛰”,而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名叫惊蛰,引用至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2-15
展开全部
惊蛰(insects awaken)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惊蛰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基业长青通天下

2022-08-29 · TA获得超过483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640万
展开全部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