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提供勃朗宁夫人的生平简介
她是《葡萄牙十四行情诗集》的作家,我想要知道的是,她的诗属于什么派系,她在文学诗歌上面的成就,她对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文坛,思想和妇女运动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她与勃朗宁美...
她是《葡萄牙十四行情诗集》的作家,我想要知道的是,她的诗属于什么派系,她在文学诗歌上面的成就,她对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文坛,思想和妇女运动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她与勃朗宁美丽的爱情
展开
展开全部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于公元1806年出生在达翰姆(英格兰北部一郡)。1838年,她出版了《撒拉弗和其它诗篇》[撒拉佛—— 六翼天使(九级天使中地位最高者),又称:炽爱天使]。1843年,由于当时英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女性,伊丽莎白于国家诗人的提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结果很不幸,她输给了威廉·华兹华斯--同一时代的另一位伟大诗人[有机会笔者会撰文介绍此人]。此后不久,伊利沙白与罗伯特·勃朗宁——另一位有才华的诗人,结婚了。然而,伊丽莎白的父亲,却不同意这场婚事。于是,这对情侣决定出逃。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浪漫的婚姻。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准备各自出发,逃往意大利,并在比萨会合,去继续他们的生活。他们成功了。三年后,即1849年,他们已在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定居。一日,伊丽莎白送给她的丈夫一件珍贵的礼物——44首她为丈夫写的十四行诗,里面有开始时的怀疑,与家庭抗争的恐惧,与爱人的甜蜜,及最终爱的胜利的喜悦。同年,他们唯一的男孩出生了。一年后,即1850年,勃朗宁夫妇出版了那44首诗,但做了些伪装。他们用“葡萄牙十四行诗集”为这44首诗命名。如此一来,读者便会接受这些诗是由葡萄牙语翻译过来的的暗示。于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如此表达真爱和深爱的诗句。伊丽莎白的浪漫婚姻促成了她的,也是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最美丽的爱情商籁体诗。
伊利莎白·勃朗宁夫人生于1806年3月6日。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偎依在勃朗宁怀中,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夫妇俩留下的不朽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我是怎样的爱你?》是勃朗宁夫人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诗名。
在她出生的年代,英国还鲜有女孩子上学读书。她的弟弟教会了她古希腊文,因为她渴望读《荷马史诗》。她生在一个富裕家庭,过着林中溪边嬉戏的明媚生活,她告诉母亲她喜欢写诗。然而,15岁那年,灾难突至。
她骑马摔了下来,因为脊椎摔坏,她从此躺在了床上——“我仿佛站在人世的边缘,什么都完了。有一段时间看来,我从此无法再跨出房门一步。”紧接着,母亲去世;再后来,她至亲的弟弟溺水死在河里,那条河就在她倚着床头就能望见的窗外。
生活对于伊莉莎白·巴莱特犹如没有阳光的黑夜。
惟一能够照亮一个又一个黑夜的只有她笔下的诗句。
父亲将家搬到了伦敦,妹妹将她的诗投寄给伦敦的报纸,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她的诗歌,她被赞誉为英国最有才情的女诗人。同时,巴莱特不曾想到,这些登在报纸上的诗将给她带来生命中最需要的阳光——爱情。
■“继续地爱,爱我深如海”
诗人勃朗宁于1845年1月10日第一次给巴莱特写信,他将巴莱特的那些诗篇比做开放的花朵:“假使让这些花晒干,把透明的花瓣夹进书页,对每一朵花写下说明,然后合起书页,摆上书架,那么,这里就可以称之为‘花园’了。”巴莱特回信说:“心灵的共鸣是值得珍爱的……一位诗人的共鸣对于我更是达到同情的极致了。”从这一天以后,勃朗宁和巴莱特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通信。每一天,巴莱特最盼望的就是在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悄然一人”听到邮差送信的脚步声。
春天来了,勃朗宁第一次前去看望巴莱特。她靠在一个大大的沙发里,令勃朗宁以后再也没能忘怀的是她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巴莱特的疾病没能让勃朗宁却步,在他们初次相见的第三天,他就写给她一封求爱信。她已经39岁了,又拖着有病的身体,于是她告诉他,以后再也别说这种“不知轻重”的话——“为了我,请忘了这件事吧。”女诗人认定自己的生命将像“青苔一样寂寞”,但是勃朗宁依然坚持每个星期去看望巴莱特一次,每一次陪同他一起去的还有鲜艳的玫瑰。后来,巴莱特将这些日子称为“一整个昏暗的星期中最明亮的一天”。
巴莱特开始离开她蜷缩了多年的屋子,先是被人抱着下楼,接着可以在搀扶下自己下楼了。她告诉勃朗宁:“人人都大吃了一惊。”而勃朗宁鼓励她:“下次再试试,一定!你周围的一切都在这样恳求你!”第二年的春天,在遇见勃朗宁之前在病床上躺了14年的巴莱特可以自己走到大街上了,爱情所创造的生命奇迹终于使她可以回报勃朗宁的执着了:“如果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我的健康更好一些,那么到那时候,由你决定吧。”
巴莱特不再对勃朗宁说“舍弃我,走吧”,她现在惟恐失去她的爱人——“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1846年9月12日,巴莱特和勃朗宁结婚了。
■“没有哀怨的生命”
1847年的4月,他们移居到温暖的佛罗伦萨。在这里,巴莱特将一摞诗稿献给了勃朗宁,它们始作于他向她求婚的那一天,止于他们结婚的那一天。勃朗宁看到一半时就知道“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出色的十四行诗”。这些诗稿后来出版时,勃朗宁夫人为了隐其身份,将之命名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
正像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身影。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己,
他却听到了另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了两个人的眼泪。
十四行诗来源于意大利名歌,后来成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世界著名诗人拜伦、雪莱、济慈都创作过颇富盛名的十四行诗作,而文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诗歌和爱情令勃朗宁夫妇过着“太幸福”的生活。勃朗宁说:“我们就像树洞里的两只猫头鹰那样快乐,‘巴’胖了,脸色红润了。”而勃朗宁夫人给妹妹写信说:“我叮嘱他,千万不要逢人就夸妻子跟他一起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了,好像能用两条腿走路的妻子是天下最宝贵的。”
他们一起度过了15年的时光,15年中从不曾有一天分离过,就像他们结婚前从不曾有一天中断过情书一样。
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只是患了轻微的感冒,晚上,她依偎着她的爱人,“用最温存的话表达她对他的爱恋”,直到*在他的胸前睡去。
伊莉莎白·巴莱特·勃朗宁再也没有醒来。
据说勃郎宁夫人在婚前的恋爱中写下这40多首爱情十四行诗,直到婚后才悄悄放入丈夫口袋,并说如果他不喜欢就烧掉它们。勃郎宁读后说,我决不敢私藏自莎士比亚以来无论任何语言中最美的十四行诗。因此,这些诗得以印行。
我是怎样地爱你 (勃朗宁夫人(英))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
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
I love thee to the level of everyday's
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
Most quiet , by sun and candle-light
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I love thee freely, as men strive for Right;
我纯洁地爱你,象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I love thee purely, as they turn from Praise.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I love thee with the passion put to use
以满怀热情,就象往日满腔的辛酸;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With my lost saints, --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Smiles, tears,and all my life -- and, if God choose;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伊利莎白·勃朗宁夫人生于1806年3月6日。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偎依在勃朗宁怀中,毫无征兆地离开人世。夫妇俩留下的不朽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是他们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我是怎样的爱你?》是勃朗宁夫人的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诗名。
在她出生的年代,英国还鲜有女孩子上学读书。她的弟弟教会了她古希腊文,因为她渴望读《荷马史诗》。她生在一个富裕家庭,过着林中溪边嬉戏的明媚生活,她告诉母亲她喜欢写诗。然而,15岁那年,灾难突至。
她骑马摔了下来,因为脊椎摔坏,她从此躺在了床上——“我仿佛站在人世的边缘,什么都完了。有一段时间看来,我从此无法再跨出房门一步。”紧接着,母亲去世;再后来,她至亲的弟弟溺水死在河里,那条河就在她倚着床头就能望见的窗外。
生活对于伊莉莎白·巴莱特犹如没有阳光的黑夜。
惟一能够照亮一个又一个黑夜的只有她笔下的诗句。
父亲将家搬到了伦敦,妹妹将她的诗投寄给伦敦的报纸,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她的诗歌,她被赞誉为英国最有才情的女诗人。同时,巴莱特不曾想到,这些登在报纸上的诗将给她带来生命中最需要的阳光——爱情。
■“继续地爱,爱我深如海”
诗人勃朗宁于1845年1月10日第一次给巴莱特写信,他将巴莱特的那些诗篇比做开放的花朵:“假使让这些花晒干,把透明的花瓣夹进书页,对每一朵花写下说明,然后合起书页,摆上书架,那么,这里就可以称之为‘花园’了。”巴莱特回信说:“心灵的共鸣是值得珍爱的……一位诗人的共鸣对于我更是达到同情的极致了。”从这一天以后,勃朗宁和巴莱特在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天天通信。每一天,巴莱特最盼望的就是在家家户户吃晚饭的时候,“悄然一人”听到邮差送信的脚步声。
春天来了,勃朗宁第一次前去看望巴莱特。她靠在一个大大的沙发里,令勃朗宁以后再也没能忘怀的是她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巴莱特的疾病没能让勃朗宁却步,在他们初次相见的第三天,他就写给她一封求爱信。她已经39岁了,又拖着有病的身体,于是她告诉他,以后再也别说这种“不知轻重”的话——“为了我,请忘了这件事吧。”女诗人认定自己的生命将像“青苔一样寂寞”,但是勃朗宁依然坚持每个星期去看望巴莱特一次,每一次陪同他一起去的还有鲜艳的玫瑰。后来,巴莱特将这些日子称为“一整个昏暗的星期中最明亮的一天”。
巴莱特开始离开她蜷缩了多年的屋子,先是被人抱着下楼,接着可以在搀扶下自己下楼了。她告诉勃朗宁:“人人都大吃了一惊。”而勃朗宁鼓励她:“下次再试试,一定!你周围的一切都在这样恳求你!”第二年的春天,在遇见勃朗宁之前在病床上躺了14年的巴莱特可以自己走到大街上了,爱情所创造的生命奇迹终于使她可以回报勃朗宁的执着了:“如果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我的健康更好一些,那么到那时候,由你决定吧。”
巴莱特不再对勃朗宁说“舍弃我,走吧”,她现在惟恐失去她的爱人——“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
1846年9月12日,巴莱特和勃朗宁结婚了。
■“没有哀怨的生命”
1847年的4月,他们移居到温暖的佛罗伦萨。在这里,巴莱特将一摞诗稿献给了勃朗宁,它们始作于他向她求婚的那一天,止于他们结婚的那一天。勃朗宁看到一半时就知道“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出色的十四行诗”。这些诗稿后来出版时,勃朗宁夫人为了隐其身份,将之命名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
正像是酒,总尝得出原来的葡萄,
我的起居和梦寐里,都有你的身影。
当我向上帝祈祷,为着我自己,
他却听到了另一个名字,那是你的;
又在我眼里,看见了两个人的眼泪。
十四行诗来源于意大利名歌,后来成为文人笔下的抒情诗。世界著名诗人拜伦、雪莱、济慈都创作过颇富盛名的十四行诗作,而文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诗歌和爱情令勃朗宁夫妇过着“太幸福”的生活。勃朗宁说:“我们就像树洞里的两只猫头鹰那样快乐,‘巴’胖了,脸色红润了。”而勃朗宁夫人给妹妹写信说:“我叮嘱他,千万不要逢人就夸妻子跟他一起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了,好像能用两条腿走路的妻子是天下最宝贵的。”
他们一起度过了15年的时光,15年中从不曾有一天分离过,就像他们结婚前从不曾有一天中断过情书一样。
1861年6月29日,勃朗宁夫人只是患了轻微的感冒,晚上,她依偎着她的爱人,“用最温存的话表达她对他的爱恋”,直到*在他的胸前睡去。
伊莉莎白·巴莱特·勃朗宁再也没有醒来。
据说勃郎宁夫人在婚前的恋爱中写下这40多首爱情十四行诗,直到婚后才悄悄放入丈夫口袋,并说如果他不喜欢就烧掉它们。勃郎宁读后说,我决不敢私藏自莎士比亚以来无论任何语言中最美的十四行诗。因此,这些诗得以印行。
我是怎样地爱你 (勃朗宁夫人(英))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I love thee to the depth and breadth and height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
My soul can reach, when feeling out of sight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For the ends of Being and ideal Grace.
我爱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烛焰下
I love thee to the level of everyday's
那每天不用说得的需要。我不加思虑地
Most quiet , by sun and candle-light
爱你,就象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I love thee freely, as men strive for Right;
我纯洁地爱你,象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I love thee purely, as they turn from Praise.
我爱你以我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I love thee with the passion put to use
以满怀热情,就象往日满腔的辛酸;
In my old griefs, and with my childhood's faith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I love thee with a love I seemed to lose
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With my lost saints, -- I love thee with the breath,
呼吸,微笑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Smiles, tears,and all my life -- and, if God choose;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
I shall but love thee better after death.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u/488f9636010002x8
展开全部
勃朗宁夫人全名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伊丽莎白,在小时候就是一个有才能的孩子。她在十岁之前,就已经阅读了若干莎士比亚的剧本,部分的罗马教皇时代荷马的译著,以及《失乐园》和英国、希腊和罗马历史的若干篇章。几乎在每个方面,她都是自学的。在她十岁的时候,她阅读了主要的希腊和拉丁作家的作品和但丁的《地狱》——所有的这些作品她都是阅读原文的。对知识的强烈欲望促使她把希伯来语学习得相当好,以致她可以把从头到尾读完《旧约圣经》。她很欣赏潘恩,伏尔泰,卢梭和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著作和创作题材,这样就使她在以后自己所写的信件和诗词里,表达出对人权的关怀。在她12岁的时候,她已经写出了由有押韵对句的4本书所组成的“叙事诗”。芭蕾特后来提到她的第一次文学的尝试是“重新当了一遍罗马教皇时代的荷马,或者说没有完成。”
在芭蕾特20岁出头的时候,她结交了一位中年的盲人学者——博伊德·休斯图·亚特。这位中年学者促使芭蕾特重新引起了对学习希腊语的兴趣。在他们两人的交往过程中,芭蕾特吸收了数量惊人的希腊文学——荷马、品达罗斯、阿里斯托芬以及其他人的作品。可是过了几年,芭蕾特对图亚特的偏爱就减退了。
她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著作和纯粹哲学的着迷被一种宗教痴迷所弥补了,这种宗教痴迷,她后来描写为一种“不是一种温文有礼的基督的深深劝导,而是宗教狂的愚蠢幻想。”(见“热情”内涵的卫理公会教义。)她和她的家人参加了在离家最近的不信奉英国国教的小礼拜堂的祈祷仪式,而巴雷特先生却积极从事于圣经和传教士协会的工作。
从1822年开始,伊丽莎白·芭蕾特的兴趣越来越倾向于古典学派和文学方面。巴雷特先生在19世纪30年代初所受到的经济损失,迫使他卖掉了他的庄园“希望之果”,尽管他们的家庭还不算贫穷,可是在1832年到1837年间,他们的家庭迁移了3次,最后于1838年落脚于伦敦的温坡街的50号,在1838年,伊丽莎白·芭蕾特所写的《天使和其他诗歌》第一次披露了以她自己的名字发表的、比较成熟的诗篇。同年,她因健康原因,促使她搬到德文郡海滨的托基。她由最喜欢的兄弟爱德华所陪同,可是就在那一年爱德华因溺水而死使她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以致有好几个月只得沮丧地躺在床上。以后,她的健康就永远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她回到温坡街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一个残疾者和隐士,在病床上渡过了以后5年中的大多数的时间,她所接触到的人除了她的近亲以外只有一、二个人。 在这些同她接触的人中,有一个富有和欢乐的艺术朋友,名叫约翰·凯尼恩。由于伊丽莎白在1844年所写的诗使她成为英国大陆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这样就鼓励了罗伯特·布朗宁写信给她,告诉她,他是多么喜欢她的诗歌。于是约翰·凯尼恩安排罗伯特·布朗宁于1845年5月份去看望她,由此打开了文学史上最享盛名的求爱的一页。伊丽莎白·芭蕾特比罗伯特布朗宁年长6岁,而且还是个残废,她几乎不能相信这个精力旺盛和有世俗观念的罗伯特·布朗宁会真正像他公开所宣称的那样地去爱着她,她的这种怀疑在她以后二年中所写的:《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中表达了出来。终于,爱情战胜了一切,然而罗伯特·布朗宁模仿他心目中的英雄——雪莱迅速而神秘地带走了他的心上人,他们终于在1846年8月到达了意大利。因为他们都是正派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所以在他们出走前的一个星期就正式结婚了。
巴雷特先生剥夺了伊丽莎白·芭蕾特的继承权(他对没有他的允许而结婚的每个子女都是这样对待的。他从来没有允许过)。然而,伊丽莎白·芭蕾特与她的兄弟姐妹不一样,她继承了属于原来就应该属于她的一些钱,所以罗伯特·布朗宁的一家就比较舒服地生活在意大利。在1849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罗伯特·德曼·巴雷特·布朗宁。
在她丈夫的坚持要求下,在她的《诗集》第2版中,加进了她的爱情十四行诗。这些诗增加了她诗集的名气,同时也增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对他们所最喜爱的女诗人吹毛求疵式的的批评。(在华兹华斯逝世的1850年,她曾经认真地被考虑授予为英国的桂冠诗人,后来这个称号被丁尼生摘取了)。她逐渐对意大利的独立斗争感兴趣,这种思想在《圭迪的窗子》(1851)和《大会前的诗歌》(1860)表现得非常明显。在1857年,人们看到她的诗歌-小说,《奥罗拉·利》。
至今还不清楚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有着何种类型的病痛,尽管她已经享受到所能设想到的医疗和文学学者。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断地使用鸦片可能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差;而她的丈夫罗伯特·布朗宁只有依靠把她带到南方和对他的悉心照顾来延长她的寿命。可是她终于在1861年6月29日死在她丈夫的怀里。
在19世纪的美国和英国的有文化教养的读者中,还没有受到的尊敬过比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更高的女诗人。她的诗对艾蜜莉·狄更生的著作有着巨大的影响,艾蜜莉·狄更生赞扬她是一位有成就的女性。
伊丽莎白,在小时候就是一个有才能的孩子。她在十岁之前,就已经阅读了若干莎士比亚的剧本,部分的罗马教皇时代荷马的译著,以及《失乐园》和英国、希腊和罗马历史的若干篇章。几乎在每个方面,她都是自学的。在她十岁的时候,她阅读了主要的希腊和拉丁作家的作品和但丁的《地狱》——所有的这些作品她都是阅读原文的。对知识的强烈欲望促使她把希伯来语学习得相当好,以致她可以把从头到尾读完《旧约圣经》。她很欣赏潘恩,伏尔泰,卢梭和沃斯通·克拉夫特的著作和创作题材,这样就使她在以后自己所写的信件和诗词里,表达出对人权的关怀。在她12岁的时候,她已经写出了由有押韵对句的4本书所组成的“叙事诗”。芭蕾特后来提到她的第一次文学的尝试是“重新当了一遍罗马教皇时代的荷马,或者说没有完成。”
在芭蕾特20岁出头的时候,她结交了一位中年的盲人学者——博伊德·休斯图·亚特。这位中年学者促使芭蕾特重新引起了对学习希腊语的兴趣。在他们两人的交往过程中,芭蕾特吸收了数量惊人的希腊文学——荷马、品达罗斯、阿里斯托芬以及其他人的作品。可是过了几年,芭蕾特对图亚特的偏爱就减退了。
她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著作和纯粹哲学的着迷被一种宗教痴迷所弥补了,这种宗教痴迷,她后来描写为一种“不是一种温文有礼的基督的深深劝导,而是宗教狂的愚蠢幻想。”(见“热情”内涵的卫理公会教义。)她和她的家人参加了在离家最近的不信奉英国国教的小礼拜堂的祈祷仪式,而巴雷特先生却积极从事于圣经和传教士协会的工作。
从1822年开始,伊丽莎白·芭蕾特的兴趣越来越倾向于古典学派和文学方面。巴雷特先生在19世纪30年代初所受到的经济损失,迫使他卖掉了他的庄园“希望之果”,尽管他们的家庭还不算贫穷,可是在1832年到1837年间,他们的家庭迁移了3次,最后于1838年落脚于伦敦的温坡街的50号,在1838年,伊丽莎白·芭蕾特所写的《天使和其他诗歌》第一次披露了以她自己的名字发表的、比较成熟的诗篇。同年,她因健康原因,促使她搬到德文郡海滨的托基。她由最喜欢的兄弟爱德华所陪同,可是就在那一年爱德华因溺水而死使她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以致有好几个月只得沮丧地躺在床上。以后,她的健康就永远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当她回到温坡街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一个残疾者和隐士,在病床上渡过了以后5年中的大多数的时间,她所接触到的人除了她的近亲以外只有一、二个人。 在这些同她接触的人中,有一个富有和欢乐的艺术朋友,名叫约翰·凯尼恩。由于伊丽莎白在1844年所写的诗使她成为英国大陆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这样就鼓励了罗伯特·布朗宁写信给她,告诉她,他是多么喜欢她的诗歌。于是约翰·凯尼恩安排罗伯特·布朗宁于1845年5月份去看望她,由此打开了文学史上最享盛名的求爱的一页。伊丽莎白·芭蕾特比罗伯特布朗宁年长6岁,而且还是个残废,她几乎不能相信这个精力旺盛和有世俗观念的罗伯特·布朗宁会真正像他公开所宣称的那样地去爱着她,她的这种怀疑在她以后二年中所写的:《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中表达了出来。终于,爱情战胜了一切,然而罗伯特·布朗宁模仿他心目中的英雄——雪莱迅速而神秘地带走了他的心上人,他们终于在1846年8月到达了意大利。因为他们都是正派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所以在他们出走前的一个星期就正式结婚了。
巴雷特先生剥夺了伊丽莎白·芭蕾特的继承权(他对没有他的允许而结婚的每个子女都是这样对待的。他从来没有允许过)。然而,伊丽莎白·芭蕾特与她的兄弟姐妹不一样,她继承了属于原来就应该属于她的一些钱,所以罗伯特·布朗宁的一家就比较舒服地生活在意大利。在1849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罗伯特·德曼·巴雷特·布朗宁。
在她丈夫的坚持要求下,在她的《诗集》第2版中,加进了她的爱情十四行诗。这些诗增加了她诗集的名气,同时也增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对他们所最喜爱的女诗人吹毛求疵式的的批评。(在华兹华斯逝世的1850年,她曾经认真地被考虑授予为英国的桂冠诗人,后来这个称号被丁尼生摘取了)。她逐渐对意大利的独立斗争感兴趣,这种思想在《圭迪的窗子》(1851)和《大会前的诗歌》(1860)表现得非常明显。在1857年,人们看到她的诗歌-小说,《奥罗拉·利》。
至今还不清楚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有着何种类型的病痛,尽管她已经享受到所能设想到的医疗和文学学者。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断地使用鸦片可能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差;而她的丈夫罗伯特·布朗宁只有依靠把她带到南方和对他的悉心照顾来延长她的寿命。可是她终于在1861年6月29日死在她丈夫的怀里。
在19世纪的美国和英国的有文化教养的读者中,还没有受到的尊敬过比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更高的女诗人。她的诗对艾蜜莉·狄更生的著作有着巨大的影响,艾蜜莉·狄更生赞扬她是一位有成就的女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