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政期间采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2个回答
2013-11-05
展开全部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兄局掘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腊亏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羡核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CCTV《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也有一些记载。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兄局掘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腊亏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羡核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CCTV《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也有一些记载。
2013-11-05
展开全部
唐太宗晚年,在太字废立中经历波折,最后由第9子李治继位,为唐高宗,年号永徽。前期由于有长孙无忌等人的辅助,有了“永徽之治”的局面。“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遗风。”但到后期,政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开国元勋关陇贵族与科举新贵之争,二是由于他晚年中风多病,政事由皇后武则天主持,使唐朝历史发生了转变。
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又从唐太宗的才人成为唐高宗的皇后,继而辅佐高宗,参预朝政,临朝称制,独揽大权,最后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并对中国历史产困型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武则天其人
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其父武士彟出身于木材商人,,高祖时为工部尚书,应国公。14岁是武则天因艳名远播,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死后,武则天随众嫔御入感业寺为尼。654年(永徽陪滚五年),唐高宗把武则天纳入后宫,拜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十月,唐高宗宣布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11月,武则天由昭仪当上皇后。660年后,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由武则天协助处理政事,共掌朝政,出现了“二圣”局面,这时她上了《建言十二事》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弘道元年12月,高宗病危,遗诏太子李显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684年2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高宗第八子、武后第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 自己在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平定了徐敬业的反抗。690年5月,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皇帝李旦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于是,武则天批准皇帝及群臣之请,登上皇帝宝座,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定都于洛阳。
二、武则天能够称帝的原因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武则天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呢?
1、她本人“通文史,权变多智”,具有超人的魄力和无畏的胆略,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能。如《建言十二事》,就可汪乱猜充分体现,这是她能够称帝的基本条件。
2、她与唐高宗关系密切,得到唐高宗的信任。显庆四年后,高宗多病,经常“头重风眩,目不能视”。在这种情况下,她参与朝政,与高宗形成“二圣”局面,不仅得到许多大臣的拥护,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武则天称帝打下了基础。
3、高宗临死时下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悉听天后处分”,给了她“临朝称制”的权力。在临朝称制的六年间,她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用铁的手腕平定叛乱,打击政敌,铲除异己,另一方面大力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为当皇帝扫清了道路。
4、在完全掌握国家权力后,她提倡佛教,奖励符瑞,布政维新,积极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为做皇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5、690年,准备工作大体就绪,在文武百官、四夷酋长的推戴下,最终“改唐为周”,当上了大周“神圣皇帝”。
从武则天登基的过程中,可以看见,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与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有密切关系的,也是与她本人的“杰出才能”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两方面的结合创造了“则天皇帝”的历史。
三、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处理阶级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武则天继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项重要制度,特别是武则天十分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她不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养和选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经撰写过一本专门讲述为臣之道的书,叫做《臣轨》,对于能够称职,且政绩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够予以奖励或破格提拔。如娄师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则天手制褒美。对于不称职的官吏,特别是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时予以贬黜或打击。如索元礼“坐赃贿”,被武则天处死。由于武则天非常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善于用人,所以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吏治较好,从中央到地方,掌实权的以贤才为多,办事认真,行政效率很高。虽然当时也出现过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宠,但这三种人在武周政权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根本不能左右国家政治。又由于武则天善于纳谏,当时的言论也是比较自由的。比如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曾设置过“补阙”、“拾遗”等官。有人对武则天的用人政策不满,在公共场合说:“补缺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圣神皇。”御史官认为这是诬蔑武则天,遂将此人捉来,请求武则天治罪。还比较善于处理阶级矛盾和民族关系。在武则天当政的数十年间,除发生过徐敬业等人的叛乱和少数民族贵族的几次侵扰外,社会是相当安定的。
在农业方面,她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武则天主张“劝农桑,薄赋徭”。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并把劝课农桑、开垦土地和安扶百姓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标准。以农业收成的好坏和户口的流移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还编写《兆人本业记》的农书,以指导农业生产。
武则天统治时期,文化得到振兴。史载,武则天能诗善文,精通书法,著述甚丰。在宗教方面,佛教成为地位最高的宗教,禅宗成为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大力提倡佛教,因佛教徒著《大云经》,宣称是弥勒佛下凡,即位后,广造佛像,造明堂天枢,还禁止捕鱼抓虾,令天下断屠,在文学方面,诗歌和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这样的诗歌革新者。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力也很强盛。从辅佐唐高宗时起,武则天就认识到加强国防的重要意义。临朝称制以后,更加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关系。对于少数民族贵族所发动的侵扰和叛乱,武则天则予以坚决打击。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树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当时国力强盛的历史见证。
武则天当女皇15年(690—705),史称其政权为武周。704年12月,武则天患病,住洛阳宫长生院。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联络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复唐国号。11月,武则天崩于上阳宫,年82岁。弥留之际,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附葬高宗乾陵,立一石碑,上不书一字,一生功过,任后人评说。千百年来,有许多学者曾对武则天进行过评价,但评价的结果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人说她荒淫残暴,无所作为,把她贬得很低;有人说她用人纳谏,明察善断,把她抬得很高。虽然海内外学者对武则天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三、对武则天的评价
1、她一方面采取了酷刑滥杀,大量屠杀唐的宗室诸王公公卿百官中不附己者,并任用酷吏如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人,使高祖、太宗、高宗三代皇子除自己亲生的李显、李旦之外,全部被处死。
2、大兴告密之风,实行特务统治。
为打击异已,澄清吏治,大兴告密之风,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饴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 ,禀于客舍,所言或称者,刚不次除官,又在朝堂放置铜匦,以收告密信件。
3、修《姓氏录》打击士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规定皇朝五品官者,皆升为士流,并把武氏列为第一等级。
武则天有知人之明和纳谏之明,她重视知识,善于用人,能够集中统治阶级的集体智慧。
4、她完善科举,广泛罗致人才。690年她首次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开创了殿试;702年,开设“武举”,以选拔武职人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武将。,又将高宗时的南选成为定制,以选拔江西、黔中、福建、岭南士子参加政权;同时严格考试,创立糊名法,以防止舞弊,同时,增加进士名额,并首创自荐和度、试官制度,史称武则天“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网罗到了如狄仁杰、姚崇、宋景等贤才,在决策上很少失误,在行政上卓有成效,她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就连一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封建时代的“明君”。武则天在唐代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参政和当政的40多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得到振兴,国力也很强盛。而这一切都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综观武则天的一生,我们也可以看出,武则天不仅有勇于革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日理万机的才干,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绩。综观武则天一生,有贡献也有过失,但功大于过,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连接两个盛世的桥梁,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应当说,武则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古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又从唐太宗的才人成为唐高宗的皇后,继而辅佐高宗,参预朝政,临朝称制,独揽大权,最后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并对中国历史产困型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武则天其人
武则天(624——705),名曌,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其父武士彟出身于木材商人,,高祖时为工部尚书,应国公。14岁是武则天因艳名远播,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死后,武则天随众嫔御入感业寺为尼。654年(永徽陪滚五年),唐高宗把武则天纳入后宫,拜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十月,唐高宗宣布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11月,武则天由昭仪当上皇后。660年后,高宗“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由武则天协助处理政事,共掌朝政,出现了“二圣”局面,这时她上了《建言十二事》显示出杰出的才能。弘道元年12月,高宗病危,遗诏太子李显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684年2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高宗第八子、武后第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 自己在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平定了徐敬业的反抗。690年5月,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皇帝李旦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于是,武则天批准皇帝及群臣之请,登上皇帝宝座,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定都于洛阳。
二、武则天能够称帝的原因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武则天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呢?
1、她本人“通文史,权变多智”,具有超人的魄力和无畏的胆略,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能。如《建言十二事》,就可汪乱猜充分体现,这是她能够称帝的基本条件。
2、她与唐高宗关系密切,得到唐高宗的信任。显庆四年后,高宗多病,经常“头重风眩,目不能视”。在这种情况下,她参与朝政,与高宗形成“二圣”局面,不仅得到许多大臣的拥护,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武则天称帝打下了基础。
3、高宗临死时下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悉听天后处分”,给了她“临朝称制”的权力。在临朝称制的六年间,她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用铁的手腕平定叛乱,打击政敌,铲除异己,另一方面大力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为当皇帝扫清了道路。
4、在完全掌握国家权力后,她提倡佛教,奖励符瑞,布政维新,积极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为做皇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5、690年,准备工作大体就绪,在文武百官、四夷酋长的推戴下,最终“改唐为周”,当上了大周“神圣皇帝”。
从武则天登基的过程中,可以看见,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与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有密切关系的,也是与她本人的“杰出才能”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两方面的结合创造了“则天皇帝”的历史。
三、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这在制定政策、任免官吏和处理阶级矛盾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武则天继承和完善了唐太宗制定的各项重要制度,特别是武则天十分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她不仅非常注重官吏的培养和选拔,而且非常注重官吏的考核和升降。她曾经撰写过一本专门讲述为臣之道的书,叫做《臣轨》,对于能够称职,且政绩卓著的官吏,她都能够予以奖励或破格提拔。如娄师德在河西屯田,甚有善政,武则天手制褒美。对于不称职的官吏,特别是贪污腐化的官吏,也都能及时予以贬黜或打击。如索元礼“坐赃贿”,被武则天处死。由于武则天非常注意对官吏的任免,善于用人,所以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吏治较好,从中央到地方,掌实权的以贤才为多,办事认真,行政效率很高。虽然当时也出现过一些酷吏、外戚和男宠,但这三种人在武周政权中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根本不能左右国家政治。又由于武则天善于纳谏,当时的言论也是比较自由的。比如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曾设置过“补阙”、“拾遗”等官。有人对武则天的用人政策不满,在公共场合说:“补缺连车载,拾遗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眯目圣神皇。”御史官认为这是诬蔑武则天,遂将此人捉来,请求武则天治罪。还比较善于处理阶级矛盾和民族关系。在武则天当政的数十年间,除发生过徐敬业等人的叛乱和少数民族贵族的几次侵扰外,社会是相当安定的。
在农业方面,她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武则天主张“劝农桑,薄赋徭”。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并把劝课农桑、开垦土地和安扶百姓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标准。以农业收成的好坏和户口的流移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的标准,还编写《兆人本业记》的农书,以指导农业生产。
武则天统治时期,文化得到振兴。史载,武则天能诗善文,精通书法,著述甚丰。在宗教方面,佛教成为地位最高的宗教,禅宗成为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大力提倡佛教,因佛教徒著《大云经》,宣称是弥勒佛下凡,即位后,广造佛像,造明堂天枢,还禁止捕鱼抓虾,令天下断屠,在文学方面,诗歌和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这样的诗歌革新者。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力也很强盛。从辅佐唐高宗时起,武则天就认识到加强国防的重要意义。临朝称制以后,更加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关系。对于少数民族贵族所发动的侵扰和叛乱,武则天则予以坚决打击。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唐朝的疆域最大。树立在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就是当时国力强盛的历史见证。
武则天当女皇15年(690—705),史称其政权为武周。704年12月,武则天患病,住洛阳宫长生院。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联络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复唐国号。11月,武则天崩于上阳宫,年82岁。弥留之际,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附葬高宗乾陵,立一石碑,上不书一字,一生功过,任后人评说。千百年来,有许多学者曾对武则天进行过评价,但评价的结果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人说她荒淫残暴,无所作为,把她贬得很低;有人说她用人纳谏,明察善断,把她抬得很高。虽然海内外学者对武则天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三、对武则天的评价
1、她一方面采取了酷刑滥杀,大量屠杀唐的宗室诸王公公卿百官中不附己者,并任用酷吏如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人,使高祖、太宗、高宗三代皇子除自己亲生的李显、李旦之外,全部被处死。
2、大兴告密之风,实行特务统治。
为打击异已,澄清吏治,大兴告密之风,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饴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 ,禀于客舍,所言或称者,刚不次除官,又在朝堂放置铜匦,以收告密信件。
3、修《姓氏录》打击士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规定皇朝五品官者,皆升为士流,并把武氏列为第一等级。
武则天有知人之明和纳谏之明,她重视知识,善于用人,能够集中统治阶级的集体智慧。
4、她完善科举,广泛罗致人才。690年她首次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开创了殿试;702年,开设“武举”,以选拔武职人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武将。,又将高宗时的南选成为定制,以选拔江西、黔中、福建、岭南士子参加政权;同时严格考试,创立糊名法,以防止舞弊,同时,增加进士名额,并首创自荐和度、试官制度,史称武则天“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网罗到了如狄仁杰、姚崇、宋景等贤才,在决策上很少失误,在行政上卓有成效,她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就连一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封建时代的“明君”。武则天在唐代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她参政和当政的40多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得到振兴,国力也很强盛。而这一切都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综观武则天的一生,我们也可以看出,武则天不仅有勇于革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日理万机的才干,而且具有良好的政绩。综观武则天一生,有贡献也有过失,但功大于过,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是连接两个盛世的桥梁,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应当说,武则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古代女性中的佼佼者,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