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原怎样做好自我身体保护?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到高原的身体反应 人初到高原,例如到达拉萨机场,由于稀薄的空气中含氧量比平原上低 ,同样吸入一口气,肺泡内的含氧量也相应降低,继而导致血含氧量下降, 内环境恒定受到破坏。这时,体内的化学感受器如颈动脉体等立即察觉到异 常,于是一方面通过自动调节途径,加深加速呼吸;另一方面,则将信息传 递至神经中枢。同时,低氧状态也直接影响大脑中枢系统。这样通过神经及 体液调节机制,使体内各种器官充分动员起来,以摄入足够的氧气来弥补血 中含氧量的不足。 心脏接到信息,使心肌收缩加强和心率加速。储藏红细胞的脾脏对低氧 信息作出收缩反应,增加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以提高运输氧的能力。低氧还 使身体主要的心、脑等器官的血管舒张,以利细胞的气体交换;次要器官及 周边的血管收缩,以利于血液分配到重要器官,等等。然而,呼吸的变化会 造成通气过度,把体内具有酸性的二氧化碳过多地排出体外,相对地碱性物 质比例增大,形成呼吸性碱血症,严重时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及肢体麻 木;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的加强和周围血管收缩会引起血压不稳;颅内血管 舒张会增高颅内压力,引起头疼。这是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恒定所作的生理 反应,或反应过度的继发效应,在24小时左右达到高峰,于是人们就称之为 高原反应。 过度通气造成的呼吸性碱血症,需通过肾脏的逐步调节方能使体液的内 环境重新达到恒定状态。通常在3~7日后,当新的内环境恒定建成,静息时 的呼吸活动及心率反应会逐渐平缓下来,碱血症随之消失,头疼也会缓解, 但红细胞及血色素仍会继续上升。这时,不再是脾脏收缩,而是骨髓造血功 能增强,使血液能携带更多的氧,直到满足细胞的耗氧量为止。 遵循自然规律 既然高原反应是保持身体内环境恒定所作的生理反应,那就应尽量避免 对其进行干扰,应让这种生理反J立循自然规律完成。 1.不要过劳 任何增大耗氧的活动都会加重供氧与需氧间的不平衡,延迟新平衡的建 立,必须有控制地、循序渐进地增加体力负荷,切忌突然用力或猛加速度, 以避免氧气来不及供给导致欠下大笔“氧债”而加重失衡。有一次,一位同 事初登4000米,下车时高兴地喊“4000米没什么呀,我一点反应也感觉不到 ”,当看见笔者在200米外的山坡上采到雪莲时,也跑过来,可是跑不到50 步就蹲到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地呻吟“我不来事了(不行了,沪语)……晕… …要吐”。 2.预防感冒 早上或晚上从生火的屋子外出,除添衣外,在户内外温差过大时应戴防 寒口罩,尽量避免张口呼吸。户外活动以不出汗为度,如果有汗,一定要及 时擦干。手足要保持温暖干燥。如果厕所在露天,宜改变习惯,让如厕时间 勿在最冷或风大的时候。 3.不乱用药 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用药,也不需间断吸氧,让反应症状自然消失即可 ,不可道听途说地乱用药。若反应症状明显,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4.遵循科学原理 行动一定要遵循科学原理。有人认为,在空气稀薄情况下,主动地加深 加速呼吸就可以吸入较多的氧。但别忘记,过度通气会使体内二氧化碳急剧 减少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也有人问:在高原会发生水肿,少饮水是不是可 以防止水肿?这不行!在高原上,由于呼吸的增强,加大了水经呼吸的排出, 如再限水会引起体内缺水而使尿浓缩,不仅为结石的形成制造了条件,还会 造成血液淤滞。有人信了不全面的传言,像“瘦人会适应得好”而少食淀粉 。这不仅减弱了体能,还违背了糖有利于克服低氧的事实;特别是在体力活 动时,如血糖不足,身体不得不动用脂肪来产生必需的热量,这会耗去更多 的氧。有人说酒能“活血”,但急性低氧已使心脏负荷增加,再添上酒精对 心脏刺激的副作用,喝酒则有害无益。不过,在5000米高原喝咖啡倒没证明 有害。 适应和习服 1.适应的定义 适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学上的“适应”,指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有利 于机体的保护性反应,通过遗传而固定下来,成为一项世代具有的身体素质 特征。像世居高原的夏尔巴人具有活跃的攀登能力,术语“高原适应”就是 指这种生物适应。另一类适应是平时常说的个体生理适应,它并非遗传而来 ,而是后天训练获得的,术语称作“高原习服”。在涉猎这类术语时应避免 概念混淆。 2.习服??个体的生理学适应 (1)生理适应: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阴暗房子 的时候,起初看不见任何东西,呆了一会儿,就可以分辨出若干物件了,这 种现象被称为暗适应,属于生理适应。当身体感受到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变 化时,会作出生理功能上的调节,去应付刺激或变化,如皮肤遇冷刺激会使 局部血管收缩,防止热量的损失;也会调整感受阈的阈值和传递信息的网络 ,作出保护性的反应,如中度降低体温可改变心脏缺氧的损伤阈和减弱伤害 性反应;还能调控或协调代谢通道的启闭和基因表达,如中度低温能保持有 氧代谢途径的畅通,并抑制凋亡通道的启动。这种个体对体内、体外的变化 或刺激作出调整、调控和调节反应,以达到新的平衡、稳定或重组,属于生 理适应,可由后天训练而获得或发展。 (2)习服:登上高原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就是俗称的cc服水土”,术 语为“习服”。生育能力是长时间习服的标志。初到高原,急性高原反应将 持续多久,当视高度及上升的速度而定,一般1~4周多数人能逐步习服。有 定居2年记录的最高居民点海拔5950米,在此高度以下是人类可获得习服而 能正常生活的高度。在海拔6000~7010米处,则只有驻军记录,在此高度以 上则难以达到稳态习服,这时主要凭借整体调节和细胞的耐受进行有限活动 ,诸如登山和科学考察。 习服是个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有利于机体的保护性反应,通过训练能 够增强的一些身体素质特征与之有关,可以后天获得。在这个意义上,个体 对低氧的习服属于生理适应的范畴。低地人到中等海拔高度,可以通过个体 生理反应而达到习服,若不能完成习服,就会患高原病。下到平原,所获得 的习服在半年内会逐渐消失。 3.适应??世代的生物学适应 世代居住在高原的人,通过遗传,先天性地取得了生物适应,有最大程 度的低氧耐受力。藏族同胞是世界上对高原适应最佳的人群,测定表明,藏 民的低氧耐受能力远大于习服的来自低地的各族移居者,他们的攀登能力显 著强于移居者。即使下到平原,3~28年不会失去对低氧的适应能力。 有的先天性疾病,影响人对低氧的习服。如在南方人中有一种红细胞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0-6-PD)缺陷症,又称蚕豆病,俗称“胡豆黄”。这种 人不能对低氧作出正常反应,属于高原禁忌证。这类遗传性缺陷,是不能通 过后天训练来弥补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