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推荐于2016-12-0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教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学。
⑵教师随意性语言过多,一堂课好像总在讲话,过于忙碌。
⑶提出的问题琐碎,无思考价值。
⑷活动要求不明确
学生学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知要求,无合作意识,更无合作内需。
⑵学生的语言表达半句话或不完整。
⑶有人听课不善于表达。
2、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明显不足
⑴教师一甩出问题,马上要求学生回答。
⑵学生探索过程还没有完成,教师命令汇报。
⑶探索的结果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而是教师总结出来。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问题。
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最好的途径,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倚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课堂中学生自主思考机会少,机械练习、重复练习、低效甚至无效练习多,而有变化的、有层次、有思维含量的综合性练习少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4、课堂教学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
我们的课就内容教学,教师很少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如果确实熟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教师设计教学很有帮助。一位名人曾说过:“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 可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创造能力的源泉;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难怪说,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教育价值观偏离
若干年来,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我的班级,我的学生只要考试分数上去了,我的学生就是人才,我就是佼佼者。由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导致教学中有的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固然,靠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很有可能提高分数,但扪心自问,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这一点需要我们及管理者深思。
三、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学生字、生词、解词、分段落、中心大意,把一课搞得支离破碎,严重淡化甚至不顾及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等作用。数学教学就更为严重,用大量的时间讲列题,帮习题,就题讲题,总认为只要学生会解题了,学生就学会了,学好了。有的应用题学生即是做了几十道也仅仅是仿照例题的模式机械的模仿,比着葫芦画葫芦,不知其所以然。
四、只注重知识的结论,不注重能力的形成过程
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告诉学生面积公式,而不讲解公式的来由。讲应用题教学,见多是加,见少是减,见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另一个数就是除法应用题。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乘法应用题等等。此类讲法的老师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学生只学了些死记硬背的本领,应付考试的本领。
五、不是教法适应学生,而是学生适应教法
有的老师一辈子就一种教法,教的学生一级又一级,适应我这种教法的就是好学生,不适应者就为差学生。很少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认真地考虑一下: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教学怎样改革才更有成效,怎样改革才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应该从学生为主和全面发展的角度
六、教学中扼杀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不是没有个人看法的,更不是没有标新立异的。而是我们的教师把这些学生给扼杀了。老师讲了课,学生问老师了,“老师,你这种方法我不理解,我这种解法行吗?”。看我们的老师是如何回答学生的:不要钻牛角尖,看老师怎样做就行了。面对这样的回答,谁还敢标新立异?
七、教学中有师道尊严的现象
有些老师把自己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把学生看成和自己是平等的人看待。学生学习有困难时,不是鼓励他而是嘲笑和挖苦。有的甚至打骂学生,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八、不承认学生在发展中有差异,以至于教学中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部分学生会的就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经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该讲的我都讲了,别人会了怎么就你不会。而且面对家长,面对社会去理直气壮地说。殊不知,学生在发展中是有差异的。
九、对素质教育片面理解
表现形式是一节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有提问,有讨论,有一题多变。仔细一想,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些什么能力?真有些归纳不出。
十、所用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基本是机械的模仿
多年来,受教材的限制和约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例题十练习”,使本来很有趣的数学学习成了十分枯燥、繁杂的计算和习题演练,加之教师满足于现已熟悉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不再对新知识感兴趣,结果往往停滞在高原期而裹足不前。
1、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教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采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学。
⑵教师随意性语言过多,一堂课好像总在讲话,过于忙碌。
⑶提出的问题琐碎,无思考价值。
⑷活动要求不明确
学生学的方式表现出的问题:
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不知要求,无合作意识,更无合作内需。
⑵学生的语言表达半句话或不完整。
⑶有人听课不善于表达。
2、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明显不足
⑴教师一甩出问题,马上要求学生回答。
⑵学生探索过程还没有完成,教师命令汇报。
⑶探索的结果不是学生总结出来的,而是教师总结出来。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问题。
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最好的途径,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倚重于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课堂中学生自主思考机会少,机械练习、重复练习、低效甚至无效练习多,而有变化的、有层次、有思维含量的综合性练习少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4、课堂教学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
我们的课就内容教学,教师很少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如果确实熟悉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教师设计教学很有帮助。一位名人曾说过:“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并使其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将是设计21世纪数学课程的突破口”。 可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创造能力的源泉;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使学生终生受益。难怪说,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教育价值观偏离
若干年来,我们的教师有这样一种价值观,那就是我的班级,我的学生只要考试分数上去了,我的学生就是人才,我就是佼佼者。由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导致教学中有的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固然,靠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很有可能提高分数,但扪心自问,这就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吗?这一点需要我们及管理者深思。
三、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如: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学生字、生词、解词、分段落、中心大意,把一课搞得支离破碎,严重淡化甚至不顾及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等作用。数学教学就更为严重,用大量的时间讲列题,帮习题,就题讲题,总认为只要学生会解题了,学生就学会了,学好了。有的应用题学生即是做了几十道也仅仅是仿照例题的模式机械的模仿,比着葫芦画葫芦,不知其所以然。
四、只注重知识的结论,不注重能力的形成过程
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告诉学生面积公式,而不讲解公式的来由。讲应用题教学,见多是加,见少是减,见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另一个数就是除法应用题。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乘法应用题等等。此类讲法的老师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学生只学了些死记硬背的本领,应付考试的本领。
五、不是教法适应学生,而是学生适应教法
有的老师一辈子就一种教法,教的学生一级又一级,适应我这种教法的就是好学生,不适应者就为差学生。很少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认真地考虑一下:时代发展了,人们的教学怎样改革才更有成效,怎样改革才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我们应该从学生为主和全面发展的角度
六、教学中扼杀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不是没有个人看法的,更不是没有标新立异的。而是我们的教师把这些学生给扼杀了。老师讲了课,学生问老师了,“老师,你这种方法我不理解,我这种解法行吗?”。看我们的老师是如何回答学生的:不要钻牛角尖,看老师怎样做就行了。面对这样的回答,谁还敢标新立异?
七、教学中有师道尊严的现象
有些老师把自己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把学生看成和自己是平等的人看待。学生学习有困难时,不是鼓励他而是嘲笑和挖苦。有的甚至打骂学生,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八、不承认学生在发展中有差异,以至于教学中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部分学生会的就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经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该讲的我都讲了,别人会了怎么就你不会。而且面对家长,面对社会去理直气壮地说。殊不知,学生在发展中是有差异的。
九、对素质教育片面理解
表现形式是一节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有提问,有讨论,有一题多变。仔细一想,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些什么能力?真有些归纳不出。
十、所用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基本是机械的模仿
多年来,受教材的限制和约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例题十练习”,使本来很有趣的数学学习成了十分枯燥、繁杂的计算和习题演练,加之教师满足于现已熟悉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不再对新知识感兴趣,结果往往停滞在高原期而裹足不前。
展开全部
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问题四:评价形式失真,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表扬他!”“棒,棒,你真棒!”的表扬声。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的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就像涂长顺老师说的,由原来的“填鸭子”到现在的“问鸭子”了。
问题四:评价形式失真,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表扬他!”“棒,棒,你真棒!”的表扬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