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素面朝天毕淑敏素面朝天。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素面朝天毕淑敏素面朝天。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素面朝天毕淑敏素面朝天。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皇也不化妆,所以叫……夫笑了,说,我知道。可是你并不美丽。是的,我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看着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伪的陌生人。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我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的丈夫,凭着它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寻;我的儿子,凭着它第一次铭记住了自己的母亲……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连脸都不愿公开的人,便像捏着一份涂改过的证件,有了太多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有重量的。背着化过妆的脸走路的女人,便多了劳累,多了忧虑。化妆可以使人年轻,无数广告喋喋不休地告诫我们。我认识的一位女郎,盛妆出行,艳丽得如同一组霓虹灯。一次半夜里我为她传一个电话,门开的一瞬间,我惊愕不止。惨亮的灯光下,她枯黄憔悴如同一册古老的线装书。“我不能不化妆。”她后来告诉我,“化妆如同吸烟,是有瘾的,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不化妆的我。化妆最先是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自欺。我真羡慕你啊!”从此我对她充满同情。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地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幅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常常觉得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请看我的眼睛!浓墨勾勒的眼线在说。但栅栏似的假睫毛圈住的眼波,却暗淡犹疑。请注意我的口唇!樱桃红的唇膏在呼吁。但轮廓鲜明的唇内吐出的话语,却肤浅苍白。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不拥有美丽的女人,并非也不拥有自信。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地老天荒。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直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小题1:分析概括文中的“化妆”的特点。(4分)小题2:第2段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5分)小题3:作者所提倡的“素面朝天”的实质是什么,谈谈你对这种生活态度的理解。(6分)
展开
展开全部
小题1:①化妆是一种徒劳的掩饰,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伪的陌生人;②化妆最先是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自欺;③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至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④化妆更说明缺乏勇气、自信直面人生。(每点1分) 小题1:①内容上:指出“素面朝天”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统领全文。(2分)②结构上:起着过渡(承上启下)作用,(1分)承接上文“可是你并不美丽”,引出下文作者对素面朝天这种生存方式的理解,(1分)指出“化妆”这种生活态度的实质,并进行了批驳。(1分) 小题1:① “素面朝天”的实质就是保持、还原自然、纯真的自我,一种以自信和勇气直面人生的生活态度。(2分)②现实生活中人们刻意的修饰、装扮是对自我缺陷的掩饰,虽有伪装的外表的美丽,却失去了实质的最为宝贵的纯真、自然的本性,迷失在伪装中。(2分)③“素面朝天”虽然没有艳丽的外表,但却是一种最真实的自我面对生活,活出自己的坦率与直诚,活出自己的勇气与自信。(2分)(个人理解这点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结合文意答题。 小题1:内容上“素面朝天”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结构上起着过渡(承上启下)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