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考什么2015答案文言文

 我来答
lj小雪公主
推荐于2016-08-30 · TA获得超过3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近几年,
中考文言文试题虽然不是很难,
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少,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中也
要格外留心。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
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
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
(
中心、人物
形象、情节、思路等
)
、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
(
开放性试题
)
等。考查的形式一般
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处及作者简介。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书下注释为
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
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
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
长勺之战、
以弱胜强等。
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
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
有数,应付自如了。

实词注解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
释,涉及的知识以“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为主。

1
、通假字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
“慧”,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通“叛”。通假字的考查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即:通什么字,意思是什么。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
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
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2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将通常某
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通常是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一狼洞其中”
中的
“洞”

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再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
“苦”和“劳”,本意都是形容词,这里都用作了动词“使„„受苦”“使„„劳累”。

【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析
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
确定其活用的方式。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免费课程

初二课程辅导网校

http://edu.21cn.com/kcnet1270/

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
体会。
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
还要
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3
、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里面,
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
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来分
析。如:①既克,公问其故;②广故数言欲亡;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④温故而知新。
①句中的“故”是“原因”的意思,②句中的“故”是“故意”的意思,③句中的“故”是
“所以”的意思,④句中的“故”是“旧知识”的意思。同样是“故”字,但意思却大不一
样。像这样的词就是一词多义。

【复习方法】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
的解释就记录下来。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
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
并能在阅读
中加以运用。

4
、古今异义

有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
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是考查的重点,
也是同学们容易失误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两个词都
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
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文中指“身份低微,见
识短浅”,现代汉语中则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复习方法】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
在以后的复习中,同学们可以像复习通假
字一样进行集中整理。
梁老师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合作:
三个人一组分年级整理,
最后
再汇总,这样能很好地发挥集体优势,省时省力。

语句翻译

文言语句翻译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翻译时既要
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即我们常说的“信、
达、雅”。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是“六字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
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
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初二课程辅导网校

http://edu.21cn.com/kcnet1270/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如“齐师伐我”,
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乡为身死而不受”应译为“从前(为了礼义),宁可死
也不接受(施舍)”;对少数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
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
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
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
序加以调整。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
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
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
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
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
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
南海”。

意译法:
对少数文言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
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
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
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
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
确。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
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
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
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
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复习方法】①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
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
②每段文字翻译之后,
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
看看意思
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选择练习的语段以包含关
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

名句默写

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
内涵丰富,
语言精练,
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
句熟读成诵。尤其是文章的关键句、
富含哲理句、
名句等,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
写,
保证背得流利,
写得准确。
当然,
做到不失分的关键,
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划分节奏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初二课程辅导网校

http://edu.21cn.com/kcnet1270/

1
、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
/

/
宾”的原则进行划分。如:①、予
/
尝求
/
古仁人
之心。②、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句首发语词助词后和关联词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①、故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②故
/
君子有不战。

3
、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壮语提前的有关停顿:①先帝创业未半
/
而中道崩殂。①中
/
轩敞者
/
为舱。

4
、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

/
斯人也。①可
/
以一战。

5

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
一鼓
/
作气,

/
而衰,

/
而竭。
句中
“再”

“三”
的后面都省略了动词“鼓”。

6
、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如:其一
/
犬坐于前。

概括分析

概括分析是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前提下,
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筛选,
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
和分析提取的能力。
如: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
曹刿两次
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曹刿轮战》)分析: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快速熟练地读懂原
文,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筛选题目要找的信息。用原文回答的,要逐句逐段地看,
回答要快而且准。此题答案为:彼竭我盈,
(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写法探究

写作方法的考查,属于较难的题型,它是揣摩、品析作者行文过程及技巧的题目。如: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爱莲说》)
分析:
此题做起来应该不是很难,平时老师都反复强调过,而且问题的答案较明显,写菊花
和牡丹,就是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
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这要结合全文来整体感
知,答案要完整,不能简单回答为:起衬托作用。

比较辨析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个亮点。
它重在考查学生由课内到
课外的迁移能力、
延伸能力和拓展能力,
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
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
比较邹忌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

初二课程辅导网校

http://edu.21cn.com/kcnet1270/

式有什么不同?(
2007
年河北中考)答案: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
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延伸拓展

此类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
最受关注的试题,
也是最有分量和最精彩的试题。
因为它重
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
重在考查学生的
综合语文素养。
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想辩证、独特、创新的理解,
培养学以致用的教
育理念。
如:
阅读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后,
你对
“忠言逆耳”
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2007
年河北中考)答案: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
说效果会更好。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