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10道有趣的数学题,五年级上册的,知道的快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个人向邻居借一本书,邻居对他说:“你帮我劈10天柴,我就把书送给你,另外再给你20卢布.”结果他只劈了7天柴.邻居把书送给他后,又付了5个卢布.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卢布?
由题意可知,他劈少了10-7=3天柴,就少了20-5=15个卢布,所以他劈一天可以有15/3=5个卢布,即若他劈10天可有5*10=50个卢布,而50个卢布=20卢布+一本书的价格,
即这本书的价格=50-20=30卢布
0.9999999999的循环和1谁大
1/3=0.3333333333循环
1/3*3=1
0.3333333333...*3=0.99999999999999...
所以,一样大
一个老大娘卖活鸭,来了三个买主,合计一会儿,要把鸭子全包了.其中一个买主说:“我买两筐鸭子的一半零半只.”另一个买主说:“我买他剩下的一半零半只.”第三个买主说:“我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老大娘以为三个人开玩笑,活蹦乱跳的鸭子怎么能卖半只.可又仔细一想,高兴地把两筐活鸭一只不剩地卖给了他们.请问:老大娘共卖了多少只活鸭?他们三人各买了多少?
10-7=3天
20-5=15卢布
说明少干了3天,就少给15卢布.
15÷3=5 即每天的柴是5卢布.
7×5-5=30卢布
即书的价格是30卢布
2 2 2 2 2 2 2 2 2 2 2 2=2008
这个问题是以前我回答的一个问题,你看看行吗?
(2+2+2+2+2)^(2+2/2)*2+2*2*2
^为前面数的几次方.
数学趣题
问一老汉卖葱5角一斤(总共有100斤算好了可以卖50元的)
来了一高一矮两人高的说我只要葱白2角一斤矮的说我只要葱叶3角一斤
于是老汉给他们切好葱白50斤葱叶也50斤 高的给10元矮的给15元加起来才25元请问怎么回事
葱白50斤+葱叶50斤=葱100斤
但算起来,
葱白1斤+葱叶1斤=葱2斤
葱白2角1斤+葱叶3角1斤=葱5角2斤=葱2.5角1斤
因为 葱总共有100斤
算出100斤葱*2.5角=25元
有6堆桃,把第一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5个;把第二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4个;把第三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3个;把第四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7个;把第五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1个;第六堆与第二堆的个数一样多.如果把6堆桃放在一起,平均分给8个人,能不能正好分完?为什么?
正好能分的部分就不用去考虑了,只需考虑每堆剩下的加起来能不能给8个人分就是了.
5+4+3+7+1+4=24 正好是8的倍数,可以分完.
5+3=8,7+1=8,4+4=8
1.猜数字
有一个数字,不论横看,竖看,或是反过来看,倒过来看,它的字义和字形都不变,你能猜出这个数字吗?
2. 如何把一根木头筷子弄断
给你一把锤头,一张纸,一张桌子,你能利用这三样把一根木头筷子弄断吗?第一个是0 第二个将纸对折几次后把筷子一端放在上面 用锤子砸筷子中间悬空处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例45 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分析与解要求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必须知道这批衬衫的总数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已知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就可以求出这批衬衫的总数量;又知道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生产件数的1.5倍,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
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的天数是:
400×60÷(400×1.5)
=24000÷600
=40(天)
也可以这样想:要生产的衬衫的总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所需要的天数与每天生产衬衫的件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得,实际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的天数的1.5倍,正好是60天,于是得出制做这批衬衫实际需要的天数是:
60÷1.5=40(天)
答: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实际用了40天.
例46 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得先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
240×18÷(18-3)-240
=4320÷15-240
=288-240
=48(个)
也可以这样想:实际与计划所完成的零件总数是相同的.根据反比例意义可知,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完成生产这批零件所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比18∶(18-3)即 6∶5,就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比.当然,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的6/5.于是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零件的个数是:
=48(个)
还可以这样想:生产零件的总数是 240×18=4320(个);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再把分解的质因数适当地分组,分别表示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乘积.
4320=25×33×5
=(24×3×5)×(2×32)……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
天数的乘积
=(25×32)×(3×5)……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
乘积
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是:
25×32-24×3×5
=288-240
=48(个)
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8个.
例47 在春光小学“创造杯”展览会上,展品中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那么,五、六年级的展品各有多少件?
分析与解根据已知,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五年级的展品共有36件.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六年级的展品共有37件.
比较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得出,六年级比五年级的展品多37-36=1件.
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于是求出五年级的展品有
(45-1)÷2=44÷2=22(件)
六年级的展品有
(45+1)÷2=46÷2=23(件)
答:五年级的展品有22件,六年级的展品有23件.
例48 机械厂零件加工组里有1位师傅和6位徒弟,共7人.徒弟每人每天能加工零件50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每天平均加工的个数多24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多24个.把这24个平均分给6位徒弟,再加上徒弟每天加工的50个,正好是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这个数再加上24就是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
24÷6+50+24
=4+50+24
=54+24
=78(个)
答:师傅每天加工零件78个.
例49 儿童服装厂生产红上衣和黄上衣.每件红上衣需要2个钮扣,每件黄上衣需要4个钮扣.做成的两种颜色的上衣,每30件装成一箱,每箱衣服共需要钮扣72个.每箱中有红上衣和黄上衣各多少件?
分析与解已知每件黄上衣要用4个钮扣,每件红上衣要用2个钮扣.如果将黄上衣一分为二,黄上衣就成为“半件黄上衣”了.这时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都需要2个钮扣.已知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需要钮扣72个,于是可以求出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共有72÷2=36(件).实际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30件,36件比30件多了6件,说明有6件黄上衣被一分为二了,所以每箱中有6件黄上衣.进而求出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是 30-6=24(件)
列式为:
72÷2-30=36-30=6(件)
30-6=24(件)
还可以这样思考:
把每箱中的30件上衣,每件都取下2个钮扣,这样红上衣就没有钮扣了,黄上衣每件上还剩下2个钮扣,共取下2×30=60个钮扣.这时箱内的上衣上还剩下72-60=12个钮扣.因为只有每件黄上衣上还剩下2个钮扣,所以12÷2=6(件)就是每箱中黄上衣的件数.那么,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就是 30-6=24(件)了.
列式为:
(72-2×30)÷(4-2)
=(72-60)÷2
=12÷2
=6(件)
30-6=24(件)
答:每箱中有红上衣24件,有黄上衣6件.
例50 主人的篮子里放着苹果和桃.苹果的个数是桃的3倍.一群顽皮的小猴,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每只小猴子都拿了8个苹果和3个桃.主人发现时,桃子已被小猴拿光了,还剩下10个苹果.这群顽皮的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分析与解篮子里的苹果的个数是桃的3倍,每只小猴子拿了3个桃子,而且拿光了,那么要是每只小猴子拿9个苹果,也可以把苹果拿光(因为苹果个数正好是桃个数的3倍).可是,每只小猴子只拿了8个苹果,结果还剩下10个苹果,这正好说明这群小猴子共有10只.
答:这群顽皮的小猴一共有10只.
例51 光明小学原计划192天烧煤91800千克.如果每天比原计划节约
分析与解要求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几天,就必须知道一共节约出来多少煤和节约后每天的烧煤量.
一共节约出来多少千克的煤?
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多少天?
5400÷450=12(天)
还可以这样想:
17个单位,那么实际每天节约用煤为1个单位,实际每天用煤为16个单位.原计划烧煤192天,一共可以节约出192个单位的煤,这些煤还可以烧:
192÷16=12(天)
答: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12天.
例52 有1993个人和1993斤面粉.第1个人拿走了全部面粉的1/2,第2个人拿走了余下面粉的1/3,第3个人拿走了再余下的1/4,……第1992
走了.那么第1993个人拿走了多少斤面粉?
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不宜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1993斤面粉被第1个人拿走1/2,剩下的当然是全部的1/2,这一算就出现了小数,再算第2个人拿走后剩下多少斤面粉就更复杂了.因此解答时应从整体去思考,列综合算式解答,就简便多了.依题意列式为
答:第1993个人拿走了1斤面粉.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从第10天、第9天,……倒推回去,列式求出这批面粉原来共有
=40(袋)
也可以这样想:
这些面粉共吃了10天,把这堆面粉平均分成10堆.第1天吃了这批面
每天吃的都是平均分成10堆中的1堆,第10天吃的那一堆正好是4袋,因此,这批面粉共有
4×10=40(袋)
答:这批面粉原来共有40袋.
例54 有两个容器,第一个容器中有1升水,第二个容器是空的.将第一个容器中的水的1/2倒入第二个容器中,然后将第二个容器里的水的1/3倒回第一个容器中,然后再将第一个容器里的水的1/4倒入第二个容器中,……如此进行下去,倒了1993次后,第一个容器里有多少水?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把倒的次数、两杯中水的数量列成下表.
从上表不难看出,凡是倒了1、3、5、……奇数后,第一个容器里的水都是1/2升.当然,倒了1993次后,第一个容器里的水也是1/2升.
也可以列式计算:
例55 幼儿园小朋友过“六一”儿童节,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开始每人分3个,结果有15个人只分到2个;后来又买来40个苹果,又分给小朋友,结果正好每个分到4个.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开始每人分3个,结果有15个小朋友只分到2个,就是说,每人分3个缺少15个苹果.后来又买来40个苹果,又分给小朋友,结果正好每人分到4个.把这40个苹果先拿出15个,分给开始分时每人只分到2个苹果的那些小朋友,这时还剩下25个苹果,每人再分1个,正好是每人分到4个苹果.因此得出,幼儿园共有25个小朋友.
(40-15)÷(4-3)
=25÷1
= 25(人)
答:幼儿园一共有25个小朋友.
例56 一个箱子里装满了实心球,连箱子共重12千克.从箱中取出实心球的1/4后,剩下的实心球连箱共重9.5千克.问箱子重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一个箱子里装满了实心球,连箱子共重12千克;从箱中取实心球的1/4后,剩下实心球的3/4连箱子共重9.5千克.由此可以得出,实心球的1/4重(12-9.5)千克,那么实心球的总重是:
=10(千克)
箱子重量是:
12-10=2(千克)
答:箱子重2千克.
分析与解把绳子的全长看作“1”,把绳子折成三股来量,就是用绳长的1/3来量;把绳子折成四股来量,就是用绳长的1/4来量.井外所余绳子长度之差就是绳长1/3与绳长1/4之差.于是得到绳子的全长是:
也可以这样想:
正好是绳子的长度.
正好是绳子的长度.
好是井的深度.
于是求出井的深度是:
例58 同学们搞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工作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个人1个饭碗,两个人1个菜碗,三个人1个汤碗.”请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多少人领碗?
分析与解先算出平均1人要用多少个碗,再算出多少人需要55个碗.列式是
还可以这样
吃饭时每人1个饭碗,要用多少个饭碗,就表示有多少人参加野营活动.题中又说,两个人1个菜碗,三个人1个汤碗.我们知道,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就是说,当有6个人吃饭时,要用6个饭碗,3个菜碗,2个汤碗.于是得出有6个人吃饭时,共需要6+3+2=11个碗.
于是,我们把参加野营活动的人,分成每6个人一组,每组人吃饭时要用11个碗.
由55÷11=5可以知道,领55个碗说明吃饭的人正好分成了5组,于是求出这个同学要给6×5=30人领碗.
答: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30人领碗.
大2岁.那么父亲几岁?母亲几岁?儿子几岁?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儿子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3/10,是父亲年龄的2/7,就是说,母亲年龄
的3/10等于父亲年龄的2/7.由此可知,母亲年龄的21/70岁,这时父亲比母亲大1岁.
题中告诉我们,父亲年龄比母亲大2岁,因此可知,母亲为 40岁,父
答:父亲42岁,母亲40岁,儿子12岁.
例60教室里有一些男生和一些女生.老师问他们人数.一个男生告诉老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除去1个男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题中还告诉我们,除去1个女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示女生人数,除去1个女生,正好是9个女生.分母部分的15恰好表示男生人数,除去1个男生,正好是14个男生.
由此得出,教室里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
答:教室里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
例61 某书店原有书若干本,第一天售出全部的1/2,第二天又运进900本,第三天售出的书比现有的书的1/3还多40本,结果还剩下800本.书店里原有书多少本?
分析与解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倒推回去,求出书店里原有书多少本.
假设第三天售出的书比现有的书的1/3不多40本(即少售了40本),
,于是可以求出第三天售书前书店里有书多少本.
假设第二天不运进900本,这时书店里的书恰好是第一天卖出原来的书
求出书店里原有书的本数.
=720(本)
答:书店里原有书720本.
例62 有7袋米,它们的重量分别是 12千克、 15千克、17千克、20千克、22千克、24千克、26千克.甲先取走一袋,剩下的由乙、丙、丁取走.已知乙和丙取走的重量恰好一样多,而且都是丁取走重量的2倍.那么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甲先取走一袋后,剩下的由乙、丙、丁取走.已知乙和丙取走的重量恰好一样多,而且都是丁取走的重量的2倍,因此乙、丙、丁三人取走的重量是了取走的重量的5倍.
而7袋米的总重量是
12+15+17+20+22+24+26=136(千克)
从136中减去5的倍数,剩下的就是甲取走的重量的千克数.或者说,从136千克中减去甲取走那袋米的重量,剩下的重量一定是5的倍数.要使136减去一个数后得数能被5除尽,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1或6.而题中列出的7袋米的重量的千克数只有2的个位数字为6,因此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米的重量是26千克.
答: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米的重量是26千克.
例63 有若干堆围棋子,每堆围棋子的数目一样多,并且每堆中的白棋子占28%.明明从第一堆中拿走一半棋子,而且都是黑棋子.现在在所有的棋子中,白棋子占32%.那么原来共有几堆围棋子?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白棋子的个数在明明取走棋子的前后是没有变化的.由于取走了黑棋子,棋子总数有了变化,所以白棋子占棋子总数的百分数就发生变化,原来白棋子占总数的28%,而后来占总数的32%.由此可知,
答:原来共有4堆围棋子.
棋盘上的学问
悬赏分:25 - 提问时间2008-10-19 15:24
32、棋盘上的学问:古时候,在某个王国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如此类推一直放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没有这么多米!”
因为2的63次方等于 9223372036854775808 ,约等于9.22*10的18次方.
由题意可知,他劈少了10-7=3天柴,就少了20-5=15个卢布,所以他劈一天可以有15/3=5个卢布,即若他劈10天可有5*10=50个卢布,而50个卢布=20卢布+一本书的价格,
即这本书的价格=50-20=30卢布
0.9999999999的循环和1谁大
1/3=0.3333333333循环
1/3*3=1
0.3333333333...*3=0.99999999999999...
所以,一样大
一个老大娘卖活鸭,来了三个买主,合计一会儿,要把鸭子全包了.其中一个买主说:“我买两筐鸭子的一半零半只.”另一个买主说:“我买他剩下的一半零半只.”第三个买主说:“我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老大娘以为三个人开玩笑,活蹦乱跳的鸭子怎么能卖半只.可又仔细一想,高兴地把两筐活鸭一只不剩地卖给了他们.请问:老大娘共卖了多少只活鸭?他们三人各买了多少?
10-7=3天
20-5=15卢布
说明少干了3天,就少给15卢布.
15÷3=5 即每天的柴是5卢布.
7×5-5=30卢布
即书的价格是30卢布
2 2 2 2 2 2 2 2 2 2 2 2=2008
这个问题是以前我回答的一个问题,你看看行吗?
(2+2+2+2+2)^(2+2/2)*2+2*2*2
^为前面数的几次方.
数学趣题
问一老汉卖葱5角一斤(总共有100斤算好了可以卖50元的)
来了一高一矮两人高的说我只要葱白2角一斤矮的说我只要葱叶3角一斤
于是老汉给他们切好葱白50斤葱叶也50斤 高的给10元矮的给15元加起来才25元请问怎么回事
葱白50斤+葱叶50斤=葱100斤
但算起来,
葱白1斤+葱叶1斤=葱2斤
葱白2角1斤+葱叶3角1斤=葱5角2斤=葱2.5角1斤
因为 葱总共有100斤
算出100斤葱*2.5角=25元
有6堆桃,把第一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5个;把第二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4个;把第三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3个;把第四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7个;把第五堆平均分给8个人,还余下1个;第六堆与第二堆的个数一样多.如果把6堆桃放在一起,平均分给8个人,能不能正好分完?为什么?
正好能分的部分就不用去考虑了,只需考虑每堆剩下的加起来能不能给8个人分就是了.
5+4+3+7+1+4=24 正好是8的倍数,可以分完.
5+3=8,7+1=8,4+4=8
1.猜数字
有一个数字,不论横看,竖看,或是反过来看,倒过来看,它的字义和字形都不变,你能猜出这个数字吗?
2. 如何把一根木头筷子弄断
给你一把锤头,一张纸,一张桌子,你能利用这三样把一根木头筷子弄断吗?第一个是0 第二个将纸对折几次后把筷子一端放在上面 用锤子砸筷子中间悬空处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例45 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分析与解要求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必须知道这批衬衫的总数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已知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就可以求出这批衬衫的总数量;又知道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生产件数的1.5倍,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
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的天数是:
400×60÷(400×1.5)
=24000÷600
=40(天)
也可以这样想:要生产的衬衫的总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所需要的天数与每天生产衬衫的件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得,实际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的天数的1.5倍,正好是60天,于是得出制做这批衬衫实际需要的天数是:
60÷1.5=40(天)
答: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实际用了40天.
例46 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得先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
240×18÷(18-3)-240
=4320÷15-240
=288-240
=48(个)
也可以这样想:实际与计划所完成的零件总数是相同的.根据反比例意义可知,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完成生产这批零件所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比18∶(18-3)即 6∶5,就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比.当然,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的6/5.于是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零件的个数是:
=48(个)
还可以这样想:生产零件的总数是 240×18=4320(个);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再把分解的质因数适当地分组,分别表示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乘积.
4320=25×33×5
=(24×3×5)×(2×32)……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
天数的乘积
=(25×32)×(3×5)……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
乘积
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是:
25×32-24×3×5
=288-240
=48(个)
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8个.
例47 在春光小学“创造杯”展览会上,展品中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那么,五、六年级的展品各有多少件?
分析与解根据已知,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五年级的展品共有36件.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六年级的展品共有37件.
比较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得出,六年级比五年级的展品多37-36=1件.
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于是求出五年级的展品有
(45-1)÷2=44÷2=22(件)
六年级的展品有
(45+1)÷2=46÷2=23(件)
答:五年级的展品有22件,六年级的展品有23件.
例48 机械厂零件加工组里有1位师傅和6位徒弟,共7人.徒弟每人每天能加工零件50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每天平均加工的个数多24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多24个.把这24个平均分给6位徒弟,再加上徒弟每天加工的50个,正好是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这个数再加上24就是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
24÷6+50+24
=4+50+24
=54+24
=78(个)
答:师傅每天加工零件78个.
例49 儿童服装厂生产红上衣和黄上衣.每件红上衣需要2个钮扣,每件黄上衣需要4个钮扣.做成的两种颜色的上衣,每30件装成一箱,每箱衣服共需要钮扣72个.每箱中有红上衣和黄上衣各多少件?
分析与解已知每件黄上衣要用4个钮扣,每件红上衣要用2个钮扣.如果将黄上衣一分为二,黄上衣就成为“半件黄上衣”了.这时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都需要2个钮扣.已知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需要钮扣72个,于是可以求出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共有72÷2=36(件).实际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30件,36件比30件多了6件,说明有6件黄上衣被一分为二了,所以每箱中有6件黄上衣.进而求出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是 30-6=24(件)
列式为:
72÷2-30=36-30=6(件)
30-6=24(件)
还可以这样思考:
把每箱中的30件上衣,每件都取下2个钮扣,这样红上衣就没有钮扣了,黄上衣每件上还剩下2个钮扣,共取下2×30=60个钮扣.这时箱内的上衣上还剩下72-60=12个钮扣.因为只有每件黄上衣上还剩下2个钮扣,所以12÷2=6(件)就是每箱中黄上衣的件数.那么,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就是 30-6=24(件)了.
列式为:
(72-2×30)÷(4-2)
=(72-60)÷2
=12÷2
=6(件)
30-6=24(件)
答:每箱中有红上衣24件,有黄上衣6件.
例50 主人的篮子里放着苹果和桃.苹果的个数是桃的3倍.一群顽皮的小猴,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每只小猴子都拿了8个苹果和3个桃.主人发现时,桃子已被小猴拿光了,还剩下10个苹果.这群顽皮的小猴一共有多少只?
分析与解篮子里的苹果的个数是桃的3倍,每只小猴子拿了3个桃子,而且拿光了,那么要是每只小猴子拿9个苹果,也可以把苹果拿光(因为苹果个数正好是桃个数的3倍).可是,每只小猴子只拿了8个苹果,结果还剩下10个苹果,这正好说明这群小猴子共有10只.
答:这群顽皮的小猴一共有10只.
例51 光明小学原计划192天烧煤91800千克.如果每天比原计划节约
分析与解要求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几天,就必须知道一共节约出来多少煤和节约后每天的烧煤量.
一共节约出来多少千克的煤?
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多少天?
5400÷450=12(天)
还可以这样想:
17个单位,那么实际每天节约用煤为1个单位,实际每天用煤为16个单位.原计划烧煤192天,一共可以节约出192个单位的煤,这些煤还可以烧:
192÷16=12(天)
答: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12天.
例52 有1993个人和1993斤面粉.第1个人拿走了全部面粉的1/2,第2个人拿走了余下面粉的1/3,第3个人拿走了再余下的1/4,……第1992
走了.那么第1993个人拿走了多少斤面粉?
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不宜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1993斤面粉被第1个人拿走1/2,剩下的当然是全部的1/2,这一算就出现了小数,再算第2个人拿走后剩下多少斤面粉就更复杂了.因此解答时应从整体去思考,列综合算式解答,就简便多了.依题意列式为
答:第1993个人拿走了1斤面粉.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从第10天、第9天,……倒推回去,列式求出这批面粉原来共有
=40(袋)
也可以这样想:
这些面粉共吃了10天,把这堆面粉平均分成10堆.第1天吃了这批面
每天吃的都是平均分成10堆中的1堆,第10天吃的那一堆正好是4袋,因此,这批面粉共有
4×10=40(袋)
答:这批面粉原来共有40袋.
例54 有两个容器,第一个容器中有1升水,第二个容器是空的.将第一个容器中的水的1/2倒入第二个容器中,然后将第二个容器里的水的1/3倒回第一个容器中,然后再将第一个容器里的水的1/4倒入第二个容器中,……如此进行下去,倒了1993次后,第一个容器里有多少水?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把倒的次数、两杯中水的数量列成下表.
从上表不难看出,凡是倒了1、3、5、……奇数后,第一个容器里的水都是1/2升.当然,倒了1993次后,第一个容器里的水也是1/2升.
也可以列式计算:
例55 幼儿园小朋友过“六一”儿童节,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开始每人分3个,结果有15个人只分到2个;后来又买来40个苹果,又分给小朋友,结果正好每个分到4个.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开始每人分3个,结果有15个小朋友只分到2个,就是说,每人分3个缺少15个苹果.后来又买来40个苹果,又分给小朋友,结果正好每人分到4个.把这40个苹果先拿出15个,分给开始分时每人只分到2个苹果的那些小朋友,这时还剩下25个苹果,每人再分1个,正好是每人分到4个苹果.因此得出,幼儿园共有25个小朋友.
(40-15)÷(4-3)
=25÷1
= 25(人)
答:幼儿园一共有25个小朋友.
例56 一个箱子里装满了实心球,连箱子共重12千克.从箱中取出实心球的1/4后,剩下的实心球连箱共重9.5千克.问箱子重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一个箱子里装满了实心球,连箱子共重12千克;从箱中取实心球的1/4后,剩下实心球的3/4连箱子共重9.5千克.由此可以得出,实心球的1/4重(12-9.5)千克,那么实心球的总重是:
=10(千克)
箱子重量是:
12-10=2(千克)
答:箱子重2千克.
分析与解把绳子的全长看作“1”,把绳子折成三股来量,就是用绳长的1/3来量;把绳子折成四股来量,就是用绳长的1/4来量.井外所余绳子长度之差就是绳长1/3与绳长1/4之差.于是得到绳子的全长是:
也可以这样想:
正好是绳子的长度.
正好是绳子的长度.
好是井的深度.
于是求出井的深度是:
例58 同学们搞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工作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个人1个饭碗,两个人1个菜碗,三个人1个汤碗.”请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多少人领碗?
分析与解先算出平均1人要用多少个碗,再算出多少人需要55个碗.列式是
还可以这样
吃饭时每人1个饭碗,要用多少个饭碗,就表示有多少人参加野营活动.题中又说,两个人1个菜碗,三个人1个汤碗.我们知道,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就是说,当有6个人吃饭时,要用6个饭碗,3个菜碗,2个汤碗.于是得出有6个人吃饭时,共需要6+3+2=11个碗.
于是,我们把参加野营活动的人,分成每6个人一组,每组人吃饭时要用11个碗.
由55÷11=5可以知道,领55个碗说明吃饭的人正好分成了5组,于是求出这个同学要给6×5=30人领碗.
答: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30人领碗.
大2岁.那么父亲几岁?母亲几岁?儿子几岁?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儿子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3/10,是父亲年龄的2/7,就是说,母亲年龄
的3/10等于父亲年龄的2/7.由此可知,母亲年龄的21/70岁,这时父亲比母亲大1岁.
题中告诉我们,父亲年龄比母亲大2岁,因此可知,母亲为 40岁,父
答:父亲42岁,母亲40岁,儿子12岁.
例60教室里有一些男生和一些女生.老师问他们人数.一个男生告诉老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除去1个男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题中还告诉我们,除去1个女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
示女生人数,除去1个女生,正好是9个女生.分母部分的15恰好表示男生人数,除去1个男生,正好是14个男生.
由此得出,教室里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
答:教室里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
例61 某书店原有书若干本,第一天售出全部的1/2,第二天又运进900本,第三天售出的书比现有的书的1/3还多40本,结果还剩下800本.书店里原有书多少本?
分析与解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倒推回去,求出书店里原有书多少本.
假设第三天售出的书比现有的书的1/3不多40本(即少售了40本),
,于是可以求出第三天售书前书店里有书多少本.
假设第二天不运进900本,这时书店里的书恰好是第一天卖出原来的书
求出书店里原有书的本数.
=720(本)
答:书店里原有书720本.
例62 有7袋米,它们的重量分别是 12千克、 15千克、17千克、20千克、22千克、24千克、26千克.甲先取走一袋,剩下的由乙、丙、丁取走.已知乙和丙取走的重量恰好一样多,而且都是丁取走重量的2倍.那么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题中告诉我们,甲先取走一袋后,剩下的由乙、丙、丁取走.已知乙和丙取走的重量恰好一样多,而且都是丁取走的重量的2倍,因此乙、丙、丁三人取走的重量是了取走的重量的5倍.
而7袋米的总重量是
12+15+17+20+22+24+26=136(千克)
从136中减去5的倍数,剩下的就是甲取走的重量的千克数.或者说,从136千克中减去甲取走那袋米的重量,剩下的重量一定是5的倍数.要使136减去一个数后得数能被5除尽,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1或6.而题中列出的7袋米的重量的千克数只有2的个位数字为6,因此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米的重量是26千克.
答:甲先取走的那一袋米的重量是26千克.
例63 有若干堆围棋子,每堆围棋子的数目一样多,并且每堆中的白棋子占28%.明明从第一堆中拿走一半棋子,而且都是黑棋子.现在在所有的棋子中,白棋子占32%.那么原来共有几堆围棋子?
分析与解根据题意,白棋子的个数在明明取走棋子的前后是没有变化的.由于取走了黑棋子,棋子总数有了变化,所以白棋子占棋子总数的百分数就发生变化,原来白棋子占总数的28%,而后来占总数的32%.由此可知,
答:原来共有4堆围棋子.
棋盘上的学问
悬赏分:25 - 提问时间2008-10-19 15:24
32、棋盘上的学问:古时候,在某个王国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如此类推一直放到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没有这么多米!”
因为2的63次方等于 9223372036854775808 ,约等于9.22*10的18次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