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几月几号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推荐于2019-11-12 · TA获得超过37.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0.3万
展开全部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拓展资料: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主要出现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

每年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度姐厨房
2015-10-1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度姐厨房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533 获赞数:30467
教育行业多年从业经验,此外擅长网络、百度、生活、美食等方面的经验,热心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梅雨是初夏时期,气候统计表明,梅雨大约在6月上中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经黄海直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梅雨是东亚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
2、梅雨,是持续阴有雨的气候现象,梅雨季节也正是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故称为“梅雨”,在连续的梅雨季节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时候空气湿度大,气温高,很容易导致衣物发霉,也让许多家庭主妇们苦恼。
3、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
4、梅雨每年的开始日期称为“入梅”或“主梅”,结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断梅”。入梅和出梅时间随气候情况而有所不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50年
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为7月12日,梅雨期33天;60年代以后平均入梅日期在6月17日,出梅日期在7月6~7日,梅雨期为20天左右,与50年代相比,入梅晚,出梅早,且梅雨期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船与生活
2018-02-01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船与生活
采纳数:23559 获赞数:37690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各地有所区别,一般是在每年的6-8月份。
2014年什么时候入梅,2014几月几日入梅?很多网友都很关心2014入梅时间,那么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入梅时间。
  2014入梅时间
  入梅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入梅计算公式,如下
  入梅丙日公式:D=(7-Y)Mod10,这里的Y=(5(单数年)+[年份后2位/4])Mod10。相信有很多网友看了半天都不是很明白,也亲自计算过,如何都得不出结果,其实不用计算,咱们通过万年历立马知晓。
  入梅时间一般都在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2014年6月14日便是芒种过后的丙辰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西安高
2015-05-02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5731万
展开全部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况,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朋曼珠rq
2015-05-02 · TA获得超过25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2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49万
展开全部
六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