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比如在销售流水中,A列品名,B列数量,要计算“甲”商品的总数量:
=sumif(a:a,"甲",b:b)
这是一个标准用法,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是分开的。
但是如果不是要求计算“甲”商品的总数量,而是单笔销售数量大于10的总数量:
=sumif(b:b,">10")
这个就是省略求和区域,因为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是相同的。
如果你写成下面的公式也不为错。
=SUMIF(B:B,">10",B:B)
=sumif(a:a,"甲",b:b)
这是一个标准用法,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是分开的。
但是如果不是要求计算“甲”商品的总数量,而是单笔销售数量大于10的总数量:
=sumif(b:b,">10")
这个就是省略求和区域,因为条件区域和求和区域是相同的。
如果你写成下面的公式也不为错。
=SUMIF(B:B,">10",B:B)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a b
20 3 =SUMIF(A1:A5,">30",B1)
30 5
40 2 为什么是等于9啊?我求和的区域不是只有B1吗?
50 1
60 6
追答
=SUMIF(A1:A5,">30",B1)
是缺省形式,指定了开始单元格B1,实际得到的求和区域还是B列(因为参数1指定的是A列,这样参数3会参照参数1来计算维数)。
常规应用中,没必要用这种缺省形式,免得自己把自己绕晕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