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晏子使楚》一课进行评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整个教学环节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王老师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无论是教师的文化底蕴,还是驾驭课堂的艺术,教育教学任重道远!
《晏子使楚》评课稿二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得到了楚王的尊重。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梁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她通过四个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一、复习导入;二走进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能言善辩;三通过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四、总结全课。整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从中可以看出梁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记得梁老师上这节课前在我们班试上,当时我匆匆上了第一课时,她上第二课时,因为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对课文不熟悉,加上对我们班学生不了解,上起来很生涩,学生不积极发言,效果没出来。她这节课赛课,可以说比在我们班上完善多了,(当然也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而且感觉学生比较配合,有不少精彩的生成。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下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一、复习导入。1、先让学生个别读、开火车、齐读的方式复习生字词,再选1、2个词来说话,而且跟课文内容有关,这一点借鉴了梁秋娥老师的好做法,体现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既掌握了词语,又复习了课文内容,一举几得,学以致用,挺好,而且学生也说得不错,我记得是朱广交用了2个以上的说得不错。2、让学生回顾上一节初读课文后,晏子给你怎样的印象?(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时学生积极发言,学生回答后,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绝大部分积极参与到了课堂的学习,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二、走进课文的三个小故事,梁老师通过自主学习,交流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感悟晏子的聪明才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对三个小故事的处理是有层次的。主要抓住第二个小故事重点指导,体现高年段教学目标以及学法指导“引-扶-放”。第一个故事,通过抓对句子的理解,老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让学生读,理解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楚国是狗洞,从而达到理解晏子说话的巧妙之处。第二个故事侧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老师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后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老师为了降低问题难度,还重点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人”指哪些人?(人才,能人)学生很快就知道楚王是讽刺齐国没人才。然后抓住晏子的话“敝国有个规矩……”,引导学生理解晏子先贬低自己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最后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设计意图很好(培养个性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个性化朗读。第三个故事: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再汇报,把学习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很好体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理念。(这些地方都可圈可点)(小组学习过程过的较快,2分钟 这里忘了用课件演示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栉”类比推理过程)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当分析到第二个故事时,梁老师让学生回顾复习了上节学的这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在阅读中再次巩固积累。这里处理得较好。
三.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用身体语言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非常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复述故事。(分组:故事1第一组课本剧 故事2第二、三组朗读 故事3第四组复述故事 )这样指定没有体现师生真正平等,教师应尊重学生,让学生自选伙伴,自定方式,自定角色,自行排练更好。
学生展示:(如果学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这应是课的一个高潮、亮点)遗憾的是高潮之处没有激起高潮。课本剧表演第一个小故事就结束了。分角色朗读,复述因时间关系课后进行。(沟通有误) 给学生时间练习。(还有8分钟)
四、整节课,梁老师注意对学生鼓励和表扬。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积极发言,且声音响亮,象朱广交、何佳纳、覃伟东等都有精彩的发言。这是梁老师平时训练有素的结果。
不足之处:
1、课的总体设计是比较好,但有的环节落实不够好。如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时,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敝国有规矩……”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设计意图很好(培养个性朗读),但2个学生的朗读没能充分读出晏子彬彬有礼、不亢不卑的语气,老师也没有进一步加以指导。
2、梁老师抓住晏子的语言分析得较为细致,对楚王的语言和神态却没怎么顾及到。课文写楚王的三次 “笑”是很有特色的,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到第二次的陪笑,第三次的笑嘻嘻”都能体会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时间的安排:因为沟通有误,学生的只演了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复述没有展示,导致高潮没有激起,后面剩时间,所以总结全文,思想教育,时间扯得久又宽泛了。如果时间安排得好,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说得不对或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
整个教学环节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王老师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无论是教师的文化底蕴,还是驾驭课堂的艺术,教育教学任重道远!
《晏子使楚》评课稿二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得到了楚王的尊重。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梁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她通过四个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一、复习导入;二走进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能言善辩;三通过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四、总结全课。整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从中可以看出梁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记得梁老师上这节课前在我们班试上,当时我匆匆上了第一课时,她上第二课时,因为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对课文不熟悉,加上对我们班学生不了解,上起来很生涩,学生不积极发言,效果没出来。她这节课赛课,可以说比在我们班上完善多了,(当然也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而且感觉学生比较配合,有不少精彩的生成。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下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做的比较好的方面:
一、复习导入。1、先让学生个别读、开火车、齐读的方式复习生字词,再选1、2个词来说话,而且跟课文内容有关,这一点借鉴了梁秋娥老师的好做法,体现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既掌握了词语,又复习了课文内容,一举几得,学以致用,挺好,而且学生也说得不错,我记得是朱广交用了2个以上的说得不错。2、让学生回顾上一节初读课文后,晏子给你怎样的印象?(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时学生积极发言,学生回答后,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绝大部分积极参与到了课堂的学习,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二、走进课文的三个小故事,梁老师通过自主学习,交流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感悟晏子的聪明才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对三个小故事的处理是有层次的。主要抓住第二个小故事重点指导,体现高年段教学目标以及学法指导“引-扶-放”。第一个故事,通过抓对句子的理解,老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让学生读,理解晏子为什么不直接说楚国是狗洞,从而达到理解晏子说话的巧妙之处。第二个故事侧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老师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后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老师为了降低问题难度,还重点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人”指哪些人?(人才,能人)学生很快就知道楚王是讽刺齐国没人才。然后抓住晏子的话“敝国有个规矩……”,引导学生理解晏子先贬低自己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最后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设计意图很好(培养个性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尊重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个性化朗读。第三个故事:让学生四人小组学习再汇报,把学习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汇报,很好体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理念。(这些地方都可圈可点)(小组学习过程过的较快,2分钟 这里忘了用课件演示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栉”类比推理过程)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当分析到第二个故事时,梁老师让学生回顾复习了上节学的这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在阅读中再次巩固积累。这里处理得较好。
三.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用身体语言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认识,而且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非常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复述故事。(分组:故事1第一组课本剧 故事2第二、三组朗读 故事3第四组复述故事 )这样指定没有体现师生真正平等,教师应尊重学生,让学生自选伙伴,自定方式,自定角色,自行排练更好。
学生展示:(如果学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这应是课的一个高潮、亮点)遗憾的是高潮之处没有激起高潮。课本剧表演第一个小故事就结束了。分角色朗读,复述因时间关系课后进行。(沟通有误) 给学生时间练习。(还有8分钟)
四、整节课,梁老师注意对学生鼓励和表扬。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积极发言,且声音响亮,象朱广交、何佳纳、覃伟东等都有精彩的发言。这是梁老师平时训练有素的结果。
不足之处:
1、课的总体设计是比较好,但有的环节落实不够好。如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时,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敝国有规矩……”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设计意图很好(培养个性朗读),但2个学生的朗读没能充分读出晏子彬彬有礼、不亢不卑的语气,老师也没有进一步加以指导。
2、梁老师抓住晏子的语言分析得较为细致,对楚王的语言和神态却没怎么顾及到。课文写楚王的三次 “笑”是很有特色的,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到第二次的陪笑,第三次的笑嘻嘻”都能体会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时间的安排:因为沟通有误,学生的只演了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复述没有展示,导致高潮没有激起,后面剩时间,所以总结全文,思想教育,时间扯得久又宽泛了。如果时间安排得好,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说得不对或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补充。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