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迅速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来的形势也许是:不会电脑操作,就是文肓。所以,电脑要从小学生学起。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二、学习什么内容?三、怎么学?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重视德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健康积极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使用、重视德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今虽然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许多家庭的电脑仅仅发挥了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学生对于电脑的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软件方面,如今的软件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使学生了解电电脑基本的硬件知识,认识一些优秀的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电脑操作。比如windows视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个性化设置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如画图、纸牌、wt、word、及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等。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用,在电脑网络时代,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使信息技术课更加贴近生活。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近几年来,不少青少年通过电脑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方面的知识:
1、硬件知识:中央处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标等。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外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写字板、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各个硬件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进行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拖动对象、右击鼠标、鼠标的持续操作等;键盘要求学生掌握主键盘区的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的使用、键盘的操作方法、字母键的熟练使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的熟练使用、小键盘的使用。
2、软件知识:windows视窗的有关操作。窗口操作:打开、关闭、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横向、纵向滚动条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删除、重命名、属性查看、复制、粘贴等。个性化设置:灵活设置鼠标和键盘、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灵活使用快捷方式、应用漂亮的墙纸、桌面风格设置等。写字板、画图、纸牌、扫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体基础知识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编辑:初识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输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打印输出等。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了解因特网,并能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帮助自己学习,共享资源。
3、病毒和杀毒软件:了解“电脑病毒”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认识一些优秀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电脑至关重要。
1、 讲解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要求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获取相关知识。 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③“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策略。
3、 演示引导法。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多媒体教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例如,进行word文档编辑教学时,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对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的时候,可采用自我探究法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类型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光靠教师去传授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②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③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⒍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后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解读一 小学信息课程定位、价值、教育目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二、学习什么内容?三、怎么学?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重视德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健康积极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能、灵活使用、重视德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今虽然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许多家庭的电脑仅仅发挥了游戏和多媒体功能,学生对于电脑的认识只浮于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软件方面,如今的软件可以说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齐,使学生了解电电脑基本的硬件知识,认识一些优秀的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电脑操作。比如windows视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个性化设置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如画图、纸牌、wt、word、及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等。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用,在电脑网络时代,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使信息技术课更加贴近生活。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近几年来,不少青少年通过电脑网络进行高科技犯罪,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应该掌握下面几方面的知识:
1、硬件知识:中央处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标等。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外存储器有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等。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写字板、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各个硬件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学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鼠标要求学生熟练进行鼠标指向、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拖动对象、右击鼠标、鼠标的持续操作等;键盘要求学生掌握主键盘区的使用、光标控制键区的使用、键盘的操作方法、字母键的熟练使用、数字键和符号键的熟练使用、小键盘的使用。
2、软件知识:windows视窗的有关操作。窗口操作:打开、关闭、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横向、纵向滚动条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删除、重命名、属性查看、复制、粘贴等。个性化设置:灵活设置鼠标和键盘、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灵活使用快捷方式、应用漂亮的墙纸、桌面风格设置等。写字板、画图、纸牌、扫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体基础知识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编辑:初识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输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打印输出等。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了解因特网,并能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帮助自己学习,共享资源。
3、病毒和杀毒软件:了解“电脑病毒”是什么、它的危害性、小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操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认识一些优秀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用好电脑至关重要。
1、 讲解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易于理解的一些常识性的、一说就清楚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生初识电脑时,可采用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边看边讲,帮助学生认识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实际要求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获取相关知识。 ①“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③“任务”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学策略。
3、 演示引导法。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多媒体教室),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例如,进行word文档编辑教学时,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来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对软件有了一定的认识的时候,可采用自我探究法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各种类型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光靠教师去传授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②动手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③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⒍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如学习“鼠标、键盘”一课时,教师可先教会学生使用鼠标,再讲一些基本的键盘知识,让他们慢慢地学会控制计算机,同时借助一些益智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计算机,如:“金头脑”、“拼图”、“成语挑战屋”等,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控制鼠标、键盘,熟练掌握电脑的开启和关闭。如此一来,既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电脑基础知识,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实现“寓教于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后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解读一 小学信息课程定位、价值、教育目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校管家
2024-02-28 广告
2024-02-28 广告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头疼的问题。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就像两张皮,各不相干。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课程...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校管家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