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的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心主义在哲学中是一个提出心灵是基本之存在的哲学理论。唯心论直接相对于唯物论,后者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为物质,我们对世界之认识主要是通过物质,并将之视作为一种物质形式与过程。唯心论同时也反对现实主义的哲学观,后者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之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
扩展资料:
实践的唯心主义是作为“实践的意识”的社会权力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唯心主义表达。马克思把这个经济基础称之为“现存的经济界限”、“现存的生产方式”,或“市民社会”。追溯这些物质基础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实践的唯心主义这一概念的前提;而劳动的分工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注明:以下的历史描述请参阅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分工是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分工又成为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最初,只有以男女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的一些简单分工。随着经济生活的扩展,工商业劳动逐渐从农业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来,又出现了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这样,以农业生活为自然前提,以工业和商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便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本面貌。
此外,在工业和商业各自的领域中,又有许多具体的分工。另一方面,由不同的分工部门组成的市民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说,分工也就意味着必须有某种公共机构来管理、协调不同的分工部门,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秩序。这个基于社会共同利益的管理机构,即是国家权力的萌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并非通过看到与否来区分,而是要看它们对世界本源如何认识。比如“心诚则灵”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我们认识美与丑,承认是通过二者的相互关系才认识的,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表现。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①在本体论方面,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②在认识论方面,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的人认识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头脑里固有的。孔子鼓吹有“生而知之”的圣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自神的启示或“绝对观念”,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在人身上重新达到自我认识。
2024-10-14
桌子存在之前,人们是先理解到
:“我们需要一个物体,长的,方的,扁的,大概这么宽,这么高,可以用来放书和餐具”
于是桌子就被制造了出来,已知物质在人类的概念上,不仅是一堆数据,取决于存储的延续,就须用到存储这种无实质的媒介。
基因不喜欢臭味,但可以跨过臭味的物理性质,最终把体臭作为心仪对象魅力的重要部分。
所以人可以用意念来超越物理性,而意念主要来自信息。
食尸鬼可以生存和活动,虽有神经细胞,却没有思维。
如果人类无法用诗意的词汇形容物体的性质,就只能用仅遵循蛋白质与核糖的物理特质的逻辑来解释生命,遵循无思维的生物活动,是仅拥有物理特质的个体,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