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赵恒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
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
1、恤民免租
赵恒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就减免百姓的税租,让百姓得以存活,渡过难关。
2、官员制度
赵恒在位时,定“州县三课”法。宋初,内外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特别对法司之官,既有明确的转官年限,也有严格的考课与回避制度。
3、官员档案
宋朝吏部建立了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犯过贪污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
4、岁末赐宴
岁末年节时,皇帝赐臣僚宴饮,既是增进君臣关系的需要,又是播撒皇恩的大好时机。历朝皇帝都有此举措,赵恒也不例外。他即位不久,就“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5、吏治改革
赵恒在位二十五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而它的缔造,得益于赵恒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恒
家庭
妻子:章怀皇后潘氏;章穆皇后郭氏;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宸妃李氏;淑妃杨氏;昭静贵妃沈氏。 儿子:温王赵褆,早亡;悼献太子赵佑,母章穆皇后郭氏;昌王赵只,早亡;信王赵祉;钦王赵祈,早亡;仁宗赵祯,母宸妃李氏。 女儿:惠国公主,早亡;升国大长公主,初入道,号清虚灵照大师,母宸妃李氏。 前任:父亲宋太宗赵光义。 继任:六子宋仁宗赵祯。
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997年以太子继位,改名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