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的神话故事
39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液昌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搜埋型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世猜。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搜埋型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世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火帝的故事
上古时代,有一个叫火帝的孩子。他的父亲是打猎的桐袜颤,尤局败其擅长于猎猪。一天,火帝的父母上山去狩猎,把他留在家里。他拿着几块石头敲打着玩,结果迸出的火花点燃了茅草,引起了大火。
大火自灭成灰烬时,不仅茅草房没有了,猪圈好档也给烧毁了,小猪们也烧死了。可此时,一股香味飘进了幸免于难的小火帝鼻中。这股从未体验过的气味,让他忘掉了惊恐。火帝跟着香味找到了皮焦肉熟的小猪崽。诱人的色泽,馋人的香气,令他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
父母狩猎归来,看到化为灰烬的茅草房和猪棚,正要生气怪罪他呢,却见火帝向他们展现了一道特别的晚餐:一只焦黄油亮、香气扑鼻的烤乳猪。
发现和使用火的这个作用,对远古的人们来讲,等于是发现和发明了一个奇迹!
从此,人类有了对火的认识,有了吃熟食的习惯,也有了发展盎然的烹饪艺术和享受。
上古时代,有一个叫火帝的孩子。他的父亲是打猎的桐袜颤,尤局败其擅长于猎猪。一天,火帝的父母上山去狩猎,把他留在家里。他拿着几块石头敲打着玩,结果迸出的火花点燃了茅草,引起了大火。
大火自灭成灰烬时,不仅茅草房没有了,猪圈好档也给烧毁了,小猪们也烧死了。可此时,一股香味飘进了幸免于难的小火帝鼻中。这股从未体验过的气味,让他忘掉了惊恐。火帝跟着香味找到了皮焦肉熟的小猪崽。诱人的色泽,馋人的香气,令他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
父母狩猎归来,看到化为灰烬的茅草房和猪棚,正要生气怪罪他呢,却见火帝向他们展现了一道特别的晚餐:一只焦黄油亮、香气扑鼻的烤乳猪。
发现和使用火的这个作用,对远古的人们来讲,等于是发现和发明了一个奇迹!
从此,人类有了对火的认识,有了吃熟食的习惯,也有了发展盎然的烹饪艺术和享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神话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我国北方信奉萨满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称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灵等。如鄂伦春族传说:一位妇女晨起烤火,因捣动火,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回家再点火时,火就着起来了。据乌丙安先生介绍,在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猎、放牧的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人们磨帆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愈是对它崇敬,也就愈发畏惧它对人的惩罚报复。因而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神秘的萨满世界》,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
满族神话传说,少年英雄托阿从天火库盗来一葫芦火种,他把石块凿出洞,然后把火种一一装入石块,带回人间,并告诉人们用碰磕石块的办法从中取火。就这样,人间有了火种。从此,人们祀托阿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仪式(同上)。
西南少数民族的火神崇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神形体人格化不同,他们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并奉其为恩赐火明和财富,使家族繁衍兴旺的保护神。
汉族的火神崇拜,同样有“流派”区别。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本名重黎,也叫吴回,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帮助成汤灭夏。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此外,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如谓远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熟食阶段,后人尊为火神,又称火德真君,定时祭祀。也有一些地区的火神崇拜并无具体来历,或称南方火帝君,或称种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与行事言,各历史时期和各地区的风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时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汉晋以降,这一传统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续。又如,四川等地以夏历四月初八为火神“生日”,届时士农工商进香并祀神或演戏娱神。鲁南地区以正月初七为祭祀火神之日,民间有组织“火神会”的风俗,除去火神庙朝拜外,全体会员还要聚餐两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凶狠,三头六臂,并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火器配备,酷似神话传说中“哪吒”的变态。
与民间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现代学人对传统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问题也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西南一些地区以燃烧的火焰或火塘作为火神的化身或象征,当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连同相关的仪式、祭词和禁忌在内,其中所包含着的观念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惧的双重认识,因而更多地保持了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力瞎戚雹的崇拜的原始风貌。至于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战国以后才被创造出来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种火老母之类,均出于更往后人的编造。
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华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个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团,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号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于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正是火神之别号”。又辛同薪声,《说文》:“薪,荛声。从艹,尧声。”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读尧。所谓炎帝高辛氏,其实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尧”。再参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辞·远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钻燧生火”(仔塌《管子·轻重篇》)、“炎帝死而为灶”(《淮南子·汜论训》)等记载,可以说,“炎帝族团本来是一个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义也正是火神”。从以泰山为天下之中的观点看,炎帝的活动区是比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产生了《初学记》卷九所谓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说法(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准此,以炎帝、祝融为火神的古史传说和以火神为“南方火帝君”并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实发展的轨迹可寻。
还有人认为民间火神信仰的源头,是初民对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传》载炎帝“以火纪”,其实是指借助对大火星运行变化的观测以确定季节;而祝融担任的“火正”是专门观测大火星的运行变化以确定季节的官职。此外,《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燧人上观辰心,下察五木,以为火也。”
在敢壮山方圆百里的田阳及邻县农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壮民族人类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由于没有火,人们猎取得来的动物都像乌鸦一样吃生肉,像水獭一样吃生鱼。每到寒冬腊月,人们穿着蓑衣或树叶草皮瑟瑟发抖,许多人都被冻死在。
荒郊野外,惨不忍睹。突然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在离敢壮山不远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树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被闪电拦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过后,轰然倒下的大树顿时燃起冲天大火。传说这是玉帝灶皇爷派雷公把烟火送到人间来了。可是,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魂飞胆破,都像避邪一样慌不择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来,对大火避而远之,甚至连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个人镇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烧着的大树走去,仔细地观看着这种奇怪的东西,这人就是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剥剥地燃烧着,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边,他觉得这种奇怪的东西比太阳还热,布洛陀灵机一动,人如果有了这东西,冬天来临就再不怕冷了,人们就再也不会被冻死。于是,他就折根树枝把火种夹着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拢成堆点着,然后漫不经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觉得很暖和,人们纷纷效仿着布洛陀围在火旁烤火,渐渐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后来,方圆百里的壮族子孙们都聚集到敢壮山上,向布洛陀求赐火种,烧起火堆。自从有了火,人们在冬天时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们又试着把上山打来的野兽、挖来的山薯、采摘来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捞到的鱼虾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着吃,虽然当时还没有油盐酱料等,没想到这样烤着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于是,他们从此就改变了吃生肉的习性。由于人们白天打猎,晚上烧着火堆边烤边吃,吃饱后也就围在火堆旁睡觉,那些虎豹之类凶猛的野兽见火就怕,不敢再来袭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火对于他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觉得人类离不开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灭了,一夜醒来他们就没有了火,人们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们在不安中度过没有火的一段时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人们都冒雨下山到处去寻火。他们寻遍了敢壮山周围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处都寻不到一点星火。这时有人想到了会造天造地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并把寻火的事告诉这位壮民族的天神。布洛陀决定亲自出门寻火,他腰挂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风,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岭和洞穴,走过九十九道河湾寻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还是失望而归。
在返回敢壮山的途中,布洛陀来到一树大树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树赐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树劈出火来,我布洛陀难道就不能?况且我手中还有神斧呢!这样想着,他便择一棵干裂的老树,运足气力,举起神斧,用力在两个人都合不拢的树盘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许多像萤火虫一样的火星不断闪现。布洛陀又砍一斧,这回冒出来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动,四处乱窜。布洛陀立刻刮来干草和树叶扰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烧越旺,越烧越大,很快就引来四面八方寻找火种的人们。从此,人们又重拥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人们再也不敢胡乱在野外烧火了,他们把火种拿到岩洞中养起来,从此不论风雨多大,火种仍然不熄。直到后来发展到用木头搭架建房揉泥盖瓦,人们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烧水做饭和取暖。
从此,火是能够保存沿续下来了,但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因为人们没有把火管好,让飞进屋里的蝴蝶和飞蛾拿翅膀作扇子乱扇火,连鸡、鸭、鹅也纷纷效仿,使得火星四处飞散,那些成群结队的萤火虫也拿火到处游玩。有的还让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烧着玩,结果一失火,整个村村寨寨都烧个精光,甚至还烧死一些来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们没有想到火竟会给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灾难。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请教布洛陀怎样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话不说,便叫人砍来木头,在屋子中间架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铺上泥沙,规定各家各户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烧,不许随便玩火,这样一来,失火的事便渐渐减少了。原先那些淘气十足的萤火虫也被赶到野外,逃走时还在屁股上偷偷地沾点火,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在夏夜还能看到萤火虫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虽然只是神话或传说,但其中一些故事细节也令我们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这一带农村中尚存的极少数的居住在木楼里的农户走走,不难发现他们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辙或巧合,笔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农村木楼早已销声匿迹,而被钢筋水泥结构的漂亮楼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谓的灶堂也相续由沼气炉、煤气灶更替,或许,取火对于现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渐远去的陌生词儿罢了。但作为壮民族的后裔,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去漠视和淡忘我们的民族之根。
希腊神话
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人类学会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恼火,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
他命令他的儿子火神赫淮斯托斯用泥土制作一个女人,名叫潘多拉(Pandora),意为“被授予一切优点的人”。每个神都对她有所赋予以使她完美。阿佛洛狄忒(Aphrodite)送给她美貌,赫耳墨斯(Hermes)送给她利嘴灵舌,阿波罗(Apollo)送给她音乐的天赋。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宙斯将这位丽人遣送到人间,众神和凡人正在大地上休闲游荡,其乐融融,大家见了这无以伦比的漂亮女子,都十分惊奇,称羡不已,因为人类从未有过这样的女人。
潘多拉立即去找“后觉者”厄庇墨透斯,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为人老实厚道。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厄庇透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双手捧着她的礼物,这是一只密封的大礼盒。她刚走到厄庇墨透斯近前时,突然打开了盒盖。厄庇墨透斯还未来得及看清盒内装的是什么礼物,一股祸害人间的黑色烟雾从盒中迅疾飞出,犹如乌云一般弥漫了天空,黑色烟雾中尽是疾病、疯癫、灾难、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等各种各样的祸害,这些祸害飞速地散落到人地上。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层的美好东西“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奸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关上了。后即以“潘多拉魔盒”喻会带来不幸的礼物;灾难的渊薮。
印度神话
火神阿耆尼全身红色,发光如太阳,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长舌东伸,代表雅利安人向东挺进的趋势。无疑,火的威力是巨大的,他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过决定性作用,他在烧烤食物、驱除黑暗、防寒御冷、恐吓野兽、保护牧群以及烧荒种地等方面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各家各户的锅灶密不可分,是灶主,是实实在在的家庭神灵。对崇尚祭祀的雅利安人来说,火另有一层重要性:祭火是祭祀中必需的,各种供神的祭品都被投入火中。也就是说,在祭祀时,人们通过火向各类神灵献祭,神灵通过火获得祭品!火成了神与人之间的某种桥梁!所以,火就有了“祭司”、“祭祀执行者”等称呼。再者,在战争频仍的吠陀文明时期,火还有不为人注意的一大用途,即消毒。有战争,就必有伤残,在给伤员疗伤的过程中,手术刀等医疗器具采用火烤消毒的方法应该更为省时省力省物。这一方法雅利安人也许不会不知道。因此,阿耆尼受到所有仙人的赞美:
“我赞美阿耆尼祭司,
“神圣的祭祀执行者,
“咏歌者,财富赐予者。
“他受到古代仙人赞美,
“他受到今日仙人赞美,
“但愿他把诸神带来!
“但愿仰仗他获得财富,
“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英雄辈出,名声远扬。”[11]
“你主宰着各种祭祀,
“是秩序的光辉的保卫者,
“在自己宅内不断增长。
“愿你对我们,如父对子,
“阿耆尼(火)啊!容易亲近,
“愿你与我们同居,为我们造福。”[12]
这里,阿耆尼是祭司,是各种祭祀的主宰者,在他的帮助下,诸神下凡接受人们的祭品和祭拜,并赐福于人间。由于火神的力量,人们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不仅如此,阿耆尼还是秩序的维护者,他时刻亲近凡人;凡人同样希望阿耆尼不离左右,如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对待自己,与自己同住同乐,造福于自己。
这样,阿耆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家庭守护神,与因陀罗是整个部落守护神相呼应,共同维护人类的福祉。
北欧神话
洛基,北欧神话中的火神,身上有巨人的血统。聪明而又狡诈,与主神奥丁结为义兄弟成为了阿斯神族的一员。运用他聪明的头脑为诸神带来了许多好处,随着洛基心态逐渐变得玩世不恭和阴暗,他的行事也从恶作剧发展为公开地作恶。并最终导致了“众神的黄昏”。在这一役中洛基与海姆达尔同归于尽。洛基生下了许多非人的孩子,其中八腿天马成为了奥丁的坐骑,魔狼芬里尔、世界蛇尤尔姆冈特、冥府女王海尔都给神族都来了灾难。
转 追问名字呢/大哥抄袭的吧!我刚刚就查到了这个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我国北方信奉萨满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称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灵等。如鄂伦春族传说:一位妇女晨起烤火,因捣动火,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回家再点火时,火就着起来了。据乌丙安先生介绍,在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猎、放牧的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人们磨帆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愈是对它崇敬,也就愈发畏惧它对人的惩罚报复。因而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和供牲(《神秘的萨满世界》,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
满族神话传说,少年英雄托阿从天火库盗来一葫芦火种,他把石块凿出洞,然后把火种一一装入石块,带回人间,并告诉人们用碰磕石块的办法从中取火。就这样,人间有了火种。从此,人们祀托阿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仪式(同上)。
西南少数民族的火神崇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神形体人格化不同,他们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并奉其为恩赐火明和财富,使家族繁衍兴旺的保护神。
汉族的火神崇拜,同样有“流派”区别。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本名重黎,也叫吴回,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帮助成汤灭夏。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此外,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如谓远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熟食阶段,后人尊为火神,又称火德真君,定时祭祀。也有一些地区的火神崇拜并无具体来历,或称南方火帝君,或称种火老母,等等。以火神祭祀的日期与行事言,各历史时期和各地区的风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时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汉晋以降,这一传统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续。又如,四川等地以夏历四月初八为火神“生日”,届时士农工商进香并祀神或演戏娱神。鲁南地区以正月初七为祭祀火神之日,民间有组织“火神会”的风俗,除去火神庙朝拜外,全体会员还要聚餐两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凶狠,三头六臂,并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火器配备,酷似神话传说中“哪吒”的变态。
与民间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现代学人对传统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问题也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西南一些地区以燃烧的火焰或火塘作为火神的化身或象征,当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连同相关的仪式、祭词和禁忌在内,其中所包含着的观念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惧的双重认识,因而更多地保持了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力瞎戚雹的崇拜的原始风貌。至于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战国以后才被创造出来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种火老母之类,均出于更往后人的编造。
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华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个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团,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炎帝族号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于以斧斤析木之形。“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正是火神之别号”。又辛同薪声,《说文》:“薪,荛声。从艹,尧声。”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读尧。所谓炎帝高辛氏,其实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尧”。再参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辞·远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钻燧生火”(仔塌《管子·轻重篇》)、“炎帝死而为灶”(《淮南子·汜论训》)等记载,可以说,“炎帝族团本来是一个崇拜火神的部族。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义也正是火神”。从以泰山为天下之中的观点看,炎帝的活动区是比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产生了《初学记》卷九所谓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说法(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准此,以炎帝、祝融为火神的古史传说和以火神为“南方火帝君”并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实发展的轨迹可寻。
还有人认为民间火神信仰的源头,是初民对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传》载炎帝“以火纪”,其实是指借助对大火星运行变化的观测以确定季节;而祝融担任的“火正”是专门观测大火星的运行变化以确定季节的官职。此外,《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燧人上观辰心,下察五木,以为火也。”
在敢壮山方圆百里的田阳及邻县农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壮民族人类始祖布洛陀取火的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由于没有火,人们猎取得来的动物都像乌鸦一样吃生肉,像水獭一样吃生鱼。每到寒冬腊月,人们穿着蓑衣或树叶草皮瑟瑟发抖,许多人都被冻死在。
荒郊野外,惨不忍睹。突然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在离敢壮山不远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树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被闪电拦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过后,轰然倒下的大树顿时燃起冲天大火。传说这是玉帝灶皇爷派雷公把烟火送到人间来了。可是,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魂飞胆破,都像避邪一样慌不择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来,对大火避而远之,甚至连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个人镇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烧着的大树走去,仔细地观看着这种奇怪的东西,这人就是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剥剥地燃烧着,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边,他觉得这种奇怪的东西比太阳还热,布洛陀灵机一动,人如果有了这东西,冬天来临就再不怕冷了,人们就再也不会被冻死。于是,他就折根树枝把火种夹着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拢成堆点着,然后漫不经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觉得很暖和,人们纷纷效仿着布洛陀围在火旁烤火,渐渐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后来,方圆百里的壮族子孙们都聚集到敢壮山上,向布洛陀求赐火种,烧起火堆。自从有了火,人们在冬天时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们又试着把上山打来的野兽、挖来的山薯、采摘来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捞到的鱼虾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着吃,虽然当时还没有油盐酱料等,没想到这样烤着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于是,他们从此就改变了吃生肉的习性。由于人们白天打猎,晚上烧着火堆边烤边吃,吃饱后也就围在火堆旁睡觉,那些虎豹之类凶猛的野兽见火就怕,不敢再来袭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火对于他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觉得人类离不开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灭了,一夜醒来他们就没有了火,人们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们在不安中度过没有火的一段时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人们都冒雨下山到处去寻火。他们寻遍了敢壮山周围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处都寻不到一点星火。这时有人想到了会造天造地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并把寻火的事告诉这位壮民族的天神。布洛陀决定亲自出门寻火,他腰挂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风,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岭和洞穴,走过九十九道河湾寻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还是失望而归。
在返回敢壮山的途中,布洛陀来到一树大树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树赐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树劈出火来,我布洛陀难道就不能?况且我手中还有神斧呢!这样想着,他便择一棵干裂的老树,运足气力,举起神斧,用力在两个人都合不拢的树盘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许多像萤火虫一样的火星不断闪现。布洛陀又砍一斧,这回冒出来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动,四处乱窜。布洛陀立刻刮来干草和树叶扰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烧越旺,越烧越大,很快就引来四面八方寻找火种的人们。从此,人们又重拥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人们再也不敢胡乱在野外烧火了,他们把火种拿到岩洞中养起来,从此不论风雨多大,火种仍然不熄。直到后来发展到用木头搭架建房揉泥盖瓦,人们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烧水做饭和取暖。
从此,火是能够保存沿续下来了,但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因为人们没有把火管好,让飞进屋里的蝴蝶和飞蛾拿翅膀作扇子乱扇火,连鸡、鸭、鹅也纷纷效仿,使得火星四处飞散,那些成群结队的萤火虫也拿火到处游玩。有的还让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烧着玩,结果一失火,整个村村寨寨都烧个精光,甚至还烧死一些来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们没有想到火竟会给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灾难。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请教布洛陀怎样才能安全用火。布洛陀二话不说,便叫人砍来木头,在屋子中间架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铺上泥沙,规定各家各户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烧,不许随便玩火,这样一来,失火的事便渐渐减少了。原先那些淘气十足的萤火虫也被赶到野外,逃走时还在屁股上偷偷地沾点火,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在夏夜还能看到萤火虫屁股上的火星。
布洛陀取火的故事虽然只是神话或传说,但其中一些故事细节也令我们深信不疑,假如你能到这一带农村中尚存的极少数的居住在木楼里的农户走走,不难发现他们的灶堂是否就和故事中如出一辙或巧合,笔者亦不敢苟同。可喜的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农村木楼早已销声匿迹,而被钢筋水泥结构的漂亮楼房取而代之,而先前所谓的灶堂也相续由沼气炉、煤气灶更替,或许,取火对于现代生活而言已是日渐远去的陌生词儿罢了。但作为壮民族的后裔,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去漠视和淡忘我们的民族之根。
希腊神话
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人类学会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恼火,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
他命令他的儿子火神赫淮斯托斯用泥土制作一个女人,名叫潘多拉(Pandora),意为“被授予一切优点的人”。每个神都对她有所赋予以使她完美。阿佛洛狄忒(Aphrodite)送给她美貌,赫耳墨斯(Hermes)送给她利嘴灵舌,阿波罗(Apollo)送给她音乐的天赋。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宙斯将这位丽人遣送到人间,众神和凡人正在大地上休闲游荡,其乐融融,大家见了这无以伦比的漂亮女子,都十分惊奇,称羡不已,因为人类从未有过这样的女人。
潘多拉立即去找“后觉者”厄庇墨透斯,他是普罗米修斯的弟弟,为人老实厚道。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厄庇透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双手捧着她的礼物,这是一只密封的大礼盒。她刚走到厄庇墨透斯近前时,突然打开了盒盖。厄庇墨透斯还未来得及看清盒内装的是什么礼物,一股祸害人间的黑色烟雾从盒中迅疾飞出,犹如乌云一般弥漫了天空,黑色烟雾中尽是疾病、疯癫、灾难、罪恶、嫉妒、奸淫、偷窃、贪婪等各种各样的祸害,这些祸害飞速地散落到人地上。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层的美好东西“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奸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关上了。后即以“潘多拉魔盒”喻会带来不幸的礼物;灾难的渊薮。
印度神话
火神阿耆尼全身红色,发光如太阳,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长舌东伸,代表雅利安人向东挺进的趋势。无疑,火的威力是巨大的,他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过决定性作用,他在烧烤食物、驱除黑暗、防寒御冷、恐吓野兽、保护牧群以及烧荒种地等方面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各家各户的锅灶密不可分,是灶主,是实实在在的家庭神灵。对崇尚祭祀的雅利安人来说,火另有一层重要性:祭火是祭祀中必需的,各种供神的祭品都被投入火中。也就是说,在祭祀时,人们通过火向各类神灵献祭,神灵通过火获得祭品!火成了神与人之间的某种桥梁!所以,火就有了“祭司”、“祭祀执行者”等称呼。再者,在战争频仍的吠陀文明时期,火还有不为人注意的一大用途,即消毒。有战争,就必有伤残,在给伤员疗伤的过程中,手术刀等医疗器具采用火烤消毒的方法应该更为省时省力省物。这一方法雅利安人也许不会不知道。因此,阿耆尼受到所有仙人的赞美:
“我赞美阿耆尼祭司,
“神圣的祭祀执行者,
“咏歌者,财富赐予者。
“他受到古代仙人赞美,
“他受到今日仙人赞美,
“但愿他把诸神带来!
“但愿仰仗他获得财富,
“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英雄辈出,名声远扬。”[11]
“你主宰着各种祭祀,
“是秩序的光辉的保卫者,
“在自己宅内不断增长。
“愿你对我们,如父对子,
“阿耆尼(火)啊!容易亲近,
“愿你与我们同居,为我们造福。”[12]
这里,阿耆尼是祭司,是各种祭祀的主宰者,在他的帮助下,诸神下凡接受人们的祭品和祭拜,并赐福于人间。由于火神的力量,人们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不仅如此,阿耆尼还是秩序的维护者,他时刻亲近凡人;凡人同样希望阿耆尼不离左右,如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对待自己,与自己同住同乐,造福于自己。
这样,阿耆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家庭守护神,与因陀罗是整个部落守护神相呼应,共同维护人类的福祉。
北欧神话
洛基,北欧神话中的火神,身上有巨人的血统。聪明而又狡诈,与主神奥丁结为义兄弟成为了阿斯神族的一员。运用他聪明的头脑为诸神带来了许多好处,随着洛基心态逐渐变得玩世不恭和阴暗,他的行事也从恶作剧发展为公开地作恶。并最终导致了“众神的黄昏”。在这一役中洛基与海姆达尔同归于尽。洛基生下了许多非人的孩子,其中八腿天马成为了奥丁的坐骑,魔狼芬里尔、世界蛇尤尔姆冈特、冥府女王海尔都给神族都来了灾难。
转 追问名字呢/大哥抄袭的吧!我刚刚就查到了这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据说,火是由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来的.那天,太阳神阿波罗驾着火马车从天空飞过,普罗米修斯就偷偷地在他火车下面摘了一颗火星,并且把它火星带到人间.人间从此有了火,可是普罗米修斯受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残酷惩罚……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告卜顷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芦苇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
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但是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此外,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会长出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弊纯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南海之神 火神 祝融的由来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袜陆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海不扬波”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2.南岳传说之祝融的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隧人发明钻木取火,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转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看到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一次,大家刚定居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筒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出来了,就是不起火。他气得脸子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头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聪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中原的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黄帝在位的时候,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好不威风。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所部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不久,因发明了指南针,就再也不怕浓雾了。后来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朝南方逃走。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赶过了长江,一直赶到黎山之丘,最后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由于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黄帝的部队班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象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象一杆秆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气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3.祝融与火攻战法
祝融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据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传说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还发明了火攻战法。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中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火攻战法传说也是祝融最早发明的。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发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战法,他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
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年代里,人们对火的认识还仅仅是表面的,认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祝融用火为人们造福,所以,后人把他尊为火神,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以表达人们对祝融的感激和纪念。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战胜火灾。今天,人类对火已有了科学的认识,再不用祈求火神保护了,但火种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却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4.祝融与共工之战
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但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民至今还随身携带著取火用的火链,因它不用汽油火石,随时用,随时取。所以,一直沿用了几千年。那么,火链最早是谁发明的呢?
传说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后,到了黄帝时期,人类已开始用火烧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驱赶毒虫猛兽,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时,人们只知道用火,却不会保存火种,这对过著迁徙不定的游牧游猎生活的人们来说很不方便。他们必须经常带火种行路,每到一个地方,头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种燃火烧饭,烧过饭后又得把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
有一年,黄帝带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祝融负责管理火种,他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人们又冷又饿,孩子们哭 叫不停。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大人便开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著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里顿时由忧变喜,他忘记了疲劳,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 。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这又成了一个难题。黄帝走过来对祝融说:“你不要太急,从石头上能击出火星,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么办,需要多找些人来共同商量。”黄帝的这番鼓励,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来常先、大鸿、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以为他饿病了,劝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说了声:“有办法了!”说著,把自己缠腰的腰围解下来,用劲撕开,从容掏出一团花絮,对祝融说:你把这些芦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议把芦花絮摆好,再击石,火星溅落的越来越多,点燃芦花絮的声音越来越大,祝 融用口轻轻一吹,随著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们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里的大人小孩无不欢呼跳跃。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官职)。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这就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因火又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
4.祝融与共工之战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气奋。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此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公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话来说这可以说是女娲补天的前传。
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
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告卜顷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芦苇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
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但是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此外,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会长出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弊纯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南海之神 火神 祝融的由来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袜陆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海不扬波”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2.南岳传说之祝融的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隧人发明钻木取火,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转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看到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一次,大家刚定居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筒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出来了,就是不起火。他气得脸子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头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聪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中原的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黄帝在位的时候,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好不威风。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所部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不久,因发明了指南针,就再也不怕浓雾了。后来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朝南方逃走。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赶过了长江,一直赶到黎山之丘,最后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由于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黄帝的部队班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象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象一杆秆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气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3.祝融与火攻战法
祝融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据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传说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还发明了火攻战法。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中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火攻战法传说也是祝融最早发明的。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发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战法,他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
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年代里,人们对火的认识还仅仅是表面的,认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祝融用火为人们造福,所以,后人把他尊为火神,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以表达人们对祝融的感激和纪念。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战胜火灾。今天,人类对火已有了科学的认识,再不用祈求火神保护了,但火种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却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4.祝融与共工之战
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但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民至今还随身携带著取火用的火链,因它不用汽油火石,随时用,随时取。所以,一直沿用了几千年。那么,火链最早是谁发明的呢?
传说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后,到了黄帝时期,人类已开始用火烧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驱赶毒虫猛兽,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时,人们只知道用火,却不会保存火种,这对过著迁徙不定的游牧游猎生活的人们来说很不方便。他们必须经常带火种行路,每到一个地方,头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种燃火烧饭,烧过饭后又得把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
有一年,黄帝带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祝融负责管理火种,他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人们又冷又饿,孩子们哭 叫不停。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大人便开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著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里顿时由忧变喜,他忘记了疲劳,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 。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这又成了一个难题。黄帝走过来对祝融说:“你不要太急,从石头上能击出火星,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么办,需要多找些人来共同商量。”黄帝的这番鼓励,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来常先、大鸿、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以为他饿病了,劝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说了声:“有办法了!”说著,把自己缠腰的腰围解下来,用劲撕开,从容掏出一团花絮,对祝融说:你把这些芦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议把芦花絮摆好,再击石,火星溅落的越来越多,点燃芦花絮的声音越来越大,祝 融用口轻轻一吹,随著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们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里的大人小孩无不欢呼跳跃。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官职)。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这就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因火又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
4.祝融与共工之战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气奋。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此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公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话来说这可以说是女娲补天的前传。
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芦苇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
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乱岁和日晒。
但是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伍蔽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此外,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会长出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哗橘睁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凤舞九天75 2009-07-31 10:25:49 1.南海之神 火神 祝融的由来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海不扬波”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2.南岳传说之祝融的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隧人发明钻木取火,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转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看到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一次,大家刚定居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筒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出来了,就是不起火。他气得脸子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头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聪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中原的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黄帝在位的时候,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好不威风。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所部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不久,因发明了指南针,就再也不怕浓雾了。后来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朝南方逃走。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赶过了长江,一直赶到黎山之丘,最后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由于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黄帝的部队班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象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象一杆秆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气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3.祝融与火攻战法
祝融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据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传说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还发明了火攻战法。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中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火攻战法传说也是祝融最早发明的。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发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战法,他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
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年代里,人们对火的认识还仅仅是表面的,认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祝融用火为人们造福,所以,后人把他尊为火神,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以表达人们对祝融的感激和纪念。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战胜火灾。今天,人类对火已有了科学的认识,再不用祈求火神保护了,但火种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却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4.祝融与共工之战
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但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民至今还随身携带著取火用的火链,因它不用汽油火石,随时用,随时取。所以,一直沿用了几千年。那么,火链最早是谁发明的呢?
传说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后,到了黄帝时期,人类已开始用火烧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驱赶毒虫猛兽,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时,人们只知道用火,却不会保存火种,这对过著迁徙不定的游牧游猎生活的人们来说很不方便。他们必须经常带火种行路,每到一个地方,头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种燃火烧饭,烧过饭后又得把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
有一年,黄帝带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祝融负责管理火种,他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人们又冷又饿,孩子们哭 叫不停。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大人便开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著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里顿时由忧变喜,他忘记了疲劳,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 。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这又成了一个难题。黄帝走过来对祝融说:“你不要太急,从石头上能击出火星,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么办,需要多找些人来共同商量。”黄帝的这番鼓励,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来常先、大鸿、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以为他饿病了,劝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说了声:“有办法了!”说著,把自己缠腰的腰围解下来,用劲撕开,从容掏出一团花絮,对祝融说:你把这些芦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议把芦花絮摆好,再击石,火星溅落的越来越多,点燃芦花絮的声音越来越大,祝 融用口轻轻一吹,随著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们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里的大人小孩无不欢呼跳跃。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官职)。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这就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因火又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
4.祝融与共工之战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气奋。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此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公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话来说这可以说是女娲补天的前传。
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芦苇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
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乱岁和日晒。
但是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宙斯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伍蔽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只好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
此外,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会长出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哗橘睁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凤舞九天75 2009-07-31 10:25:49 1.南海之神 火神 祝融的由来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海不扬波”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2.南岳传说之祝融的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隧人发明钻木取火,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转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看到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一次,大家刚定居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筒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出来了,就是不起火。他气得脸子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头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聪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中原的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黄帝在位的时候,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好不威风。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所部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不久,因发明了指南针,就再也不怕浓雾了。后来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朝南方逃走。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赶过了长江,一直赶到黎山之丘,最后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由于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黄帝的部队班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象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象一杆秆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气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3.祝融与火攻战法
祝融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据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中说:“祝诵氏,一曰祝龢,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传说祝融不但是管火的能手,而且发现了击石取火的方法,还发明了火攻战法。
祝融原名叫黎,传说他诞生在氏族社会,是氏族首领的儿子。黎从小就特别喜欢火,那时,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们对保存和使用火的知识很缺乏。有一次,他随父亲进行氏族长途迁徙,因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他只带了钻木取火的石头。晚上,大家要用火了,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击石取火比钻木取火省力多了,更不用千方百计保存火种,因此,当时中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
火攻战法传说也是祝融最早发明的。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祝融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祝融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仓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
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发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战法,他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
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年代里,人们对火的认识还仅仅是表面的,认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祝融用火为人们造福,所以,后人把他尊为火神,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以表达人们对祝融的感激和纪念。
火神祝融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然而,要真正预防火灾,避免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祭神求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依靠科学,依靠人类的智慧战胜火灾。今天,人类对火已有了科学的认识,再不用祈求火神保护了,但火种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却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4.祝融与共工之战
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但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民至今还随身携带著取火用的火链,因它不用汽油火石,随时用,随时取。所以,一直沿用了几千年。那么,火链最早是谁发明的呢?
传说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后,到了黄帝时期,人类已开始用火烧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驱赶毒虫猛兽,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时,人们只知道用火,却不会保存火种,这对过著迁徙不定的游牧游猎生活的人们来说很不方便。他们必须经常带火种行路,每到一个地方,头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种燃火烧饭,烧过饭后又得把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
有一年,黄帝带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祝融负责管理火种,他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人们又冷又饿,孩子们哭 叫不停。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大人便开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著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里顿时由忧变喜,他忘记了疲劳,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 。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这又成了一个难题。黄帝走过来对祝融说:“你不要太急,从石头上能击出火星,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么办,需要多找些人来共同商量。”黄帝的这番鼓励,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来常先、大鸿、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以为他饿病了,劝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说了声:“有办法了!”说著,把自己缠腰的腰围解下来,用劲撕开,从容掏出一团花絮,对祝融说:你把这些芦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议把芦花絮摆好,再击石,火星溅落的越来越多,点燃芦花絮的声音越来越大,祝 融用口轻轻一吹,随著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们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里的大人小孩无不欢呼跳跃。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官职)。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这就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因火又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
4.祝融与共工之战
祝融因为教会人类使用火,人们对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过眼,心想世界万物离不开水,为什么人类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气奋。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冲向昆仑山,把昆仑山上的圣火浇灭,顿时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愤怒,骑上火龙,与共工大战起来,水此终是往低处流,洪水从昆仑山下落下来,祝融乘机发起进攻,把共工烧得焦头烂额。共公输得不顺气,一气之下撞向不周山,谁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给撞断了,天也塌下来,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就引来女娲补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话来说这可以说是女娲补天的前传。
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