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016-03-14
展开全部
一、前言
区角活动作为幼儿自由游戏的方式之一,一直深受幼儿喜爱,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玩什么,而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所以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自主发展至关重要。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原则
在开展区角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角。要特别重视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具有安全性、探究性、引导性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保证活动得以进行以及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1、活动材料应具有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应选择无毒、无味、无棱角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材料。像药瓶、洗衣液瓶等盛放化学用品的瓶子,要用消毒液和清水进行清洗、消毒;对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既减少了材料的硬度,又增加了材料的艺术性,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探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辆汽车,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个轮子几扇窗,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汽车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汽车,就是一种探索活动。这是因为在第一种活动中,幼儿从事的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动脑思考的成份很少,动手操作的余地也不大;而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动手操作活动,更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如何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选择什么部件适合正拼装的汽车,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间都非常大,因而第二种活动是探索活动。
其次,探究活动不同于机械训练。事实上,探究与训练存在很多差异:①从活动的目标来看,探究活动是要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事物,而训练是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或机械的操作技能,虽然两者对幼儿的发展都很重要,但是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差别。②从活动的过程来看,探究是有层次的,可以将问题不断推向深入。幼儿可以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从身边到远处来探索这个世界。训练则没有这种特性,它一般只停留在形成某一行为,然后慢慢熟练、养成习惯的层次上,它难以走向深入,难以引发新的问题。③从活动的动机来看,引发幼儿探索的是幼儿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是幼儿自身的内在需要,而训练多是外界迫使的,如教师的要求、引导等,有时甚至与奖惩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幼儿进行探究与训练的心理动力是不同的。④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探索活动一般是积极的、主动的,而训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被动的。
探索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更加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更加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而非让幼儿机械练习、记忆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尊重多样性、尊重个性的过程。
3、动材料应具有引导性。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例如,在制作汽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轮子、窗子等材料,可以启发幼儿去制作一辆汽车而不是其他物品。但是,这种引导性因素对某些幼儿来说可能还不够,因为这些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还不足以帮助幼儿完成汽车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轮子有大小不知道该用哪种轮子。为此,教师可以事先把每种汽车的配件分开摆放。以帮助幼儿轻松的拼装出一辆汽车。
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在材料上或在材料之间设置的一个可以保证幼儿做对、保证达成教育目标的控制点上。控制点无处不在,它蕴含在材料的每一细微之处。但是要使这种控制点有意义、有内涵、有艺术性却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控制点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了解哪些控制点能引导幼儿取得最终的结果,了解哪些联系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进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其次,控制点要因材料而异。不同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特性、不同形状的材料有不同的控制点设置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确定控制点在材料中最恰当的表现方法,使控制点有意义、有价值、体现教育性。第三,控制点要因“成品”而异。教师要考虑希望幼儿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成品”与交给幼儿的“半成品”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从“半成品”发展成为“成品”等问题,使控制点确实能引导幼儿把“半成品”变成“成品”。总之,要体现材料的引导性,关键在于发掘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控制点。
区域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保证区域活动深入的开展,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追随幼儿活动的过程,对表现出的爱好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调整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及内容,不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爱好。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可以满足与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爱好,还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事物及其变化。深入活动过程,关注爱好需要,及时丰富、调整环境材料,区域环境要随着幼儿的需要而适当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幼儿持续的探索一般幼儿园教学区角都有教案的,幼儿园区角有八个分区,分布于不同领域,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国内专业生产幼儿园区角厂家“育栋区角
”,是很多幼儿园和玩教具经销商的选择。或者直接联系他们。零叁柒壹陆零壹陆柒贰贰柒(大写)。
区角活动作为幼儿自由游戏的方式之一,一直深受幼儿喜爱,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玩什么,而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所以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自主发展至关重要。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原则
在开展区角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角。要特别重视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具有安全性、探究性、引导性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保证活动得以进行以及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1、活动材料应具有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应选择无毒、无味、无棱角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材料。像药瓶、洗衣液瓶等盛放化学用品的瓶子,要用消毒液和清水进行清洗、消毒;对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既减少了材料的硬度,又增加了材料的艺术性,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探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辆汽车,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个轮子几扇窗,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汽车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汽车,就是一种探索活动。这是因为在第一种活动中,幼儿从事的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动脑思考的成份很少,动手操作的余地也不大;而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进行较复杂的动手操作活动,更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如何固定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选择什么部件适合正拼装的汽车,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在第二种活动中,幼儿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间都非常大,因而第二种活动是探索活动。
其次,探究活动不同于机械训练。事实上,探究与训练存在很多差异:①从活动的目标来看,探究活动是要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理解事物,而训练是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或机械的操作技能,虽然两者对幼儿的发展都很重要,但是它们存在着本质的差别。②从活动的过程来看,探究是有层次的,可以将问题不断推向深入。幼儿可以从易到难,从熟悉到陌生,从身边到远处来探索这个世界。训练则没有这种特性,它一般只停留在形成某一行为,然后慢慢熟练、养成习惯的层次上,它难以走向深入,难以引发新的问题。③从活动的动机来看,引发幼儿探索的是幼儿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和兴趣,是幼儿自身的内在需要,而训练多是外界迫使的,如教师的要求、引导等,有时甚至与奖惩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幼儿进行探究与训练的心理动力是不同的。④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探索活动一般是积极的、主动的,而训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被动的。
探索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更加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更加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而非让幼儿机械练习、记忆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尊重多样性、尊重个性的过程。
3、动材料应具有引导性。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例如,在制作汽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轮子、窗子等材料,可以启发幼儿去制作一辆汽车而不是其他物品。但是,这种引导性因素对某些幼儿来说可能还不够,因为这些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还不足以帮助幼儿完成汽车的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轮子有大小不知道该用哪种轮子。为此,教师可以事先把每种汽车的配件分开摆放。以帮助幼儿轻松的拼装出一辆汽车。
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在材料上或在材料之间设置的一个可以保证幼儿做对、保证达成教育目标的控制点上。控制点无处不在,它蕴含在材料的每一细微之处。但是要使这种控制点有意义、有内涵、有艺术性却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控制点的设置要因人而异。教师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了解哪些控制点能引导幼儿取得最终的结果,了解哪些联系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进而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其次,控制点要因材料而异。不同质地、不同结构、不同特性、不同形状的材料有不同的控制点设置方法,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确定控制点在材料中最恰当的表现方法,使控制点有意义、有价值、体现教育性。第三,控制点要因“成品”而异。教师要考虑希望幼儿最终完成什么样的作品,“成品”与交给幼儿的“半成品”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从“半成品”发展成为“成品”等问题,使控制点确实能引导幼儿把“半成品”变成“成品”。总之,要体现材料的引导性,关键在于发掘材料以及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控制点。
区域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保证区域活动深入的开展,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追随幼儿活动的过程,对表现出的爱好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调整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及内容,不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爱好。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可以满足与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爱好,还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事物及其变化。深入活动过程,关注爱好需要,及时丰富、调整环境材料,区域环境要随着幼儿的需要而适当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幼儿持续的探索一般幼儿园教学区角都有教案的,幼儿园区角有八个分区,分布于不同领域,培养孩子各项能力。国内专业生产幼儿园区角厂家“育栋区角
”,是很多幼儿园和玩教具经销商的选择。或者直接联系他们。零叁柒壹陆零壹陆柒贰贰柒(大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