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表的景观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特点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黄土高原在800万年前曾是一片湖泊,经过千万年的风沙堆积,湖水干枯,黄土渐渐的累积成了高原。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川。
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
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巨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不多且集中,蒸发强烈,水源短缺。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4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
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达20000~30000吨/年·平方公里,
窟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在40000吨/平方千米以上,最大含沙量高达1700千克/立方米。
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良好,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
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1.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6.43亿立方米。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黄土高原的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的边缘,大陆性和季风不稳定性更加突出,全年总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强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占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高原日照充足,高原从西北向东南,年均温度在8至14℃,无霜期为120至200天,属暖温带。
黄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约有200条(参看小流域),为黄河中游主要集水区域。较大的河流有渭河、汾河、洮河、祖厉河、清水河、北洛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等,那里的河流水量不丰,年径流量只有185亿立方米(黄河干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响较严重,洪峰急涨急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以上,高原浅层地下水贫乏,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在60~70米以下。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川。
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
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巨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不多且集中,蒸发强烈,水源短缺。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4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
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达20000~30000吨/年·平方公里,
窟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在40000吨/平方千米以上,最大含沙量高达1700千克/立方米。
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良好,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
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1.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6.43亿立方米。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
黄土高原的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的边缘,大陆性和季风不稳定性更加突出,全年总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强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占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高原日照充足,高原从西北向东南,年均温度在8至14℃,无霜期为120至200天,属暖温带。
黄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约有200条(参看小流域),为黄河中游主要集水区域。较大的河流有渭河、汾河、洮河、祖厉河、清水河、北洛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等,那里的河流水量不丰,年径流量只有185亿立方米(黄河干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响较严重,洪峰急涨急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以上,高原浅层地下水贫乏,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在60~70米以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