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关帝庙的历史渊源

 我来答
神降1ry
2016-05-27 · 超过5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0万
展开全部

600年来,泉州七个城门的这七个关帝庙香火兴盛。由于当地人非常信仰关帝,除了这七座庙外,各处街道都建了一些小庙宇。到了清末,泉州城服侍关帝的庙宇达到了100多座。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仅剩下了几座,而香火最盛的依然是这座通淮庙。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理上获得安慰,而签诗就成了人们与神明沟通的方法。与其它寺庙相比,关帝庙的这部签诗文字更文雅,内容更丰富,这无疑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
宋元以来,泉州当地商业贸易盛行,传统商业文化强调经营者要具有“守信用、重承诺”的美德,而关公形象则成了这种美德的代表,被奉为商业的保护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武财神”。凡作生意的人,都要到庙里来求财祈福,并捐一些香火钱。特别是近年来,泉州经济飞速发展,晋江、石狮等县市经商致富的人常到通淮关帝庙来烧香捐钱。而关帝庙也将这些香火钱的一大部分拿出来作善事,救灾办学。
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座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通淮关帝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长史李一德重修,时庙有左、右堂,各有前厅、正殿、后殿三进;左堂祀寿亭侯(关羽),右堂祀平浪侯晏。明·万历(1573—1619年)间,右堂改为三义庙,祀刘、关、张,附祀诸葛。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修关帝庙,广僧道住持居室,并于左堂后殿塑关羽衮冕像。清·乾隆间(1736—1795年),增建崇先殿,祀关羽之曾祖、祖、父神牌。又于正殿前越道建礼乐亭(礼乐亭于光绪年间改为学校,取“立于礼、成于乐”之义,名立成小学)。民国十六年(1927年)火灾,左堂化为灰砾,三义庙、崇先殿尚存;当年按旧制重建左堂,取赐恩岩大樟木雕成关帝座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