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步枪是二战时研制的具有大火力介于步枪与冲锋枪之间的新式武器,它既有步枪的威力,又有冲锋枪的射速,因此成为强大的武器,成为战后各国陆军的标准装备。
世界上第一种突击步枪,正如你所说,是二战时德军的STG44突击步枪(德语Sturmgewehr 44,sturm--突击,gewehr--步枪),它采用了中间型枪弹,口径和长度是7.92×33mm(AK47就是仿制stg44的。口径7.62×39mm),因此它更轻,携带弹药多,火告衡让力也强劲。当时纳粹德军的主力武器:毛瑟98K步枪与MP40冲锋枪,前者载弹5发,实战射程400m左右,射速不说了,打一发拉一发,后者载弹32发,实战射程100m左右,射速550发/分钟。而stg44载弹30发,射速也是550发/分钟。因拦仿此袜局stg十分具有跨时代意义。
二战时stg44被大量生产。
唯一的。(美制BAR是机枪,波波沙是冲锋枪)
stg的优点嘛,火力大,射程远,压制性强(一个美军步兵班干不掉3个拿stg德军)。
缺点:更冲锋枪比射速慢,波波沙射速960发,汤普森750发,MP40就别说了,人家玩的是精度。
P.S.AK47是卡拉什尼科夫防stg的,stg是现代导气式突击步枪的鼻祖
1.莫辛-纳甘步枪,早在一战的时候苏军就开始装备它了,在二战期间成为苏军的主力步枪,在部队服役60年之久。它的生产数量达到了1700万多支,有很多国家都装备了该枪,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也进口了一大批。至今民间还有它的踪影,主要用于打猎。
2.StG-44突击步枪,在二战期间突击步枪是很少见的,而德国这种突击步枪在二战时期却生产40多万支,是当时最先进的步枪。它的制造结构比较简单,外观小巧轻便,很容易携带。在性能方面也很出碧散袭色,射程远,威力非常强大,精准度高。二战结束后,有很多个国家部队都装备了该枪。
3.M1式加兰德步枪,这是美军在二战时期装备的主力步枪之一,生产数量达到了1000万支。该枪二战过后,美军还使用它参加过多个悔兄战争,其中就有朝鲜战争。它的可靠性很好,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射击精准度,射程远,威力大,还有快速的拆解和组装。
4.李-恩菲尔德短步枪,在一战的时候,英军的各种军种就开始装备该枪了。由于性能很好,得到了众多士兵们的喜爱,到了二战时期,它成为了英军的主力步枪。全长只有1.13米,对于当时掘仿的步枪来说是非常短的了。它的可靠性非常好,火力很强大,操作也很方便。
5.三八式步枪,这是二战期间日军的主力步枪,可以说杀人最多的步枪。在二战期间,日军同时入侵了亚洲多个国家,我国就是其中一个。几年的抗日战争让我国伤亡人数达到3000多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该枪造成的,再加上日军入侵的其它国家造成的伤亡加在一起,绝对是杀人最多的步枪。
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军方和枪械专家就意识到毛瑟步枪和MP18冲锋枪的作战种种缺陷,在一战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中,德国都以各种形式参战(苏联内战德国派出干涉军,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秃鹫军团),在实战中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点。[1]
德国军工企业的各项成果和计划,都必须向纳粹元首希特勒本人汇报和展示,Stg-44最初的的设计方案也不例外。StG-44的设计方案最早送到希特勒手中的时候,纳粹元首对其并不认可。希特勒参加过一战,自认为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当时StG-44的设计思路还是比较初步,比较明确的口号是代替轻机枪。希特勒认为St-G44的射程有限(500米内),不可能达到轻机枪的标准,所以将其否决了。后来相关将领重新解释了StG-44的设计理念,不再提及轻机枪。但是希特勒以一个老兵和国家军事决策者的眼光认为,StG-44虽然设计理念先进,但是必须使用新式弹药,无法利用原有的大量贮藏的毛瑟步枪子弹。StG-44还可以连发射击,实战中子弹消耗量并不亚于冲锋枪,消耗量非常惊人。一个国家在战争中重新准备一整套新式弹药系统,并且满足战斗需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行槐实际上,德国当时已经陷入困境,大量的装备和人员都损失在东线的拉锯战中,能够弥补前线的损失已经非常不易。更不要说,重新增加新式装备和相关的新式后勤系统的额外负担。所以希特勒将其否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种观点认为希特勒不能接受新事物,其实希特勒和传统的德国军人一样,为了等待新式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希特勒甚至人为推迟了库尔斯克会战的时间。[1]
但是军方的有识之士自然比元首更了解StG-44的实际意义,也不可能放弃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们仍然把StG-44大量生产并且投入实战。出于不违背元首命令的考虑,他们以MP-43/MP-44(冲锋枪的编号)的名称,通过了元首的批准。果然MP-43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突出,不但压制了苏军的波波莎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士兵军官都对其赞不绝口,一致档野友要求增加MP-43的装备数量。这些报告送到希特勒的手中,希特勒在注意到来自军队对该枪的评价之后,认识到了该武器的优越性。加上他已经知道MP-43所用的子弹仍然是7.92毫米口径,只是弹药长度缩短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子弹生产线就无需作较大的脊册改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对弹药问题的担忧。元首在下令加大MP-44的生产比率的基础上,亲自将其命名为Sturmgewehr44(简称StG-44。“Sturmgewehr”直译是“暴风雨式的步枪”的意思,德文“Sturm”的本意是“暴风雨”,在军事上“Sturm”也引申为“冲击”、“突击”、“冲锋”等)[1]
1938年,德国黑内尔公司受军方的要求,开始着手研制自动步枪的工作,开始研究必然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无法有效解决现有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在连续射击中的稳定问题。但是,随着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自动步枪的研制受到了德国军方的重视,研制速度明显加快。由枪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担任方案设计师,提出用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代替原有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划时代的观念。法国人已经在一战中研制了8×32mmSR利贝罗勒弹药。而德国也在1934年开始威力小一些的减装药的短药筒弹药这方面的研究,使用短药筒弹药可以将冲锋枪的特点结合到全自动步枪上,可保持步枪轻便以及连发射击容易控制的特点。1941年经过反复实验后德国研制成功一种7.92×33毫米步枪短弹。它的长度比当时的德军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缩短了,弹头更轻,发射火药减少,装药量由47格令(约3克)减至24.6格令(约1.6克),弹头重由198格令(约12.8克)减至123格令(约8克)。有效射程相应缩短了。这类短弹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这种子弹长度比原有毛瑟步枪弹缩短三分之一。使得枪的后坐力大大减小,解决了自动步枪无法连续准确射击的技术瓶颈。[1]
MKb42(W)突击步枪(5张)
随着弹药问题的解决,黑内尔公司1942年7月制造出了使用7.92×33毫米步枪短弹的50支样枪(MKb-42(H),MKb是Maschinenkarabiner的缩写,意为自动卡宾枪)。同年,军方另外一个制定研究的公司——卡尔-沃尔特公司也研制出50支样枪(MKb42(W)),这些武器经过德国军方枪械专家的严格测试。最终黑内尔公司的样枪MKb42(H)步枪由于综合性能的优越而中标。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
二战过后,苏联曾对缴获的StG-44作过技术评估,并把部份缴获的步枪及其他二战的过期军火输送到多个东方阵营及第三世界国家以作为军事援助。
该枪仍然有限地在西德和东德军警中服役了一段很短的时间,其后在两者有了自己的国防基础后便把StG-44完全淘汰掉。另外,其他华沙条约国家也曾装备过援自苏联的StG-44。南斯拉夫亦有把纳粹德军遗留下来的StG-44配发给南斯拉夫人民军伞兵部队使用至20世纪1983年,直到它们完全被Zastava M70突击步枪取代为止。后来,南斯拉夫把部份退役的StG-44卖给英国的收藏家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二战结束前,STG-44是世界上唯一的突击步枪。而且这款突击步枪在现在叙利亚内战的少数反对派民兵中还有使用,足见其做工质量之精良。
优点是威力大射程远。冲锋枪都是手枪子弹,威力小于步枪弹,射程也近,一般不超过150米。而突击步枪威力更大,射程起码在300到500米。还可以上刺刀啦,挂榴弹啦,这都是冲锋枪做不到的。
缺点当然也有。突击卜灶态步枪更大更重,子弹也更大更重(吃鸡游戏辩宽里,一发7.62子弹的重量,几乎是9mm手枪弹的二倍)。所以用突击步枪就带不了那么多子弹了。而且一般突击步枪的后坐力大,射速都低于冲锋枪,近距离短型源时间对无装甲目标进行火力倾泻的话,还是冲锋枪更猛。
突击步枪使用的是中间威力步枪弹(就是枪管口径不变,通过减少子弹发射药的药量以减少后坐力)如AK47系列或者减小枪管口径采用较轻的小口径弹如M16,AK74,95系列等.
冲锋枪使用的拦段羡是威力更小的手枪弹
突击步枪的子弹威力较大,枪身较长,使得其射程较远,射击时的精度较高,但枪身较重,且后坐力较大.比较适应交火距离较大的野外开阔地带作战
冲锋枪的子弹威力较小,枪身较短,其射程较近,射击的精度较差,但枪身较轻且后坐力较小,在堑壕及建筑物内等狭窄且交火距离较短的场合使用比较有优势.实际上冲锋枪最初就是为了适应一战的堑壕战才被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