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是最小的一位数。
自然数那个包括数字0。
比就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除。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比例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都相等。
方程中至少要有有一个未知数x。
已知单位一(整体),求部分,用乘法计算。
已知部分,求单位一(整体),用除法计算。
自然数那个包括数字0。
比就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除。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比例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都相等。
方程中至少要有有一个未知数x。
已知单位一(整体),求部分,用乘法计算。
已知部分,求单位一(整体),用除法计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毕业班复习- -
关于毕业班的复习,一直是让师生们头疼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知识的整理,后进生的“突击”,优生的提升,还有面上的关注……如此等等,让老师往往“心力交瘁”。
要想把复习工作做好,依我的切身体验,大约有以下几点(如有时间,再与大家详细交流) ——
• 只有登高,方能望远。希望老师们能够站得“高”一点,一定要认真研究“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制定方案,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如果你感到无所适从,请不要急急而行,先冷静下来,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可能是一个好办法。
• 欲速则不达。复习阶段学生接受的“训练量”(信息量)是很大的,不要搞单纯的“刺激 — 反应”式的机械训练,这样往往费力不讨好,有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很容易“疲”,信心的丧失比能力的缺失更可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比单纯提高训练量来得应该更有效。
• 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就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让学生自己出题,这样的方法通常很有效(经过试验),但是也一定不要脱离教师的“主导”,记住是“自主”学习,而不是“自由”学习,这对老师的要求要高一些。
• 变换形式,让复习变得不再枯燥。许多老师可能都曾遇到在复习阶段,试题满天飞的问题,复习阶段的课堂就变成了“做题—— 订正——再做题”的固定模式,毫无生趣而言。这样的形式不是一点不需要,因为孩子还是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关于“应考”的一些体验。但是,日久生厌,自然会影响复习的效率。这时,老师需要冷静分析,在“这样做”和“那样做”之间做出权衡。举个例子,如果我分析在接下来需要复习的几个知识点中孩子普遍会出现哪几个问题,那么,我就会与学生一同商量,制定出克服办法,然后再做题,这样孩子大多能够在做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让我想起曾经听过一个治疗胃病的方法,对学困生非常有用,那就是“少吃多餐”,大家想想,为什么少吃多餐有助消化? :)
• 螺旋上升,前后呼应,让整个复习阶段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复习过程成了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过程,而不单单是“应试”。不要孤立看待每一个复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要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复习进程的表述不应该是一条一直指向目标的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曲线”,孩子最终能力的达成往往是需要“迂回”的,因此,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对此应该积极对待,正确引导。
• 注意应考心理的引导,让师生都能以愉快的心理面对挑战。不要给学生“大难临头”的感觉,这样做,除了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一般不会有好的效果,或者只能是短时间的。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目的意义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大多采取小循环教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的组织
九义新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8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经过六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参差不齐。在小学生即将结束小学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有责任集中精力,抓住时机,系统地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标准”入手,明确复习的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基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时,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复习要求,各部分的重点要求是: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认识大写字母,并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会查字典;能初步辨析字的音、形、义,掌握学过的常用的多音字,注意不写错别字。
3、词语。
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能根据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词义,进行归类或顺序排列;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理解词义;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
4、句子。
熟悉句子的类型;能运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包括关联词语)造出思想健康、用词准确、意思完整的句子;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会区分和运用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熟练地进行句式互换、扩句和缩句;通过理解、分析句子,能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标点。
能正确地使用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书名号和省略号。
(二)、阅读
1、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像作文,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会分段表述。
2、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习作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有一定条理。
4、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
2、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作2、3分钟的发言,举止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4、听讲话、看影视,能转述主要内容。
以上所列项目是小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阅读方面、习作方面、口语交际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上要求是互相融合的,不能单独地复习一条而舍弃另一条。教学时要将以上条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要求,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复习明确目的。
关于毕业班的复习,一直是让师生们头疼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知识的整理,后进生的“突击”,优生的提升,还有面上的关注……如此等等,让老师往往“心力交瘁”。
要想把复习工作做好,依我的切身体验,大约有以下几点(如有时间,再与大家详细交流) ——
• 只有登高,方能望远。希望老师们能够站得“高”一点,一定要认真研究“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制定方案,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如果你感到无所适从,请不要急急而行,先冷静下来,用更多的时间思考可能是一个好办法。
• 欲速则不达。复习阶段学生接受的“训练量”(信息量)是很大的,不要搞单纯的“刺激 — 反应”式的机械训练,这样往往费力不讨好,有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很容易“疲”,信心的丧失比能力的缺失更可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比单纯提高训练量来得应该更有效。
• 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就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让学生自己出题,这样的方法通常很有效(经过试验),但是也一定不要脱离教师的“主导”,记住是“自主”学习,而不是“自由”学习,这对老师的要求要高一些。
• 变换形式,让复习变得不再枯燥。许多老师可能都曾遇到在复习阶段,试题满天飞的问题,复习阶段的课堂就变成了“做题—— 订正——再做题”的固定模式,毫无生趣而言。这样的形式不是一点不需要,因为孩子还是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些关于“应考”的一些体验。但是,日久生厌,自然会影响复习的效率。这时,老师需要冷静分析,在“这样做”和“那样做”之间做出权衡。举个例子,如果我分析在接下来需要复习的几个知识点中孩子普遍会出现哪几个问题,那么,我就会与学生一同商量,制定出克服办法,然后再做题,这样孩子大多能够在做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让我想起曾经听过一个治疗胃病的方法,对学困生非常有用,那就是“少吃多餐”,大家想想,为什么少吃多餐有助消化? :)
• 螺旋上升,前后呼应,让整个复习阶段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复习过程成了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过程,而不单单是“应试”。不要孤立看待每一个复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要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于复习进程的表述不应该是一条一直指向目标的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曲线”,孩子最终能力的达成往往是需要“迂回”的,因此,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对此应该积极对待,正确引导。
• 注意应考心理的引导,让师生都能以愉快的心理面对挑战。不要给学生“大难临头”的感觉,这样做,除了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一般不会有好的效果,或者只能是短时间的。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目的意义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多年的毕业教学,我都十分重视小学毕业阶段的复习整理工作。而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大多采取小循环教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的组织
九义新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内容,以多个知识点形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内容,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四、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8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5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3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10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30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0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12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6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经过六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参差不齐。在小学生即将结束小学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有责任集中精力,抓住时机,系统地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标准”入手,明确复习的要求:
学生在毕业时,应基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时,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过程性”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复习要求,各部分的重点要求是: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认识大写字母,并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会查字典;能初步辨析字的音、形、义,掌握学过的常用的多音字,注意不写错别字。
3、词语。
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能根据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词义,进行归类或顺序排列;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理解词义;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
4、句子。
熟悉句子的类型;能运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包括关联词语)造出思想健康、用词准确、意思完整的句子;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会区分和运用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熟练地进行句式互换、扩句和缩句;通过理解、分析句子,能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标点。
能正确地使用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书名号和省略号。
(二)、阅读
1、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像作文,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会分段表述。
2、会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3、习作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有一定条理。
4、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
2、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作2、3分钟的发言,举止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4、听讲话、看影视,能转述主要内容。
以上所列项目是小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阅读方面、习作方面、口语交际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上要求是互相融合的,不能单独地复习一条而舍弃另一条。教学时要将以上条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要求,找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复习明确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图形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C=2(a+b)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S=a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 C=4a ;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S=a.a=a2
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S=(a+b)h÷2
4、直径=半径×2 , d=2r ; 半径=直径÷2 , r=d÷2 ;
直径=周长÷圆周率 , d=c÷π ; 半径=周长÷圆周率÷2 , r=C÷π÷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 c=πd=2πr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 , c半圆=πr+d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 S =πr2
半圆的面积=圆周长的面积的一半 , S半圆=πr2÷2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 S=2(ab+ah+bh)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 V=Sh=abh
6、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 S=6a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V=Sh=a.a.a= a3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2个底面面积+侧面积 , S=2πr2+2πr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 V=Sh=πr2 h
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 V=1/3Sh
9、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
速度之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效之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三、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 千米(公里)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升) 立方厘米(毫升)
4、质量单位: 吨 千克(公斤) 克
5、人民币单位: 元 角 分
6、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
平年全年365天 ,2月28天 ; 闰年全年366天 , 闰年2月29天 。
1日=24小时 , 1时=60分 ,1分=60秒 , 1时=3600秒
四、概念:
1、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 O除以任何不为O的数都得O。)
2、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等式,等式未必都是方程。)
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8、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9、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一定)或kx=y
10、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一定)或k / x = y
11、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3、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偶数是0。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
14、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15、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7、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18、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19、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C=2(a+b)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S=a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 C=4a ;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S=a.a=a2
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S=(a+b)h÷2
4、直径=半径×2 , d=2r ; 半径=直径÷2 , r=d÷2 ;
直径=周长÷圆周率 , d=c÷π ; 半径=周长÷圆周率÷2 , r=C÷π÷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 c=πd=2πr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 , c半圆=πr+d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 S =πr2
半圆的面积=圆周长的面积的一半 , S半圆=πr2÷2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 S=2(ab+ah+bh)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 V=Sh=abh
6、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 S=6a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V=Sh=a.a.a= a3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2个底面面积+侧面积 , S=2πr2+2πr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 V=Sh=πr2 h
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 V=1/3Sh
9、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
速度之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效之和×合作时间=工作总量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三、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 千米(公里)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升) 立方厘米(毫升)
4、质量单位: 吨 千克(公斤) 克
5、人民币单位: 元 角 分
6、时间单位: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
平年全年365天 ,2月28天 ; 闰年全年366天 , 闰年2月29天 。
1日=24小时 , 1时=60分 ,1分=60秒 , 1时=3600秒
四、概念:
1、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 O除以任何不为O的数都得O。)
2、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是等式,等式未必都是方程。)
4、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5、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8、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9、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一定)或kx=y
10、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一定)或k / x = y
11、质数(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最小的质数是2。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3、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偶数是0。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
14、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能被5整除;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15、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6、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7、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18、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19、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