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豹装甲车的从CM31到CM32
2016-05-24
台湾军方比较重视轮式装甲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军方从美国购进约300辆“突击队员”V-150轮式装甲车,成为仅次于沙特的第二个大买主。不过,V-150为4×4装甲车,战斗全重不到10吨,乘员3人,载员2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为此,台湾陆军的“陆军战甲发展中心”(简称“战发中心”)于1988年开始了新型装甲车的研制工作。其实,战发中心的军官早在1985年即派员到爱尔兰TIL公司考察并探讨合作研制轮式装甲车事宜。到1992~1993年,共完成了2辆样车。随即定名为“CM31六轮甲车”,即CM31型6×6轮式装甲车。从开始调研到最后定型,先后用了7年多的时间。
CM31装甲车是一种6×6轮式装甲车,战斗全重16吨,乘员2人,载员10人,主要武器是车长操纵射击的7.62毫米机枪。此外,载员可利用随身携带的武器进行战斗。车体两侧仅有简单的射击孔,说明搭载步兵乘车战斗的能力不强,该车以战场上输送步兵为主要任务。载员室的10名载员面对面而坐,各有独立座椅,乘坐条件较好。不过,台湾军方对CM31装甲车一直不太满意,迟迟未能订货,认为“未来国军轮型装甲车,需兼顾兵员运输及作为各式武器装备的搭载平台,而将需求提升至8×8构型”。这一点成为8×8型CM32装甲车(即“云豹”装甲车)研制的契机。显然,尽管CM31中有一辆已改装成“万钧计划”中的阿扁专用的“总统逃生车”,但CM31已成过眼烟云。CM32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对象。
CM32装甲车的研制工作于2001年正式开始立项,牵头单位为台湾军方的“联勤兵整中心”,简称“兵整中心”。2002年9月30日,第一辆P0型初样车问世,用以检验8×8轮式装甲车的关键技术。2003年12月30日,P1型样车问世,“主要作研发测评之用”。2004年8月30日,P2型样车出厂,“主要供作战测评之用”。值得注意的是,3辆样车均在月末的30号拿出来亮相,很有意思。2005年1月11日,兵整中心在台湾中部的南投县的集集召开了CM32轮式装甲车命名大会,陈水扁到会打气助阵,逢场做秀。“云豹”装甲车终于从后台走向前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南投县就是1999年九二一台湾大地震的中心。这一回“云豹”问世,能给阿扁带来好运吗?
台湾军方对“云豹”装甲车寄以厚望,期望在2005年完成P3型样车后正式定型,2007年正式生产。初期生产852辆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型,加上各种变型车,最终的生产量可能达到1 400辆。整个“云豹”装甲车的研发费用约为7.3亿台币,约合2 212万美元。采购单价估计在4 000万~8 000万台币之间(视武器站的配置而定,约合120万~250万美元),与美国“斯特赖克”8×8装甲车单价相比,最贵的价格与其相当,最便宜的只是它的50%。看来这个“云豹”并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