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以"怎样学好语文"为题的演讲稿。急啊~~~~~~~

 我来答
V2458
2011-05-14 · TA获得超过88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7万
展开全部
时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应该怎样学语文?我究竟要花多少功夫学习语文?怎样才算语文学得好?”这大概是个永恒的问题。每个学生大概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每个语文老师都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每每仔细给他们回答,如何听,如何说,如何读,如何写……但学生还是一脸失望,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听得太多了。甚至有学生不客气地说:“原来的老师也是这么讲的。”弄得自己一脸尴尬。

的确,语文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头疼的科目,每个经历过考试的学生都深有体会,语文复习起来很困难,尤其是考卷上的考题,是课本上根本没有的,复习起来无从下手。语文它分为三大块,语文知识、阅读和作文。基础知识这个部分,是很零碎的这些东西。你整天看课本,课本里头都是一些课文,你就觉得收获并不是很大。然后阅读,它就是跟你出那么一篇文章,然后你就回答那些问题,你也觉得和课文关联不大。你课本里头的东西你背的再多,那些优美的散文你看的再多,但是阅读题出来了,那个文章你不明白,你不会做,你照样拿不到高分,就是这样。那作文肯定和课本的关系就不大了。

但是,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通过一道大关,那就是高考!而语文则是这雄关要隘中的第一要冲!第一科考好了,大家顿时情绪高涨,乘风破浪,势如破竹;第一科考不好,大家顿时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肠百结,后几科考试状态低迷,失败亦在所难免。而高考成败虽曰运气,岂非人为?君不知高考是终结,功夫在平时。平时多流汗,考试少流泪。要想取胜高考,必须赢在高一。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超常发挥,乃因百炼成钢。可见平时学好语文,练好“少林真功夫”,高考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以人文素质的培养来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完全可以这样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最精神;语文学得好的人,最高雅;语文学得好的人,最风流;语文学得好的人,最具人格魅力!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学语文,大概也是如此。前些年,死抠课本,死作习题,也许能蒙个高分,但不敢肯定说你学好了语文。这几年新课改了,编书的迷踪拳,命题的拳迷踪,教书的拳踪迷,读书的只有拳迷踪迷迷迷迷踪迷拳了。所以指望靠死读书读死书的方法肯定只有读书死了,就像指望身体健康,靠吃什么复合维生素片、什么十二康是不行的。这学语文就还得像牛吃草,不管是野草杂草、香草甜草、嫩草干谷草,先吃到肚里去,甚至苦草毒草,也尝一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刍回嚼,最后化到身体里去的,就是真正的收获。

社会的深刻变革,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
  传统的语文学习,在学校,使用全国同一套教材,听老师讲解传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外学习,可耐住寂寞,阅读感受、咀嚼品味、思考领悟,积累运用。但社会需求、精神需求,丰富多彩的环境,让人很难暖热书桌板凳,促使我们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
接受新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综合。“自主”,要求我们对自己的学习,自主规划,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发现;根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兴趣特长;个性化吸收发展。“合作”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和老师、同学、同事、环境等协调合作,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共同发展。“探究”,要求我们主动阅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综合”要求我们在学习语文中将语文知识和理科知识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听说读写结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能力,多种手段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灵活地看待语文,多渠道多手段学习语文。语文教材是“本”;但学习语文并不唯“本”,广义上说,凡是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载体,都是“教材”。传统的经典篇目是我们学习的范文,但是生活中精彩的对话、演讲、新闻报道、合同广告、唱段歌词、网络小说等等,更是活生生的范例。但文理各科知识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科教材都是很典范的说明文,学习理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语文。要跟老师学语文,但老师只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不是真理、精神的权威;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各色各样的人群都是老师。课堂是学习的阵地,但“课堂”在延伸,“远程教育”“空中课堂”“电话答疑”已不是神话,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读”是学习语文的主渠道,但“听”的机会越来越多,听介绍,听演讲发言,听歌曲、听诗歌朗诵,听播音员播讲等等,甚至听风声雨声。
  社会发展了,语文学习也要发展,适合未来的需要,更新学习观念,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改革创新学习方法手段,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做到的。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的体会有这样几点:
  第一,善于积累,广泛汲取知识营养。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至理名言。人们常说,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也是这个道理。积累是才智的酝酿,积累是能量的蕴蓄,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要注重平时积累,作积累的有心人,做知识的贪心人,广取博收,以备高考奋力一击。
  我们从哪些方面积累呢?
  一要积累成语、名言。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整齐和谐,言简意赅,读起来琅琅上口,品起来意味深长。“舍身取义” 是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舍己为人”是我们民族的高尚品格,“舍我其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舍短取长”是我们民族的深邃智慧……成语里天地人物鸟兽虫鱼无所不包,声色兴茂是挺秀为无所不有,表现力极强。如莺歌燕舞、虎背熊腰、狼吞虎咽、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龙飞凤舞、画蛇添足、地久天长、寥若晨星等等。如高我们每天记它几条,日积月累,我们每个同学岂不成了一部活词典?那时候,我们做起文来字字珠玑,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岂不美哉?
  名言警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的劳动人民,中外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在他们的诗文著作里,在他们的劳动实践中,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富有教益、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这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古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是不胜枚举。如果我们每天抄录识记它几条,即可砥砺品行、陶冶情操,又可丰富文采,应对高考,岂非一举数得?
二要积累诗文名篇。我们的教材荟萃古今中外诗文精华,凝聚人类的灿烂文化,课内70篇,课外更多。胸有万卷诗书,笔下才有锦绣辞章。
  三要积累生活素材。校园四季风物景象,身边同学老师举止言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皆可掇其英华,汇入脑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积累的知识多了,智慧自然明达,“腹有诗书气自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a href="http://sex.dadaec.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性赐坊钏础薄8钜睹庞谢ǚ惫帷H绱酥朗拢颐呛卫侄晃?br />   第二,勤学好问,全面培养语文素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能补拙,勤能长智。只有勤学不怠,才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素养。那么在语文方面需要培养那些能力素养呢?概括起来就是这么几点:一是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二是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严密的逻辑思辩能力,四是丰富的想象再造能力,五是健康的艺术审美能力,六是独特的发现创新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素养,就需要我们在这些方面勤学多练。
  首先要勤听、善听。听是接收信息,以耳聪而获新知。俗话说“说话听音,锣鼓听声”、“听弦歌而知雅意”,我们一定要充分拓宽并有效利用这一接收信息的通道,听出学问来。听,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心随耳动,勤做笔记,擢其精要,释疑解惑,学问日进;听,听同学发言,专心致志,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思想敏锐,理念前卫,互相学习,互相启迪,耳濡目染,携手前进,岂不妙哉?
  二是要勤读、善读。课内课外,借鉴吸收。清早自习,高声朗读,口诵诗书,倒背如流;课堂朗读,声情并茂;课外选读,广取博收。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提起要,钩其玄,悟其理,品其味。
  三要勤说、善说。课前演讲,课堂发言,交流辩论,当说就说,敢说善说,提高语言艺术,善于机智应答;不仅蕴秀于内,还能现美于外。敢于表现自己,适应社会需要。
  四要勤写善写,读书笔记,诗歌随感,时事评论,周记作文,勤动笔,勤思考。构思立意,务要新奇;斟酌语句,力求生动。细听老师讲评,多与同学交流,不断积累经验,尽量发挥优势。
  除了勤学,还要善问。读书质疑,自设问题;互相问答,请教老师。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新课程提倡师生互动式学习,提倡合作式学习,“三人?a href="http://sex.dadaec.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性虮赜形沂Α保灰樾模灰鞫谑ι洹⑼е涞幕ハ嘌爸校啬苁迪质ι托彻步?br />   勤学与好问,相辅相成。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只要我们勤奋不怠地学,持之以恒地学,活而有序地学,再加以虚心地问,诚恳地问,寻根究底地问,就不愁知识不丰,能力不强,素养不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古勤奋成善果,素养全面靠善学。
  第三,感悟生活,充分拓展学习空间。
  学习要善于思考感悟。读文悟理,并加以迁移,加以运用,把知识学活。要把课内所学的语修逻文知识推广开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各个学科互相渗透,社会生活广泛联系,再加以思考参悟,才能全面提升人生境界。
  其实语文不只是课本,语文就是生活。《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道理。高中时期,是我们人生之花开得最灿烂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吸取生活的营养,含英咀华,让青春绽放出更绚丽的花朵。
  生活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无字书,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必能感悟良多。云走霞飞,潮起潮落,给你以生命流动之灵气;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让你惊叹苍茫与辽远;青山碧水,柳绿花红,让你感受世界之绚丽;春燕呢喃,秋雁掠空,让你沉思生命之轮回。这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了我们多么丰富多采的联想和生动的启迪!离家时母亲眼角的泪花,送别时慈父佝偻的背影,失利时老师亲切的话语,生病时同学温热的开水……一颦一笑都是爱,点点滴滴都是情。
生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波澜起伏,涟漪丛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常变常新。我们紧跟时代,紧贴生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时时吸取时代新鲜气息,处处保持青春活力。生活如鲜花般灿烂,它是一幅画;生活如美酒般芳醇,它是一首诗;生活如河流般宛转,它是一首歌。学习语文,你的生活会高雅高贵;热爱生活,你的人生会情趣盎然!
  第四,修身养性,努力协调智商、情商。
  学文修身,学文养气,这是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我们读圣贤书,要像古圣先贤、仁人志士那样培养高尚情操;我们读精美文,要学习人家高超的语言艺术,培养高雅的人文气质。
  学习的过程,智商是基础,情商是保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学业精进、人格塑造的双重任务。
  平时要善于排除干扰,聚精会神搞学习、塑人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勤奋进取,力争上游。不忌人长,学人所长;不笑人短,避人之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孜孜不倦,学而不厌。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考时沉着冷静,大胆细心,不因题易掉以轻心,不因题难丧失信心。须知我易人也易,我难人也难。超越自我,勇于取舍;诚实应考,考出真实水平。
  同学们,走进中学,就要赢取人生;要赢取人生,就要赢得高考;要赢得高考,就要学好语文!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说到底,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学好了。我很欣赏孔庆东教授的这句话,真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