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这个诗句。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在在。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啥意思?...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在在。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啥意思?
展开
 我来答
山海轩
高粉答主

2011-05-1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1.6亿
展开全部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倩儿七七
高赞答主

2011-05-14 · 一个有才华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335
采纳率:60%
帮助的人:4707万
展开全部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
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叫我AlisonZ李慕梓
2011-05-14 · 超过1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2万
展开全部
怎样理解“茅檐长扫静无苔”的意思呢?关键在“茅檐”二字。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明:“‘茅檐’代指庭院”。后面所附《〈书湖阴先生壁〉赏析》一文也说:“‘茅檐’代指庭院。”并分析道:“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该文引自《宋诗鉴赏辞典》。

上面的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然。既然“‘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青苔贴地,花木掩映,又有何妨?打扫青苔大可不必。从一般院式草堂建筑的布局来看,院子四面围着房屋。正面进去的第一间俗称“厅屋”,它靠院子的一面有檐无墙,向外的正面墙叫檐墙。诗人所书之“壁”就是这檐墙对外的一面,“闼”在墙的正中。院子俗称“天庭”,低于屋地平面一尺上下,周长略大于上方“口”字形屋檐。院子的作用主要是排水和采光。为了防止檐上滴水的冲刷,院子通常用窑砖或石块铺成。因此,院内“花木成畦”是不实际的。

从“书湖阴先生壁”可知:作者未见到主人,才在壁上题诗留言;由诗中“排闼”一词可知:大门一直是关着的。作者在“厅屋”檐墙外,隔着墙或门怎么能看见庭院呢?而“茅檐”是屋顶伸出墙外的部分,从观察的角度可以断定,作者看到的是“茅檐”而不是庭院。说“‘茅檐’代指庭院”不免牵强附会。“茅檐长扫”,怕是不成吧?正是这种疑惑,才有“‘茅檐’代指庭院”的说法,并且一直被人们所接受。随着居住条件的进步,扫“茅檐”越来越鲜为人知;可实际上,“茅檐”是要扫的,不但下面常有蛛网灰尘要扫,而且上面更要“长扫”。只要是久住过茅屋的人都一清二楚:屋面上的草不断腐朽,留下的残渣不及时扫除,下雨就会渍水;“茅檐”段面,过水量大,湿草厚,常有青苔;特别是旧屋茅檐,只有“长扫”才能延长使用寿命。由此可见,“茅檐长扫”正是主人精明勤快的表现。

主人为何闭门呢?诗人去见朋友,何不“排闼”而入?或许主人闭门是怕干扰,在庭院中忙着什么。作为邻居的诗人爱屋及乌,回首又见“花木成畦”,“一水护田”,于是欣然题诗于壁上,让“两山排闼送青”,来表达对主人的赞美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