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展开全部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模块五中活动2的可选案例A《英语课堂发生的意外》,这个案例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侯艳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情景。读完后,我感触颇多,思绪万千,不禁想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尝试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师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随着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应运而生,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说,他让她说,很少有人主动站起来发表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的同学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参与讨论。而有些组由于分工不明确,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讨论出个结果,确定谁来发言,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主要由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课堂效率甚低。
那么,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面,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合作目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让学生有所思。因此每节课前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问题,再让学生充分读书,独立思考。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打开,思路还很模糊的情况下,就匆匆进入讨论环节,势必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造成冷场的情况或者自己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人云亦云。
二、重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目前,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还是流于形式,是易于老师控制的一般组合形式,其热闹只是满足与装点门面,许多情况下具有弄虚作假的成份,没能强化合作过程,使学生在开展思索、交流、讨论、练习中获取知识。一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教师采用的也是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却呆在一起,“放任学生自由”,结果学生虽热情很高,用表演话剧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可是学生们的学习、合作意识极差,观看的同学哈哈大笑,表演的同学由演员变成小丑。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此时,学生们只把这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一种乐子,根本就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更谈不上有任何研究与提高了。这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个幌子。因此,我们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主动开展思索、交流、讨论、练习,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分工,定位角色,增强学生参加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二是要大胆交流,乐于合作,提高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促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取长补短。
三、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可引导学生“课文用猜想作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又如“作者在小说中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学生可能不能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
(2)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激发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四、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如较为简单的,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才能能理解的,就不必合作。
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我们知道,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 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 或某一片段,不要流于形式。
五、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
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这一点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合作学习、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共同探讨课文的知识与道理。
六、教师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说出园林的特点, 学生的兴趣肯定不浓。但是如果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此景点,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提高。 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的方式、手段有许多。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合作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
那么,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面,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合作目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让学生有所思。因此每节课前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问题,再让学生充分读书,独立思考。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打开,思路还很模糊的情况下,就匆匆进入讨论环节,势必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造成冷场的情况或者自己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人云亦云。
二、重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目前,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还是流于形式,是易于老师控制的一般组合形式,其热闹只是满足与装点门面,许多情况下具有弄虚作假的成份,没能强化合作过程,使学生在开展思索、交流、讨论、练习中获取知识。一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教师采用的也是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却呆在一起,“放任学生自由”,结果学生虽热情很高,用表演话剧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可是学生们的学习、合作意识极差,观看的同学哈哈大笑,表演的同学由演员变成小丑。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此时,学生们只把这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一种乐子,根本就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更谈不上有任何研究与提高了。这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个幌子。因此,我们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主动开展思索、交流、讨论、练习,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分工,定位角色,增强学生参加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二是要大胆交流,乐于合作,提高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促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取长补短。
三、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可引导学生“课文用猜想作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又如“作者在小说中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学生可能不能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
(2)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激发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
(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四、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如较为简单的,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才能能理解的,就不必合作。
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我们知道,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 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 或某一片段,不要流于形式。
五、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
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这一点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合作学习、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共同探讨课文的知识与道理。
六、教师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说出园林的特点, 学生的兴趣肯定不浓。但是如果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此景点,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提高。 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的方式、手段有许多。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合作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