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翻译

 我来答
百度网友98158b717
2011-05-18 · TA获得超过1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马被发现。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称之为千里马。   能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因)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1 辱:受屈辱    2 祗zhǐ:通祇,只是,   3于:在。   4 奴隶人:马夫。    5 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6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   7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8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9 以:把。   10一食:吃一顿。食,吃。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ì):通“饲”,喂养。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19 且:犹,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之:鞭打马。   26 策:名词,马鞭。前后有名词时,策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27 之:指千里马,代词。   28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9 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2 材:通“ 才 ”,才能。   33 鸣:马叫,   34 之:无意义。   35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6 临:面对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 其(2):其实,表推测   40 邪:同“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041虽:即使。   42知:懂得。
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祇” 只是   (2)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 现 ”,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5)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通“饲”,饲养;喂养。
古今异义:
  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策 古义:马鞭 今义:策划,策略
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并列,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即使。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辱——辱没   骈—两马并驾   称——称为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貌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着   知——识别,了解
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特殊句式:
  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主题归纳:
  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理解式默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 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2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文体介绍:
  文体说,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6583.htm

苦茶品淡Bb
2011-05-17 · TA获得超过2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世上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马被发现。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称之为千里马。   能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因)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啊!

同学,下回这种问题可以直接用百科会更方便一点! 希望你能选中我的回答,我在完任务 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嘻哈小翘皮
2011-05-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shí   ,古音为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译文
  世上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这以后才有日行千里的马(被发现)。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好的马,也只能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称之为千里马。   能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的的特点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吧!
一、注释
  1.辱: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2故:所以   3于:在。   4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    5 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6 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   7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8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9 以:把。   10一食:吃一顿。食,吃。   11 或:有时   12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4 食(sì):通“饲”,喂养。   15 其:指千里马,代词。   16 是:这样,指示代词。   17 能:才能。   18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19 且:犹,尚且。   20 欲:想要。   21 等:等同,一样。   22 不可得:都做不到。   23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4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5 策之:鞭打马。   26 策:名词,马鞭。前后有名词时,策字名词活用作动词。   27 之:指千里马,代词。   28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   29 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养它。   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2 材:通“ 才 ”,才能。   33 鸣:马叫,   34 之:无意义。   35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6 临:面对   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39 其(2):恐怕,表推测   40 邪:同“ 耶 ”,表示疑问。   41虽:故虽(即使)有名马 虽(虽然)有千里之能   42知:懂得。
二、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 只是   (2)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 现 ”,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材 ” 通 “ 才 ”,才能。“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5)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通“饲”,饲养;喂养。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 古义:通“饲”喂养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策 古义:马鞭 今义:策划,策略
四、一词多义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并列,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即使。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   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辱——辱没   骈—两马并驾   称——称为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   才美——才能,美貌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使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着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八、特殊句式
  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九、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没的具体表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十、主题归纳
  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十一、理解式默写
  1 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 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2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