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 的管理标准化是从何时开始的?企业 的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有何联系?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其实自建企业开始就有了标准化,但讨论中国企业的管理标准化大概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是相辅相成的,以可以说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都应包含在企业的标准化里面,质量是一个面、环境是一个面、而安全管理体系也是一个面,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企业的标准化。
标准化发展阶段:
(一)原始标准化
(二)古代标准化
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
2.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
3.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
4.建筑标准化
5.交通运输标准化
(三)近代标准化
(四)现代标准化
具体参见《标准化发展阶段介绍》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是相辅相成的,以可以说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都应包含在企业的标准化里面,质量是一个面、环境是一个面、而安全管理体系也是一个面,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企业的标准化。
标准化发展阶段:
(一)原始标准化
(二)古代标准化
1.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
2.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
3.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
4.建筑标准化
5.交通运输标准化
(三)近代标准化
(四)现代标准化
具体参见《标准化发展阶段介绍》
参考资料: http://www.orenlan.cn/Contents.aspx?f_id=586&clasName=%B1%EA%D7%BC%BB%AF%D6%AA%CA%B6
展开全部
1.企业的特征:⑴、社会组织。⑵、经济组织。⑶、法人组织。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⑴、产权关系明晰; ⑵企业法人权责健全;⑶、有限责任;(4)、组织管理科学(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的管理)。对于我国原国有企业来讲,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还包括“政企分开”的特征。
3.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 :(1)有限责任;(2)协议出资,记名股票;(3)股票不得上市流通和任意转让;(4)一人一权原则;(5)股东人数少;(6)股东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4.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1)有限责任;(2)等额不记名股票;(3)公开发行;(4)一股一权;(5)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6)财务公开;(7)股东人数多;(8)规模大。
5.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⑴、决策机构 ⑵、执行机构 ⑶、监督机构。
6.管理的性质:⑴、管理属性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⑵、管理理论的二重性。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⑶、管理学科的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7.管理的基本职能:⑴.计划。 ⑵.组织。 ⑶.指挥。 ⑷.控制。 ⑸.协调。 ⑹.激励。
8.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1)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作的标准化;包括方法的标准化和工具的标准化等。(3)对工人进行培训;(4)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制度;(5)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6)管理的“例外原则”。(管理者-管理重大事件)☆(7)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
9.行政组织理论。(韦伯):(1)权力的划分。传统型权力、法理型权力、魅力型权力。(2)科学组织的权力基础是法理型权力。
10.人际关系理论。(梅奥):(1)社会人观点。(2)非正式组织。(3)组织的积极性来自于工人的“士气”。
11.双要素理论。(赫茨伯格):(1)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2)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工作挑战性、晋升机会等。
1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1)组织是一个合作的系统。(2)组织存在要有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信息交流。(3)组织平衡。组织对内的平衡条件是组织提供的诱因大于或等于组织成员的牺牲;组织对外的平衡条件是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
13.决策理论学派:(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标准是“满意准则”。(3)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决策应按科学的程序进行。
14.权变理论学派:该理论认为管理理论、方式和方法都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没有普遍适应与所有企业的方式和方法。
15.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1)表层文化;(2)中层文化;(3)深层文化。
16.企业文化的功能或作用:(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
17. 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适用范围)
⑴、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简单小企业)职能能制组织结构。(实际使用)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技术简单,稳定性好的中小企业)⑷、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技术复杂,产品品种多,市场广阔的大型企业)⑸、矩阵制组织结构。(技术,市场变化大的企业)
18.虚拟公司的特征:(1)高效性;(2)无边界;(3)灵活性。
19.市场预测的方法:1.个人经验判断法2.集体经验判断法3.专家判断法
20.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⑴、标准化工作。⑵、定额工作 ⑶、计量工作 ⑷、信息工作⑸、以责任制度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⑹、职工技术业务培训
2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⑴、目标统一原则。⑵、权责相等原则。 ⑶、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原则。⑷、协作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⑸、精简高效的原则。
22.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⑴、直线制组织结构。⑵、职能制组织结构。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⑷、事业部制组织结构。⑸、矩阵制组织结构。
23.竞争力量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五力模型:⑴、现有同行。⑵、供应商。⑶、顾客。⑷、潜在进入者。⑸、替代品生产商。
24.市场调查的方法:⑴、询问法。 ⑵、观察法。(真实、可靠的重大问题) ⑶、试验法。
25.SWOT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方法的含义。SWOT方法是将市场环境分为环境机会O和环境威胁T,将企业条件分为优势S和劣势W,企业据此进行分析,形成O—S、O—W、T—S和T—W四种形态,针对不同形态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
2.SWOT分析方法的步骤:第一步:列出所有的环境机会(Opportunity)和环境威胁(Threat)。 第二步:找出主要环境机会和环境威胁。第三步:列出所有的企业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 第四步:找出主要的企业优势和劣势。第五步:做SWOT评估矩阵。第六步:根据项目所在的矩阵,制定相应的经营对策。2、环境扫描法。对环境因素逐一分析,提出对策的。
26.发展型战略的主要类型有:(1)密集型增长战略。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2)、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3)、多元化战略。同心多样化。跨行业多样化。混合多样化。
27.企业竞争战略模式:A、总成本领先战略。其特点是保持综合成本最低。
实现方式主要有:(1)规模效益。(2)经验效益。(3)原材料垄断。
B.差异化战略。其特点是突出特色和不同。
实现方式有:(1)产品功能差异。(2)产品质量差异。(3)价格差异等。
C.集中化战略。其特点是利用专业化优势。
实现方式有:(1)产品专业化。(2)市场专业化。
28.企业经营决策的特点:⑴、目的性。⑵、全过程性。⑶、风险性。
意义:1提高人民生活需要2.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3.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4.经济发展需要5.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29.决策的分类:
⑴、按决策在企业中的地位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⑵、按决策的条件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⑶、按决策的层次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⑷、按决策的问题是否重复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⑸、按决策的方法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30.决策的主要方法:⑴、量本利决策方法。⑵、决策树方法。⑶、主观决策方法。
31.决策的主要程序:⑴、提出问题⑵确定目标⑶制定可行方案⑷方案评价⑸确定方案⑹方案实行
32.网络计划技术P161: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
33.新产品的分类。(1)全新新产品;(2)换代新产品;(3)改进新产品;(4)仿制新产品。
34.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含义。所谓产品经济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被市场淘汰为止在市场上延续的全部时间。
35.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经营策:⑴、投入期的经营策略。(短)⑵、成长期的经营策略。(快)⑶、成熟期的经营策略。(改) ⑷、衰退期的经营策略。(换)
36.延长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方法:1、开发新市场。 2、开发产品新用途。3、改进产品功能。4、降低产品价格。5、改进产品销售服务
37.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以提高价值为目的。(2)、以功能分析为核心。(3)、重点在设计与计划阶段。(4)、依靠集体智慧和各部门的协作。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⑴、产权关系明晰; ⑵企业法人权责健全;⑶、有限责任;(4)、组织管理科学(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化的管理)。对于我国原国有企业来讲,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还包括“政企分开”的特征。
3.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 :(1)有限责任;(2)协议出资,记名股票;(3)股票不得上市流通和任意转让;(4)一人一权原则;(5)股东人数少;(6)股东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4.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1)有限责任;(2)等额不记名股票;(3)公开发行;(4)一股一权;(5)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6)财务公开;(7)股东人数多;(8)规模大。
5.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⑴、决策机构 ⑵、执行机构 ⑶、监督机构。
6.管理的性质:⑴、管理属性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⑵、管理理论的二重性。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⑶、管理学科的二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7.管理的基本职能:⑴.计划。 ⑵.组织。 ⑶.指挥。 ⑷.控制。 ⑸.协调。 ⑹.激励。
8.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1)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作的标准化;包括方法的标准化和工具的标准化等。(3)对工人进行培训;(4)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制度;(5)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6)管理的“例外原则”。(管理者-管理重大事件)☆(7)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
9.行政组织理论。(韦伯):(1)权力的划分。传统型权力、法理型权力、魅力型权力。(2)科学组织的权力基础是法理型权力。
10.人际关系理论。(梅奥):(1)社会人观点。(2)非正式组织。(3)组织的积极性来自于工人的“士气”。
11.双要素理论。(赫茨伯格):(1)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人际关系等。(2)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成就、工作挑战性、晋升机会等。
12.巴纳德的组织理论:(1)组织是一个合作的系统。(2)组织存在要有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信息交流。(3)组织平衡。组织对内的平衡条件是组织提供的诱因大于或等于组织成员的牺牲;组织对外的平衡条件是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
13.决策理论学派:(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标准是“满意准则”。(3)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决策应按科学的程序进行。
14.权变理论学派:该理论认为管理理论、方式和方法都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没有普遍适应与所有企业的方式和方法。
15.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1)表层文化;(2)中层文化;(3)深层文化。
16.企业文化的功能或作用:(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凝聚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
17. 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适用范围)
⑴、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简单小企业)职能能制组织结构。(实际使用)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技术简单,稳定性好的中小企业)⑷、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技术复杂,产品品种多,市场广阔的大型企业)⑸、矩阵制组织结构。(技术,市场变化大的企业)
18.虚拟公司的特征:(1)高效性;(2)无边界;(3)灵活性。
19.市场预测的方法:1.个人经验判断法2.集体经验判断法3.专家判断法
20.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⑴、标准化工作。⑵、定额工作 ⑶、计量工作 ⑷、信息工作⑸、以责任制度为核心的规章制度 ⑹、职工技术业务培训
2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⑴、目标统一原则。⑵、权责相等原则。 ⑶、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原则。⑷、协作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⑸、精简高效的原则。
22.常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⑴、直线制组织结构。⑵、职能制组织结构。⑶、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⑷、事业部制组织结构。⑸、矩阵制组织结构。
23.竞争力量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五力模型:⑴、现有同行。⑵、供应商。⑶、顾客。⑷、潜在进入者。⑸、替代品生产商。
24.市场调查的方法:⑴、询问法。 ⑵、观察法。(真实、可靠的重大问题) ⑶、试验法。
25.SWOT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方法的含义。SWOT方法是将市场环境分为环境机会O和环境威胁T,将企业条件分为优势S和劣势W,企业据此进行分析,形成O—S、O—W、T—S和T—W四种形态,针对不同形态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
2.SWOT分析方法的步骤:第一步:列出所有的环境机会(Opportunity)和环境威胁(Threat)。 第二步:找出主要环境机会和环境威胁。第三步:列出所有的企业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 第四步:找出主要的企业优势和劣势。第五步:做SWOT评估矩阵。第六步:根据项目所在的矩阵,制定相应的经营对策。2、环境扫描法。对环境因素逐一分析,提出对策的。
26.发展型战略的主要类型有:(1)密集型增长战略。市场渗透。产品开发。市场开发。(2)、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3)、多元化战略。同心多样化。跨行业多样化。混合多样化。
27.企业竞争战略模式:A、总成本领先战略。其特点是保持综合成本最低。
实现方式主要有:(1)规模效益。(2)经验效益。(3)原材料垄断。
B.差异化战略。其特点是突出特色和不同。
实现方式有:(1)产品功能差异。(2)产品质量差异。(3)价格差异等。
C.集中化战略。其特点是利用专业化优势。
实现方式有:(1)产品专业化。(2)市场专业化。
28.企业经营决策的特点:⑴、目的性。⑵、全过程性。⑶、风险性。
意义:1提高人民生活需要2.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3.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4.经济发展需要5.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29.决策的分类:
⑴、按决策在企业中的地位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⑵、按决策的条件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⑶、按决策的层次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⑷、按决策的问题是否重复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⑸、按决策的方法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30.决策的主要方法:⑴、量本利决策方法。⑵、决策树方法。⑶、主观决策方法。
31.决策的主要程序:⑴、提出问题⑵确定目标⑶制定可行方案⑷方案评价⑸确定方案⑹方案实行
32.网络计划技术P161: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
33.新产品的分类。(1)全新新产品;(2)换代新产品;(3)改进新产品;(4)仿制新产品。
34.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含义。所谓产品经济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被市场淘汰为止在市场上延续的全部时间。
35.产品经济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经营策:⑴、投入期的经营策略。(短)⑵、成长期的经营策略。(快)⑶、成熟期的经营策略。(改) ⑷、衰退期的经营策略。(换)
36.延长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方法:1、开发新市场。 2、开发产品新用途。3、改进产品功能。4、降低产品价格。5、改进产品销售服务
37.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以提高价值为目的。(2)、以功能分析为核心。(3)、重点在设计与计划阶段。(4)、依靠集体智慧和各部门的协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没由什么关联 但一般想更好的发展的企业都会去认证的 比如你公司拿到了9000和14000的认证 那就会由更多的客户去你们了 毕竟认证的和没认证是由很大的差别的
企业管理标准化其实在中国也由很久了
楼主海由什么不懂的 可以继续问我
企业管理标准化其实在中国也由很久了
楼主海由什么不懂的 可以继续问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标准化只是一个理念,通过标准化可以使得新人很快的熟悉生产OR工作流程。可以节约成本并且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异常发生(质量事故、工伤、安全事故、责任事故等)企业的标准化与这些认证就像什么关系来着:有认证的公司不一定做好标准化,做好了标准化的公司一定可以通过认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0145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呼和浩特草原之歌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南昌湖上倒影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重庆晨曦微光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