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父母称呼都是怎么叫的

 我来答
暴走爱生活55
高能答主

2019-10-09 · 我是生活小达人,乐于助人就是我
暴走爱生活55
采纳数:4156 获赞数:169276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扩展资料:

相关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称

未来小匠
2017-08-20 · 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好。
未来小匠
采纳数:524 获赞数:367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现在荧屏上每天都在播放古装电视剧(或电影),不管哪朝哪代,剧中人物对父母的称呼一律都是爹、娘。其实这很不严谨,编剧没有下功夫去了解历史常识,以至于误导了观众。
在古代不同的时期,人们对父母的称呼千差万别。下面炳哥为大家梳理父母的口头称谓,以正视听。
在汉代以前,人们称呼生身长辈为父、母,或考、妣。其中,考、妣偏重于书面语,而且既可指健在也可指已故。如《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
到汉魏时期,称谓发生了演变,父、母之称更加书面化,考、妣专指已逝父母。这之后,对父亲的口头称呼有:
(1)“爷”,或“耶”。我们比较熟悉的《乐府诗集·木兰辞》,其中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爷”为古代口语中对父亲最常用、最流行的称谓。这一称呼影响至今,如“爷儿俩”、“老爷子”。 (2)“爸”。“爸”并不是外来词,而是汉语固有词汇。三国时期成书的《广雅》:“爸,父也。”
(3)称“阿爹”、“爹”。北宋书籍《广韵·哿韵》:“爹,北方人呼父。”可见,“爹”的称呼有很强的地域性。
(4)称“翁”。《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要煮刘邦之父,刘邦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称“哥”。这个称呼在我们看来比较奇怪,但确实存在。比如《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 ’”。四哥,即玄宗之父睿宗。也有父亲和儿子交谈时自己称呼自己的。
(6)古代方言土语对父亲的称谓有“老子”、“叔”或“伯”、“大”或“大大”等等。
对母亲的口头称呼有:
(1)称“娘”。《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娘”的称谓在口语中应用也十分普遍,与“爷”相对。
(2)称“妈”。《广雅·释亲》:“妈,母也。”
(3)称“姥”。《乐府诗集·琅娜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4)称“婆”。《乐府诗集·折杨柳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5)称“媪”。《 广雅·释亲》:“媪,母也。”
(6)称“妪”。《说文·女部》:“妪,母也。” (7)古代各地方言土语对母亲的称谓还有“妮”、“姐”、“媓”、“媞”等等。
参考资料:李琦《汉语中父亲称谓语探讨》、张玺乾《古汉语中对父母的称谓》、王丽杰《浅论几个父母称谓的溯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01-15
展开全部
只说父母作为第二人称出现时,古今没什么变化,口语标准称谓就是“爸、妈”,父亲也被称“爹”“公”,南北朝时有变化,开始称父亲为“爷”或“耶”,称祖父为“爹”,后来唐宋时期,中原地区首先将二者又变了回来,即“爹”是父,“爷”是祖父,并逐渐推广到全国,但至今有部分地区没变回来,仍称父为“爷”,还有些方言变异为“达”“大”等 而母亲后来统称“娘”,变化较少
“父亲、母亲”作为对自己父母第二人称的称呼其实很晚,要到宋元时期了
满清入关后,满洲人习惯用叠字的叫法对北方官话地区有影响(满语口语称父亲“哲哲”称母亲“讷讷、讷尼”),因此出现了“爸爸、爹爹、妈妈”这样的叫法,而南方一些地区则出现了“阿爹、阿爸、阿妈”
总之,汉语里从古至今流传最久、使用范围最广的三对就是“爸、妈”“爹、娘”“父亲、母亲”,所以有些古装剧里口语第二人称称呼父母为“爹、娘”没错,称呼“爸、妈”会被一些无知的人认为太过现代,称呼“父亲、母亲”又显得太正式,所以“爹、娘”是最合适用在古装剧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顿池BF
2020-08-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71
展开全部
高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