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凌演的电视剧有哪些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翁卷,字灵舒,一字续古,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据说是乐清七里港排岩头人)。登南宋淳熙十年(1183)乡荐,出未仕。 “永嘉四灵”之一,诗学晚唐,耽苦吟,多佳句。著有《苇碧轩诗集》。
翁卷以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宝贵的一席,也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功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 《山雨》
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编辑本段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编辑本段生卒及墓葬之谜
翁卷生卒时间及地点之谜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朋的百年机缘。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翁卷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诗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现在连一块墓碑也找不到,自然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
编辑本段翁卷纪念馆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在原貌已经荡然无存,惟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呈现在眼前,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天的古枫香和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编辑本段永嘉四灵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同为南宋时温州人。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盖四人因(翁)卷字灵舒,故遂以(徐)道晖为灵晖,(徐)文渊为灵渊,(赵)紫艺为灵秀。”“皆自号为‘四灵’云”。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
“四灵”以五律为诗作主要体裁,多以咏景物,五律中尤重中间二联,苦吟推敲,翻空出奇,有些诗句确亦奇巧精致。徐照的“众船寒渡集,高寺远山齐”(《题衢州石壁寺》)、“风顺眠听角,楼高望见船”(《永州寄翁灵舒》),徐玑的“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孤坐》)、“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冬日书怀》),翁卷的“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成泥”(《信州草衣寺》)、”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赵师秀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池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壕上》)等诗句,景物观察细致入微,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不同角度捕捉形象,对形象加以巧妙安排、准确描绘、高低对照、色彩映衬、动静相生,有匠心独运之处,遣词用字、对偶声韵甚为讲究,收到很好效果,此为“四灵”工五律所能达到之最高成就。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 1 白满川 2 , 子规 3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4 蚕桑 5 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乡村四月
4、了--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乡村四月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 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泊舟龙游》 未得桥开锁,去船难自由。渚禽飞入竹,山叶下随流。 忽见秋风喜,还成早岁愁。卧闻舟子说,明日到衢州。 《陈西老母氏挽词》 八十余年寿,孀居备苦辛。成家无别物,有子作诗人。 远客移书吊,新坟得佛邻。秋堂挂遗像,癯若在时身。 《酬杜子野》 千葩开欲休,独客思悠悠。江水能相隔,春风不共游。 数篇诗未答,一幅信重收。多少怀君意,莺声高树头。 《初晴道中》 初晴残湿在,众树碧光鲜。幽鹭窥泉立,闲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石路是谁作,姓名岩上镌。 《处州苍岭》 步步蹑飞云,初疑梦里身。村鸡数声远,山舍几家邻。 不雨溪长急,非春树亦新。自从开此岭,便有客行人。 《春日和刘明远》 不奈滴檐声,风囘昨夜晴。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春雪》 疑是梨花发,满园惊乍看。不能为腊瑞,空自作春寒。 远遁营巢鹊,深埋吐叶兰。从教艳阳晒,流去作波澜。 《悼雪庵禅师》 悟了无生妙,归空若故乡。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炉香。 坏衲犹悬树,新松忽过墙。僧中留不得,几日为凄凉。 《道上人房老梅》 孤高不受埃,老怪昔谁栽。仙魄乘槎去,龙身带雪来。 数枝寒照水,一点净沾苔。头白狂诗客,花时屡往囘。 《冬日登富览亭》 未委海潮水,往来何不闲。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 渔舸汀鸿外,僧廊岛树间。晚寒难独立,吟竟小诗还。 《冬日过道上人旧房》 已知超众相,假质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门无旧客来。 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犹是疑行脚,何年见却囘。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
人物,文学家,诗人,南宋,永嘉四灵
我来完善 “翁卷”相关词条:
徐玑赵师秀徐照蛋卷仔凤凰卷蛋卷紫菜肉松蛋卷仔蛋白肉松蛋卷仔椰蓉肉松蛋卷仔香芋肉松蛋卷仔
徐玑 赵师秀 徐照 蛋卷仔 凤凰卷 蛋卷 紫菜肉松蛋卷仔 蛋白肉松蛋卷仔 椰蓉肉松蛋卷仔 香芋肉松蛋卷仔 朱古力肉松蛋卷仔 草莓肉松蛋卷仔 芝麻肉松蛋卷仔 海鲜肉松蛋卷仔 芝麻凤凰卷 XO肉松凤凰卷 咖喱肉松蛋卷仔 XO肉松蛋卷仔 芒果肉松蛋卷仔 海鲜肉松凤凰卷 礼记饼家 紫菜肉松凤凰卷 林景熙 色拉香蛋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993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天龙小黑 ,nickwangzhe ,vin5531 ,myd200155 ,百科ROBOT ,左脚绊右脚倒了 ,liutliutliu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翁卷 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宝贵的一席,也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功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 《山雨》
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编辑本段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编辑本段生卒及墓葬之谜
翁卷生卒时间及地点之谜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朋的百年机缘。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翁卷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的不同角度捕捉形象,对形象加以巧妙安排、准确描绘、高低对照、色彩映衬、动静相生,有匠心独运之处,遣词用字、对偶声韵甚为讲究,收到很好效果,此为“四灵”工五律所能达到之最高成就。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 1 白满川 2 , 子规 3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4 蚕桑 5 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乡村四月
4、了--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乡村四月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崇尚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精炼,以白描为主要表现手法。
翁卷以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宝贵的一席,也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功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 《山雨》
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编辑本段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编辑本段生卒及墓葬之谜
翁卷生卒时间及地点之谜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朋的百年机缘。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翁卷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诗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现在连一块墓碑也找不到,自然无法断定这是翁卷之墓。
编辑本段翁卷纪念馆
翁卷纪念馆的馆址据说是宋代翁姓祠堂旧址,历经岁月的沧桑,现在原貌已经荡然无存,惟有一方题着“联桂流芳”恭贺翁氏昆仲高中的大匾。1999年,翁卷纪念馆落成,位于埭头村的村口,是一座传统民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进纪念馆,那块留传下来的大匾便呈现在眼前,馆内有四排圆柱,每排五根,支撑着整个柱梁,馆后有一片茂密如云的竹林,馆前小桥流水,不远处的溪边伫立着数棵参天的古枫香和银杏。翁卷纪念馆比较简朴,很符合翁卷做为一个布衣诗人的身份。纪念馆周边的风景优美,也很符合翁卷诗歌的风格。
编辑本段永嘉四灵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同为南宋时温州人。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盖四人因(翁)卷字灵舒,故遂以(徐)道晖为灵晖,(徐)文渊为灵渊,(赵)紫艺为灵秀。”“皆自号为‘四灵’云”。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
“四灵”以五律为诗作主要体裁,多以咏景物,五律中尤重中间二联,苦吟推敲,翻空出奇,有些诗句确亦奇巧精致。徐照的“众船寒渡集,高寺远山齐”(《题衢州石壁寺》)、“风顺眠听角,楼高望见船”(《永州寄翁灵舒》),徐玑的“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孤坐》)、“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冬日书怀》),翁卷的“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成泥”(《信州草衣寺》)、”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赵师秀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池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壕上》)等诗句,景物观察细致入微,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不同角度捕捉形象,对形象加以巧妙安排、准确描绘、高低对照、色彩映衬、动静相生,有匠心独运之处,遣词用字、对偶声韵甚为讲究,收到很好效果,此为“四灵”工五律所能达到之最高成就。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 1 白满川 2 , 子规 3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4 蚕桑 5 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乡村四月
4、了--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乡村四月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 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泊舟龙游》 未得桥开锁,去船难自由。渚禽飞入竹,山叶下随流。 忽见秋风喜,还成早岁愁。卧闻舟子说,明日到衢州。 《陈西老母氏挽词》 八十余年寿,孀居备苦辛。成家无别物,有子作诗人。 远客移书吊,新坟得佛邻。秋堂挂遗像,癯若在时身。 《酬杜子野》 千葩开欲休,独客思悠悠。江水能相隔,春风不共游。 数篇诗未答,一幅信重收。多少怀君意,莺声高树头。 《初晴道中》 初晴残湿在,众树碧光鲜。幽鹭窥泉立,闲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石路是谁作,姓名岩上镌。 《处州苍岭》 步步蹑飞云,初疑梦里身。村鸡数声远,山舍几家邻。 不雨溪长急,非春树亦新。自从开此岭,便有客行人。 《春日和刘明远》 不奈滴檐声,风囘昨夜晴。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知分贫堪乐,无营梦亦清。看君话幽隐,如我愿逃名。 《春雪》 疑是梨花发,满园惊乍看。不能为腊瑞,空自作春寒。 远遁营巢鹊,深埋吐叶兰。从教艳阳晒,流去作波澜。 《悼雪庵禅师》 悟了无生妙,归空若故乡。竹房三尺像,石榻一炉香。 坏衲犹悬树,新松忽过墙。僧中留不得,几日为凄凉。 《道上人房老梅》 孤高不受埃,老怪昔谁栽。仙魄乘槎去,龙身带雪来。 数枝寒照水,一点净沾苔。头白狂诗客,花时屡往囘。 《冬日登富览亭》 未委海潮水,往来何不闲。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 渔舸汀鸿外,僧廊岛树间。晚寒难独立,吟竟小诗还。 《冬日过道上人旧房》 已知超众相,假质任成灰。房是他僧住,门无旧客来。 冰乾半池水,花落一根梅。犹是疑行脚,何年见却囘。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
人物,文学家,诗人,南宋,永嘉四灵
我来完善 “翁卷”相关词条:
徐玑赵师秀徐照蛋卷仔凤凰卷蛋卷紫菜肉松蛋卷仔蛋白肉松蛋卷仔椰蓉肉松蛋卷仔香芋肉松蛋卷仔
徐玑 赵师秀 徐照 蛋卷仔 凤凰卷 蛋卷 紫菜肉松蛋卷仔 蛋白肉松蛋卷仔 椰蓉肉松蛋卷仔 香芋肉松蛋卷仔 朱古力肉松蛋卷仔 草莓肉松蛋卷仔 芝麻肉松蛋卷仔 海鲜肉松蛋卷仔 芝麻凤凰卷 XO肉松凤凰卷 咖喱肉松蛋卷仔 XO肉松蛋卷仔 芒果肉松蛋卷仔 海鲜肉松凤凰卷 礼记饼家 紫菜肉松凤凰卷 林景熙 色拉香蛋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993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天龙小黑 ,nickwangzhe ,vin5531 ,myd200155 ,百科ROBOT ,左脚绊右脚倒了 ,liutliutliu 更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翁卷 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翁卷以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宝贵的一席,也给后人留下一份难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也为他自己在那个多事之秋的南宋获得了一丝丝生存的精神慰藉。
年代背景
翁卷生活的时代,正是风靡一世的江西诗派已渐趋末流之时。江西诗派那种“以资书以为诗”、拼凑故典和生硬拗捩的作风,正是温州翁卷等四位诗人所深为不满的。翁卷他们从晚唐诗家入手,刻意求新,走贾岛、姚合的“苦吟”之路,下功夫“因狭出奇”。这大约是翁卷等人及后 《山雨》
来的江湖派在唐以后,自感才力薄弱而又欲有所建树的诗人的共同想法,也是翁卷等 “四灵”的诗歌在当时诗坛被推重的一个原因。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他的《东阳路旁蚕妇》诗,虽短短七言,却把蚕妇的辛苦生活和她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写得入木三分: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蚕妇和卖炭翁都是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他的山水诗,既继承了晚唐细腻精致的风格,又蕴含有宋诗理性化特点,如《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又如《山雨》: 一夜满林霜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诗作情感
翁卷写诗,有很大程度作为其自己陶冶性情的工具,他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苇碧轩诗集》大部分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乐清是海边之地,宋代开始,围塘筑田是农耕的主要事务。塘田不能种植谷物之前,苇草是最常见的植物,它并不高贵,是“布衣”族,只要有点土,就能随意生长。诗人每天清晨一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便是苇芦丛丛,依栏凭轩,谁说这不是人生美丽的光景?我想,也许《苇碧轩集》就是这样得名而来的。有人说“永嘉四灵”的诗作社会意义不大,宫廷内外,朝廷上下,早已被北宋酿成的积弱积贫的苦酒所麻醉,缺乏深广的内容和时代风云,但翁卷所处的时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只是志士们苦吟的梦境,这一时期诗人能在战乱后短暂的苟活中,吟唱出这个早已腐朽的朝代一缕缕生存气息,是难能可贵的。这固然是诗人生活经历、思想情志和处世态度所致,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当光宗、宁宗朝,宋、金在军事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边事稍息,统治集团更加苟安于现状,再也无锐志恢复中原。士大夫沉湎诗酒,歌舞升平,像陆游那样的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战斗篇章在诗坛上几乎销声匿迹。这种萎靡的社会风气下,怎能产生雄劲刚健的诗词? 不过,翁卷对世事并没有忘怀。他在宋、金对峙的江淮战区做过幕僚,熟悉宋金用兵的情况,对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抱残守缺,不图恢复大业深感失望:“兴兵又罢兵,策士耻无名。闲见秋风起,犹生万里情。”这首诗他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不能建立功业、报国无门的无奈。 翁卷等“永嘉四灵”专攻五律。其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情调。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如:“轻烟分近郭,积雪盖遥山。”(《冬日登富览亭》)。“一阶春草生,几片落花轻。”(《春日》)“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晓对》)”等等都是真切浑朴的秀句,为人传诵。翁卷写的山水田园诗,只有寥寥数笔,却有传神之功。翁卷有很多诗歌,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编辑本段人物评论
南宋一位诗人充满了对翁卷的仰慕之意。这位诗人是台州黄岩的戴复古,他喜欢翁卷的诗,但一直无缘见面。有一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竟然在湖南与翁卷陌路相逢。他写的《湘中遇翁灵舒》: 永嘉四灵
“天台山与雁荡邻,只隔中间一片云。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把相见恨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翁卷的一生,为了诗歌,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都有他追寻的足迹。 刘克庄批评“四灵”说:“永嘉诗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瓜圃集序》),而对翁卷却另有评价,他在《赠翁卷》中说:“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今存翁卷集中只有极少数古体诗,如《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酬友人》等,酷肖《文选》中的汉魏五言诗,但缺乏个人特色。更多的还是近体诗。七绝中有几首颇为灵秀,如《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火,忽于水底见青山。”《乡村四月》一首更为人所熟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颇有清新淡远的意趣。
编辑本段生卒及墓葬之谜
翁卷生卒时间及地点之谜
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翁卷是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隽。
翁卷生平之谜
翁卷考功名只参加了一次就不考了。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官,维持生计也较困难。王十朋生活的年代大约比翁卷早五十年左右,可以说是与翁卷的祖父同代。王十朋能考取状元,家庭和他自己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翁卷自然没有这样的家境,也没有王十朋的百年机缘。 翁卷纪念馆
叶适为翁卷写过诗集序,翁卷专注毕生的精力而不悔,却是为了把诗写好。但诗即使写得最好,也不能以此谋生或求取封建功名。翁卷为了写诗以至于把自己的头发都写白了一大半,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了。这样看来,翁卷能够养家糊口的本领,也只有赖以为文了。他一生落拓江湖,曾在越帅和江淮边帅幕中供过职,据说他只活了六十多岁。 翁卷住在乐清的时间并不多。从他的诗歌中,依稀能找到他的一点点行踪。他一生为了诗歌也为了生存游走四方,在温州市郊、江西、福建、湖南及江淮等地生活过。 翁卷在江西抚州也住过一段时间。赵汝的《南宋群贤小集》中,有一首诗《翁灵舒客临川经从访之不遇闻过村居》。诗人翁卷隐居在一个深山村里,在那里搭了三四间小茅屋,种了些高粱和树木,安心自闲地写诗。
翁卷墓葬之谜
乐清埭头的翁氏宗族,每到清明,或族祭,都要到祖先的墓前烧香叩头。翁卷二弟永年的墓在埭头。埭头翁卷的后裔们说,已找到翁卷的墓,说在其二弟永年墓的隔溪对面山脚。但那仅是一堆隆起的黄土,上面长满了青草。这么有名的人,在他自己的身后,不会不留下点滴文字,可的不同角度捕捉形象,对形象加以巧妙安排、准确描绘、高低对照、色彩映衬、动静相生,有匠心独运之处,遣词用字、对偶声韵甚为讲究,收到很好效果,此为“四灵”工五律所能达到之最高成就。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 1 白满川 2 , 子规 3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4 蚕桑 5 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 乡村四月
4、了--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赏析
乡村四月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崇尚平淡自然的风格,语言精炼,以白描为主要表现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